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246节
随后,闻听努尔哈赤等人被高丽国护送至陪都平壤,李成梁立即放弃安市,先取乌骨城,后直取平壤。
从鸭绿江畔到平壤,不过三百里之距。
在满军满饷满粮满食,且火器、强弩充足的四万辽东军面前,毫无准备的高丽王国,就这样丢掉了平壤。
在平壤没有找到努尔哈赤等人的李成梁,继续领军南下,直取高丽王国都城汉城。
陆地已被封锁,高丽王国派遣使者只能昼夜不停地走海路来到大明朝,进入京城,向大明朝提出抗议,质问大明朝为何对高丽王国不宣而战,朝廷对此表示一无所知。
坊间传言,李成梁及辽东军叛逆。
内阁在安抚高丽使者后,立刻前往玉熙宫觐见。
玉熙宫内。
龙涎香依旧,固然有安神定魄之效,但这会儿,却安定不了任何一位阁老的神魄。
当值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搬来了绣墩,供张居正、高拱、胡宗宪、李春芳、王崇古落座。
吕芳又取来了大明朝东北和高丽王国的舆图,放在了阁老们面前的空处上。
朱厚熜从精舍里走了出来,张、高、胡、李、王行礼拜见。
朱厚熜走到了那舆图前,脚前的位置,正是大明朝辽东镇的位置,示意阁老们起身,道:“俞大猷到哪了?”
在之前的戚继光、俞大猷的上疏中,俞大猷混入了给辽东军送牛羊的辎重队伍前往从草原前往了东北。
可以说,俞大猷是距离李成梁最近的大明朝高级官员。
“回圣上,算算日子,俞大猷现在该到了辽东镇了,有俞大猷在,辽东镇乱不起来。”胡宗宪上前答道。
人的名,将的威。
在东南战事、北征战事中,俞大猷杀的倭寇、北虏军骑绝对是最多的,连戚继光也比不过。
哪怕俞大猷孤身进入辽东,都能将辽东镇安定下来,这便是大明朝大将军的虎威。
况且,根据锦衣卫、东厂等多方线报,辽东军并未叛逆,留在辽东打扫战场的那万人辽东军,和攻进高丽王国那四万辽东军,都是在遵照李成梁的军令行事,在心底以为是在为大明朝扫清女真族余孽。
至于干掉的高丽王军,只是顺手而为罢了,再就是认为高丽王国藏匿大明朝的敌人,想给高丽王国铁拳教训。
不出意外的话,俞大猷走到哪里,辽东军就会在哪里醒悟过来。
辽东镇无忧,辽东镇中的辽东军也无忧,但随着时间推移,攻入高丽王国的辽东军,或有被李成梁蛊惑的可能。
据高丽使者所说,李成梁率领的四万辽东军,在高丽国土上,可是见人就杀,每下一城,便将城中府库洗劫一空,随后分发财货给所有辽东军,哪怕是死去的人,都有一份,转送回国中的家眷。
要知道,李成梁刚拿下的平壤,在高丽历史中,始终拥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高丽王国从七百年前初建时,就宣布“平壤古都,荒废虽久,基址尚存,而荆棘滋茂……宜徙民实之,以固藩屏,为百世之利”,于是“量徙盐、白、黄、海、凤诸州民以实之,为大都护府”,开启了高丽对平壤地区的经营。
七百年前,高丽王朝就将平壤定为“西京”。
经过数以百年计的建设,已相当繁华,整个平壤遍植柳树,有“柳京”之誉,因此高丽著名诗人郑知常才会讴歌平壤“紫陌春风细雨过,轻尘不动柳丝斜”的景象,此诗,在大明朝也有流传。
平壤,占有半岛富饶的土地和财富,“土地之饶,参银之产”,连都城汉城都难以及也。
偌大的平壤府库,被李成梁洗劫,钱财宝物岂止千万,均分到那四万人头上,人人都能得到几百两银子。
鲜血、钱财,是最能激发人心中兽性的两件事物。
长此以往,那四万人恐将成为李成梁的死忠。
一旦李成梁再拿下汉城,圣上的旨令和李成梁的命令,孰认孰令,就是个未知数了。
不过,高丽国王李峘纠集了十五万高丽军,从汉城出发,北上和李成梁决一死战,孰胜孰负尚不可知,但战事肯定要持续一段时间,留给大明朝操作的时间已然不多了。
胡宗宪、王崇古综合评判了下,高丽王军赢不了李成梁军。
锦衣卫研制的那些新式武器,在传统冷兵战中,根本就是碾压局。
“北原建设军团到哪了?”
“回圣上,大体在这。”王崇古指了指辽东镇边缘的位置。
俞大猷原先是赶着牛羊去辽东,后得到消息才离开大部队,加快前往了辽东。
而北原建设军团从西向东靠近这段时间,也走了不短的距离。
“传朕旨意,李成梁叛乱,所率辽军攻入高丽,非是朝廷授意,一应所为,皆与大明无关,朕与大明朝会帮助高丽王朝除去逆贼,这个记得告诉高丽使者。”
“另外,命令俞大猷率领辽东镇所剩军队,进入高丽王国,拿下李成梁所下的连克、盖牟十城,进攻安市,切断李成梁军的后方,等待北原建设军团到达后,再南下除逆。”
连下两旨。
第一旨否认了李成梁的所作所为,与大明朝无关。
但第二旨,怎么听着那么像趁火打劫呢?
李成梁拿下的高丽城池,让俞大猷去接手,并且,还要趁乱把高丽国的安市夺下,这样一来,整个半岛平原皆对大明朝打开。
不论李成梁军、高丽王军决战如何,在李成梁身后捡便宜的俞大猷、北原建设军团恐怕不会轻易离开半岛了……
第272章 诸恶除尽,凝视深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至尊至重,夙夜忧劳。今天下一统而东北不安,贼将叛国,图谋割据,黎民流离,朕决意起大兵罚之,望辽东军将迷途知返,见旨弃武,钦此。”
圣旨降下,震动了华夏内外。
羽檄飞驰,急如星火。
任谁也没有想到,大明朝九镇之一的辽东镇总兵官竟成叛逆,裹挟四万余军攻入高丽,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克高丽十数城,还将高丽的陪都给攻下了。
以不可阻挡之势,朝着高丽都城汉城前进。
朝廷断掉了所有共计李成梁军的辎重粮草,但显然李成梁已经不太需要这个了。
四万多人在那容纳了五百万人的半岛上“觅食”,怎么也饿不着。
或许,对于李成梁军说,唯一棘手的,就是火器、强弩这些武器再也得不到供给。
但李成梁早有准备,在担任辽东镇总兵官期间,借口囤积了大量火器、弩矢这些消耗品,就在鸭绿江畔藏着。
数量庞大,成了李成梁最大的底牌。
锦衣卫以贪墨、徇私枉法诸罪,在辽东镇中抓到辽东巡抚赵楫,控制了矿监税使太监高淮。
赵楫就在辽东镇中,在无数百姓目睹下,被凌迟处死。
其家族亲眷,尽数被斩。
引得无数辽东百姓叫好。
而高淮。
属于内廷中人,锦衣卫本意是想将之押送回京城,交给东厂家法从事。
不过,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黄锦亲自前往了辽东镇,要当着辽东百姓的面,将高淮那狗东西处以极刑。
虽然是太监,没有后代,但不代表没有家族,高淮的家族,就是高淮当上辽东矿监税使后“升天”的。
黄锦也让人将高家人都带上,送高淮及家族真正“升天”!
辽东三恶,一人已死,一人将死,唯李成梁逃之夭夭。
俞大猷率领万名辽东军跨过了鸭绿江,兵不血刃,就从李成梁原来部曲中克复了连克、盖牟等十个高丽城池。
并以防止李成梁军反扑为名,接管了高丽王国安市城,随后,便按照原计划没有继续前进,等待北原建设军团援军到来。
停军驻留的时间,俞大猷让高丽人去往南传说,李成梁叛逆,四万辽军要迷途知返的旨意。
只是,在杀戮、钱财的激励下,四万辽军早就被蒙蔽了双眼,尽管有一些辽军将校提出质疑,但也被参军兼监军的李成梁之弟李成材以未见圣旨、妖言惑众为名抓捕、杀死。
李成梁军、高丽王军,双向奔赴下,三百里的距离,转瞬即至。
两军相距不到百里,默契地选择缓慢行军,养精蓄锐,准备决战。
高丽王帐。
高丽王国领议政李浚庆,禀告道:“大王,前去大明的使者已经回来了,明廷撇清了不宣而战的事,宣称李成梁的行为是叛逆,并派遣明军包抄了李成梁的后路,明廷希望我国依靠地利、人和之利进行防守,等待明军到来,前后夹击,共诛叛逆。”
与大明朝的内阁相同,高丽王国的权力中枢,名叫议政府,而议政府的长官,就是领议政,相当于大明朝的内阁首辅大臣。
时年二十七岁,已经当了十六年君王的李峘摆摆手道:“上相(与阁老称呼相同),明廷贪图我高丽土地之饶,参银之产,已不是一天两天,这些奸诈的明朝人,不足为信。
明朝大将军俞大猷所率万军,迟迟不动,而先取我高丽十数城,大开我平原门户,足以见其狼子野心。
不管李成梁的幕后,究竟是不是明廷的支持,但三四万人就敢突入我高丽,大杀我高丽子民,掠我高丽钱财,我非杀了他,以泄心头之恨。
我不是软弱的君王,我生于宫斗,长于士祸,在我二十岁的时候,在大明沿海掠夺后归来的六十余艘倭寇船只又来掠夺我全罗道灵岩郡之达梁浦、梨津浦一带海岸,达梁城失守,长兴府使韩蕴战死,其后击败全罗右水使金斌,转攻珍岛。
我高丽险些沦丧倭寇之手我都没怕过,我亲率禁军平乱,在灵岩城,我亲手挫败倭寇的进攻,最终驱逐倭寇。
李成梁再狠,还能狠得过倭寇吗?李成梁的刀再利,还能狠得过倭刀吗?
总之,会战兵力,十五万对四万,优势在我!”
两国毗邻,又有宗藩关系,李峘对大明朝发生的两场大战事很清楚。
明廷东南对倭大胜,这个,李峘在几年前,在灵岩城就完成了,那一战后,倭寇再不敢来犯。
在李峘的眼中,明廷东南军队表现非常不堪,剿倭靖海,竟花了两百年之久。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