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第706节
他最痛恨的就是这种摇摆不定、见风使舵的墙头草行为了,这主要还是之前被意军坑过,留下了难以消除的心理阴影。意军之前在战场上那些不靠谱、出尔反尔的表现,让他对这些盟军实在是很难再建立起信任了,所以现在对土军,他也是时刻保持着警惕,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在东线那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滴出水来的指挥所内,隆美尔元帅身姿挺拔如松,他微微扬起头,深深地吸进一口气,似是要将这满是硝烟味的空气化作决心,注入自己的胸腔。片刻之后,他缓缓启唇,以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口吻下达命令:“命令:所有部队,三天后出发,目标苏军阵地。”那声音仿若洪钟,在指挥所内久久回荡,震得周围的空气都微微颤动。
“是。”部下仿若被这股威严所震慑,瞬间挺直了脊梁,大声应和,随后疾步转身,如离弦之箭般冲出去传达指令。一时间,整个营地仿若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忙碌喧嚣起来,士兵们匆忙奔走,为即将开启的征途做着紧锣密鼓的筹备。
而与此同时,在战场的另一方,情报网络就像一张无形却又高效的大网,迅速将德军的这一关键动向捕捉,没过多长时间,那份承载着重要信息的情报便悄然落入了寸云生的掌心。他接过情报,目光仿若扫描仪,快速地在纸面上游走,脸上神色平静如水,波澜不惊,仿若一位久经沙场、看淡风云变幻的老将。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寸云生的内心实则正急速地运转着。他深知,此刻德军所谋划的这场行动,是他们绝境之中放手一搏、寻求最后翻盘的关键契机。一旦德军此番出击能够成功地逼迫苏军停止进攻,那么他们将会如同在黑暗中觅得曙光,获得一段弥足珍贵的喘息之机,足足有三到五个月的时间,可供他们利用各类资源,全力武装更多的士兵,重新构建起坚固的防线,积攒起足以改变战局走向的力量。
可战争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机遇与风险仿若一对孪生兄弟,相伴相生。一旦德军此次行动折戟沉沙,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就如同大厦将倾,德军恐怕将会彻底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再无回天之力。
正因如此,凭借着多年来在战火中淬炼出的敏锐战略眼光,寸云生心底有十足的理由笃定,盟军绝不会轻易错失这个制衡德军的绝佳时机。他的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念头,盟军极有可能会驱使孙立人的部队如猛虎扑食般迅猛发起进攻,从后方悄然偷袭隆美尔的军团,打德军一个措手不及,让他们首尾难以兼顾,以此来破坏德军的这次生死攸关的行动。
但稍稍静下心来,仔细权衡双方的实力对比后,寸云?生又微微摇了摇头,心中暗忖这种正面强攻的策略不太现实。毕竟孙立人的部队倘若要与隆美尔率领的那支身经百战、装备精良的精锐德军硬碰硬,鹿死谁手尚难预料,且极有可能两败俱伤,让双方都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显然并非盟军所期望的最优解。
那么,排除掉这个看似激进却实则风险巨大的方案后,盟军唯一剩下的可行之策,似乎就是从德军的盟友身上找寻突破口了。他的思绪仿若穿越时空,回溯到意大利在战争中的那段跌宕起伏的经历。
意大利当初是怎么从一个灰头土脸的战败国华丽转身,摇身一变成为战胜国的?还不是因为盟军为了加速战争的结束进程,抛出了一个个极具吸引力的允诺,让意大利在利益的诱惑下怦然心动,最终毅然决然地倒戈相向。
所以,寸云生坚信,盟军绝对会将目光锁定在波斯跟土军身上,不管是采用穷凶极恶的威逼手段,还是祭出令人难以抗拒的利诱妙招,必然会不择手段地让他们选择中立。如此一来,失去了盟友强力支撑、孤立无援如同独木难支的隆美尔,想要仅凭一己之力攻破苏军阵地,那希望简直微乎其微,仿若在狂风巨浪中试图以一叶扁舟驶向彼岸,困难重重,几无胜算。
“看样子用不了多久,盟军就要开辟第二战场了。”寸云生双手背在身后,身姿挺拔地伫立在地图前,目光仿若能穿透地图,看到那隐藏在山川河流、战线标记背后的战争风云变幻,他喃喃自语道,声音虽轻,却仿若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第470章 登陆地点!
在英伦三岛那弥漫着紧张与争执气息的军事指挥室内,巴顿中将与蒙哥马利之间的唇枪舌战正激烈上演着。
巴顿中将一脸坚定,目光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然,大声说道:“我们必须要开辟第二战场,登陆欧洲大陆。”在他的设想里,此刻正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绝佳时机,若能成功登陆欧洲大陆,那盟军就能在战略上占据主动,进而改写整个战局走向,所以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推动这一计划落地实施。
而蒙哥马利却眉头紧锁,神色严肃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先解决英伦三岛的德军才是当务之急啊。”在他看来,那些登陆英伦三岛的德军犹如芒刺在背,时刻威胁着本土的安全,并且已经给英军的日常防御、后勤补给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只有先将他们彻底清除,后续的作战行动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展开。
对于蒙哥马利这个提议,巴顿中将起初并未反驳,只是脸上呈现出思索的神情,毕竟谁都无法否认,登陆英伦三岛的德军确实是个棘手的存在,已然给当前局势添了不少乱子,造成的麻烦是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的。
然而,紧接着巴顿中将的回应,却让蒙哥马利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脸上满是不悦之色。
原来,巴顿中将同意让英军独自去应对解决那些德军,言下之意很明显,就是美军不打算参与其中,这可让蒙哥马利心里十分不痛快,觉得美军这是在刻意回避责任,把难题一古脑儿地都丢给了英军,自然引发了他强烈的不满情绪。只是考虑到当下英军在军备物资、军事支援等诸多方面都极度依赖美军的援助,即便心里有再多的怨言,也只能暂且咽下,无奈地保持默不作声,可那股子憋屈劲儿却在心底不断地积攒着。
可当巴顿中将进一步提出要开辟第二战场时,蒙哥马利却毫不犹豫地表示反对了。他深知,当下若要开辟第二战场,势必要从其他正在激烈交战的战场抽调大量的兵力、武器装备以及各种作战资源,如此一来,其他战场很可能就会因为力量被削弱而难以为继,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而大英帝国在之前的诸多战事中已然损失了不少利益,如今正指望着能在后续的战斗中逐步收复,要是现在就轻易放弃其他战场,那受损的利益又该如何去挽回?这可是关系到英国的切身利益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的大事,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巴顿中将的这个提议,双方的矛盾也就此生根发芽,并且愈发激烈起来了。
蒙哥马利心里想着,第二战场并非不能开辟,只是需要等待一个更为合适的时机,还得再等上一段时间才行。等到其他战场的局势逐渐清晰,分出胜负之后,那时再集中力量登陆欧洲大陆,便可找准德军的薄弱环节,给予其致命一击,这样既能确保作战的成功率更高,又能最大程度地保障英国的利益,争取把之前失去的都给弥补回来。
但巴顿中将又怎会认可他的这个计划?要知道,美军此番介入欧洲战事,内心怀揣的目的可就是要在这混乱复杂的战局中牢牢抓住机会,尽可能地去收割整个欧洲大陆,企图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要是真的等到其他战场分出胜负了,那无疑就是给了大英帝国一个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绝佳机会,到时候英国凭借着自身深厚的底蕴以及恢复过来的实力,必然会在后续的利益分配、战略决策等诸多方面争取到更多的主动权,这显然不符合美军的利益诉求。回想起上一次大战,美军在诸多关键环节上可是吃了大亏,这次他们可绝对不会再傻乎乎地重蹈覆辙了,所以巴顿中将一心就想着要尽快开辟第二战场,抓住眼前这看似稍纵即逝的战机,绝不想轻易放过。
“现在德军的精锐都被牵扯到东线了,西线防线已经出现漏洞,完全可以登陆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只要我们能够登陆法兰西本土,瞬间法国就会投降,到时候我们便可以直奔德国本土了。”巴顿中将越说越激动,脸上满是兴奋与期待的神情,仿佛已经看到了盟军顺利登陆,法国迅速投降,而后大军长驱直入直捣德国本土的那番宏伟景象,这种能够趁德军西线空虚、痛打落水狗的好机会,他自然是无论如何都不肯放弃的。
回想起在北非作战时的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巴顿中将至今仍心有余悸。当时,他可是真真切切地见识到了德军那令人胆寒的强悍战斗力,那场仗打得那叫一个惨烈无比,自己好几次都被逼到了绝境,差一点就被德军打得跳海逃生了,要不是在那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空军及时出动,将他从危险边缘解救出来,运送到安全地带,恐怕他早就葬身海底,彻底完蛋了。所以这一次被安排到英伦三岛,他心里就一直憋着一股劲儿,暗暗发誓一定要找机会一雪前耻,绝不能再让德军把自己打得如此狼狈不堪了。
他心里很清楚,要是正面去和德军的精锐部队硬碰硬,就凭自己现在所率领部队的实力,确实是没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取胜。不过好在当下的情况不一样了,西线这边驻守的大多都是德军的二线部队,相较于精锐部队而言,他们的战斗力要弱上许多,凭借美军现有的战斗力,完全有把握打赢。所以面对眼前这般难得的战机,巴顿中将觉得要是错过了,那自己可真就是个十足的大傻瓜了,无论如何都要极力争取开辟第二战场,实施登陆作战。
奈何英军这边就是死活不同意,任凭巴顿中将说得如何头头是道、天花乱坠,蒙哥马利始终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立场,双方就这样僵持不下,互不相让,气氛一时间变得格外紧张起来。
“但是我们其他战场的优势并不大。”蒙哥马利心里还一直惦记着要回到北非去报仇,当初在北非战场上被德军打得那般狼狈,差点就跳海的那一幕,就像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一直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深感耻辱,这种耻辱感促使着他一定要找机会去复仇,所以他才会如此坚决地反对当下就开辟第二战场,不想轻易改变既定的作战计划。
“北非战场那边,勋爵阁下不用担忧了,那边的远征军目前正在围攻亚历山大港,预计很快就能拿下。”巴顿中将自然是明白对方心里的想法的,可他的语气却显得颇为冰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仿佛在告诉蒙哥马利,北非的战事用不着他操心,美军自己有能力处理好,这话一出口,让蒙哥马利心里更加不是滋味了,脸色也变得越发不好看了起来。
听到这话,蒙哥马利心里虽然很是不爽,但也实在是无可奈何。他当然清楚北非那边的具体情况,可那毕竟是美军组成的远征军在主导作战行动,自己就算心里再有不满,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硬着头皮违心地称赞几句,这种感觉别提多憋屈了,就好像有一团火在心里烧,却又发泄不出来似的。
“不知道中将阁下,准备在哪登陆?”蒙哥马利强压下心中的不快,转换话题问道,毕竟登陆作战可是关乎整个战局走向的关键环节,登陆地点的选择那是重中之重,必须得慎重考虑才行。
根据以往历次登陆作战所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来看,一个理想的登陆地点通常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关键条件:其一,必须要处在从英国机场起飞的战斗机所能覆盖的作战半径范围之内,只有这样,在登陆作战的过程中,才能有充足的空中力量为登陆部队提供有效的掩护,抵御敌方来自空中的打击,从而保障登陆行动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其二,航渡距离要尽可能地缩短,这样一来可以减少登陆部队在海上航行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如遭遇敌方舰艇拦截攻击、受到恶劣天气影响等各种各样的风险,同时也能够降低物资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以及难度;其三,登陆地点的附近必须要有大型的港口,方便后续大规模的部队以及各类作战物资能够顺利地登陆上岸,并且有利于后续向内陆的纵深地区稳步推进发展,进而建立起稳固的滩头阵地以及作战防线。
那么从荷兰符利辛根到法国瑟堡长达 480千米的海岸线上,按照上述这些条件去仔细地衡量筛选的话,有三处地区相对来说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分别就是康坦丁半岛、加莱和诺曼底。
再进一步对这三处地区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分析之后,康坦丁半岛首先就被排除在外了,这是因为其地形相对比较狭窄,不利于大规模的部队在这里展开作战行动,一旦部队在此登陆,很容易出现人员和装备过于拥挤、混乱的局面,根本没办法迅速且有效地组织起强有力的攻势,向内陆地区顺利推进,其局限性实在是太大了。
而加莱和诺曼底这两个地方,则是各有各的优缺点。加莱的优点在于它距离英国最近,两者之间仅仅只有 33千米的距离,单从航渡距离这个角度来说,那是非常理想的,而且它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德国本土,从战略层面去考量的话,似乎有着很大的优势,便于后续快速地向德军的腹地发起攻击;然而,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德军在加莱地区部署的防御力量是最为强大的,驻守的都是精锐部队,并且经过长时间的精心修筑,这里的工事完备而且坚固异常,极难突破,另外,加莱附近并没有大型的港口,也缺乏内陆的交通线,这对于登陆部队上岸之后想要向纵深地区进一步发展作战行动来说,无疑是极为不利的阻碍。
诺曼底虽然相较于加莱来说,距离英国要远一些,但是它同样有着不少显著的优点。一是德军在诺曼底地区的防御相对比较薄弱,相较于加莱那边固若金汤的防御,这里的防御压力会小很多,这对于登陆作战的开展来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二是诺曼底的地形较为开阔,能够同时容纳 30个师的兵力展开作战行动,有着充足的空间可以让部队进行灵活多样的战术布置以及稳步推进;三是它距离法国北部最大的港口瑟堡仅仅只有 80千米,这对于后续大部队以及大量作战物资的运输上岸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便于迅速地巩固滩头阵地,然后再向内陆进一步拓展作战范围。
“自然是诺曼底。”巴顿中将微微摇摇头,稍作思索之后,语气坚定地说道,在他心里,经过全方位的综合考量,诺曼底无疑是当下最为理想的登陆地点了,只要能够在这里成功登陆,后续的作战行动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向着胜利迈进也就更有希望了。
在筹备开辟第二战场的诸多事宜中,后勤问题无疑是重中之重,堪称是整个作战计划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命脉所在。然而,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后勤的问题,这一点却并没有让巴顿中将感到丝毫的慌张与焦虑,相反,他倒是显得格外淡定从容。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开辟第二战场,那必然是要做足充分准备的,绝不可能打无准备之仗。而对于解决后勤保障这一难题,巴顿中将心里早就有了妙招,那就是人工港口。
在常规的作战思维里,港口是天然的物资集散与转运枢纽,对于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要是作战区域附近没有现成的港口,那该怎么办?巴顿中将给出的答案便是创造港口,凭借人力去打造出能够满足后勤运输需求的人工港口。
这可不是异想天开,以当下美军所具备的强大工业实力而言,要实现这样的设想实在是太容易了。美国那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工程技术,以及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都为打造人工港口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事实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在后续的实践操作中,打造人工港口确实是一件相对容易达成的事。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巴顿中将才会在面对后勤这一关键问题时,表现得如此自信满满,仿佛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坚信凭借着人工港口这一有力举措,能够完美解决后勤运输难题,为登陆作战的顺利推进筑牢根基。
第471章 这是想明白了?
在那间气氛略显诡谲的屋内,威廉眉头紧皱,眼中满是疑惑与猜忌,他直勾勾地看着眼前的寸云生,语气里透着十足的不解,开口问道:“盟军准备开辟第二战场?”
他着实是搞不明白,寸云生怎么会把这样重要的消息透露给自己,难道就不担心消息一旦从自己这儿泄露出去,会引发一系列难以控制的连锁反应吗?
这举动实在是太让人捉摸不透了。
“不要用这样的眼神看着我,就算你泄露出去,你觉得盟军会相信么?反而他们大概率会认定这是你们使出的阴谋,目的就是想借刀杀人,除掉我罢了。”寸云生却一脸淡然,神色平静如水,不紧不慢地回应着,仿佛这事儿压根就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他似乎早已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周全了。
毕竟当下的局势已和从前大不一样了,寸云生如今可是手握几十万的远征军,那可是一支规模庞大、不容小觑的军事力量,并且背后还有史迪威给他做坚实的后盾,有了这样强有力的支持,他在诸多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都大大提升了。
所以,像这种略显幼稚、低级的离间手段,对他来说,就如同蚍蜉撼树,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产生不了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果不其然,听到寸云生这话,威廉顿时就愣住了,一时间有些懵懵懂懂的,大脑仿佛都短暂地停止了运转。
仔细一琢磨,确实是这么个理儿,就寸云生如今这今非昔比的地位,这种低级的离间计,确实很难发挥作用,根本就没法对他构成什么威胁。
“为什么?”威廉心里依旧对寸云生的意图充满了好奇,那探究的欲望就像一团火,在心底熊熊燃烧,怎么也按捺不住,所以还是忍不住再次开口询问,迫切地想弄清楚对方这么做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可让威廉没想到的是,寸云生却用一种看白痴般的眼神望着他,那眼神里满是不屑与轻蔑,仿佛威廉问了一个全世界最愚蠢的问题似的,这让威廉心里很是不舒服,却又不好发作。
“这还用说么?当然是想让你们去消耗盟军的实力啊,难道你看不出来?”寸云生一脸的无语,话语里带着明显的嘲讽口吻,心里暗自想着,这家伙难道是眼见德军呈现出颓势了,就连脑子都变得胡涂不清了?虽说德军现在确实是露出了衰败的迹象,可毕竟有着深厚的底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想要彻底被打败,那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实现的事儿,他们肯定还会挣扎抵抗好一阵子。
听到这话,威廉先是一愣,脸上瞬间涨得通红,就像煮熟的虾子一般,心里那股子想要反驳的劲儿“噌”地一下就冒了出来,可张开嘴巴后,却又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咙,半天也吐不出一个字来,根本不知道该从哪儿说起,因为他心里不得不承认,寸云生说的确实是有几分道理,自己一时之间竟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反驳了。
“你觉得我们会答应么?”威廉好不容易憋出了这么一句话,可话还没等全说完,就被寸云生毫不客气地给打断了,那干脆利落的劲儿,让威廉心里又添了几分不痛快。
“放心吧,你们会答应的,除非你们放弃抵抗,可眼下这形势还没到彻底崩溃的那一步,你们肯定会血战到底的。”寸云生依旧是那副胸有成竹、很了解对方的模样,神色淡然地说着,语气里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仿佛他已经将德军的脾气秉性、行事风格以及未来的种种走向都摸得透透的了,就等着看他们接下来的行动了。
“除非你们想投降苏军?不过就你们之间以往结下的那些深仇大恨,真要是投降了,那下场肯定好不到哪儿去。”寸云生继续不慌不忙地说道,话语里隐隐带着一种警示意味,像是在提醒威廉要好好掂量掂量这件事儿,别做出什么糊涂的决定来。
“可以参考一下波兰,他们是什么下场,想必你们应该也差不多。”寸云生这话可谓是一针见血,直戳要害。德军之前的所作所为,那可着实是把苏军给得罪狠了,苏军心里积攒的那股子怨气和怒火,早就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一般,就等着找机会狠狠地报复回去。虽说那些事儿当中,大部分可能和国防军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可一旦苏军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在那种情绪的支配下,又哪会去细细分辨这些个事儿,到时候肯定是一视同仁,不会轻易放过德军的。
听到这儿,威廉彻底沉默了,他心里清楚得很,寸云生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按照目前的局势去合理地推演一番,最后的结局恐怕还真就和寸云生说的差不多,自己根本就找不出什么理由来反驳,只能默默地咽下这苦涩的现实了。
“那么盟军会在哪里登陆?”威廉像是想要打破这令人压抑的沉默,又像是真的对这个问题十分好奇,忍不住再次开口问道,眼神里透着一丝期待,盼着能从寸云生这儿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好让自己心里有个底儿。
“诺曼底。”寸云生连思考都没怎么思考,就很随意地伸手指了指地图上的一块区域,那神态轻松自在得很,仿佛这个答案是再明显不过、根本无需多做考虑的事儿一样。
“不可能,这绝对是不可能。”威廉一听这话,立马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反应特别激烈,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脸上瞬间布满了愤怒的神色,瞪大了眼睛,恶狠狠地盯着对方,心里笃定寸云生就是故意在透露这种虚假的消息来误导自己。在他看来,诺曼底那个地方,从地理位置、防御情况以及现有的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综合考量,根本就不具备盟军登陆的条件,怎么可能会是盟军选择的登陆地点?
然而,让威廉大为震惊的是,寸云生对于他这般激烈的反应,却依旧显得十分淡定,那副模样就好像早就料到他会是这样的回应似的,没有丝毫的意外或者惊慌之色,就好像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尽在他的掌控之下一样。
“是不是觉得这里没有港口,盟军为什么要在这里登陆?岂不是找死?”寸云生的话一出口,威廉顿时就像被雷劈了一样,整个人都愣住了,一下子目瞪口呆地站在那儿,半天都没缓过神来。他着实是没想到,寸云生竟然能如此精准地猜到自己心里所想,这让他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了,心里又惊又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只觉得眼前这个人实在是太难以捉摸了。
“难道你不知道兵法有一句话叫反其道而行之,既然你们都觉得不可能,为什么就不能将这份不可能变成可能?”寸云生依旧是那副看傻子般的眼神,目光里透着浓浓的轻蔑,盯着威廉说道,那语气就像是一个学识渊博的老师在教训一个不懂事的学生一样,充满了居高临下的意味,仿佛在说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还问东问西的。
“在你们穿过阿登森林之前,你觉得英法联军会相信你们能够穿过那片原始森林么?”寸云生又接着举例说道,试图通过这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战例,来让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让威廉能够更好地理解他所说的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明白有时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恰恰就是敌人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反而有可能成为突破点。
“现在也是一样,既然你们都觉得不可能,那么盟军就一定能登陆成功。”寸云生说得斩钉截铁,语气里满是自信,那副笃定的样子,让威廉听完这番话之后,彻底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了,只能呆呆地站在原地,脑子里不断回响着寸云生的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回应了。
在那弥漫着紧张与探讨氛围的空间里,寸云生忽然像是被什么勾起了浓厚兴趣一般,目光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直勾勾地看向威廉,开口说道:“有一点我很好奇,自从阿登森林那场战役之后,你们的战略方面就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失误。”他的话语里带着审视与探究的意味,仿佛要透过这过往的战事,去剖析德军战略布局中的种种问题。
“明明当时有着绝佳的机会,可以一鼓作气地消灭英法联军,可你们却偏偏放弃了这么好的时机,结果,就导致现在英军还留存着如此强大的抵抗力量,这对你们后续的作战行动可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寸云生微微皱起眉头,语气中满是遗憾和不解,在他看来,战场上战机稍纵即逝,像那样能给予敌方致命一击的机会一旦错过,往往就会带来一系列难以预估的后果,而德军当时的这个决策,无疑是为如今的艰难战局埋下了伏笔。
“如果那个时候能够彻底消灭这些有生力量,想必你们现在面临的局面肯定会轻松许多。”寸云生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摇了摇头,脸上浮现出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神情,似乎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他已然清晰地看到了德军当时战略选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并且认为要是换做自己,肯定不会让这样的机会白白溜走。
听到这话,威廉沉默了好一阵子,脸上的神色变得有些复杂难测。毕竟这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了,其中涉及到诸多复杂的因素,诸如当时的情报判断、内部指挥协调以及各种外部条件的制约等等,所以对于这样的过往之事,他心里明白,自己确实不太好去妄加评价,只能选择暂时保持沉默了。
“再比如现在,你们的战略依旧存在着不小的问题,明明心里都清楚苏军已经恢复了实力,并且已经开始尝试发起反击了,可你们为什么还要固执地死守那些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阵地?”寸云生可没有就此打住的意思,而是继续抛出了一个尖锐且直击要害的反问,他的眼神里透着一种仿佛能看穿一切的锐利,好像一眼就洞察到了德军当下战略决策中的不合理之处。
“如果我是你们的统帅,我肯定会果断地放弃这些地方,然后重新去构筑新的防线,充分依托有利的地形,进行顽强的抵抗。只要能够坚守到援军抵达,那时候就可以瞅准时机,尝试发起反击了。”寸云生说得是条理清晰、头头是道,语气中满是自信与笃定,仿佛他已经在脑海中精心谋划好了一整套完美的作战方略,就等着去付诸实践了一般。在他的认知里,战争中适时地根据局势变化去灵活调整战略是至关重要的,不能一味地墨守成规,死守那些价值有限的阵地,那样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白白损耗宝贵的兵力和资源。
“哪怕最终取得的战果不如之前,可只要能够牢牢守住现有的防线,那从战略层面来讲,就不算输。”寸云生一脸惋惜地说着,那模样就好像眼睁睁看着德军一次次错过扭转战局的好机会,让他心里着实感到十分遗憾和无奈。
而坐在对面的威廉,听着寸云生这一番毫不客气的分析与评判,脸色是越发地难看了起来,就像暴风雨来临前阴沉压抑的天空一般。
他的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了,既觉得对方说得好像有几分道理,可又不甘心就这样被人指责,只是一时之间,却又实在找不出有力的话语来反驳,只能铁青着脸,默默地听着,心里那股子憋屈劲儿,简直都快把自己给憋坏了,却又无处发泄,别提多难受了。
“当然了,也许是你们有别的深意。”寸云生意味深长的说道。
“阁下真的能给一条生路?”忽然,威廉开口问道。
“哦?看样子威廉先生是想明白了?”寸云生嘴角的笑容更深了。
第472章 你们应该找个盟友!
在那气氛略显微妙的空间里,威廉的沉默就如同无声的语言,寸云生看着他一言不发的样子,心里已然明了,这沉默大概就是一种变相的默认了,也由此洞悉了对方心底的态度。
“人也许会有点多,我想知道你该怎么解决?”威廉率先打破了这略显沉闷的氛围,开口询问道。他的眼神中满是好奇,这可是当下他最为关切、急切想弄明白的关键问题。毕竟涉及众多人员的后续安排,那可不是一件能轻易敷衍过去的事儿,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周详,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在威廉心里,当下盟军准备开辟第二战场的局势已然让他们的处境变得极为艰难。从西边登陆,那根本就是不具备可行性的,各种地理阻碍、敌方的防御布局等因素,都使得这条路被彻底堵死了。而东线,就更不用提了,选择从那儿登陆简直就是自蹈死路,无疑是主动往敌人的包围圈里钻。如此一来,惟一看似还有些可能的就只剩下北面了,可北面又极易遭到皇家舰队的封锁,想突破那严严实实的封锁线,顺利达成转移人员的目的,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很简单,我会向盟军高层说明,由我部进攻意大利,只要完成登陆,到时候北上阿尔卑斯山,便可以接应你们。”寸云生边说着,边从容地指着地图上相应的区域,那神态自若,仿佛一切都已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中,胸有成竹的样子让人觉得这计划已然是板上钉钉,只待实施了。
听到这话,威廉的眼中瞬间闪过一抹光亮,眼神里异彩连连,好似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心中燃起了对未来能够成功撤离、保全自身以及众多相关人员的希望之火。
“等接到你们,我会派人将你们装船,送到安南,到了那里,你们就安全了,哪怕是盟军知道了,也没用。”寸云生紧接着给出了承诺,语气沉稳且坚定,试图用这样的话语让威廉彻底放下心来,相信他有足够的能力把这事儿办得妥妥当当的。
“不过我很好奇,到底会有多少人?”寸云生话锋一转,道出了自己心中在意的关键所在。毕竟人数的多寡,直接关乎整个计划实施的难易程度以及最终所能收获的效益。要是人数过少,从各方面综合考量的话,那可就不太划算了。按照他之前的估算,想着怎么着也得有个一两千人吧,再算上那些随行的家属之类的,估计总共得有个几千人。
上一篇: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下一篇: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