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345节
如此一来,大明木制宝船的时代就能进入到铁制宝船的时代。
就目前全世界范围了解的情况来看,一旦大明拥有金属制造的铁船,那完全就相当于开着坦克到战场虐杀这些使用冷兵器的家伙。
有了这些器械的出现,加工螺丝和弹簧还有铆钉等等细小的物件就不是什么难事。
等到工业技术完全成熟,杨晨就会开始到西北方向,或者西伯利亚靠近欧洲那边的地盘寻找石油。
将其提炼,那么冷兵器时代,一战二战的主要陆地之王武器就能被打造出来。
这玩意的名字叫做,‘坦克’!
次日早上。
杨晨在缓慢在扎堆的侍女之下开始起床。
推开身边的红粉骷髅,他直接来到浴室进行洗漱。
吃完早餐,穿好衣服,什么也不做就朝着镇江府冶铁场走。
关于锰钢的事情,科学院里面已经有不少喜欢探索奇金异石的人调配出不少钢材例子。
这些东西杨晨都亲自试验过一遍。
最后自己命人锻造出一炉钢材。
一个月后。
也就是洪武十三年冬天,距离过春节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新年来临之前,炼铁厂也会终于正式更改炼钢厂这个新名字。
这一天又是大明载入史册的一天。
大明镇江府正式冶炼出韧性好,硬度好的锰钢。
这些锰钢解决了镇江府前往南京城这段铁路常年出现意外的问题。
拥有了锰钢,大明皇帝朱元璋便正式宣布一件事情,大明境内,各方流民百姓谁要是吃不上饭,住不上房子,那么就能前往当地最近县衙。
进行一个登记报名,只要确认身份,那么就能正式成为大明铁道第一局的铁道工人,每个月能拿二两白银作为饷钱,还有十斤大米,十枚鸡蛋作为粮食补助。
干的越多,就能拿越多。
这项命令实施瞬间,举国沸腾,甚至有人动了不想要耕田的心思,跑去当铁道工人,修筑两横两纵的铁道。
四条铁道都是以南京城作为中心,南方两个站点分别是云南跟广东,北方两个站点还未确定,因为随着大明版图向外不停扩展。
军伍里面的西伯利亚人还有东斯拉夫人也越来越多,不少蒙古人跟突厥人看到大明实力越发强悍,都主动投奔边境大明。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带着筹码而来,要么是知道北元不停搬迁的王朝部落到底是在什么位置,要么就是拥有欧洲大陆不少的言语。
他们来充当翻译,也不至于让大明军队在北伐过程,抓住大量俘虏却不能从中索取有种信息的问题。
现如今,朱棣在极寒之地有了一个响亮外号。
“大明熊王!”
是的!
当初朱棣率领自己在北平的部下把整个女贞三部给杀穿之后,这家伙就开始试探性跟北元碰面。
北元这些家伙怎么也没想到女真三部居然全部都被朱棣这个藩王给杀穿了。
等到朱棣到他们面前,双方距离早就能摩擦出火花,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战斗就此展开。
朱棣率领自己部下三千人,大战蒙古北元三万游兵散将。
还有不少蒙古各方精锐,这些家伙全部都是配置血浮屠铠甲的重甲骑兵。
要不是朱棣的行为在他们看来实在是蹬鼻子上脸,这些家伙也不会出现。
最后的结局自然是以朱棣胜利收尾。
三万蒙古游兵散将,死了差不多一万五千人,俘虏近乎三千人,剩下的人死的死,逃的逃。
至于那些血浮屠,忽必烈遗留下来的精锐重装铠甲,则是变成肉糜。
第228章 新轨道
洪武十四年临近秋天,八月份。
距离杨晨让炼钢厂生产出锰钢的时间已经过了大半年。
这些日子里面,镇江府在他的各种政策之下,取得精进的进步。
根据不完全统计,镇江府已经完成了一套规模不小的统一科学学问,让所有对这方面好奇的人都心神向往。
早就在锰钢出现的前不久,镇江府就已经拥有科技人员三万!
这三万人通宵古今中外的华夏科学知识。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科学性的学科都被归纳总结起来。
小到二十岁出头,大到六七十岁的人能在一个办公室里面共同钻研一个项目。
这使得镇江府短短几个月之内破解了如何更好的取得热气球燃料,还有提炼出各种化肥的技术。
最让人惊喜的是铁道防线的进展。
大明第一条锰钢锻造而成的铁路正式通车。
除此之外,铁轨马车也正式完成他的使命,蒸汽机火车取代出现两年不到的铁轨马车。
朱标站在南京站的月台上,看着蒸汽机火车拉动这四节车厢,不由得热泪盈眶起来。
“好!好!好啊!”
连续三声号夹杂着颤巍。
他很清楚有了这火车,将来大明挨饿的百姓就能越来越少。
近些年来,大明总体的生活水平确实是不断提升。
皇族包括贵族能享受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远远是两年前他们完全不敢想象的东西开始陆陆续续出现在镇江府。
就说现在南京城。
这座城市是除了镇江府之外,大明第二个实现有电灯泡照明的大明城市。
也被很多百姓称之为不夜城。
拥有了电灯泡开始,百官又是开心又是难过。
开心是他们不需要灯烛照明,就能享受到晚上灯光底下犹如白昼看书的待遇。
难怪是有了电灯泡,百官的工作量自然而然的增加了不少,甚至他们还效仿镇江府市政府的早九晚六工作制。
且朱标为了能激励百官加班,加班一个时辰,增加半天工钱,加班一个半时辰,除了加工钱之外,还能给予皇族御厨制作的美味佳肴。
于是乎,很多百官不得不提升自己工作量。
一来是能加钱,二来是吃宵夜的时候,有机会接触到很多高官的人。
在朱标连声称赞后,一个垂暮老人便站出来伸出手抚摸着钢铁巨兽忍不住道:
“标儿,这就是火车吗?看来那个混账小子在镇江府所做的一切当真神奇。”
感受金属带来的冰冷感,朱元璋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这辈子还真可能看到两年前还存在画里面的东西。
蒸汽机火车!
史无前例,在场所有权贵都忍不住感到为之骇然。
“是啊父皇,儿臣也没想过杨兄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把火车给造出来。”朱标伸手指向那个足足有四米高,七八米长的蒸汽机火车头说道:
“父皇,差点忘记告诉你了,这是大明第一辆火车,杨兄把他的名字称之为洪武号,以父皇的年号作为命名,这件事是我跟杨兄商议之后做出决定,希望父皇不要怪。”
这辆火车其实也是一个月以前才刚刚组装完成。
完成之后,杨晨就把取名权交给朱标手上。
思来想去,朱标认为用自己父皇的年号来作为这辆列车大明名字最适合不过。
杨晨对此倒也没什么意见,反正他只负责技术问题,其余事情,他可不想多理会。
于是,这辆火车车头位置不仅有朱元璋年号的字样,上面还有一个精钢浇筑的‘明’字
让人看得就忍不住惊叹真是鬼斧神工的造诣。
得知这个事情的老朱别提多开心了,直接走到火车头面前定睛一看,顿时喜上眉梢哈哈大笑。
“哈哈哈!好!洪武号!妹子您快看,这火车的名字是以咱的年号取名!当真威风啊!就算将来咱走了,世人也能记住这洪武号!”
一身雍华打扮的马皇后对朱元璋这份骄傲并未给什么好反应,反而还教导身边七岁的朱雄英一定要谦虚。
“瞧瞧你爷爷,都一把年纪了还在意这些虚名,真是令人感到羞羞。”
相比于两年前满是稚嫩气息的朱雄英,现在七岁的他个子已经快要到朱标肚子位置这么高。
还能搀扶马皇后行走,脸上满是英气,端是一位俊秀少年郎。
奶奶这番话让朱雄英捂着嘴咯咯笑起来。
朱元璋怎么会不知道自己妹子是想要告诉他不要太骄傲。
今天除了朱家人前往镇江府之外,还有京城上百名官员一并前往。
上一篇: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下一篇:大明:清军入关,我抄了满清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