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36节
当然,这种抗生素的制备和保存都非常困难,在王文龙前世历史上,往往是医生边制备边使用,而且剂量也不好控制,但用真菌提取物去杀菌的想法已经是跨时代的发明。
进一步的研究将促进学者们开发出更好的真菌培养技术和结晶技术,结晶技术可以催生出磺胺的发明,而培养和结晶技术结合,青霉素的出现也才能成为可能。
熊清城还看重的是王文龙从提取菌落,到验证其杀菌作用、安全性一步步递进的设计思路,这制药思路甚至比起王文龙提炼出来的抗生素对他更有启发。
熊清城在王家待了两天时间,仔细学习了土质抗生素的制作方法,并且保证自己会将这种技术传播出去。
熊清城真有这个能力。
福建有两所鳌峰书院,一所是福州的著名书院,乃徐兴公当年读书所在,另一所就在建阳,是熊家族学发展而来。
建阳的鳌峰书院,培养出的进士并不多,但因为熊家的家学渊源,出了相当多名医,也是本时空福建医学一派之源。
熊清城可以把抗生素的制作方法通过医学实践、教学、印刷的医书广泛传播,比起王文龙自己推广要有效的多。
另外王文龙还将这抗生素的制作方法写入书信,连带自制的列文虎克显微镜一起寄给了陈实功、吴有性、王化贞,万历年间最有名的南北医家几乎同时得到抗生素的启蒙。
送走熊清城后王文龙也沉下心来处理自家事情。
时间来到万历三十七年,若照原时空情况,万历皇帝也就能够再活十一年,四十八年如一梦的万历中兴即将走到尾声,哪怕本时空因为王文龙的到来时局有了一些变化,但王文龙感觉大势的衰微还是不能避免。
他也要提前准备了。
第814章 历法风波
王文龙坐在床头给沈宜修剥橙子,在本时空,大多数男子都不会对妻子如此温柔,更别说调弄食物这等事在外人看来都是女人所做的,然而王家往来的仆人丫鬟对此早就习以为常,只能说王文龙是有些风流惧内的名声在外的。
沈宜修脑袋上缠着护额,一边看着王文龙剥橙子,一边时不时摇晃一下床边的小摇篮。
刚出生几天的儿子因为略微早产,身体比起王阿难要瘦弱许多。孩子的乳名叫书成,是沈宜修的父亲沈珫起的,沈珫刚刚告老,从京城返回的路上算着沈宜修的产期,急忙先派人把外孙乳名送来,说是他在京城找高人算过。
“咱们真要搬家去台湾么?”沈宜修哄了王书成一阵,看向王文龙问道。
“今年先转移家产,到台湾岛上去置地,明后两年再慢慢的搬过去。哪怕房子搬到了台湾,常回福州游玩也是可以的。”王文龙回答说。
哪怕本时空的大明能够被救活,万历末年天下的动荡还是不可避免,起码王文龙知道的,万历三十七年以后福建本地就将迎来好几次的流民、海贼起义,而此时王文龙就已经能察觉这些起义的苗头。
这些矛盾既然存在,爆发就不可避免。得益于本时空台湾岛更有组织度的开发,现在的台湾生活环境虽不能与福建的大城市相比,但也能够相当优渥,并且交通也算得上便利。
台湾岛地多人少,民间矛盾远比福建本土要少,哪怕是争水争土地,不同势力间也可以商量,不是流民起义这种你死我活的斗争。
王文龙在大明不少树敌,考虑到台湾岛将长期处于福建海主的联合管辖之下,到台湾岛设立基地在政治上也更加安全。
另外王文龙未来的发展肯定是在开拓海疆上,能去往更大的土地也更有经营空间。
王文龙的决定是将家产往打狗港搬移,搬迁的速度会很快,王文龙去年去往美洲前就已经让游思存帮他在打狗港建造宅子,建造房屋的钱直接从打狗港罐头厂的利润划拨,据游思存所说,屋宇的主体部份已经完工。
至于里面的装修以及园林设计,等王文龙一家搬过去慢慢弄也不迟。
王文龙不会放弃福建本土的生意,这么多报社、作坊也没人能够抢去,未来的王家生意将遍布海峡两岸,远至辽东、夏威夷和美洲,只不过接下去十余年多半将以台湾岛为中心。
“嗯,”沈宜修点点头,问道:“那咱们以后就在台湾岛上开垦经营了……相公也不再去做官了么?”
沈宜修才满二十岁,精力十足,也不害怕生活不便,她对于搬家去台湾并无太多抵触,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有些希望王文龙以后能够老实待在家里,别再去经受危险。然而她这话刚说出来,就见王文龙剥橙子的手停了一下。
沈宜修和王文龙做夫妻这么久哪不知道自己相公这是心中有鬼,一下放了摇篮,如同机警的小狐狸一般坐直身子,大眼睛看着王文龙的眼睛,问:
“相公,有什么事么?”
王文龙尴尬一笑,回答道:“随着泰山大人的书信还送来了两封信,一封是朝廷邸报,太仆寺的范守己推荐我参与历法修订,圣上降旨命我进京。另一封是徐子先寄来的信函,也是请我进京帮助修订历法的意思。”
明初颁布的《大统历》其实就是元代的《授时历》,用了二百四十多年没有修订过,早在成化年间,按照《大统历》算出的立春立秋,和实际上立春立秋的时间就能差出半个时辰去,到了万历年间误差越发加大。
在万历一朝,十年前便有前任礼部尚书范谦倡导修历,但当时被朝臣反对,于是压下。而这几年随着天变越来越多,修新历法的声音又渐渐起来。
万历皇帝对于历法修订没有什么倾向,历法问题实际上是朝中维新和守旧两派大臣的争端。
这一次的历法修订,修历派终于稍稍占到强势地位,虽然要做真正的历法修订还有很多阻碍,但万历皇帝点头做先期准备工作。
万历皇帝准许进京修历的主要是两批人。
一批是以李之藻为代表学习西方天文学的新派天文学家。
另一批则是以邢云路为首的大明本土天文学家,王文龙也被计算在内。
王文龙得知京城要开始修历时都有些惊讶,因为原时空的万历第二次修历之争比本时空晚了一年多。
他仔细了解才明白,这次修历提议能够提前通过,京城物理社的用功着实不小。
徐光启在书信中强烈建议王文龙进京,表示他可能因修历立功而官复原职。王文龙对于自己能不能重新当官倒是不怎么在乎,但他还是决定帮帮场子。
修历这是真正有利民生的大事,《大统历》实在太拉胯了,二百多年没有修整过,算出来的春分秋分时间甚至能差上一两天,无论是按季节种田、航海,还是朝廷税收、征战都因此受到极大影响。
修订新历法中,京城的物理学社定然不会缺席,若是真能成功至少能够扬名,弄的好了还能顺便多拉几个物理学社的同道进入官场。
哪怕只是从面子上,王文龙也愿意帮助修历。
要知道越南、朝鲜等周边藩国所用的历法书都是大明赐予的。
每年春分秋分,越南朝鲜人也知道在地上立根杆子看日影确定节气,结果发现煌煌大明连节气日期都计算错误,这得有多尴尬?中央王朝的声誉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损失掉的。
“相公马上就要走?”听王文龙讲完上京修历的事儿,沈宜修心中五味杂陈。
王文龙笑道:“夫人若实在不想我去,我留在福建就是了。”
“骗人。”沈宜修扁扁嘴,抱着小被就要起身。
王文龙问道:“你要去做什么?”
“叫人给你收拾行囊。”
王文龙笑道:“这下又舍得我走了?”
沈宜修白他一眼,忍不住嘱咐:“你这次上京城可不要再与人起冲突了,我和国仙姐姐在家,每次听到你的消息都是提心吊胆的。”
她的心中五味杂陈,既想要劝王文龙安稳留在福建,却又喜爱王文龙是个志在天下的好男子,如果王文龙真的听他一句话就不去京城了,自己又如何会这般迷恋他?
王文龙点头答应道:“我此次上京,多看少说,尽量不惹事就是了。”
话是如此说,但王文龙在徐光启的文字中也能感到这次上京的困难,此番上京这场架,恐怕不是他想不吵就能不吵的。
第815章 保守派
王文龙为了用最快时间到达京城,从福州出发,直接走海路到松江府,但到了松江府,还是不得不下船,接下来路途便是沿大运河了。
以王文龙的名气,一路上自免不了各路官员名士的招待,连带车马驿站也全都是由沿途官员提供。
用公款送人情是本时空的常见操作,王文龙也不拒绝,他实在赶时间,大运河上坐官船可横行无忌,若自己租船,沿途税卡就能卡他十几天。
从松江北上两天后,王文龙顺利到达了淮安。
他不打算在淮安停留,没想他所乘坐的官船刚在码头靠岸,便有等待在码头旁的一个仆人急忙赶上来:“船中坐的可是福建的王文龙王老爷?”
王平保拦在前面问道:“你是哪里人?有何事?”
那仆人恭敬说道:“小的是淮安府推官曹于汴家里的长班,我家老爷听说建阳先生要北上京城,专一的想要一见,叫小的在码头上等待建阳先生的官船,已是等了三日的了。”
曹于汴是本朝著名人物,万历十九年山西乡试第一,著述颇丰,时称真予先生。
王文龙知道,此君乃东林重臣,原本历史上天启年间他是被东林党选出来和赵南星一起主持京察的人物。在东林党中的地位哪怕比不上东林七君子,也是第二流的首席。
听这名字王文龙就知道走不了了,掀开船帘问道:“你家老爷现在城中吗?”
“今日旬休,老爷专在府上等候。”
王文龙也不知曹于汴为何对见他如此在意,只得下船,带上些福建礼品,跟随那长班一起来到曹于汴府上。
曹于汴今年将近五十岁,虽然是北方人,身高却比较矮,样貌十分儒雅。
一见到王文龙,曹于汴便拱手笑道:“王建阳,久闻大名,今日终于得见,可叫我好等啊。”
王文龙道:“真予先生好,不知先生找我何事?”
曹于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问:“听闻建阳先生要上京帮助修历?”
王文龙点点头:“学生北上,正因为此受故人之邀。”
“请坐,”曹于汴叫仆人上了茶,斟酌一番,开口说道:“我知道邀请你的是江南物理社的徐子先,那也是清流中的人物,自是没得说。但建阳先生可知此番修历的另外两方主导势力是谁?”
王文龙不愿和他绕弯子,道:“真予先生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曹于汴看着王文龙道:“另外两方人马,一是基督教的一群番僧,这群西洋人物以及其吹捧者,欲要用西洋之历法,改我国朝数百年之制度,已经引起诸多争议。”
“另一方,为首的乃是太仆寺卿范守己,那是有名的范老虎,名声颇差。徐子先和这样人搅合在一起,我以为实在是过于急躁,他日未必能有成就。”
他道:“建阳先生名高德重,我之所以派人在码头上等待数日,就是为了提醒建阳,为修历而赴京城,实在是去不得的!”
王文龙心中好笑,兜来转去,原来曹于汴是想在淮安就把自己拦下。
东林党也不全是亲近基督教的,比如曹于汴就是标准的守旧派,对耶稣会传教士很不以为然。
王文龙决定顺便打听一下官场中对于此事的态度,突然问道:“我听人说范守己在江南之所以为名士所不喜,乃是因为此君不结党营私。这想来也不过是他不会处人事关系,也不算错处吧?”
曹于汴不禁一怔。
范老虎这个叫法传开,真不是范守己的问题。
范守己不属于任何党派,十多年前他被派往江南充当主考官,对于科考的种种弊端制定新戒律,江南权贵因此对他颇为痛恨,因此范守己离去之时江南学子弹冠相庆,他们跑到范守己的府衙门口唱曰:“虎去青山在。”
范守己闻言笑而对曰:“山在虎还来!”从此便有了范老虎的外号。
范守己是死轴性格,既然江南学子不喜欢他,他就偏要给江南学子正正风气,下一届范守己用自己关系,宁可不升官,不挪地方,也要运作回江南做主考。
此后范守己居然直接一做三届江南乡试主考,把想要走门路的权贵子弟整得欲仙欲死。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