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61节
王文龙等两人理解接着便拿过陈经纶的账本,指着上面两个数字。
“比如这个式子:四六二七乘以二十九点三。”
“四六二七的常用对数整数位是四减一为三,小数位查表结果是点六六五三,再把另一数查表相加……”
这两串数字打算盘也得念叨一会儿,还怕算错。
可用上对数表就不用做麻烦的相乘运算,直接转为加减即可。
两人目瞪口呆的就见王文龙飞快查出两个数字对应的对数,然后做了一次加法再反向查表直接就得到结果:“答案是一三五五八零。”
一旁的吏员飞快的拨动算盘,却晚了几个呼吸才得到一样的答案。
他不禁惊讶:“对数表计算居然如此快速……”
两人都看懂了王文龙的操作,瞬间就明白了这对数表的厉害。
有了这张对数表,他们不需要再做漫长的乘法运算,只需要做加减法,就能得到所需的结果。
之前王文龙和王骥德一起算平均律的时候就觉得好像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的计算乘法,可当时他一下子没想起来,这时看到他们打算盘他才终于想起对数表这一茬。
王文龙笑着说道:“我早年间自己算出了一份以十为底的对数表,我称之为常用对数,若是合用时我这便写来。”
王文龙前世历史上的欧洲数学家纳皮尔十几年后就要发明纳皮尔对数,在当时就震动了欧洲。
欧洲已经踏入大航海时代,对于数字计算的需求前所未有的高。
比如远洋时在海上用六分仪观测天像确定船只的位置,为了保证数据的精确观测结果动则就是好几位数的乘除法,必须在航海之中当时就得出计算值,随时调整船只航向。
还不能算错,一算错就是船毁人亡的下场。
对于领航员的工作劳累程度以及计算压力想想就明白。
对数的发现,直接把复杂的乘法计算变成了加减法和查表,不但速度加快,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正确率。
这东西绝对是一大杀器,改变时代的那种。
只看大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对于对数表的评价就能明白:“以其节省劳力而使天文学家的寿命增加了一倍!”
听到王文龙的话陈经纶更加惊讶道:“一份对数表,建阳居然都能记着?”
王文龙闭上眼睛眼前就浮现出前世大学数学教材后面的对数表,直接拿笔照抄即可。
他拿过纸笔就开写对数表,陈经纶惊讶的看着王文龙飞快写出冗长的一串串数字,显然熟极于流。
那吏员看了一会儿连忙说道:“我这就去叫本县县丞和钱粮师爷来。”
很快本地县丞和师爷都好奇走来,起初他们对王文龙所写出来的对数还有些疑惑不解,但是当看到陈经纶为他们演示了对数计算的快速之后,众人瞬间都深吸一口气。
经常打算盘的钱粮师爷不禁赞叹道:“原来乘除法可以这么简单的就计算出来……”
原历史中的纳皮尔是在没有建立指数的概念时就先建立了对数的概念,想要理解还颇有难度,而王文龙站在后世数学的基础上介绍对数,对于此时人来说容易理解的多。
只花费一刻钟时间训练,在场的钱粮刀笔吏很快都掌握了查对数表快速计算数字的办法。
王文龙抄写出来的对数表还是远比纳皮尔对数表复杂的后世常用版本,精度和实用性都远远更高。
这几页对数表要是靠王文龙一个人手算,估计没个四五年是没可能完工的。
见他下笔飞快众人看都是目瞪口呆,不说对他想出对数的惊讶,光是王文龙这记忆力就不一般。
县丞忍不住和旁边的师爷小声嘀咕:“常听人说王建阳才华惊人,想出对数之法已是精才绝艳,而今日若不亲眼所见建阳背出对数表,又怎敢相信世上有如此强记之人?”
第101章 开挂算力王建阳
此时徐学聚已经脱下官袍穿着一身儒生服装和一个中年人在田间漫步。
他笑着介绍说道。:
“建阳此时只怕还在地头。”
那中年人闻言点头道:“到了八闽才知王建阳居然有如此声望,敬舆能请到如此幕僚也是一段雅事了。”
徐学聚闻言一笑。
他眼前人就是沈璟。
沈璟万历二年就中了进士,后来因罪降职,又因涉嫌科场舞弊被弹劾,于是弃官还乡,家居至今已经十年,醉心曲艺,不问世事。
沈璟在戏曲理论以及声律上都有相当高的造诣,人称“曲坛盟主”,在此时的地位比汤显祖还高。
沈璟和汤显祖在戏曲理论上有所争执,但是同时却也是不错的朋友,常有交往。
而徐学聚和汤显祖是同科进士,两人的私交也不错,由汤显祖沟通,徐学聚与沈璟也是老朋友。
沈璟同样是吴山社中人,上次王文龙去往苏州时他碰巧南下浙江,两边并未遇见。
半个月前,沈璟回到苏州闻知王文龙已经离开最初只是颇为惋惜,倒没有南下的念头。
然后他就听到了王文龙留下来的十二律论述。
王文龙留下的文字全被王骥德带到了河南去,但光是叶昼则冯梦龙他们转述的部分内容就听得沈璟目瞪口呆。
沈璟硬是拉着两人聊到深夜,然后作为曲论大家、《南九宫十三调曲谱》的作者,沈璟直接就坐不住了。
他第二天就收拾包袱南下,一路追到福州来。
沈璟在福州下船之后听闻王文龙跟着徐学聚一起来了平潭,二话不说又继续往南追,徐学聚也是今天被他找上门才知道他已来了福建。
徐学聚来到田间没见王文龙的影子,于是找边上一个吏员询问:“建阳现在哪里?”
那吏员恭敬答道:“回大人的话,王老爷正在房中帮着算账目。”
徐学聚闻言不无自得的对沈璟夸耀道:“建阳不想还会算数,他于杂学一道的确是通才。”
沈璟也点头说:“建阳在苏州讲论律学,虽只听闻只言片语,但也可见其理论清楚,于数学一道定有研究。”
他们只以为王文龙是算盘打得好所以被请去帮忙,夸奖一番后却也不太在意。
两人按着那个吏员的指示方向走进屋内,进屋时就见王文龙正坐在一张桌前,左右手边各放了一摞账目,手中空无一物。
王文龙看着左手处的账目念出一串数字,旁边有个吏员帮着他打算盘,用最快速度告知他加减法计算结果。
他听到计算结果之后直接就拿笔在账本上写下数值。
“刷刷刷”,就见王文龙落笔如飞,好像不用思考一般。
他面前的账本翻的飞快,眨眼间居然算了好几页,一本账算完就丢到右边再从左边翻开一本。
这时两人才知道王文龙右手边的都是他算完的账本。
再看他旁边几个桌子前的吏员都是三人配合,而每张桌上算好的账本甚至都不及王文龙独自计算的一半。
沈璟徐学聚瞬间看愣了。
在写对数表的时候王文龙意外找到了自己金手指的一个使用新方法。
别人做大数计算哪怕有了对数表也要猛翻一阵,但是对于他来说对数表就印在他头脑里,直接回忆就行。
这样一来复杂数字的乘除法在他这里计算速度直接翻倍,不光比起旁边人打算盘要快,就是别人拿着对数表照着查也没有他这么迅速。
王文龙身旁那个帮他打算盘的吏员都跟不上他的速度,毕竟王文龙只要闭目查表就可以,而他却是要拼命打算盘算加减法,这时已经被累的一身汗。
徐学聚和沈璟虽然有想过王文龙在算数上有点天赋,却也没想到居然看到这样一副场面。
这时负责计算数字的县丞见到徐学聚出现,连忙放下账本走过来。
徐学聚惊讶指着正在刷结果的王文龙问那县丞:“建阳的心算居然有如此之快?”
那县丞一脸佩服的点头:“王先生于此道无比精通,计算之快非但是打算盘的比不上,就是我们拿着对数跟着算也远不及他。”
沈璟则皱眉问道:“这样速算不怕算错了吗?”
县丞虽不知沈璟是谁,但是看他仪表气度就知道多半也是有地位的。
县丞对沈璟笑道:“先前已经验算过,王先生做口算所得的数字分毫不差,甚至还给咱们吏员挑了处错出来。”
沈璟和徐学聚都是愕然。
沈璟忍不住佩服道:“宋人书中记载卫朴善算,“运筹如飞,人眼不能逐”,旧时以为是夸张,今日一见建阳才学方知世间果然有神技如此者!”
这时王文龙听到身后对话也转头一看,见是徐学聚来了,他连忙起身见礼。
徐学聚笑着说道:“建阳果有奇才呀!”
王文龙连忙摇头表示:“我只是习惯用对数表而已。”
他自谦说道:“大家刚刚接触对数表算起来多少还有些不习惯,所以速度快不起来,如果是习惯用对数表的人也不会比我慢多少。”
徐学聚:“对数是何物?”
王文龙说着就对徐学聚和沈璟介绍了对数的原理,两人听的都是惊叹,特别是沈璟,他学律学也要进行不少计算,拿起桌上一份抄录对数表就是啧啧赞叹:
“难为这一份表格居然能够在头脑中背着。”
王文龙闻言看向一旁的沈璟,询问徐学聚道:“敢问这位先生是?”
徐学聚笑着为他介绍:“这位乃是沈璟沈伯英。”
王文龙大惊,连忙拱手见礼:“原来是宁庵先生到来,小子当面不识,还请先生恕罪。”
沈璟哈哈大笑,只觉得王文龙才华横溢,又为人谦虚,对他颇有好感。
“建阳不需过多礼数,我是回到苏州听吴山社中朋友说起建阳的十二平均律之论,忍不住追到福州来的,今日还是我要和建阳讨教才是。”
因为有对数表和王文龙的帮忙,本地钱粮师爷的计算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王文龙,他两人配合计算居然顶得上户房其他五六个书瓣合在一起的速度,直接使得计算速度又快一倍。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