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第704节
第465章 有时候平庸一点更好!
在进攻亚历山大港的第三天,阿姆尼大将站在城内的指挥室中,神情疲惫且焦虑,嘴里念道着:“就这样的部队,竟然拿下开罗?”此刻的他,早已没了前些日子那意气风发的模样,双眼布满血丝,仿佛这几日的操劳和担忧都刻在了脸上。
这几天,他根本没怎么合过眼,脑子里全是怎么才能守住这座无比重要的港口。毕竟亚历山大港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原本,他依据过往的作战经验以及对敌军的预估,料想这必然会是一场双方激烈厮杀的恶战,所以提前做了诸多准备,还特意让意军扩大支援的规模,想着借助意军的力量,增强己方的防御实力,好应对那即将到来的枪林弹雨和残酷交锋。
可谁能想到,现实却给他来了个“大反转”。这确实是一场恶战不假,只是完全成了单方面的“虐局”。前来进攻的部队,那战斗力简直弱得超乎想象,甚至可以说是一触即溃,就像一盘散沙似的,根本经不住德军的火力打击。要不是对方队伍后面安排了督战队,时刻盯着那些士兵,估计他们早就吓得四散奔逃了。
即便如此,还是有一部分士兵实在忍受不了战场上的血腥和残酷,心理防线崩溃,不顾一切地选择逃窜。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无情的枪决。这严酷的处置手段,着实极大地震撼了那些原本也有逃跑念头的土著士兵们,让他们瞬间清醒地认识到,在这种局势下,想要保住自己的小命,那就只有拼尽全力去拿下面前这座城池,根本没有别的活路可选了。
也正因如此,从第三天开始,德军这边明显感觉到压力在逐渐增大了。不过,好在德军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凭借着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及自身过硬的军事素养,目前这样程度的压力,还尚在他们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大将阁下,我怀疑他们用这些部队来锤炼战斗力。”这时,一位部下神色严肃地开口解释道,他的目光中透着一丝担忧,似乎已经察觉到了敌军背后更深层次的意图。
“什么意思?”阿姆尼大将听闻此言,眉头瞬间紧紧皱了起来,满脸疑惑地问道。在德军这些将领们的眼中,进攻的士兵们肤色都相差无几,看着都是来自那一片区域的人,所以他们也就没往更复杂的方面去多想,单纯觉得就是普通的敌军罢了。
实际上,对于那些西方列强来说,整个远东在他们的认知里就像是一个整体。就好比英国人占领缅甸,那也是通过跟华夏签订所谓的协议来实现的;法国人占领安南也是同样的套路。在他们看来,宗主国与藩属国之间的这种关系,本质上和殖民地的性质差不多,都是一方对另一方有着较强的掌控力。正是基于这样的固有认知和思维模式,阿姆尼大将才对部下这话感到十分疑惑,不太明白其中的深意。
“大将阁下,根据我们的了解,这应该不是他们的主力部队,我怀疑就是一群新招募的士兵,目的就是利用我们来锻炼部队的战斗力。”部下赶忙详细汇报道,他一边说着,一边留意着阿姆尼大将的表情变化,希望能让大将尽快理解自己的判断。
“根据我们的观察,这些天,至少出现了两三个不同番号的部队,而且总是在伤亡达到百分之二十就会选择撤退。”部下继续补充说道,他把自己观察到的这些关键细节和盘托出,试图让阿姆尼大将更清晰地看清当前敌军的作战模式。
“从今天开始,他们的进攻力度开始加大,不仅如此,就连战术也比之前改进许多。”部下接着阐述道,他深知这些变化可不是偶然的,背后必然隐藏着对方精心谋划的战略意图。
“所以,我有理由怀疑,他们就是想要通过我们锤炼部队的战斗力。”部下最后总结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他觉得从种种迹象来看,敌军就是打的这个算盘。
“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如果假以时日的话,恐怕会对我们造成巨大的麻烦。”部下忧心忡忡地补充了一句,他心里很清楚,要是任由对方这样借助实战不断锤炼部队,那往后德军面临的对手可就越来越难对付了。
阿姆尼大将听了这话,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了。他心里何尝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随着时间一点点推移,对方将会逐渐训练出越来越多的精锐部队,到时候德军原本凭借着精良装备、丰富经验所建立起来的优势,恐怕就要被慢慢削弱了,那对于德军在北非地区的整体战略布局以及守住亚历山大港的目标,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想到这儿,阿姆尼大将在心里不停地思索着该如何破局,思来想去,把各种可能性都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结果却无奈地发现,除非有援军能够及时赶到,否则就眼前这局面,一时半会儿还真的很难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可当下各个战场都在牵扯着德军的精力,到处都急需兵力支援,想要盼来援军,那基本就是奢望了,这让他的心情越发沉重,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似的。
“想办法,加大杀伤力。”沉默了好一会儿,阿姆尼大将咬着牙,面色凝重地开口说道,他觉得既然没办法从外部获取支援,那只能立足当下,从自身出发,尽可能地增强火力,加大对敌军的打击力度,以此来破坏对方锻炼部队的计划,削弱对方成长的势头。
“明白。”部下听了,立刻郑重点头应道,随后便转身去传达命令,着手安排相关的作战事宜了。
而另一边的不辣,正坐在临时搭建的营帐中,静静地看着手里这三天的伤亡报告,脸上的神情倒是显得格外平静,没有丝毫的慌乱或者沮丧。在他看来,才阵亡不到七千人,这个数字相较于五万人的部队规模来说,确实不算多,还在他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而且,经过这三天的激烈战斗,手里的这支部队可算是被好好地锤炼了一遍。士兵们都实实在在地见了血,经历了战火的洗礼,整个队伍的气势相较于之前那可真是有了天壤之别。以前,这支部队看着就像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士兵们松松散散的,毫无纪律性可言,打起仗来也是毫无章法,更没什么战斗的精气神儿。
可现在不一样了,经过这一番实战磨炼,士兵们身上最起码没了那种轻浮、散漫的表现,一个个眼神中多了几分坚毅和狠劲,走起路来都透着一股军人的硬朗作风了,这让不辣心里很是满意。他这会儿也终于理解了,为啥寸云生要拨付给他这么多部队了,原来就是想通过这样实打实的战斗,让部队在战火中快速成长。
照目前这情况来看,只要再多来几次这样的战斗,把部队里的那些“软骨头”都给筛出去,剩下的那可就都有精锐部队的模样了。不辣心里盘算着,恐怕最终这五万人的部队,能剩下两三万就很不错了,但只要能打造出这样一支精锐之师,那之前付出的这些代价可就都值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这支部队未来在战场上大杀四方的场景了。
“看样子,又得找司令要一批部队了。”不辣坐在营帐中,看着手上那记录着伤亡情况的纸张,喃喃地说道,眉头微微皱起,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兵力补充事宜。毕竟这几天的战斗下来,损失着实不小,要想继续维持作战,自然是得补充兵员了。
不过好在,现在他们最不缺的就是这些土著了,只要愿意招募,总能召集到不少人,所以对于兵力不足这一点,他倒还真不是特别担心。想到这儿,不辣也没耽搁,立刻拿起笔,伏案写了一份电报,将目前部队的伤亡情况、作战进展以及需要补充兵力的诉求等内容详细地写了下来,随后便发给了寸云生。
而另一边,收到电报的寸云生,只是随意地瞥了一眼电报内容,嘴角不由地就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他心里很清楚,这么做可不仅仅是为了补充兵力、消耗那些土著,以及锤炼部队的战斗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跟史迪威“哭穷”。
要知道,德军那可是公认的强大,在各个战场上虽说表现有起有伏,但总体的战斗力和军事素养还是颇受忌惮的。要是自己在这北非战场上,带着一帮子所谓的杂牌军就能屡战屡胜,这事儿就算史迪威相信了,那传出去之后,也难免会遭到别人的嫉妒。在这复杂的局势里,太过出风头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容易招来各种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为了保持低调,寸云生只能想出这么一个办法来。他必须得让史迪威知道,自己在这边作战是多么的不容易,得时不时地向他汇报一下这边的伤亡巨大,损失惨重,等等这些情况,只有让对方时刻了解到自己面临的艰难处境,他自己才能在这暗流涌动的环境中越安全,不会被人盯上,也能更好地去谋划后续的作战行动。
“再调三万人过去。”寸云生略作思考后,大手一挥,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继续拨付三万人给不辣,在他看来,只要能达到自己的那些目的,付出这些兵力代价也是值得的。
“司令,这么耗下去,恐怕我们的伤亡数字会非常大。”站在一旁的要麻看到寸云生这一举动,忍不住开口问道,脸上满是担忧的神色,他心里想着,这样不停地投入兵力去作战,可战场上枪炮无眼,那伤亡肯定会不断增加,这可不是个好办法。
闻言,寸云生点点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缓缓说道:“你说的没错,但现在我们只能这么做。”他心里又何尝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可目前的局势以及各方面的利益权衡下来,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只能咬着牙继续这么耗下去了。
听到这话,要麻一脸的不解,他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明知伤亡会很大,却还要坚持这么做,心里满是疑惑,眉头也紧紧地皱了起来,可又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站在那儿,等着寸云生进一步的解释了。
“亚历山大港可是一座百年的港口,想要一口气拿下很难,只能跟德军慢慢消耗,而且现在就我们这边攻势迅猛,其他战场可是表现不佳啊。”寸云生站在那儿,目光深邃,意味深长地说道,他心里很清楚这座港口背后所代表的防御强度以及战略意义。历经百年发展,亚历山大港的防御体系那是相当完备,德军又重兵把守,想要一下子就攻克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所以只能采用这种慢慢消耗的战术,一点一点地去磨德军的锐气,寻找合适的破局时机。
并且,当下的整体战局里,也就他们这边的攻势还算迅猛,在其他战场,要么是陷入僵局,要么就是进展不顺。这种情况下,他们要是太过于突出了,那可就太扎眼了。
“要记住我们只是远征军,如果我们表现太过于优异的话,恐怕就有人要来摘桃子了。”寸云生接着说道,语气里透着一丝无奈。他们这支远征军,虽然有着一定的战斗力,可毕竟身处复杂的局势之中,背后的利益纠葛、各方势力的博弈那都是不容忽视的。要是他们接二连三地立下战功,太过出风头了,肯定会引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惦记,那些人眼热他们取得的成绩,指不定就会想办法来抢夺指挥权。
这下子要麻说不出话来了,他仔细一琢磨,确实是这么个理儿。他们这边要是屡立战功,那必然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到时候各种麻烦事儿可就都来了。
毕竟,他们的后勤补给可都是美军控制的,这就相当于命脉被别人捏在手里。要是那些人起了坏心思,想要来抢夺成果,他们要是敢说个“不”字,人家直接断了后勤补给,那在这战场上,没了物资保障,枪没弹药、人没粮食的,到时候倒霉的可就只有他们自己了。
还不如现在表现得平庸点,虽然看着没那么风光,但最起码不会引起别人过多的关注,能安安稳稳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去作战,不用去应付那些勾心斗角、争抢功劳的破事儿。
“适当的损失一些部队,会博得史迪威的同情心,对我们来说只有利,没有弊。”寸云生说完,轻轻拍着对方的肩膀,像是在安抚要麻,又像是在强调自己这个策略的合理性。
在他看来,通过向史迪威展现部队的伤亡情况、作战的艰难等,让对方觉得他们确实不容易,这样一来,史迪威出于同情也好,出于对整体战局的考量也罢,都会更倾向于支持他们,在后勤补给、兵力调配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便利,从长远来看,这确实是一种无奈却又比较稳妥的做法。
第466章 为何不用当地的土著呢?
“伤亡这么大?这才多久,伤亡人数超过五万余人?”史迪威拿着电报,眉头紧皱,脸上满是惊讶与凝重之色,嘴里忍不住低声惊呼道。在他的预想中,绝没想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部队的伤亡人数竟会超过六分之一,照这般惨烈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那全军覆没可就只是时间问题了,这形势实在是太严峻了。
不过,他心里明白,寸云生应该不存在故意虚报人数的情况。毕竟自己安排在那支部队里的美军顾问,会时刻将一线的真实战况反馈回来,有他们把关,实际的伤亡情形自然是能如实知晓的,所以对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他还是认可其真实性的。
“看样子德军的战斗力确实名不虚传。”副官在一旁看着史迪威的反应,跟着附和了一句,脸上流露出认同的神情。德军向来凭借着过硬的军事素养、精良的装备以及顽强的战斗作风,在战场上威名远扬,如今己方如此大的伤亡,也恰恰证明了德军着实不好对付。
“嗯,目前来看,正面战场想要击败德军怕是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史迪威深有感触地点点头,接着说道。他心里很清楚,德军可不是软柿子,要想在正面与之较量并取得胜利,必然得做好承受巨大损失的准备,这是一场艰难的硬仗。
“好在东线战场,苏军已经开始反攻,甚至收复了一些失地,让德军损失了大量的精锐,再来几次这样的战役,恐怕德军就要失败了。”史迪威继续分析着整体战局,话语间隐隐透着一丝庆幸。在他看来,苏军的反攻犹如一道曙光,给整个反法西斯阵营带来了希望。德军的精锐力量一旦在东线被大量消耗,那他们的整体战斗力必然会受到极大影响,距离战败也就不远了。
为了助力苏军加大反攻力度,美军可是不遗余力地提高了支援强度,各种军需物资、先进装备就像流水一般,源源不断地运往东线战场。没办法,东线战场上那动辄百万以上规模的大战,其消耗程度简直超乎想象,哪怕苏联有着广袤的领土、庞大的人口以及一定规模的工业基础,堪称庞然大物般的存在,可面对这般高强度、大规模的消耗战,也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了。
按照各方统计的数据来看,苏军截至目前,伤亡人数已然超过千万之多了,甚至实际的伤亡情况可能比这还要严重。可以说,要是没有美军在背后持续不断地“输血”,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援助,苏军能不能撑到现在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说不定早就被德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了,由此可见美军援助对于整个战局的重要性。
“可是消耗的物资也很多,大部分的援助都被苏军拿走了,轮到我们手里很少。”副官忍不住抱怨起来,话语里满是无奈与不满。美军提供的援助物资本就是有限的,结果大部分都被英苏两国瓜分殆尽,分到他们这边的,那真的是少得可怜,这使得他们在作战过程中,时常要为物资短缺而发愁。
史迪威听了副官这话,并没有反驳,因为事实就是如此。美军制定的援助法案,在分配上确实更倾向于英苏两国,分给华夏的物资本就不多,而且还不是无偿提供的,是要收取相应利息的,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华夏最终真正拿到手的援助物资也是寥寥无几。
史迪威自己以前分到的物资也没多少,不过好在后来东南亚地区的局势发生了变化,逐渐呈现出越来越大的优势,他这边的日子才总算好过了一些。而这主要得益于日军在澳洲登陆这一情况,美军为了阻止日军在澳洲进一步扩张,便寄希望于史迪威能在东南亚加大攻势,以此来拖住日军的脚步,所以才不得不加大对他的援助力度。
“长官,物资的减少导致东南亚的进攻不怎么顺利,甚至一些地方出现溃败。”副官再次满脸忧虑地提醒道,他深知战场上一旦出现溃败的局面,后续想要再扭转可就太难了,所以心里特别着急,希望史迪威能重视这个问题。
听到这话,史迪威下意识地揉了揉太阳穴,脸上满是烦躁与无奈之色。自从寸云生被调去支援北非战场之后,东南亚这边原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优势,就开始一点点瓦解了,甚至在一些局部战役中,日军还取得了碾压式的胜利,这可太让他难以接受了,心里自然是十分不满。
为了改变这一糟糕的局面,史迪威也是想尽了办法,甚至不惜派出大量的顾问去整顿那些部队,想着通过加强部队的管理、提升士兵的训练水平等方式,来提高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可等顾问们到了实地一查看,才发现这些部队基本都是由土著组成的,虽然经过一番整顿后,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对面的日军那也不是吃素的,双方一交战,最终还是没能改变失败的结局,这让史迪威心里那股火“噌”地一下就冒起来了,别提多窝火了,可又实在是无可奈何。
毕竟当初可是他亲自下令让寸云生去支援北非战场的,而且还让其带走了大量的精锐部队,这下可好,留在东南亚这边的都是些新组建不久的部队,清一色全是土著组成的,平日里靠着人多势众,欺负一下当地的土著还行,可真要是和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日军正面对抗,那根本就不是对手,战斗力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史迪威揉了揉有些胀痛的脑袋,皱着眉头开口问道,他现在是真的没什么好办法了,只能寄希望于副官能给出个行之有效的主意,好让这越来越不利的局面能有所改观。
“或许我们可以从山城借来一些部队?”副官小心翼翼地说道,他心里很清楚史迪威和山城那位之间的关系可不怎么融洽,所以说这话的时候,心里特别忐忑,就怕史迪威当场发火。
果不其然,听到这话,史迪威的脸色顿时变得不太好看了,“找山城帮忙?”他下意识地就想反对,心里对这个提议有着本能的抵触情绪,毕竟以往和山城那边有过不少矛盾和不愉快的过往。可他静下心来仔细想了想后,又觉得其实也不是完全行不通,毕竟双方之间虽说存在一些矛盾,但也还没到那种极其复杂、根本无法调和的程度,如今为了改变东南亚这糟糕的战局,似乎也只能尝试一下这个办法了,只是他心里还是有些不情愿,眉头依然紧紧皱着,陷入了沉思之中。
“那就试试吧?”史迪威皱着眉头,思索了好一会儿后,觉得当下也实在没别的更好办法了,于是咬咬牙,决定还是可以试着向山城借兵看看情况。
“是。”副官听到史迪威这话,连忙恭敬地应道,随后他指了指桌上那封还摊开着的电报,又接着问道:“那这封电报,?”那封电报的内容可至关重要,正是寸云生发来的求援信息,里面详细罗列了诸多诉求,像是要求增兵,补充各类作战物资、提供补给等等,而其中对于空军力量的增援需求尤为迫切。
史迪威听了副官的话后,沉默了好一阵子,脸上满是凝重之色,心里在权衡着各种利弊。最终,他还是缓缓地摆摆手,语气严肃地说道:“答应他,但是我需要听到更好的消息。”他这意思很明确,虽然同意给寸云生提供支援,可这支援也不能白给,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才行。
“明白。”副官立刻心领神会地点点头,他很清楚史迪威口中所说的“更好的消息”指的是什么,那自然就是希望寸云生能成功拿下亚历山大港,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这支援是用在了刀刃上,没有白白浪费。
另一边,收到回电的寸云生,看着电报上的内容,不由撇撇嘴,脸上满是无奈又略带不满的神情。他心里暗自吐槽着:“这老狐狸,不见兔子不撒鹰啊。”他很清楚史迪威的心思,还让他拿下亚历山大港,这哪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儿。
寸云生心里明白得很,德军那可是有着强大的战斗力和坚固的防御体系,就算是德军自己想要拿下亚历山大港,那也得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才有可能成功。而自己手里现在带的这些部队,大多都是临时招募的土著,说是乌合之众都不为过,就算把他们全都一股脑地扔到港口去强攻,怕是也不见得能顺利把亚历山大港给拿下,这可真是给他出了个大难题,他眉头紧锁,开始琢磨着接下来该怎么办才好。
“算了,继续让不辣消耗港口内的德军,另外给烦啦发一封电报,让他准备第三批的部队。”寸云生站在指挥所内,背着手来回踱步了好一会儿,思索再三后,觉得还是得加大作战力度才行,当下便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这时,一直站在旁边的要麻突然开口道:“司令,您为何不从当地招募土著,?”他看着寸云生,眼神里透着一丝疑惑,在他看来,当地的土著数量众多,要是能利用起来,说不定能对作战起到不小的帮助。
听到这话,寸云生下意识地反驳道:“就那些乌合之众能干啥?还没上战场怕是就跑路了。”他皱着眉头,满脸都是嫌弃的神情。也不怪他会有这样的想法,毕竟之前和这些土著打交道的过程中,那些土著士兵纪律散漫、毫无战斗意志的表现,已经让他形成了这样的固有印象,所以压根就没指望他们能派上什么大用场。
“跑路?可以让督战队上啊,咱们手里的那些土著完全可以充当督战队啊。”要麻却不认同寸云生的观点,立刻反驳道,他觉得这事儿是有解决办法的,没必要一竿子把土著都给否定了。
“反正都是炮灰。”要麻接着又补了一句,在他看来,这些土著不管是放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还是作为督战队去监督别人,本质上都是被当做炮灰来使用的,既然如此,那就可以灵活调配一下嘛。
闻言,寸云生忽然觉得还挺有道理的,他停下了踱步的脚步,站在那儿微微点头,心里琢磨着,确实啊,反正这些土著本来就是被当作炮灰看待的,也没指望他们能有多少真正的战斗力。至于逃跑这个问题嘛,那就交给手里的土著们自己去解决好了。
这样一来,为了活命,这些土著们肯定会非常积极用心的。毕竟他们心里都清楚,要是自己在督战的时候不认真,不尽职尽责,那下一个被推到战场上填线、去当炮灰的可就轮到自己了,在这种压力之下,他们怎么敢不尽心尽力,寸云生想着想着,脸上露出了一丝若有所思的神情,似乎已经看到了这个办法实施之后的效果了。
“说的不错,这样吧,招募当地土著的事就交给你了。”寸云生略作思考后,目光看向要麻,语气坚定地做出了决定,将这件招募的事儿全权交给了要麻去负责。
“人数暂定五万人,至于怎么招募我不管,只要把人招来就行。”寸云生紧接着补充说道,他心里想着,只要能把这五万人的数量凑齐,不管用什么方式方法都无所谓了,当下最要紧的就是尽快补充兵员,好继续对亚历山大港的德军施压。
“是。”要麻听到寸云生的安排,没有丝毫的推脱之意,很干脆地点点头应了下来。毕竟这本来就是他提出来的建议,于情于理,由他去完成这件事那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且他心里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想着该怎么去招募这些土著,尽快达到人数要求,当下便转身去着手准备相关事宜了。
第467章 分润利益!
在山城这个地方,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开。“史迪威要借兵?”这个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人群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不少人听闻此消息后,脑海中就像被点亮了一盏灯,各种各样的小心思开始在心里头涌动。
美械装备的强大之处,那可是深深烙印在这些人的心里。就拿长沙会战这个典型的例子来说,当时第九战区的军队凭借美械装备的加持,在战场上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装备了美械的部队就像是换了一副钢铁之躯,让日军吃尽了苦头。那一场场激烈的战斗,美械装备的火力优势展露无遗,把日军打得晕头转向,进攻的步伐被一次次狠狠地遏制住。
正是因为看到了美械装备如此显著的效果,这些山城的大佬们一个个眼睛都发亮了,对美械装备那是打心眼里的上心。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才能把美械装备弄到手,然后用这些装备来武装自己的嫡系部队,仿佛只要有了美械装备,自己的部队就能脱胎换骨,成为战场上的常胜之师。
虽说从理论上来说,他们也是在援助法案的涵盖范围之中,可实际上,他们得到的物资实在是少得可怜。就像是在干涸的土地上盼望着甘霖,却只等来几滴可怜的水珠。尤其是现在,史迪威一门心思扑在东南亚战场,就像把天平的砝码都往那边倾斜,对山城这边的物资支援一下子就减少了好多。这就好比是本来就不宽裕的日子,又被狠狠地削减了开支,他们心里能满意才怪。
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心里的不满就像被不断充气的气球,越来越大。他们不止一次地向史迪威提出抗议,那态度是相当坚决的,希望史迪威能够重新考虑物资分配的问题,多给山城这边一些援助。然而,史迪威就好像是戴了一副看不见的眼罩,对这些抗议完全置之不理,依旧我行我素地按照自己的计划调配物资,根本没有把山城这边的诉求放在心上。
这样的情况持续久了,双方之间的关系就像是被冰霜侵蚀的桥梁,慢慢地出现了裂缝,而且越来越大,变得越来越差。
现在,收到史迪威借兵的电报后,众人的反应就像是被搅乱的蜂巢一样,各不相同。一部分人心里头的那股怨气还没消,一看到电报,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他们觉得之前史迪威对他们爱答不理的,现在有困难了才想起他们,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
但是,更多的人看到这个电报后,心里却动起了别样的念头,选择了同意借兵。他们的心思其实很简单,就是冲着美械装备去的。虽然黑市上偶尔也会出现美械装备的身影,可那数量简直就像是沙漠里的几滴水,少得让人着急,完全没办法满足他们想要大规模武装部队的愿望。按照他们的设想,至少得有三十个美械师的装备,才能让他们觉得心里塌实。这么庞大数量的美械装备,要是光指望着从黑市上慢慢收集,那真的是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就像是在茫茫大海里捞针,希望太渺茫了。
所以,现在史迪威主动来借兵,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的好机会。经过一番热烈的商讨之后,他们决定答应史迪威的借兵要求,不过,这可不是无条件的。他们提出的条件是史迪威至少要提供五个师的美械装备。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很合理的要求,毕竟要把自己的士兵派出去打仗,总得捞点实质性的好处回来吧。
史迪威收到这个回复电报后,脸色一下子就变得阴沉起来,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一样。
“狗屎,这就是一群强盗,五个师,狮子大开口,绝对不能答应。”史迪威气得满脸通红,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一样,情绪一下子就爆发了,大声地吼道。他觉得对方这简直就是趁人之危,在他困难的时候狠狠地敲一笔,五个师的美械装备可不是个小数目,他自己现在的物资都紧张得很,哪能轻易地就答应这么苛刻的条件。
而副官在一旁,倒是显得很淡定,就像在暴风雨中的灯塔一样,稳稳地站在那里。他看着史迪威发火,并没有显得很惊慌,等史迪威稍微平静了一点之后,才不慌不忙地开口说道:“长官,这完全可以谈的,现在我们可是急需他们的士兵啊。”副官心里很清楚,东南亚战场现在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正不断地吞噬着兵力。要是因为和山城这边谈不拢,借不到兵,那对于东南亚的战局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他觉得还是应该尽量和对方协商一下。
“好吧,你说得对,我们现在确实需要他们的士兵。”史迪威听了副官的话后,无奈地双手一摊,长叹了一口气。他虽然心里还是很不情愿,就像吃了黄连一样苦,但是也知道副官说的是事实。现在的情况已经很紧急了,实在是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只能先认可副官的说法,想着试着和山城那边再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把条件压低一点。
“但最多三个师,五个师没有。”史迪威咬了咬牙,态度很坚决地说道。他心里在盘算着自己这边的难处,现在德军在欧洲战场上就像一头凶猛的野兽,势力越来越强大,美军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不断地加大对欧洲战场的投入。这样一来,就像一块蛋糕被别人分走了一大块,分到他手里的物资份额就变得越来越少了。他自己本身的装备都不够用,就像一个手头拮据的人,哪有那么多资源能拿出来给山城?所以他必须得想办法节省,能省一点是一点。
上一篇: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下一篇: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