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35节

  “嗯,”李三才出言打断,“这情形探访的不错。但福建四大平原过去颇多吾派学子,近日却听说东林学问在彼处不太流行了?”

  朱童蒙闻言,心中一惊,随着东林党在朝中的彻底得势,李三才此时简直红的发烫。他在漕运上下“以气夺人”,声遍天下,倾动士大夫,人莫敢不从。

  今日面见李三才既是朱童蒙的机会,也是朱童蒙的考验,刚才朱童蒙对李三才所言,揭示中正之语隐瞒了许多东林党在地方上过于强势而引得大家不服的内容。

  朱童蒙害怕自己若说出有问题之处而没有解方,会在李三才这里留下不好的印象。

  他斟酌着说道:

  “福州、莆田、漳泉,士人多信李卓吾学问,如今所推崇者,王建阳、闽中八名士、三君子,对我东林君子也采和善态度……”

  哪怕是江南民党,虽然被东林党排挤,却也没有和东林撕破脸,福建的文坛和南直隶、浙江同气连枝,流行的舆论风气相差都不大。

  民党在福建虽获民心,但力量比江南更小,东林党能在南直隶浙江获得大权,福建的情况也不会差太多。

  朱童蒙捡着东林党如何受欢迎的话说了足有半刻钟,将自己此行的所见描绘的十分详细。

  李三才很满意,点头笑道:“求我此行收获颇丰啊。”

  朱童蒙终于过关,暗暗擦汗,说道:“修吾先生,我在福建发现一情况,不知先生是否感兴趣?”

第812章 医学进步

  “说来听听。”李三才道。

  朱童蒙说:“我同仲昇于福州参加一次聚会,送民党的士子进京赶考,亲眼见到琉球王舅带着使节团来与民党送礼。那王舅与王建阳十分亲热,且说琉球国王看在他面上专程备了十几只大阳蚌作为礼物,那是琉球珍货,在福建有价无市,一只便值五十两银子。这王建阳在福建商人以及周边小国中的名声真不可小觑啊,看到模样,似乎与琉球国王都可称兄道弟一般!”

  “琉球国?”李三才微微皱眉,不知在寻思什么。

  将朱童蒙送走之后,李三才立刻让人去打听王文龙最近的动向。

  很快他从福建商人处得知,王文龙去年回到福建,帮助岳父李家做起檀香票生意,又随着杨天生出海去往美洲,回程还去了一趟琉球。

  福建商人说王文龙在琉球设立了个货站,也不知和琉球国人有什么交易,但琉球人对他极为敬重,似乎是将之奉为国师一等的人物。

  他听闻浙江这边的檀香票商人因为没有实力控制海商行为,抓不到走私,而几乎使得檀香票价格破产。

  可如今一听,福建却以李家为首搞出个檀香票公司,合伙拆兑檀香票,居然还控制了月港都税司,如今是日进斗金。

  不光是李旦,福建海商组成的海五路商号也很给王文龙面子,他还在台湾岛上新办了一个什么罐头厂,如今那罐头已成了海商必备,连南直隶也有人在分销。

  李三才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这王文龙丢了官,但好像折腾劲头一点没少。

  李三才对王文龙不敢小看,且不说此君在福建声明赫赫,只王文龙在保卫辽东之事上留下的好名声,便是东林党应该拉拢的对象。

  稍稍思索,李三才叫来幕僚:“留意一下,有无可以筹佣王建阳的官职,最好找机会让他起复。”

  东林党做大之后,内部也分成更多派系,现在的东林不只追求叶向高独相,李三才也想要再进一步。

  李三才已经搭上了顾宪成的关系,准备为自己也谋个阁老的位置,为了这一大进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结交天下。

  前两日李三才刚上了个折子,请求万历皇帝“补大僚、选科道、录遗佚”——王文龙就是个标准的“遗佚”。

  李三才的一封奏书不一定能够让王文龙恢复官职,但只要他表示出这个态度,王文龙就得念他的好,对李三才来说完全惠而不废。

  ……

  福州,半野轩。

  后宅之中仆妇往来奔走,烧水消毒,气氛十分紧张。

  沈宜修的预产期原定在三月,但王文龙出海的这大半年,她难免担心,再加上在家中还要教养两个子女,布置园林,劳心劳力,胎气没有养好。

  王文龙回家之后便十分心疼,份外仔细的照顾,一天前,沈宜修感觉身体不适,紧接着羊水便破了,但生产过程很不顺利。

  折腾了四个时辰,到次日凌晨孩子还没出来。

  卧室里。

  “相公……你把阿难和鲜儿抱进来,我要看看他们,我怕……”沈宜修脸色苍白的抓着王文龙的手,说着说着泪珠就在眼眶里打转。

  “别瞎想,我保你母子平安,我的话你还信不住吗?”王文龙用消过毒的手擦了擦沈宜修的眼泪,安慰了老婆一会儿,急急忙忙走出门来。

  “妹妹怎么样了?”守在门口的李国仙急的一晚上没合眼,一见王文龙出来,便连忙走上前询问。

  “熊先生,您来。”一出门,王文龙装出的自如脸色也不禁转而紧张。

  王文龙心里真是没底,原本他约好陈实功、吴有性这万历朝两大名医来帮沈宜修保驾护航,没想到沈宜修的预产期提前,两人都还在路上,只能从福州城里请了熊清城前来。

  其实熊清城也挺有名气,他和帮王文龙出版《葡萄牙国史》的熊清波同出福建建阳崇化里熊家,一百多年前,熊家就在建阳开办印刷坊,当时大明对于小说还不开放,熊家所印的主要书籍是医书和农书。

  熊家印刷的医书就有上百种,家族子弟从小都是看着医书长大的,而且还必须熟悉医学理论才能够检查自己所应的书籍有无错漏,所以熊家世代都出名医,熊清城的爷爷熊宗立更位列福建四大医家之首,是福建历史上自编自刻医书最多的人。

  熊清城走上前,王文龙担心问道:“这样不会出问题吗?我看她都没力气了,不行就上产钳吧。”

  熊清城道:“沈夫人羊水一破我就来了,四个时辰并不算太久,夫人还有力气。还请先生等待一阵,夫人的胎位是正的,还有顺产的可能。”

  他劝说:“这产钳使用毕竟有风险,说不定会夹坏孩儿头面,也会给夫人身体造成损伤,孩儿娇弱,不到最后一刻不能贸然上产钳的。”

  熊清城说的是实话,随着陈实功等人的推广,南方稍有见识的医生都开始使用上助产钳这一发明,紧接着也发现了滥用产钳所造成的问题。

  许多医生产钳术不过关,助产钳毕竟是铁疙瘩,夹在孩子脑袋上硬把孩子拖出来,用力太大甚至能把孩儿夹的颅脑碎裂而死。

  沈宜修虽然觉得难受,但那只是和她的头胎相比,其实还未到难产的程度,像熊清城这样的医生推崇的是孕妇能顺产就尽量不要用产钳。

  王文龙稍稍冷静,点头道:“是我紧张了。”

  王文龙尽量让自己不去听房中沈宜修的哭声,领着熊清城走到一个蒸锅面前,叫仆人打开锅盖道:

  “先生急急忙忙被我拉来,许多事情也没来得及说,还有些时间,请先生来看。”

  熊清城一进王文龙家门就发现王家对于消毒的概念极为清楚,不光进产房的人全都洗手戴帽,甚至还准备有水煮晾晒过的干净衣服鞋子,进产房就要换衣。

  他早就好奇这锅里蒸着的是什么东西,此时将锅盖打开,就见里面一盘一盘摆着的都是纱线。

  “这是山东所产的细蚕丝线,在缝合之上有些效果。”

  王文龙介绍说。

  熊清城看着那细丝线,眼睛都放光:“建阳先生家中果真藏有好东西,许多人都不知蚕丝线缝合之后比桑皮线易吸收,特别是这等未经染色的细黄丝,乃医家之宝啊。”

  王文龙又进屋拿出几个水晶试管,里头装着过滤出来的澄清液体。

  “此物有杀菌之效,若是缝合之后,可试着将此物撒上伤口,再用蟾酥。”

  没错,王文龙试管里的东西就是最原始的抗生素。

第813章 抗生素

  “细菌”这个名词是由王文龙三年前提出的,那时还没有观察手段,所以只算是个假说。

  直到一年以前,江南物理社的学者们终于做出了列文虎克显微镜,并且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口腔上皮细胞、血液、池水等东西,当江南的学者们发现天然水体中真的有小虫在游动时,吴有性的瘟疫学说与细菌学说便自然结合在一起,随着细菌被观测到,这一说法也很快被学界接受。

  此时大明医学界已经发现细菌有感染和复制的能力,并自然开始怀疑病人之所以发脓就是因为感染细菌,所有医家都在疯狂寻找杀菌药。

  “杀菌?这药可以杀菌?”熊清城一听便激动起来,忍不住就想要询问王文龙这药物的原理。

  王文龙这时哪有解释的心情,点点头道:“待会儿若要动手术,务必用上此物。”

  熊清城点点头,知道王文龙着急,想说话又不好说,干脆督促徒弟去熬药。

  一碗催产汤熬好,熊清城换了衣服进产房。

  王文龙在外边焦急的又转了半个时辰,突然听到屋子内传来一声宏亮的婴儿哭声,王文龙一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不一会儿熊清城出来,洗手换了衣服,笑着出门说:“母子平安,夫人受了劳累,让她自己睡醒了再吃东西。”

  沈宜修第二胎是个男孩,虽预产期提前,但孩子哭声洪亮,身体十分健康。

  至于沈宜修,折腾了近十个小时,早就累得睡着了,王文龙想关心也没得关心,这时还是李国仙记得周到,连忙端出一盘红包来发。

  李国仙封了一封红包送到熊清城手上,王文龙忙道:“多亏先生帮忙。”

  熊清城看着那大红包心想王文龙家的手面可真够意思。

  沈宜修基本是顺产,他就开了两副催产药而已,只不过是王文龙太过紧张,备的那些东西完全用不上。

  母子平安,王文龙也有心情聊天了,熊清城对王文龙的抗生素十分好奇,问道:“建阳先生那杀菌药是如何做的?”

  王文龙解释道:“这是我从霉菌中找到的一种物质,没有感染动物的能力,但这种霉菌可以抑制细菌生长,我以为此物可以杀菌。”

  试管里装的东西是王文龙在陪伴沈宜修的日子里培养出来的,虽然往培养基上接种的是青霉,但所获得的菌落不知是啥,以王文龙的实验条件,根本没办法培养出单纯的菌落。

  微生物提取物是青霉素发明之前最优秀的抗感染剂,在王文龙前世的二十世纪初青霉素出现前,被人类使用了近三十年。

  这类“假单胞菌无细胞提取物”在王文龙前世的抗生素发展上普遍被认为是青霉素出现之前的跨时代的产物,正是因为科学家发现大量真菌浸出液都有抗细菌的作用,所以当青霉素发明人发现青霉素抗菌作用分外强时,才会生出提取青霉素的念头。

  王文龙将这菌落接种到伤口提取物感染的培养皿上,发现这种菌落产生的物质也有抗菌作用。

  无论这玩意是啥,基本可以确定是一种抗生素,只不过因为菌落不纯有副作用。

  王文龙把得到的霉菌又复制接种了好几份,取出其中一些研磨、过滤、离心,然后注射到兔子身上,发现并不会使得兔子发炎,这说明其中的致病细胞已经被杀死。

  这是以他现在的技术能力所能做出来的最好抗生素了。

  至于大蒜素,虽然是前世十九世纪广泛使用抗感染剂,但其抗感染效果实在太差,治个拉肚子、外伤发炎或许可以,面对手术的大创口用大蒜素抗感染十分不实际。十九世纪巴斯德推广大蒜素后,欧洲的战场感染率下降,但手术感染死亡率没降多少,就是因为战场上受了枪伤的人多半是小面积感染,而面对手术开膛破肚的大面积感染,大蒜素往往束手无策。

  熊清城听了这抗菌药的制造过程,顿时啧啧称奇,道:“先生真是懂医术!蟾酥虽能杀菌,但是毒性甚大,先生此药的发明作用甚大。”

  “熊先生客气了,”王文龙苦笑道,“我哪里算什么懂医术,只是碰运气尽力而为。”

  熊清城大笑:“先生的培养思路实验设计过程,如此精细详尽,若这还算碰运气,我等都是盲目而行了。”

  这种土质抗生素用于人体当然有风险,但连兔子都毒不死的副作用,一个成年人多半是能扛住的。

首节 上一节 435/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