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177节

  陆炳知道,这六位佛门大法师,就是西直门外独眼石佛出世的幕后黑手了,而如此情形,也有了些许猜想,没有急着抓人。

  七窍玲珑的慧真大法师松了口气,望着陆炳,沉着声调,道:“万望都指挥使大人成全,饶恕七寺僧众。”

  成全、饶恕。

  慧真大法师说的是两件事。

  这设下的高台,不妨说是佛门圆寂台。

  眼前这六位佛门大法师,受人尊敬了一辈子,临死之前,自然不想入诏狱受刑,遭受审问,想求个体面,而这,就需要陆炳这位锦衣卫都指挥使成全了。

  大明朝。

  和许多以前的朝代一样。

  都讲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反之。

  在连坐上,也丝毫不心慈手软。

  

  享其福,承其祸,不外如此,因此,别觉得有无辜。

  妙法大法师、云溪大法师等七位国朝大法师的所作所为,既是抗旨不遵,也是违大律。

  于圣旨、于律法,不仅七位大法师要死,寺中僧众也跑不了。

  想要不连坐,就需要陆炳这位锦衣卫都指挥使从中转圜了。

  “大法师所请,弟子不敢不从,愿意成全。”

  陆炳点点头,又摇摇头,道:“但饶恕一事,弟子只能做到保住七寺僧众性命,余者,为弟子所不能。”

  和妙法大法师一样。

  妖僧当被万火焚身,妙法大法师被踹入火鼎活活烧死,是变相执行了大明朝律法,云溪大法师等六位佛门大法师在圆寂台上死去,也是变相执行了大明朝律法,这个成全,陆炳能许诺。

  但对兴佛寺、弘源寺、琅琊寺、飞仙寺等七座大寺庙的连坐,陆炳却不能完全应允。

  正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和尚跑不了,庙也跑不了,死罪,或有些无辜,但活罪难逃。

  毁寺、遣散僧众,这套灭寺手段,必然是逃不掉的。

  七座千年、百年的古刹,就此断绝传承,慧真大法师不禁叹息。

  但一生修因果,慧真大法师也知世事不可强求的道理,七寺之中,僧众过万,能尽数免遭死劫,就已不易,感激道:“都指挥使大人,大慈悲啊!”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救下万人,即七万级浮屠,当一句大慈悲,不为过。

  陆炳轻轻摇摇头,没有多说什么,锦衣卫不修善果,这七万级浮屠在人人皆是刽子手的锦衣卫面前,功德不值一提。

  望着六位佛门大法师慢慢走向圆寂台,坐稳后念起了《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祈福之声乍起,心中毫无波澜。

  慧真大法师让人拿来了火把,亲自走到了高台下,一个个点燃了高台。

  火舌瞬间吞噬了六位佛门大法师,猛火触及身躯,大法师们念诵佛经的声音顿时有了变化,却依旧未停……

第217章 聪明自误,卿卿性命!

  “阿弥陀佛。”

  “恭送大法师登临极乐。”

  陆炳执着佛礼,送了云溪大法师们最后一程。

  圆寂台上的佛经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报国寺僧众的诵读《往生经》的声音。

  圆寂。

  于佛门得道高僧而言,非是苦难,而是盛大之礼。

  佛音在寺院中回荡。

  张元功望着所有人都庄严肃穆的样子,总觉得哪里违和,可又说不上来。

  只能默默地注视着柴木燃烬,六位佛门大法师的踪影已然逝去。

  往生之音缓缓消失,慧真大法师走到圆寂台前,用禅杖拨散余烬,找到了些‘石头’。

  这便是‘舍利’。

  慧真大法师从中挑出了最大的六颗舍利,也是六位大法师身出的六颗大舍利,然后,向陆炳讨要了妙法大法师那颗舍利,配以金、玉佛珠,串成串,慧真大法师亲自为其诵经开光,戴在了陆炳的手腕上。

  “佛祖保佑,愿都指挥使收敛好杀之心,与民更始。”慧真大法师的声音中,总是透露着难言的慈悲。

  陆炳知道,这番话,慧真大法师还是两个意思。

  佛祖保佑,指的是希望这串舍利手串,能化解陆炳手上百万生魂的孽力。

  那个所愿,是种祈愿,但慧真大法师所祈的,不是陆炳,因为陆炳只是把快刀而已。

  真正所祈的,是端坐玉熙宫中的那位皇帝陛下,别再杀了。

  “多谢七位大法师和慧真大法师赐宝。”陆炳受下了舍利手串,对慧真大法师的‘保佑’表达感谢,却对那个祈愿不置可否。

  佛门高僧舍利。

  具体作用说不清道不明,但放在外界,永远一颗难求。

  凡是大佛寺,都设有圆寂塔,专门盛放圆寂高僧舍利。

  在佛门眼中,这是重宝,在世人眼中,这也是重宝,又是神佛转世身的慧真大法师亲手开光,这一串舍利手串,说是价值连城也未尝不可。

  能传家,传代的好东西,理应回以感谢。

  至于‘好杀之心’,甭管是指他,或是指圣上,在陆炳看来,佛门不如自己先安分下来,再谈论好杀之事。

  没有东直门外的‘佛光普照’,没有西直门外的‘独眼石佛出世’,谁又能让佛门七位大法师同日圆寂呢?

  受下重宝,陆炳临出山门时,对慧真大法师撂下了句劝告,“世道变迁,大法师、报国寺…佛门,当顺应天意。”

  皇帝。

  又称为天子。

  天意,在某些时候,就是天子的意思,顺应天子,或能少些劫难。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

  陆炳、张元功行走在前去玉熙宫的路上。

  张元功一直在瞅陆炳右手手腕上那串舍利,眼神中,流露出清澈的愚蠢。

  这一日,跑到东,跑到西,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东直门前,妙法大法师那手‘佛光普照’,可以理解为妙法大法师为了宣扬佛门,招揽信徒。

  那西直门前,令人觉得忌讳的‘独眼石佛出世’,佛门所为是为何呢?

  以及,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的陆炳,罪孽滔天,要是下入地府,恐怕直入十八层,日日千刀万剐千年都不为过。

  但这样的人,却得到了佛门大法师所赠的七颗舍利串成的手串,以后让人看到,还以为这是天下第一等大善人呢。

  进入西苑宫禁范围,陆炳、张元功便下了马,徒步朝玉熙宫而去,在路上,张元功终于表达了心中疑惑。

  “国丈爷可知,凡人畏果,菩萨畏因?”陆炳拨着舍利手串,心头轻松道。

  张元功出自前英国公府,不是纨绔子弟,对佛门的因果也知道一二,答道:“凡人畏果的意思是,凡夫俗子通常只关注事情的结果,当不好的结果出现时,才会感到害怕。

  菩萨畏因,则是说菩萨不同,菩萨关注的是造成结果的原因。”

  “是啊,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过去几百年、几千年,佛门种的是什么因?或许能以‘贪’字来概括,广开山门,烂收香火,佛门三千寺,哪座寺庙之下,不是田亩无数,不是金银无算?”

  

  陆炳想起锦衣卫对佛门、道门田地钱粮的记录,声调不由得冷了,“这个‘贪’因,早已扎根于所有佛寺之中,时至今日,连一些凡夫俗子都能看得出来,就别说拥有大智慧们的佛门大法师了。

  但百年、千年的佛门大法师始终无动于衷,或许大法师们的智慧也解决不了人性的恶,也或许大法师们高高在上久了,不谙世事,佛门种种丑恶,悬而未决。

  而内部无法解决的事,往往会从外部被人解决,这才有了三武一宗灭佛。

  国丈爷,你可能会觉得妙法等人恶,也可能会觉得妙法等人贪,但无法否认的是妙法等人的智慧,无法否认佛门,这个遭受过历朝历代打击最多,却屹立不倒的道统的智慧。

  从上元节以来,圣上请了不少人进京,有勋贵,有亲王,连亲儿子景王殿下也从藩地请到了京城,但无一例外,凡圣上所请之人,下场都不太好。

  整个勋贵阶层,现在,只有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三位新晋爵爷,嘉靖年间以前所封的亲王更是全军覆没,只留下被除藩逐国的景王殿下还保着王位。

  在接到圣上诏儒释道三教进京祈福,重定教序时,佛门便嗅到了‘灭佛’的气息。

  甚至是‘灭道’‘灭儒’齐至。

  为了道统存续,佛门大法师试图与道门大真人、儒门大贤者沟通,到京城后联手。

  但骄傲了几千年的儒门,大贤者又怎么会瞧得上佛门?

  科举、选官之法,都掌握在儒门手中,无惧者无畏,儒门大贤者干脆利落拒绝了佛门的提议。

首节 上一节 177/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