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285节

  名声更是达到顶峰。

  朱祁钰多次表彰薛瑄,还从太医院派来一位太医,让薛瑄保重身体。

  见到薛瑄时,看见薛瑄身边跟着十几个学子。

  边镛就知道,他来桂林也是没用的,薛瑄是无暇教导他经义的,好在他已经败了年富为师,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这些士族可能吃不惯广西的饭菜,你们要给他们准备江西人的口味。”

  薛瑄一路上不停在说,不停在嘱咐。

  一路走一路说。

  边镛是突然跑到府衙的,薛瑄并不提前知道,所以薛瑄不是做给他看的。

  边镛有点惊恐于皇帝识人之明了。

  在湖北,年富把自己晒成了流民,练强兵而击垮匪类。

  在湖南,韩雍默默无闻,却在做惊天大事。

  在广西,薛瑄明明是文宗魁首,却在如此炎热的天气里,一个个府衙去看,去叮嘱。

  皇帝在各省都选了督抚的人。

  若天下督抚都是年富、韩雍、薛瑄这样的人杰,大明何愁不兴?

  偏偏这些人才,都是朱祁钰慧眼识珠,把他们放在最正确的官位上,才爆发出璀璨的光芒。

  明天还是大章!

  (本章完)

第278章 王竑第二剑,剑斩士绅!(135万大章)

  第278章 王竑第二剑,剑斩士绅!(1.35万大章)

  薛瑄清瘦不少,安抚新移民,还在开课授学,闲暇时候他还要读书。

  读书是他最大的兴趣,一日不读书,他浑身不爽利。

  人忙起来,反而官员间的迎来送往假客气,少了很多,因为没有时间。

  广西官场的风气,为之一变。

  从原来的迎来送往假客气、说话弯弯绕绕、各种关系层出不穷,变成直来直去,各个府衙各司其职,都在做实事。

  那些擅长阿谀的小人,都被踢出了官府之中,留下的都是干才,愿意做实事的。

  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而朝堂刚刚下了圣旨,允许官府征召秀才、举人为朝堂所用,更好的安抚流民。

  这项举措,正对薛瑄的胃口。

  他剔除了很多阿谀奉承的小人,官府内稀缺人手,等待进士补充,遥遥无期。

  能用秀才、举人补充,是最好最快的办法。

  那些来敬轩学宫学习的学子,都被他征召为吏。

  新移民进来的士族,都是宝啊,个个都要安置好,并让他们开枝散叶,形成新的广西人。

  十万士族,如种子一样安置在广西大地上。

  不消十年,广西就会变成汉地,变成和江西一样繁华之地。

  每日晚上他还要写密奏给皇帝,把广西事都事无巨细地写在奏章之上,并向皇帝求助。

  他每一封奏疏,都会得到回信。

  几乎所有困难,皇帝都会竭尽全力地帮他克服,人力物力财力,中枢大力支持。

  从薛瑄督抚广西一年多时间,从江西拨过来的银子,超过七百万两。

  他征召三十几万民夫,挖通了通往贵州、湖南、江西、广东、云南的道路,扩张驰道,沟通水系。

  仅挖通连通各省的道路,薛瑄就花了三百万两银子。

  预计挖通广西所有道路,要花费两千万两银子以上,而且这笔钱,已经得到皇帝的肯定答复。

  这在以往根本是不敢想的。

  这等基础建设,朝堂是完全赔本的,而且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果,换做急功近利之君,根本不会做这些小事。

  皇帝却愿意从小事开始做,不吝惜成本,只求百姓日子能好过一些。

  就算皇帝愿意做,挖通道路等事,也是强征夫役,强制百姓劳动,生死不论,往死里压榨民力。

  这也是薛瑄在景泰元年,便数次上书说:“少数民族民力已竭,财力已尽,只有减少贡赋,才可不生变故。”

  奈何一直没得到中枢采纳,为此他还请求致仕。

  直到景泰九年,皇帝大刀阔斧改革,给广西拨大量财货,令广西征召民夫,给民夫钱财,调动民夫积极性。

  而这,是积累在中枢财力雄厚的基础上。

  原来皇帝手里几个仨瓜俩枣,赏赐群臣都不够呢,哪来的钱给民夫?

  现在皇帝有钱,愿意用内帑贴补地方,先把地方的基础建设搞起来,再慢慢移民,建设新广西。

  皇帝不止支持基础建设。

  广西荡平土司后,中枢一改常态,赐下很多赏赐,不分土汉,劳作皆赚工钱,又教土人纺织、赐桑苗、织毛衣,让商行来广西收购。

  还在广西设瓷器厂,烧制瓷器,并挑选土地,种植茶叶。

  令商贾来广西开厂。

  中枢令广西种植果树,种植水果,皇宫还传出来水果罐头的做法,把广西水果,制成水果罐头,销往北方。

  中枢的一道道政策,让广西正在变得欣欣向荣。

  而那些土人家庭,头顶上没了土司压制后,日子也在变好,他们也愿意走出大山,去当夫役赚钱,也想学手艺。

  甚至,更多人钻进大山里,做伐树工。

  广西商贸发达的根源,是木头,北方大肆建设,稀缺木料,而广西遍地是森林。

  中枢令南北互补,而广西荡平之后,迫切需要开山修路,连接北地,再加上中枢政策偏向广西,就使得广西瞬间繁荣。

  还有一层因素,就是安南,商旅去安南采购,途经广西,让广西十分繁荣。

  薛瑄仍然记得他刚来广西时的荒凉。

  现在的广西,颇让他有种身处京师之错觉,天南海北的商旅,在广西营商。

  广西生意好做,却困在道路上。

  已经有本地士绅、商帮,在民间集资,修缮水道,沟通水系。

  而今,广西的繁荣,即便是清明上河图,也仅可窥视冰山一角。

  广西商贸发达,还促成了一个行业,就是造船业,天南海北的商贸,需要大量船支。

  广西最不缺的就是木头,而贵州盛产的桐油,又近在咫尺,在庆元府,形成庞大的造船基地。

  一切都是民间资本在催生,在自发形成。

  因为庆元府是要划入贵州的,薛瑄也就听之任之了。

  中枢欲将广西治所,从桂林转移到南宁,将归顺州、镇安府、都康洲、向武州、太平府、江州全部划入南宁府。

  将宣化(南宁)作为新省治。

  而皇帝欲改宣化为神凤,神凤是孙权用过的第六个年号,但仅用了三个月,孙权就驾崩了。

  朝臣认为神凤不详,尚在争论之中。

  皇帝认为,孙权收复交州之功,可用孙权一个年号,纪念孙权之功,但朝臣认为用孙权第一个年号,黄武,更为妥当。

  薛瑄知道,等新移民安置完毕后,治所就会搬迁。

  因为中枢重新划分了广西。

  把安庆府、泗城州、安隆司、上林司四地划入贵州,而广西增入的府城,尚在安南,尚未名正言顺。

  而这四地也需要一位官吏治理。

  薛瑄上书,请皇帝启用李匡。

  李匡是宣德二年进士,正统五年,倒杨(杨士奇)事件中,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其人担任四川按察使期间,镇压播州等地起义,连战连捷,能力毋庸置疑,是邢狱、掌兵大才。

  但他因为和江渊政见不合,而遭到罢官,现在江渊已经死了,朝政也变得稳定,启用李匡,恰逢其会。

  中枢批复,启用李匡,任命为三府督抚,升贵州按察使,督抚三府之地。

  安隆司和上林司合并,改为尹州府。

  南尹州,曾是贵州的古称,贵州的名字,是贞观九年,升南尹州为贵州。

  泗城州升为泗州府。

  所以有了三府,安庆府、泗州府、尹州府。

  李匡赴任路上,给薛瑄写了封信,了解三府情况。

首节 上一节 1285/2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