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60节
王文龙这几天跟着徐学聚一起上县下乡,见过这样的场面不只一次了,笑着说道:“让她来吧。”
不多时那保甲就领着自家婆娘过来,老婆子看着王文龙不知怎么稀罕才好,说了一通感谢的话。
保甲笑嘻嘻的又过来说道:“老爷,咱们村的许多村民都想见见你。”
王文龙这边刚点头,却感觉手心一凉,低头一看却是那保甲的老婆离开前满脸羞涩的往他手上塞了一个刚刚挖出来的马铃薯。
“请先生笑纳。”
王文龙看着那马铃薯时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很快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向他这里涌来。
“那就是文龙老爷?”
“王仙公到了!”
“别挤别挤,让我见见王仙公。”
“我摸到王仙公的手了,这只手打死我也不洗了!”
“王老爷,这是我家留的冬瓜!”
“老爷,这是我家的菜头。”
瞬间面前就围了一大群人,王文龙再要逃跑都来不及了,每个人看完他之后,都往他手上塞一点瓜果蔬菜之类的东西。
王文龙终于醒悟,这群村民是把他当神仙来拜了,还是专收新鲜蔬果的救荒瓜菜仙人。
瓜菜代对于平潭百姓来说真是一项救命的办法,也是仰赖今年入冬后雨水丰厚,本地百姓受灾程度大大减轻。
而不管官面上怎么做,推广瓜菜代在百姓间都是主要当做王文龙的功劳,毕竟如果没有救荒瓜菜仙人信仰的出现百姓根本不愿意试种这种新作物。
王文龙引进的这马铃薯可是太好了,除了产量高可以冬季种植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东西是地下块茎作物,要知道平潭的百姓除了苦受粮荒之外也经常遭受倭寇海匪的洗劫。
那些海匪可是缺德的很,哪怕百姓已经穷成这副模样依旧每回都来索要金银,百姓也没办法不给,人跑得掉,但是家里的田地跑不掉。
海盗若是索要不到足够的钱财,进村之后直接就把田间的作物给毁了,那百姓可就受了苦。
但是今年种了马铃薯之后大家才发现这东西的好处,马铃薯长得就和山间野草一样,零零散散的种植在田间地头海盗很难发现。
本地有一个村坊今年遭遇海盗洗劫,海盗将地面上的所有作物全部付之一炬,原本百姓以为那个村子今年肯定要饿死人,却没想到过了几天在一片焦土之上马铃薯的块茎居然又长出嫩芽。
马铃薯的植株耐候性极强,只要地下的块茎没有被烧熟依旧可以重新发芽。
不光可以用来抵抗海盗,就是官府收税看课时农民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对付。
这种作物的优势越是在贫苦的地方越能显现。
为百姓带来了如此优秀的作物,王文龙获得村民们如神仙一般的敬仰也就自然而然了。
陈经纶来找王文龙的时候,看见王文龙的模样就忍俊不禁。
村民们刚刚散去,此时王文龙怀中塞满了菜蔬,手上没地方拿了,村民们便恭恭敬敬的把蔬菜摆在王文龙身旁。
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一堆蔬菜,其中不少还是村民专门从家里选的漂亮的拿来,上百户村民都来送菜,弄的王文龙跟个摆摊的菜贩似的,大家去后王平保弓着腰在面前收拾都收拾不过来。
陈经纶说道:“只看这些瓜菜就知建阳推广新作物为百姓多大利益。”
王文龙笑道:“这么多菜也带不回去,不若今日中午就让厨子做了大家一起吃,瓜菜代能够成功推广,还是仰赖众人之力,并非文龙之功劳。”
陈经纶听到他这话也忍不住自豪。
今天的局面的确有他一份功劳,王文龙提出瓜菜代的办法,但实际推广中很多事情都是他在忙碌。
王文龙推广红薯和马铃薯种植,光是教授种植方法还不算,还得要教农民怎么储存薯类。
红薯和马铃薯新鲜状态下都难以长久保存,长久储存的办法是中国百姓自己想出来的,先将新鲜的红薯和马铃薯切片,再摊凉晒干做成薯干。
福建百姓因为大量食用红薯,更是想出了先将红薯蒸熟然后再晒干制作成甜软弹牙的地瓜干的办法。
这些办法都是中国所独有,在农业时代的生产条件下极大解决了薯类长久储存的难题。
而相关的技术王文龙只是知道怎么做,具体的实践都是陈经纶去忙碌的。
陈经纶为了推广新作物的种植以及储存技术忙了小半年,任劳任怨,毫无怨言,他是真心想要解救百姓的饥荒。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所以在王文龙前世为纪念红薯推广所建的仙薯庙中陈经纶也是陪祀的神灵之一,可见在八闽百姓心中对陈经纶的贡献之感激的。
第100章 数学神器——对数表
经过几个月的发展,祭祀救荒瓜菜仙人的仪轨已经确定下来。
主打的就是一个简朴实在,祭祀之时用菜粥,不拘是什么菜,只要新鲜能够饱腹即可,把一碗粥往仙人的神像面前一放,磕个头,祭祀就算结束。
然后趁热把粥分食,吃饱之后该干嘛干嘛,不耽误百姓农事。
徐学聚下乡也要厉行简朴,围坐一桌,和大家一起喝马铃薯稀饭,咸菜倒是不缺,本地靠海,光是偷晒的私盐就吃不完。
赵范等出面的大户也是吃这东西,众人喝了一肚子水饱之后这才陆续告辞返回福州。
徐学聚那边快要完事,陈经纶对王文龙道:“我还要和本县县丞再算一下田亩的产出,得耽搁不少时间,王兄和徐藩台先去罢。”
王文龙一问才知道,往年遇到粮荒百姓都逃跑了,衙门官仓里面有多少粮食就调用多少粮食,衙门户房工作反而简单。
而今年虽然粮荒得到缓解,但是衙门的工作却更加复杂。
衙门要知道各地的马铃薯产量大概数字,才方便全省调拨粮食救灾,要不然就会出现明明收获了粮食却还因为调拨不及而导致百姓饿死的人祸。
这就需要大量计算。这年头计算亩产可不是那么简单,除了考虑到田地情况之外,还要考虑到隐田的未报产量、各地报灾的数额,这项活计放在每年课税时候足以让衙门里的库房忙上大半个月。
陈经纶对工作的态度非常负责,正说话的时候又有本县的吏员来给他送账目。
王文龙只看一眼那长长的数字就头疼,陈经纶则和那吏员拿起算盘开始计算。
王文龙见这些计算几乎全都用的是乘法,陈经纶一边打算盘,一边口中念着算盘歌诀,王文龙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
“陈贤弟,衙门里计算的数字要精确到什么程度,可是需要精确到斤么?”
陈经纶抬头笑道:“那如何算得出来,这般匆忙要时以县为单位的钱粮计算能精确到石也就不错,其实就算是县里收税也是以石为单位,平日里兄台所见更加详细的数字其实是拿了大数去除出来的。”
王文龙点头,看来这年头县衙所用数字计算需要的精确度并没有那么高,一个县每季的粮食产量也就是十万石上下,精确到石的计算只要取五位有效数字就足够了,王文龙瞬间想到一个比用算盘快的多的办法。
王文龙道:“陈贤弟,我这里倒想出一种做乘除计算的好办法。”
他蹲在地上捡了一个石子就开始解说,陈经纶和吏员都好奇看着。
“两位可知算数中的幂法?”
陈经纶是学过算经的,回答说道:“就是把同数相乘吧?”
王文龙点头说道:“正是如此,比如二的二次幂,就是将数字二乘两次。”
王文龙解释了幂数的概念,又表示自己发现同底幂数乘法等于它们的指数相加。
这计算原理非常简单,虽然两人之前从没听过,但只是稍加解释两人便表示理解。
王文龙笑道:“按照这个原理,若是有张表列出了该数所有次方的结果,对于该次方数字的乘法是否就不需要计算,只需要找到表上的数字就能直接得到算术的结论?”
王文龙说着便把一串以十为底的常用对数写在地上。
“为了方便查阅我将幂法中的底数和指数调转过来,取名叫做对数。”
王文龙等两人理解接着便拿过陈经纶的账本,指着上面两个数字。
“比如这个式子:四六二七乘以二十九点三。”
“四六二七的常用对数整数位是四减一为三,小数位查表结果是点六六五三,再把另一数查表相加……”
这两串数字打算盘也得念叨一会儿,还怕算错。
可用上对数表就不用做麻烦的相乘运算,直接转为加减即可。
两人目瞪口呆的就见王文龙飞快查出两个数字对应的对数,然后做了一次加法再反向查表直接就得到结果:“答案是一三五五八零。”
一旁的吏员飞快的拨动算盘,却晚了几个呼吸才得到一样的答案。
他不禁惊讶:“对数表计算居然如此快速……”
两人都看懂了王文龙的操作,瞬间就明白了这对数表的厉害。
有了这张对数表,他们不需要再做漫长的乘法运算,只需要做加减法,就能得到所需的结果。
之前王文龙和王骥德一起算平均律的时候就觉得好像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的计算乘法,可当时他一下子没想起来,这时看到他们打算盘他才终于想起对数表这一茬。
王文龙笑着说道:“我早年间自己算出了一份以十为底的对数表,我称之为常用对数,若是合用时我这便写来。”
王文龙前世历史上的欧洲数学家纳皮尔十几年后就要发明纳皮尔对数,在当时就震动了欧洲。
欧洲已经踏入大航海时代,对于数字计算的需求前所未有的高。
比如远洋时在海上用六分仪观测天像确定船只的位置,为了保证数据的精确观测结果动则就是好几位数的乘除法,必须在航海之中当时就得出计算值,随时调整船只航向。
还不能算错,一算错就是船毁人亡的下场。
对于领航员的工作劳累程度以及计算压力想想就明白。
对数的发现,直接把复杂的乘法计算变成了加减法和查表,不但速度加快,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正确率。
这东西绝对是一大杀器,改变时代的那种。
只看大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对于对数表的评价就能明白:“以其节省劳力而使天文学家的寿命增加了一倍!”
听到王文龙的话陈经纶更加惊讶道:“一份对数表,建阳居然都能记着?”
王文龙闭上眼睛眼前就浮现出前世大学数学教材后面的对数表,直接拿笔照抄即可。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