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247节

  明廷北征对虏大胜,而高丽的北面,一直只有对岸的女真族,虽偶尔来犯,但基本都是一击而退。

  李峘想不通,区区一个几十万人的族群,连高丽都摸不进来,竟能成为大明朝辽东镇上百年的心腹大患。

  明廷东南军队不堪,而辽东军队更是无法入目。

  君王喜战,总会让国中将领倍感高兴,帐中的两名大将南致勤、金景锡立刻颂圣道:“大王高见!”

  这两位都是跟随李峘在灵岩城驱逐倭寇的人,是李峘心腹中的心腹,一开口,就得到帐中其他文官、武将的附和。

  李浚庆不由得嘴角抽搐,大王上位虽久,但亲政却没多久,之前是被舅父把持朝廷,在亲政不久,就发生了灵岩城之战,那一战的胜利,成了大王引以为傲的事,要不是他们这群老臣拦着,八成都兴兵打到江那边去了。

  大王在谈及李成梁,谈及俞大猷时,眼中闪烁的轻蔑之色,夹杂的精光,总让李浚庆有种不好的预感。

  大王不会赢了倭寇一次,就以为天下人都如此吧?

  明军在高丽土地上,大王心中的高丽军,恐怕要在大明的土地上。

  你在攻我,焉知我也在想着攻你!

  李浚庆是见识过正德朝、嘉靖朝初期兵威的人,出言劝道:“大王,臣以为应该听从明廷命令,等待明军前来除逆为上……”

  李峘打断了他,不满道:“本王心意已决,来人,披甲,我要御战!”

第273章 皇后有孕,大明嫡子!

  李成梁军帐。

  李成材入帐禀告道:“兄长,多名斥候发现,高丽王军没有挖掘坚壕,更没有准备防御,十五万高丽王军正快速向我军靠近,百里的方圆内,都有高丽王军行进时扬起的烟尘。”

  正在观察舆图的李成梁一愣,旋即就是大喜,在他割据半岛的计划中,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没有想到俞大猷会那么快赶到辽东镇,然后堵住了他的后路,不费吹灰之力的捞走了他部分的胜利成果。

  如果高丽王军挖掘坚壕,利用地形的优势顽强防守,纵使他有万般手段也很难施展开来,毕竟在战场上,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主场优势是很大的。

  再加上敌众我寡,即便是十五万头猪,仅凭手中这三四万人也很难迅速杀穿。

  一旦俞大猷率大军赶来,他进退不得,那就是非死不可了。

  可是,有时候,人比猪还蠢啊。

  那高丽王李峘恐怕不知道兵败如山倒是何种情景,一旦战败,所有人最大的危险往往不是敌军,而是慌不择路、冲撞踩踏的袍泽。

  李峘愚蠢至此,竟主动放弃优势,在平原百里无挡之地选择决战,李成梁忍不住笑出了声,道:“我们还有多少瓷蒺藜?”

  瓷蒺藜火药罐,又称为瓷蒺藜火球,是一种爆炸性火器,其创制于宋初,并在宋、金、元时期得到广泛使用,主要用于守城和野战。

  它得名于其外观类似蒺藜,是一种带有尖刺的草本植物,因能刺伤人马而得名。

  瓷蒺藜火药罐内部装填有火药,并添加了铁刃,当其被抛掷出去或在敌军势力范围内引爆后,能够炸裂,使铁刃碎片四射,从而达到杀伤敌人的目的。

  瓷蒺藜火药罐的结构设计独特,其外表布满锐利尖刺,这些尖刺长约一寸,瓷蒺藜的直径大约为四寸,上部顶端有一个小孔,用于装置火药及引火线。

  瓷蒺藜的中间为定心药室,内装有小铁块,增加了其爆炸时的杀伤力,整个器形胎质厚重,重量可达一斤半。

  进入大明朝后,国朝的能工巧匠不断对瓷蒺藜进行减重、加量、增伤的改进,但因为缺乏钱财,进展一直缓慢。

  而在嘉靖朝,崛起的锦衣卫对瓷蒺藜很感兴趣,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更是认为这种手持抛掷的火器,将成为未来战场的一大杀器,为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成绩是斐然的,减重的目的没有达到,但在加量、增伤上发生了本质性的进步。

  原因很简单,大匠作调试出了威力更大的火药配方,不光是瓷蒺藜,相当于对大明朝所有火器进行了次升级。

  有了更大威力的火药,大匠作们直接去掉了那些容易伤己的锐利尖刺,增加了相同重量的新式火药。

  在大匠作内部,这整体发生变化的玩意叫手炮,但军中,还是习惯称呼为瓷蒺藜。

  一枚瓷蒺藜下去,落点周围一丈之地的人都要被炸死、炸伤,数丈之外,还能找到碎瓷片。

  听说锦衣卫对这新式瓷蒺藜还在改变,一些大匠作想从瓷的改成铁的,这样更方便储存和运输。

  但这都是后话,李成梁在女真族身上,已经实验过新式瓷蒺藜这种大杀器,所谓的女真族军骑,一枚下去,瞬间就能炸的人仰马翻。

  野战!

  是当今大明军队最无惧的战争。

  之前攻入高丽,夺那十数城时,李成梁没有用新式瓷蒺藜,一是用不着,二是不舍得,现在,藏出了个惊喜。

  李成材想了想,答道:“后路被俞大猷截断,藏在鸭绿江畔,剩余的瓷蒺藜是运不回来的,军中差不多还有十万枚。”

  “十万枚?”

  李成梁眉头微皱,勉强点点头,道:“也够了。”

  战场。

  从不是一方将士全部阵亡才宣布失败。

  如果在短时间内,一支军队死伤能超过两成,而不溃败的,就属于意志坚定、悍不畏死的精锐军队了。

  而这样的精军,漫说高丽国中没有,就连大明朝里,也只有之前参与北征战场,历经大小数百场战斗的十万人。

  不过,绝大多数战争,都是长久且持续的消耗战,双方最初的短兵相接,基本是相互试探为主,上来就能摧毁对方防线,大杀特杀的,整个冷武时期,或许就大汉冠军侯霍去病一人。

  现在,时代变了。

  火器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战场,只要火力充足,打出碾压局,敌军自溃,接下来便是一场屠杀。

  李成梁望着帐外,凝神定气道:“传我命令,全军分为前中后三军,与高丽王军先后接战。

  前军的万人骑兵,每人装备十枚瓷蒺藜,在看见高丽王军将士后,就立刻向高丽王军阵中抛掷瓷蒺藜,不必瞄准,只要往前扔,只要快,要在最短时间内扔完全部瓷蒺藜,剩下的,中军、后军,所有人全压上去,就给我杀!

  告诉将士们,屠灭高丽王军,冲进汉城,我什么也不要,钱财、宝物、新罗婢,要什么有什么!”

  李成材的热血顿时涌了上来,吼声道:“是。”

  将令传到全军。

  无数如狼嚎的声音响起。

  在平壤,他们就收获颇丰了,但那只是个陪都,而真正的都城,收获又将达到哪种地步?

  钱、女人,让数万大军彻底红了双眼。

  这一刻。

  人不再是人,更像是野兽。

  广阔无垠的平原,将这瘆人的声音传出极远去。

  帐中的李成梁,目光放在了舆图上,放在了俞大猷从他手中捡走的城池,和他放弃攻取的安市城上。

  此战过后,他将割据半岛,自称为王,但他知道,到那时候,一切才刚刚开始。

  明廷绝对不会轻易放过他。

  在辽东犯下的累累罪行、与女真族的苟且、拐走数万大军、叛逆称王……这哪一条罪行,十族俱灭都难以抵消。

  但是,李成梁就和那些将士一样,两只眼睛逐渐红了起来,他不想死,他想活,他想好好的活。

  纵然前路千难万险,他都要去试一试!

  ……

  玉熙宫。

  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急匆匆进入了精舍,甚至不顾搅扰了万岁爷的清修。

  “万岁爷,八百里加急军报。”

  蒲团上,朱厚熜睁开了眼睛,拿起了身旁的罄杵,道:“说吧。”

  “根据俞大将军、锦衣卫双重探查,高丽王李峘没有听从我大明朝的安排,固守待援,而选择统率十五万高丽军,在百里的半岛平原上,于明晨展开决战。”吕芳禀告道。

  朱厚熜眼底闪过一抹精光,道:“让俞大猷按计划行事,高丽王、高丽军生死,与我大明朝没有干系。”

  既然半岛纳入大明朝战略要点当中,高丽王对大明朝来说不重要,高丽王军对大明朝来说也不重要,没有高丽王、没有高丽王军,对大明朝很重要。

  之前内阁的考虑,还在想着和高丽国一块弄死李成梁后,要以什么理由、借口,解散高丽军队,正式在半岛驻军。

  礼仪之邦、正义之师的体面,总是要有的。

  而现在,高丽王李峘找死,还要带着几乎全部的高丽军队找死,对大明朝而言,省了不体面的借口。

  在藩属国中,强行解散藩属国的武装,和藩属国国王、军队被叛将所灭,宗主国诛灭叛将,恢复藩属国百姓正常秩序,并派遣军队驻守、帮助藩属国防御国土,此后免遭侵略,两种说法,哪个更体面,不言而喻。

  因为贪墨,选择叛逆的李成梁,骄傲自大,选择御驾亲征的李峘,这对“卧龙凤雏”,不错,真不错。

  吕芳躬身领命,继续道:“万岁爷,还有!”

  “还有什么?”

  “回万岁爷的话,这几日皇后娘娘不思饮食,便唤太医院御医入宫诊治,恭喜万岁爷,贺喜万岁爷,皇后娘娘有喜了!”吕芳跪了下去,恭贺道。

  

  朱厚熜站了起来,难掩激动道:“当真?”

  距离大婚,过去快半年了,他宠幸妃嫔过百,尤其在皇后、两位皇贵妃身上下了大力气,却迟迟不听后宫传喜。

  朝廷、民间,时有议论,皇帝年老,恐难在种下龙嗣。

  就连朱厚熜也怀疑,身体是否与凡人有异,有种无活。

  皇后有孕的喜讯传来,立刻就粉碎了所有的质疑。

  皇帝,行!

首节 上一节 247/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