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62节

  方宝舟也是个横行乡里的无赖,但他却不是个傻瓜,知道这事情有多危险。

  回到家中方宝舟就叫来自己手下的泼皮:“去给那王文龙报个信,让他赶快逃离福建,注意不要漏了咱们的行藏。”

  ……

  第二天一早,王文龙刚刚起床王金贵就急急忙忙走来,手上拿着一柄匕首,还有一封信,匕首上血淋淋的。

  “文龙,早上我开门就见这封信插在咱们大门上,匕首上还插了头死老鼠,幸亏我开门早没有多少路人看见,我连忙弄了下来。”

  王文龙接过匕首看了一眼,然后皱眉便打开信封,信封里有两张纸,翻开头张纸看了两眼他瞬间瞪大眼睛,连忙折起书信问:

  “伯父,这信没有给别人看过吧?”

  王金贵道:“这点你放心,信还是我拔下来的,没经过第二个人的手。”

  王文龙这才再次打开书信。

  第一张纸是正常传单大小,折了五折,内容是宣扬浙江赵一平起义的经文,印刷的质感一眼就能看出是用蜡板印刷,字体是粗糙的宋体,好死不死宣传文的最后还落下了他王文龙的名字。

  这明显就是栽赃用的,还是想要他死的程度。

  王文龙又打开第二张纸,只见那纸上面只用朱砂写了一句话,红的刺眼:“若想保命,外出避祸。”

  王文龙瞬间就猜到是谁的手笔,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久,王文龙得罪过的人也就是高宷手下那一伙子,其中能够对自己痛下杀手的就只有魏天爵了。

  魏天爵这家伙可真够歹毒,这年头扯上造反的事情,徐学聚也保不了他,而且即使逃离福建,自己也许是能躲过,但是细查之后自己的名声肯定也是毁了,别说印书当名士,能够不被官府追究就是大幸。

  王文龙可不甘心让自己在本时空的积累全部化为泡影,只不过短时间内要让王宇提前发动诸生之变也太过匆忙。

  看来只有想其他办法,而且必须要短时间就能实行的……

  ……

  半个时辰后王文龙照正常作息吃过早饭换好衣服,在房门处观察许久,感觉应该没有被盯上,才带着王平保一起出门。

  王平保:“文龙,我去给你叫滑竿。”

  “不用,咱们往前走走,到下个街口再叫滑竿。”

  王平保:“可这大风天的……”

  王文龙:“许久不动了,正好多走两步。”

  不在家门口叫滑杆,自然是为了防止被人算计。

  魏天爵在福州还不是一手遮天,总部能把附近几条巷子里头抬滑杆的都买成自己的人。

  腿过两条巷子,王文龙终于才坐上滑杆,忍不住心中暗骂:真是折腾,去参加个酒席搞的和做什么丑事一样。

  ……

  因为路上耽搁了点时间,王文龙坐着滑竿一路来到徐学聚的府邸的时候酒宴都已经快要开始了。

  一进大门徐兴公就笑着前来迎接,王文龙先去拜见了徐学聚和沈璟,然后徐兴公便拉着他道:“我同你介绍几个朋友,这位是泰宁生员江日彩,字完素。”

  王文龙连忙拱手道:“江朋友好。”

  江日彩今年不过三十岁,还只是个生员,但王文龙却知道江日彩过不了几年就要中举,然后中进士,后来一路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最后当上辽东监军。

  后来袁崇焕能够踏上掌军之路就和江日彩的推荐分不开关系。

第103章 吴江派与临川派

  介绍完江日彩,徐兴公又拉着王文龙到另外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前,介绍道:“这位乃是陈第陈季立。”

  王文龙惊喜的说道:“原来是一斋先生,在下建阳王文龙。我幼时在海外就听闻过先生大名,只说是一位大明的文武英雄!”

  陈第中气十足的大笑:“都是年轻时的事了。倒是读建阳文章让我大开眼界。”

  陈第也不简单,他出身福建连江,只是秀才功名,但却是名满天下。

  陈第自小有英雄气,在万历初年他上疏给戚继光献平定倭寇之策,又经俞大猷举荐北走蓟辽应戚继光幕府,先在戚继光军中教授兵法,后来干脆以秀才身份当上游击将军,领兵镇守古北口。

  陈第在蓟辽军中效力十多年,直到万历十一年才辞官归乡。

  陈第辞去军职后就回到老家连江建起藏书楼“世善堂”,一方面用心研究古音,另一方面大量收集书籍,他和徐学聚一样都有志于藏书。

  别看陈第青年时都在军中,可是他却以音韵学造诣闻名于世。

  同时陈第还是大旅行家,携书游遍名山大川,写下大量游记,历史上还是最早深入台湾考察风土并写下记录的文人。

  要知道他去台湾的时候那里连荷兰人都还没到,常住的只有土人和在此建立根据地的倭寇,陈第自己都是沈有容去台湾打倭寇时跟着一同去的。

  接着徐学聚又为王文龙介绍了几位林浦林家的子侄,王文龙一一见过,林家三代五尚书,在有明一朝就有七科八进士的传奇成绩,要知道这可是在科举难度仅次于三吴和江西的福建,能考出这样的成绩绝对是诗书传家了。

  现在林浦林家第四代族长林烃正在担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参与宴席的都是林烃的子侄辈。

  沈璟虽然考中进士,但是现在更著名的身份却是曲坛盟主,所以今天到场的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官身,反而是在福州有名的文人为多。

  宴席并不太过正式,送了帖子的客人基本到场宴会就开始。

  沈璟现在在曲坛之中风头正盛,主要原因是沈璟的戏曲理论正在和汤显祖打对台,造出好大声量。

  汤显祖写的《牡丹亭》是文人戏的最佳代表,人称“案头之曲”,美到极致,但是很多地方不合音律,只能放在案头翻阅欣赏,其实不经修改根本不能唱。

  一些文人对汤显祖为代表“临川派”的“案头之曲”极为称赞,认为这是将民间艺术送入高雅殿堂的重要一步,越是不能唱的曲子越能脱离俚俗。

  就像文人画一样,枯山枯水思索半天才能解出其中韵味,反而能够提供更高的欣赏价值,若像画工做的画一样花花绿绿乡野百姓也能看得懂,那样就会失去格调。

  而沈璟则极为反对汤显祖这一流派。

  沈璟的“吴江派”提倡“场上之曲”,觉得戏曲如果不能拿到舞台上演唱就大减其价值。

  “为什么戏曲要讲究格律,因为咱们写戏是作家写了伶人来唱,可没有神乐坊中的大家帮着参详谱曲,那怎么保证伶人能唱出来呢?”

  沈璟在场中大谈自己“吴江派”的写作思路:

  “作家按照曲牌的规则写作曲词,伶人按照曲牌的规则演唱,这样才能让艺人在台上唱起来顺口,一出戏也才算完整。所以格律是万万不能乱的。”

  “用词俗一点没关系,关键是合格律,哪怕你的辞藻再是瑰丽典雅,不能唱,平仄韵脚不对,艺人开口就打嘴,这种东西写的再好那又叫做什么戏呢?”

  要不说沈璟是曲坛盟主,端着酒杯侃侃而谈,话中带上三分醉意,嬉笑怒骂都具风度,瞬间就把在场一众福建文人给折服。

  骂完汤显祖,沈璟又开始大谈自己极力推崇的宋元南戏,认为宋元南戏没有经过官方整理,唱词中有大量市井俗骂,动辄朝人下三路招呼,但正是这样的语言才是真正符合百姓审美的语言。

  骂到后来连自己早年创作的《红蕖记》也成为他开喷的对象,他认为自己早年的剧本过于骈丽,会出现观众听不懂的情况。

  王文龙笑而不语,沈璟在后世远没有汤显祖知名重要原因其实就是太俚俗了,为了增加戏剧性在作品中加了大量滥俗套路,言辞又太粗俗,作品的品味很低下,而他所看重的音律在戏曲曲牌随时代改变之后也就只有考据上的意义,跟汤显祖的作品放在一起高下立判。

  不过在此时沈璟还是有价值的,万历朝是一个艺术复兴的年代,明初中断的小说创作在万历年间的复兴由《金瓶梅》等作品带动,而继承自元曲的明代传奇就是由沈璟重新发掘的,他的工作让大家重新学会欣赏杂剧戏曲,总结音律,指导了后来者的创作思路。

  要是没有沈璟明末好多戏班子都不知该怎么演戏,他的作品在此时人称“戏曲指南车”。

  王文龙听了一会儿,悄悄从人群中抽身,婉拒了几个文人的邀酒,走出旁门。

  “平保哥,过来一下。”

  王平保在下人的桌上吃喝,正抓着个猪蹄啃的满嘴流油,见王文龙叫他,于是放下猪蹄连忙跑了过来。

  “什么事?”

  王文龙带着他来到一处僻静地方,低声说道:“我被魏天爵盯上了,他想要杀我。”

  “怎么?”救李国仙那天王平保也是去了的,闻言瞬间严肃起来。

  王文龙便把上午的事情说了,王平保忍不住皱眉:“这倒是不好办了。”

  如果王文龙要逃跑的话,他肯定能跟着,只不过在福州的油印作坊定会被扯上关系,走的人还不能太多,要不然人家更有借口说王文龙带着工人畏罪潜逃。

  即使把油印铺子关掉王金贵等管事肯定也会被抓去询问,王文龙走了,没人替他们说话,魏天爵再一使劲,他们的境遇只会更加危险。

  王文龙小声道:“我现在有个办法多半可以奏效,只不过需要你来出力。”

  “是什么办法?”王平保和王文龙是一条船上的,如果油印作坊惹上麻烦他一家都跑不了。

  “他们已经把反书内容限定在鼓吹赵一平作乱上,肯定是自信可以掌握此事上下关节,直接和他们斗是没办法的,咱们只能把这个事情拉到他们没法掌控的程度。”

  这个主意王文龙从早上就开始想,在路上、在家里时都怕身边有耳目不敢说出来,现在在徐学聚的宴会上,魏天爵多半还没有能力把人安排进这里,他才敢说。

第104章 《声律启蒙》

  王文龙凑到王平保耳边小声说道:“我打算写一篇鼓吹郑贵妃上位废立太子的文章,只要引得官场振动,往下一查魏天爵肯定遭不住。”

  立储之事是这时大明上下最为敏感的议题,王文龙打算把妖书拿出来。

  王平保听的目瞪口呆:“这要是被发现可就真是祸事了……”

  王文龙道:“不如此咱们谁也跑不了,平保哥,伯父常说你刻字手艺比他还好,能不能仿写那反书上的刻字?”

  王平保深吸了两口气,终于点头:“你说那反书有五折,少说也得上千字,我琢磨一下仿出他刻字不难,不过后续操作文龙你可不要出问题,我一家人可都在这事上了!”

  王文龙笑道:“你只要出这一份力,我们肯定能过这关。”

  “行,这事便包在我身上,回头你就把那反书给我,我先把类字拆出来……”

  为了不让人发现端倪,王平保打算回去先将反书的刻字拆成偏旁部首,模仿其书风,至于原书,拆字之后他就立刻烧掉。

  王平保不禁苦笑:“爹爹说我在南京同人合伙做刻版生意不保险,定要我回来跟着你做事,哪想到回了福建做的事情更加刺激……”

  王文龙也是叹一口气,好在拉拢到同伙,心情稍稍松快。

  王文龙回到场中时沈璟还在场中穿梭听人讨论自己的理论

  王文龙不禁感叹这位老先生体力还真不错。

首节 上一节 62/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