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79节

  众人此时谈论都觉得这次挖出上千片甲骨已经是不得了的大事只怕是前所未有,后面也未必再有机会,董其昌也是倾其身家作此打算。

  但王文龙却知道这一千片甲骨算个什么,他记忆之中前世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甲骨发掘出土的甲骨数量就是五万多片。

  如果董其昌还想再挖,只怕把全部身家投入进去都不够。

  而且想必董其昌真会这么做。

  此时文人对于古文字的研究有着天然的热情,因为这是替往圣继绝学的一部分。

  而董其昌和陈继儒等人已经开始研究甲骨文字内容,只从其中可以辨出的一两百字就已经查到了和史记相佐证的商代君王帝号,加上殷墟的地点,基本上可以证明这就是殷商国都的遗址。

  殷墟的地志史有明载,自从盘庚迁都之后经历了周朝灭商、武庚叛乱,这地方的晚期历史就是周朝崛起的时代。

  儒家首推的圣人是尧舜禹、周文王、周公,第二流的才是孔孟等人,所有稍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地方很可能直接挖出记载周文王和周公历史事迹的文献!

  这跟在土里面刨出一个活神仙也没什么区别了,天下儒者谁敢不尊崇?

  众人读到董其昌寄回来的书信时言语都已经激动的发抖,更别说就在当场的董其昌,就是抛家舍业将全部身家投入挖掘工作想必也会毫无怨言。

  董其昌等人的金石学水平也真不是盖的,他们甚至已经研究出殷墟甲骨这东西大概是商王朝占卜所用,正好对于古代龟卜的记载。

  管志道读完信说道:“在座可有精通易学的?不若一起去往漳德府!”

  既然是占卜所用的甲骨,这时人自然第一时间就想到要找易学精通的学者前去。

  应者还颇多,几个今天刚刚听闻此消息的士子已经动心。

  一旁的文学家席梦仙却是开口说道:“若是商朝之事,当时《易经》也还未出,学易之人面对上这些甲骨也已经是后学晚辈了。”

  凌蒙初却摇头说道:“既然有卜辞定然有占卜之法,说不定在易经之外别有一套学问。”

  凌蒙初在后世以小说《拍案惊奇》闻名,许多人只以为他是个小说作家,却不知道他也是官宦世家出身。

  凌蒙初的祖父当到南京刑部员外郎,父亲当到大名府通判,而且还是著名的刻书家——刻书家三个字在此时基本就是有钱人的代表。

  徐学聚利用衙门书坊为自己印书,而刻书家则是为了爱好自己在家中开书坊,不为挣钱,就是喜欢,要知道在王文龙发明蜡版印刷之前,这年代一套雕版就得三四百两银子,拿这玩意儿当爱好,得有钱到什么程度?

  凌蒙初在这样的家庭熏陶长大,写小说实在也只是他业余爱好之一罢了,他对于历史杂学的研究也相当深入。

  这年代虽然大家都学四书五经,但是若非藏书之家出身,对于历史的研究也少有如此清楚的,听了凌蒙初的话,有人觉得有理:“是了,先周时也有算卦的办法。”

  却也有人反对说道:“先周之时,文王未出,文王不演八卦,世上连卦这一字都没有,又哪里来的算卦办法?”

  管志道思索一番,突然看向王文龙说道:“建阳杂学最精,不知可有见解?”

  众人闻言也都看向王文龙,《葡萄牙国史》和《天演论》让王文龙名声大噪,《葡萄牙国史》之中有大量政治军事经济内容,《天演论》之中又有大量易经思想,两相结合王文龙的形象极类古之谋士。

  此时人都以为王文龙肯定是徐文长这样的聪明人,对于政治经济军事,以至于占卜算命这些东西肯定都有研究。

  《周易》王文龙不懂,但是训诂小学的研究资料他脑海还真中存了一堆。

  王文龙笑笑说道:“商朝有易学但无周易。”

  管志道闻言皱眉:“这却是如何说?”

  王文龙笑道:“上古伏羲留天地之象,中古文王演《易经》之道,近古孔圣及诸生后学著《易经》而成《易传》,经传合一而成《周易》。这是《周易》的发展过程。”

  “《汉书》所载:《周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说的便是此事。

  “可知虽然商朝之时文王还未演出《易经》,但是相应卦象已经流传下来,有相应占卜方法,只是未出一部成熟经典罢了。”

  以上精妙论述出自前世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综艺台词。

  还真别看不起综艺,毕竟人家也是有专家团队,而这时信息传播速度太慢,这点《汉书》上的内容许多人还真不知道。

  王文龙用综艺台词稍加解释,不少人瞬间茅塞顿开。

第129章 考古学的出现

  管志道喃喃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是以现在我辈居然能看见三圣三古时代之物……”

  在座众人第一次见识到考古学,而王文龙则是身处在自己以前读的历史书之中:看着古人去考古,去发现上古的学问。

  别说此时众人觉得奇妙,甚至王文龙看着眼前场景更是有种莫名的即视感。

  此时一众吴中名士准备前去河南安阳参与甲骨文发掘的场面,简直是他前世在自己考古学课上学到的,欧洲考古学初兴年代景象的大明版演绎。

  前世历史上欧洲的考古学最开始就是对希腊罗马时代雕刻和铭文的收集,以及对基督教圣地巴勒斯坦地区古迹和古物的发掘。

  ——寻找先民遗留下来的古迹古物,宣扬自己的古代历史。

  在欧洲是追寻希腊罗马和基督教的历程,在中国当然就得从追寻先圣文王周公的事迹开始。

  而且两者历史背景都非常相似,前世欧洲的考古学思想起自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欧洲资产阶级的崛起渐渐发展,到工业革命后走向成熟。

  相应的在这时空的明朝,考古学在万历年间伴随着商业社会以及识字群体的扩大而出现,随着社会需求而发展,好像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王文龙知道如果按正常的学术演变过程,这群人现在先是挖掘历史古迹和文献,接着自然而然就会促进地质学的发展,地质学促进古生物学,而古生物学发现生物演化现象,又将促进了博物学、生物学、解剖学、医学……

  这些后世的现代学科许多都是从一条线上来的。

  想想如果在殷墟发掘中考古学真的出现,一群明代人开始研究新石器时代是什么情景……

  这事情还真不需要多久,因为三吴学者最聚集的地方,杭州地下就有个良渚遗址。

  从殷墟古迹往上研究,再通过良渚,中国的考古学真可能直接研究到新石器时代。

  如此一来,时代变革、科技发展、中华文明诞生的历程班班可见。

  王文龙不自觉感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说完就见众人突然都不出声,而是同时奇怪看着他。

  王文龙疑惑:“众位先生,怎么了?”

  凌蒙初急忙问道:“建阳刚才吟的那阙词是你所做的么?”

  王文龙这才反应过来,心中一惊,这是伟人诗词啊,霸气太盛,还真不好随便吟诵。

  中国古籍对于人类历史的态度相比于其他以神话当做历史的文明是相当客观的,《韩非子》就载“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相比于其他说火是天神赐予人类的文明,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籍就已经介绍人类和猿猴相分别于钻石取火、古人起于莽荒最早凿木为兵等等概念。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指的是石器时代。“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指的是几千年前的青铜器时代。这些事情在场众人许多一听就能反应过来。

  这一首词本来就是伟人在读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之后写出的评谈。

  短短一百多字品,写透了人类历史中的斗争过程,大家正思索甲骨文,感叹古今变迁,突然听到这样的诗词,自然是能引得众人惊讶。

  沈璟是律学大家,稍稍回味就问道:“这是《贺新郎》词牌,怎么只有上阙?后面必然还有,建阳赶快说来。”

  在王文龙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胡应麟和袁宏道也都看过了来。

  王文龙咽了一口唾沫,只能继续吟诵:“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听到这里沈璟已经拍手:“好词!气吞山河!”

  一旁的叶昼则也是点头:“就这两句足可比杨用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了。”

  席浪仙品味着说道:“不,气势还要大,杨用修讲的是一朝一代,建阳此诗倒是讲落千古事一般。多少金戈铁马都在其中了。”

  王文龙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沈璟等人满意点头之时,王文龙却戛然而止。

  沈璟皱眉:“如何不继续念完。”

  王文龙直接道:“后边的没写……”

  瞬间众人都目瞪口呆,正听到关键处呢,跟我说后面没有了!

  胡应麟虽然是复古派,听着这诗词迥异于唐宋的气度不太适应,但是也能听出其中的绝妙。

  他品味着这诗词,不信说道:“此词头尾连贯,一道气脉而下,正当文思泉涌之时,怎么会就此中断?建阳不要做耍,快快念来。”

  这词的后面几句王文龙倒是知道:先抨击三皇五帝的传说是封建礼教骗人的玩意儿,然后夸赞盗跖、庄蹻、陈胜吴广这些领导反抗封建统治的起义军领袖,最后满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下结论:人类历史的最终胜利终将属于劳动人民!

  嗯,看看在场一众地主阶级以及依附地主阶级的封建文人……剩下内容他是真不敢念。

  王文龙只能硬着头皮说:“这是一首旧作,刚才也是兴之所致脱口而出,下阙没有写完,不若请后人来补全。”

  众人听王文龙一番解释这才将信将疑,毕竟这篇词虽然只有一阙半,但却极为精彩,若是能写完肯定是篇名作,大家以为王文龙不可能自己放弃留名的机会。

  正在这时,袁宏道也端着酒杯走来,他笑着问道:“你们在说什么,兴致如此之高?”

  胡应麟指着王文龙抱怨:“建阳吟了一首《贺新郎》极为精彩,却只出了一阙半,叫人胸中如猫挠一般。”

  “说来听听。”袁宏道瞬间感兴趣。

  冯梦龙念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一阙半的词念完袁宏道直接陷入沉思,连接下去的话都忘了,嘴中喃喃不断,似乎想要把剩下的小半阕给补足。

  不光是他,在场一众颇有文采的名士都悄悄尝试。

  但是随着袁宏道和胡应麟两个文坛领袖很快都陷入苦思,其余众人也是挠头不已。

  初看之下这事情似乎简单,但很快大家都发觉想用自己的才华去包王文龙的这一阙半的诗词,就像是用拇指大小的面皮去包一个拳头大小的饺子——根本包不住。

  《贺新郎》词牌有自己的体例,给他们剩下来的字数只剩七句,他们想要用短短几句的剩余字数把上阙的内容总结下来,但却不尽人意,就算强行总结也是狗尾续貂。

  看着他们愁眉苦脸,王文龙却毫不意外。

  原词上阕跳入人类历史,从文明开化之初写人类的斗争拼搏,下阕则是一下跳出,按照诗词的规矩,下阕应该要站在宏观维度对人类历史中的斗争做评论。

  但这需要胜过这个时代的历史视野和社会学知识,以此时人的眼界,根本没有能力完整评论。历史观之间的差距,不是文采可以补足的。

首节 上一节 79/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