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34节
“如此之利害,想来不是为送民党成员,而是为咱们在场中人所来……”
朱童蒙突然笑看着周起元道:“仲昇,你今日该穿官袍来的,连琉球人也来奉承你周老爷。”
“这个……哈哈哈。”
听着朱童蒙的话,周起元心中颇为得意,他知道琉球人习惯打听天朝上国的政治变动,觉得琉球人多半是打听到自己为东林党的后起之秀所以专程来奉承他。
虽然一路回乡,已经收到颇多官员的吹捧,但琉球王国乃是藩王之位,齐使节团的首领,地位可比之大明尚书,这样人物来奉承他,让他也不禁心花怒放。
周起元看着琉球人走进饭馆,脸上不禁露出和煦的微笑,但很快他这笑容就僵在脸上,就在他准备起身迎接琉球大臣时,只见那群琉球人径直走到王文龙面前。
“建阳先生。”
琉球使节团的首领名叫毛凤仪,和郑迥一样也是琉球的三司官,而且他还是尚宁王的舅舅,毛凤仪权力小于郑迥,但爵位官职甚至比郑迥还高。
毛凤仪可以和王文龙平辈行礼,王文龙却不能直接领受,颇有礼数的拱手道:“王舅来到码头不知有何事情?”
毛凤仪让手下抬来一个大箱子,笑道:“建阳先生,听说您的朋友要进京赶考,我专程带来国王的礼物相送。”
“多谢大王之赐。”王文龙连忙对东面拱手。
毛凤仪恭敬道:“我会替先生转告大王。”
王文龙当场将礼物箱子打开,就见箱中放了十五盒海货,刚好给每个士子一人一盒。
装海货的盒子全由夏威夷檀香木制成,一个盒子都能值好几两,而盒中所装的象拔蚌更是近日在福建市面上有价无市的补品。
王文龙、杨天生和琉球国做的阳蚌生意也按照股份制的方式,进口的象拔蚌中有很大一部分分给了琉球商人,当做他们参股的利益。
毛凤仪笑着说:“这些都是琉球国所拥有的阳蚌,专来转送民党士子,望蟾宫折桂。”
“多谢国主、王舅高义。”王文龙由衷感谢。
在大明国外只是普通海货的象拔蚌,通过琉球朝贡船入关之后身价飞涨,哪怕王文龙作为象拔蚌实际的最大进口商,但回到大明之后,他自己都舍不得吃这玩意儿。
琉球国送的这份礼物真不算寒酸。
朱童蒙和周起元听着两人的对话,表情越来越古怪。
来的人居然是琉球国的王舅,琉球国的一等大员。
他直接给民党士子每人送了一只檀香木装的阳蚌干,光是这东西的价值就上百两。
而且这些阳蚌干还是毛凤仪代替琉球国王送的。
周起元震惊不已,他原本以为王文龙只是在海外华人中有些名气,现在看来,王文龙这是和琉球国王相交莫逆啊!
周起元虽然自负,却绝不是草包,此君的身段很能柔软。
……
“动筷吧。”
等众人坐下用饭。
周起元给朱童蒙一个眼色,两人同时起身,端着一杯老酒往王文龙处走去。
王文龙正在吃饭,见两人走近也连忙起身,周起元立刻用一口山东腔官话道:
“建阳先生,幸会,学生朱童蒙。”
朱童蒙!
听到这个名字,王文龙心中暗惊,笑着起身道:“可是五义第一的朱求我?”
“建阳听过我的名字?”朱童蒙有些吃惊,心中倒也颇为受用。
朱童蒙也算官宦子弟,从小游街走马,骑射文采都算一流,只不过幼时读书不太用功,所以科举上才慢了些,长大之后负气苦学,如今已卓有成就。
几年前山东督学招收全省人才,出题考五义策论,朱童蒙在全省三千多人中考到第一名,因此遂登贤书,这是他颇为自豪的一件事情,但在山东省外没有多少人知晓。
王文龙当然知道朱童蒙,此君和周起元一样,都是颇有才干的文人,原历史上朱童蒙文武兼备,他在萨尔浒之后赴辽东督战,之后又巡抚延绥,在榆林打出大捷,可称知边名臣。
王文龙还知道,朱童蒙后来投靠了魏忠贤,并和周起元反目成仇。朱童蒙因为魏忠贤的赏识“宠被九京”,周起元却在党争中被魏忠贤杀害,成为东林七贤之一。
哪怕时代背景已经改变,朱童蒙和周起元这样的人才未来多半都能有成就,王文龙不会得罪,拿着酒杯起身道:“仲昇兄、求我兄,幸会,满饮。”
周起元和朱童蒙原本预计之中王文龙该是个狂狷各路的名士,没想王文龙主动招呼,一仰头直接将酒给喝了,两人都有些愣,接着却是不好意思起来。
“建阳太客气了。”周起元连忙也一气将酒灌入腹中,“我平日只研究经义学问,对建阳的书也是浅尝而止,几乎与大名士见面而失之。”
徐兴公在一旁突然道:“朱老爷既喜欢经义学问,如何没看过建阳的《尚书古文疏证》?”
“嗯,我也常听闻此书,此番定要寻来看看。”
周起元有些尴尬,王文龙万历二十七年穿越到大明,周起元万历二十八年考上进士,紧接着就放到江西为官,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专心政务,根本就没有心思看书。
朱童蒙是奉承着周起元说话,而周起元之前却真是只看过王文龙的经济学、史学书籍,没翻过《尚书古文疏证》,他甚至都把这本书给忘了,凭印象直接把王文龙当做对四书五经一窍不通的狂生。
第811章 顺水人情
徐兴公有东林党的朋友,对于东林党的学问也并不抵触,但是他自己也没有太高功名,颇不喜欢周起元朱童蒙这等凭借功名而自傲的人物。
倒不是徐兴公因嫉妒而生恨,而是他也颇自负,作为闽中诗坛头把交椅,徐兴公博览群书见识广博,自觉比朱童蒙和周起元在学问一道上丝毫不差,凭什么被他们歧视?
他直接叫童子回去拿来一套《尚书古文疏证》,送给周起元作为礼物。
周起元和朱童蒙被徐兴公这行为搞得尴尬不已,特别徐兴公还是福州本地的大名士,周起元作为漳州人,在福州和他开干,没有丝毫胜算。
回到驿站,周起元翻开《尚书古文疏证》看了一晚上,从惊讶到佩服,总算明白为何徐兴公对他轻慢王文龙的态度感到不满。
此君能够成为东林七贤,虽然不免在官场上钻营,但原历史上的确为了自己的党派理想而献出生命,志向不可谓不高洁。
第二天他便叫人备礼物,顶着熬夜看书的红眼睛,带着朱童蒙一起到半野轩来给王文龙赔礼。
王文龙不愿得罪东林党人,自然是热情款待。
此时的东林党已经在朝中无人能敌。
当年沈一贯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垄断内阁权利,很大程度上是运气使然,刚好其他阁老病的病死的死,而万历皇帝又能够忍受和沈一贯配合,但他在朝中远远说不上一人独大,所作所为,经常遭受非议。
而现在的叶向高则完全不同,他是真正大权在握的独相。
继万历三十六年朱赓、于慎行相继过世之后,两个月前,内阁首辅李廷机也终于挨不住东林党人策动的舆论攻击,闭门不出。
李廷机早就被东林党攻击的快要精神崩溃了,在今年年初开始就上书请求万历皇帝让他告老。
万历皇帝将李廷机的上书留中不发,最初,三党和李廷机还觉得这是万历皇帝在站队保护李廷机的首辅之位,李廷机便咬牙忍耐,等皇帝的进一步指示。
但等了大半年,李廷机发现万历除了把他的一份份告老请求留中不发之外什么动作也没有,似乎仅仅打算把李廷机架着挨骂,为自己分担火力。
李廷机终于心灰意冷,真心实意的请求去职。
然后……万历皇帝还是留中不发。
李廷机到这时已经上了几十分去职申请,终于也怒了。
那感觉就像你给对方发了几十条信息,每一条信息都字斟句酌,换各种角度设计谋画,而对方从始至终就回答两个字“嗯嗯”。
李首辅能撑两年才崩溃,已经是情绪无比稳定了。
李廷机两个月前终于摆烂,不管万历皇帝同不同意,他都决定撂挑子不干了。
此君不说什么生病的理由,丢了一封辞呈之后便直接回家。
万历的回答是——知道了,留中不发。
李廷机人都傻了,万历皇帝这活太好干了,任你百路来,我只一路去,所有奏折全部留中。
偏偏李廷机还不能回老家,作为大明的首辅,无故旷工就很说不过去,现在皇帝没有免他的职位,他自己从京城跑回福建未免也太不把内阁官职看在眼里,此君只能窝在京城家中摆烂,隔几天就给万历送一封辞呈。
万历内阁再次只剩一个人。
和之前内阁只有一个快死的朱赓不同,叶向高有着明确的东林大佬背景,正值当打之年,完全可以左右朝局走向。
东林党上拥阁老,下掌舆论,进入叶向高独相时代。
万历就算有心治国这时也只能摆烂,一旦出头,要不是顺从东林党的建议,否则就等着被东林党攻击,两个选择权都有损皇帝权威。
东林党人对三党也开始更激烈的清算,一时间锋芒毕露,爪牙尖利。
东林党第一个全盛时期正式到来。
……
一个月后,徐州,漕运衙门。
朱童蒙颇为恭敬的进门道:“修吾先生在上,学生朱童蒙冒昧探望。”
“求我啊,何必如此拘礼?”李三才笑道,“坐下说话。”
“多谢先生。”
朱童蒙再次拱手,委身坐下,半弓着腰背,屁股也只略略粘着凳子,一副端正的学生态度。
李三才问道:“求我陪同仲昇南下,可有什么见识?”
朱童蒙连忙站起,双手奉上一卷册子道:“这是学生二人南下所用的集贤策,修吾先生看用。”
所谓集贤策,有点类似王文龙前世毕业留恋的同学簿,每次酒会之后,相熟的文人朋友会在册子上留下年龄籍贯联系地点,方便书信往来。集贤策是文人社交中很重要的道具,这年代交通不便,若无这种册子,遇到关键时候,真是送礼都找不着门。
李三才接过那集贤策,道:“求我简略说说情况。”
朱童蒙坐回椅子上,恭敬回答:“修吾先生,我和仲昇此次南下,一路上官员士绅对我等都颇为尊敬……江西地方,交通荆楚,还有楚党人物盘踞,但彼处大员,亦多认同东林君子的言论。”
“过了武夷山至福建境内,则满处皆是同道。福清本就是叶阁老的家乡,东林君子分外多。”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