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344节

  主要是混合钢的材料太多了,历史上锰钢发现需要往后推到五百年后。

  也就是1882年,英国人罗伯特·哈德菲尔德发现寻常钢材根本就不能在工业上完美的生产出作用。

  因此他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积累下,开始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技术对钢材进行实验。

  须知道,当时的物理科技还有化学科技已经能完美的培养出一个真正现代化的科学家。

  经过两年实验,罗伯特终于从诸多钢材里面研发出锰钢。

  锰钢就是从普通生铁冶炼的钢睡里面增加一些锰碳。

  这需要一定的比例才能制作出良好的钢材,钢材含锰量低于百分之十,那么钢材会很硬,却没有韧性,遭受力度强大的拉伸试验和抗拉试验,这种含锰量低于百分之十的刚才就会瞬间崩坏。

  只有含锰量达到百分之十五左右,经过化学处理之下,钢材才会变得极为优秀,硬度有,韧性也有,几不怕风水雨打,生锈侵蚀也不会侵入太深,最多是表面能生锈。

  例如现代能看到的铁轨,看似锈迹斑斑的,可是实际上,并不会影响火车高铁正常运行。

第227章 采用锰钢制作工艺

  至于说他为什么会选择锰钢,而不是选择不锈钢,主要原因就是锰钢成本比较低,相比于制作不锈钢需要的各种特殊工艺。

  目前大明根本就没有办法支撑,完全就是砸钱搞科研,这个钱相当于拿东西堵一个黑洞。

  怎么堵都堵不住。

  同样的距离铁路路段,跟不锈钢的制作工艺价格,只需要锰钢只需要三分之一的钱,就能铺设全部的路程。

  想必到时候,铁轨马车就能完成他的使命,大明就能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将火车铁轨运输到各个重要交通城市。

  毕竟再过不久,大明北境会越来越严冷,马匹根本就不适合这种气候,只有蒸汽机老祖才能扛得住。

  有了杨晨的点头肯定,陶成道对这方面的事情就多了很多信心,毕竟镇江府本来就是对方一手创建起来。

  只要镇江府越来越好,那么对在座的所有人都是越来越好的。

  而接下来,就是朱樉发言。

  杨晨点醒他。

  “锰钢的事情解决了,接下来就让朱府长发言,大家掌声欢迎。”

  话音落下,整个会议室就瞬间响起热闹的鼓掌声。

  很快,坐在杨晨左边第一排第一名的一个年轻人就站起来跟大家挥手打招呼。

  相比于一年之前脸上满是桀骜不屈的朱樉,现在这位朱府长可以说是相当成熟。

  那份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气质越来越明显。

  拿起来手上一份文稿,朱樉便用自己清朗的声音道:

  “诸位,

  希望相关部门的成员能好好记下来,回去之后,加强工作。

  能否在规定时间里面完成突破蒸汽机技术,完成大规模制造出蒸汽机与各个施工器械的目标。

  所以接下来就是重点任务。

  各部门领导跟小组成员必须要明白,镇江府身上担任的担子不小,事成之后功劳也不小,所以一定要尽心尽力,切记不能忘记初心,不要为了眼前蝇头小利而放弃了自己的国家大事。

  大家鼓励国营增加成员,不过成员必须要经过各方面考核,考核成功才能加入国营。

  成员内部必须要透明,任何成员身边算账先生只能用我镇江府政府自己的人,不准算假账,一旦发现有国营成员算假账,不按照《大明国营纳税法》进行依法纳税,触发刑法成员还有当初介绍人一并处罚。

  除此之外还有保障措施。

  加强政策完善,推广政策知名度,要让百姓知道我们镇江府政府到底是干什么的,而不是让百姓什么都不明白。

  连百姓都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那么工作传播下去,百姓如何配合我们。

  且过程非必要,不能动粗,当人,有人恶意阻挠,那么一定要让当事人到政府来,会有人专人进行陪说。

  对于人才方面,科学院一定要不能有人出现倚老卖老的情况,也不能出现必须要有人情世故,站起来敬酒的不良好习俗。

  倘若因为新人艺高人胆大,而老人不服气,依靠自己权力窃取专利,那么可就别怪我从上往下一撸到底。”

  言语间,陶成道这个科学院院长脸色瞬间变黑。

  他不是在埋怨朱樉提醒他,而是因为两个月以前,镇江府一个到科学院参与部门研究的鲁班传人因为看不起一个新人在齿轮还有蒸汽机破解研发方面的认识超过他。

  于是这个所谓的‘鲁班术传人’就开始对这位新人进行打压,到最后直接逼得人家离开科学院。

  本想对方就此离开,不再参与这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却在最后决定拼一把,跑到杨晨居住大厦下边喊冤。

  得知事情过程,杨晨也亲自考察这位年轻人,发现对方确实能按照自己给出的蒸汽机部分构造,进行补充完美,于是杨晨立马跑到科学院,把那个鲁班术的传人给打了一顿。

  从此之后,科学院内部就禁止有人倚老卖老,也不能有人看不起新人。

  总而言之,在这里,资历排行第二,贡献排行第一,谁的能力大,贡献多,那么谁的话语权就多。

  朱樉足足阐述差不多半个小时时间,让在场所有人感到头大不已。

  明明每个字拆开他们都认识,可是组合在一起偏偏又有些晦涩难懂,当然,他们现在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询问,因为要是连这点意思都听不明白,那么他们也就没有资格坐在这个官位上。

  这一年以来,他们其实也早就差不多适应了这种新方式的谈话言语。

  杨晨等到朱樉说完话,他站起来最后提醒一遍:

  “事情大概就是这么些个事情,希望接下来的任务诸位都能好好相互配合完成。

  否则陛下不会饶了你们,而我也不会放过你们。”

  对于这些从各方抽调而来的官员来说,杨晨的警告还是有作用的。

  谁也不希望得罪这位年轻人,加上镇江府给予的福利待遇确实好,他们没有什么理由还为了那一点小利益付出性命的代价。

  等到散会,各部门就正常返回自己工作岗位上,主任亦或者还是部门领导都把会议上的事情传达下去。

  杨晨也回到自己大厦内开始策划下一步大明走向。

  按照未来顺序不变,不出什么大意外。

  陈朝,也就是未来的越南就会开始沦落到大明手上,至于说泰国那里,目前泰国处于一个十分混乱的阶段局势。

  各方势力大王小王都冒出来,这一群人还能趁着大明还有从南安地区修建铁路到边境蹦跶一段时间。

  等到未来大明铁路修筑完成,大明就能源源不断派遣兵力到边境,接着使用各式各样的大型器械进行攻击侵占。

  说白了就是平推。

  这对于大明目前来说并不算什么难事。

  下不镇江府计划就是全力猛攻机械制造业。

  蒸汽机原理早就已经勘破,只需要等到有合适的材料,蒸汽机发动机就能顺理成章的出现。

  大明各方运力大大提升,这可是一个未来世界才能出现的场景。

  在自己亲手创办之下能提前一千年出现,杨晨心中那是一个相当开心。

  现如今,镇江府的纺织业、冶炼业、挖掘业、还有人力管理业务方面已经领先整个大明几十年水平。

  朱标正打算把这些计划慢慢推广到整个大明版图上,在这之前,他已经跟杨晨询问过对方意见。

  最后得出结论,那就是最好能在江南地区进行部分地区实施。

  虽说国营内部有他的人在,可是大部分百姓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改革肯定是会感到猝不及防,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朝革会废除以往的规矩,更不会想到大明已经能跨步到这个阶段。

  为此朱标也考虑到这方面问题,最后走出部分地区进行测试。

  大明十几个承宣布政使司只有为数不多的地方能使用镇江府这套班子。

  这还需要部分地区官员适应了杨晨这种公事公办的规矩才行。

  其实这个过程里面依然是滋生出不少官僚主义的人,这些家伙早就已经被杨晨的人发现,谁胆敢露出苗头,那么最后下场可以说是相当凄惨,死都是最轻松的结局。

  没办法,有时候人性就是这么经不起考验。

  翻开桌子上的资料,杨晨口中念念有词。

  “机床制造业也开始走上正轨了,这是一件好事.”

  是的,杨晨要在大明研发出机床。

  或许这个想法在很多人看来是异想天开,可是杨晨很清楚,按照目前镇江府拥有的技术来看,制造出一台简陋的机床肯定是完全没问题。

  工业革命可不仅仅是蒸汽机的出现,而是因为手搓机床完善了蒸汽机各方面的功能,接着蒸汽机使用更加强大的力量来改进机床。

  双方是属于互惠互利的局面。

  在杨晨印象里面,记一次工业革命阶段,蒸汽机的气缸问题就是机床的出现能得以解决。

  而后完善改良过后的蒸汽机,又锻造出更加完好精密度更高的机床。

  如此这般,才能让蒸汽时代开始朝着电力时代进步。

  杨晨从皇宫里面的兵仗局找来手艺精湛,五十岁依然能雕刻出完好膛线手不动摇的老师傅,使用玉琢的办法开始慢慢加工机床的构建。

  最终在前不久成功打造出一款炮筒镗床,这东西能加工精密又坚硬的东西。

  这项技术的突破,象征着大明未来可能有机会提前一步迈入铁甲舰队航行大海的时代。

  除了炮筒镗床之外,杨晨推进机械改革的目的就是想要让更多的能人异士对这方面进行研发。

  车床、钻床、铣床、磨床等等这些机床工具都必须要研制出来。

首节 上一节 344/3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下一篇:大明:清军入关,我抄了满清老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