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07节

  “别,”王文龙苦笑道:“肖乾,我实在躺不住了。”

  王文龙宁愿别扭的架着一条腿也实在不愿意再躺着了,他已经躺了半个月,再躺下去人都要散了。

  “如此,坐起来精神精神也好,”王化贞点点头,吩咐仆役说:“去给建阳先生烧壶热茶来。先生现在要多喝茶水,方便排毒。”

  排毒排的不是什么伤口上的毒素,而是因为王化贞给王文龙用了几味消毒的药。

  伤口不做缝合就这么暴露在空气中,放上大半个月,别说王文龙是个带体温的人,就算是一块切下来的干肉也得生了蛆,所以伤口上的消毒是必须进行的。

  这年代医生用来给伤口消毒防腐的药如蟾酥等基本都有毒性,必须要小心控制剂量,保证足以杀菌又对人体来说不足以致死,属实是以毒攻毒,像王文龙面积这么大的伤口,所用的药量已经相当危险,所以每天王化贞都督促王文龙大量饮水,方便及时将是从伤口进入体内的药物给排出去。

  王文龙端着茶杯皱眉喝水,不禁感叹这年代生病可太折腾了,幸亏他年纪不大,身体健壮才熬得过去,要换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同一套治疗过程下来多半得把人整死。

  自己以后可得注意些健康才行。

  王平保进门说道:“文龙,赵大抚来了。”

  王文龙遇刺的那天,王平保第一个冲上演讲台保护,同样被刺客捅了一刀,但王平保运气好,刺客也没专心置他于死地,他只是伤在手臂上,敷了几天金疮药就没事儿了。

  王文龙放下茶杯,让仆人抱来一卷被子,将脚架在被上,又用一条薄被遮了双腿,点头道:“请进来。”

  “建阳啊,今日倒是恢复的好了。”赵楫笑嘻嘻的走进屋来。

  “赵大抚。”王文龙在床上拱手,见到赵楫身后人还挑着礼物担子,连忙说道:“大抚几日便来一趟,何须每次都带礼物?”

  “不带手信不见客么。”赵楫笑着说。

  这几天他和王文龙也算混的比较熟了,居然发现两人性格颇为相合,怎么说呢,都是可以为了利益颇不要脸的人物。

  而且赵楫是浙江山阴人,和徐学聚是老乡,两人在家乡就有交情,七拉八扯和王文龙也算得上情份。

  当然如果不是王文龙在辽阳遇刺,要赵楫这么一个辽东巡抚三天两头带着礼物上门来看望也是不可能的,李成梁受伤只怕都没有这个待遇。

  “我与建阳单独聊聊吧。”赵楫在床边坐下,笑着说。

  王化贞等人看了王文龙一眼,见他点头,这才低头出去。

  赵楫道:“建阳身体渐旺,我等真是长出一口气啊。”

  王文龙洗杯倒茶,低着头回答:“说笑了,赵大抚何等人物,不至于的。”

  “不不不,”赵楫连忙摇头:“如何是说笑,此次保护宽甸六堡,建阳实乃头功,我当上折子为你请功的。”

  “有劳了。”王文龙颇为讥讽,将一杯茶递到赵楫面前。

  赵楫毫不在意的微微一笑,品了品茶香,啜饮一口:“入口甚苦,香气甚足,功夫茶还是要你们的闽人点的最地道。”

  王文龙又给他倒了一杯,才问起正事:“宽甸六堡现在如何了?”

第758章 巡抚的羡慕

  赵楫道:“京城的旨意严守宽甸六堡,现在辽东都市里已加了一个宽甸参将,并设立游击等职……守御六堡的乃是李如柏。”

  王文龙有些惊讶的问:“这可是李总兵请职?”

  赵楫点头:“这是自然,李如柏贵为总兵,若非宁远伯发话,何必劳师前往宽甸驻扎。”

  “那……李总兵要这个职位做什么?”

  赵楫摇头道:“多半还是心有不甘吧……建阳当知道,坊间传闻所谓努尔哈赤与宁远伯之事并非真实。”

  王文龙耸耸肩表示沉默,又好奇问:“赵大抚,您和蹇都督两位……”

  赵楫看了王文龙一眼,苦笑道:“老夫还死不了,这届巡抚总能干完,蹇都督那里,虽圣上多半不会责罚,但蹇都督是个血性人,唉……”

  李成梁、赵楫、蹇达三人在宽甸六堡一世上的结局和原历史没什么不同。

  李成梁虽然失去辽东总兵的职位,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李家依旧是辽东一等一的豪门,想要败落,还要等十几年的时间,重新加强宽甸六堡一带的防守,也得需要李成梁的协助,毕竟当年宽甸六堡的防御就是李成梁带人组建起来的。

  赵楫脸皮厚,对于言官的攻击置若罔闻,原历史上哪怕犯了宽甸六堡撤防的大错,却已经硬着头皮做完一届辽东巡抚,甚至后来还升了官,以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的高位安然退休。

  这其实都是有万历皇帝在背后保护,万历把这三人丢出来堵言官们的嘴,背后能帮的则还是会帮一把,连熊廷弼给皇帝写的勘劾赵楫的折子,万历都直接压下。

  惟独蹇达则是个血性人,老都督实在受不了言官对他的辱骂,原历史上就在万历三十六年直接卒于任上。

  只能说蹇达是个好官,可在这样国家大事的决断上并不能因为人品而改变立场。

  “宽甸六堡之事这便定下了?”王文龙问。

  “已经出手,自然定下,”赵楫道:“李如柏亲守宽甸,日后那就是宁远伯家将的防区,难道还要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落个看守不严之罪?”

  王文龙笑道:“如此也算皆大欢喜了。”

  有了职位就会在相应位置上形成利益集团,以后想丢都难得丢了。

  原历史上明末辽东人说起宽甸六堡,都认为放弃此地是个大错误,如果没人宣传,普通百姓哪知道这种家国大事,而给百姓们不断科普这概念的就是后来所设立的宽甸参将。

  不宣传宽甸的重要性,怎么让人重视宽甸参将这个职位?

  原时空的宽甸守将是在宽甸六堡已经事实被放弃的情况下虚设的衙门,由祖天定、祖大寿所在的宁远祖家把持,祖家的实力比李家小多了,在原时空尚且能有如此宣传效果,现在李如柏守宽甸,养出的利益集团只会更大。

  其实在王文龙看来,赵楫李成梁的人的下场已经相当好,原时空他们把宽甸六堡六百多里的战略要地给丢了,还能够以原职退休,简直包庇到了无法无天的程度。更别说本时空还没失地,更不会有多大的处罚。

  而宽甸的百姓甚至辽东的百姓都可能会因为这一决定而改变命运。

  两人正说话间,突然听见外面一片嘈杂。

  王平保急忙敲门道:“文龙,你老婆孩子来了!”

  王文龙还没说话,房门一下被打开,就见沈宜修抱着女儿,李国仙牵着儿子,还有一群伺候的丫鬟,仆人都站在门外,眼巴巴的看着王文龙,接着女人孩子们一下冲了进来:

  “相公!”

  “建阳,你,你没事吧?”

  “爹爹,你伤口还疼么?”

  “鲜儿,快叫爹爹!”

  “哇哇哇……”

  “……”

  赵楫贵为巡抚,都只能老实的被挤到一旁,看着两个女人牵着王文龙嘘寒问暖,男孩叫女孩闹的样子,他先是一愣,接着便摸着胡子感叹起来:

  “当真令人羡慕啊。”

  赵楫六七十岁的人了,原配正妻早就死了,辽东苦寒,续弦的妻子也不想跟来,子女更是各自有事,贵为一省巡抚,三节两庆只能在衙门里孤单。

  王文龙惊讶的问沈宜修:“你们怎么到辽东来了?哪来的船?”

  李国仙解释说:“我们听说你受伤了,连忙找人,打听到杨海主正在山东,便求他一艘船运了来的。”

  “这时间也太紧张了,”王文龙关心道:“京城那么多事情,还要过山东走辽东,你们一大帮子人,难为怎么打点的?”

  李国仙在看见王文龙之前一直都在担心王文龙的身体,一路上话都没力气多说一句,此时见到王文龙恢复的挺好,她情商也上来了,连忙夸奖沈宜修道:“都靠宜修妹子,她找了叶阁老帮忙,介绍了个镖局子看顾路程,联络驿站,这才安然到了这里。”

  沈宜修也忙捧李国仙说:“李姐姐把家里都打点好了,如谁来守家,如放出去的牙帐也收了回来,要没有姐姐转眼腾挪出了许多路费,一家这么多口子的人想来可是要犯难了呢。”

  赵楫在一旁听的羡慕无比,看来李国仙和沈宜修两个夫人不光年轻漂亮,而且应酬管账都是内外好手。这王文龙修的什么福气?

  就算回到王文龙这个年纪,那时赵楫也还没考上进士,每天还要到处打秋风讨钱读书,哪比得上王文龙有这样的好女人陪伴。

  沈宜修和李国仙这时才注意到赵楫在旁,一看赵楫就知道他是个有官身的,两女连忙起身做礼。

  王文龙给两边介绍了后赵楫更是惊讶,沈宜修和李国仙居然都是出自名门大户,甚至还都是大才女,两人的作品他都看过,王文龙这日子也太幸福了……

  赵楫突然有点气恼自己当年为什么不也去当个名士,何必把大好时光都废在科举上?

  第二天一早,王文龙正同家人吃早饭,毛文龙和杨天生就来了。

  “建阳,伤势恢复如何?”杨天生接过茶水,好奇的看着床上的王文龙。

  “腿上缺了块肉长不回来,日后只能留个疤了。”王文龙道。

  杨天生愤愤不平道:“女真人居然跑到书院来刺杀名士,实在太嚣张了,他们现在都敢如此作为,这宽甸六堡不守行吗?”

  “多谢你打抱不平。”王文龙笑道,“杨兄刚刚发现美洲航线,实成了大名不回福建,怎么到辽东来了?”

  毛文龙道:“师父,这次杨兄是为了威海水师学堂来的。”

  王文龙当时将水师学堂的筹备事宜交给毛文龙,他这两个月都在解决宽甸之事,没有多的时间去关心。

  他坐起了些身子,关切问道:“学堂的建立情况如何了?”

  “场地房屋都已准备好了,教授物理数学的先生也从京城物理社赶来,杨兄这次到山东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经验的先生,有执斧,有舟师,有水手,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第759章 檀香票

  王文龙连忙对杨天生拱手:“多谢杨兄鼎力相助。”

  “这话说的,”杨天生笑道,“现在哪里不缺人?我还等着你们从威海卫给我多培养船长呢。”

  王文龙听他话里有话,主动问道:“杨兄可是遇到什么麻烦事了?”

  杨天生坦白道:“眼下最棘手的是两件。开拓永明城这条航路伯龙想要我进来做,我春后跑过一趟,以为可以做得,只是要借朝鲜人力,我手下都是福建人,我们的话在他们面前无什么面子……得要辽东说得上话的人做保才行。”

  移民开拓永明城需要的人口虽然不多,困难却不小,这年代的人安土重迁,任由龙和盛公司将永明城形容的世外桃源一般,也没有多少北方人愿意到那里去定居开拓。

  反倒是福建商人走海惯了,杨天生还真有能力组织一些人去开拓永明城,但那地方建设所需的许多材料都要找朝鲜人购买,从大明运去,实在太费运力,而杨天生只去转了一趟就发现福建人和朝鲜人之间的沟通必然成问题。

  福建各地的方言和北方官话相差太远了,要让朝鲜人相信福建人是汉人都有点难度,而朝鲜是个连货币贸易都才普及了不到二十年的国家,贸易相当不发达,而且这年代的朝鲜人头脑相当的固执僵化,对外甚至有些仇视。

  就比如天主教在中国日本都能够小范围的传播,而朝鲜则全然不给他们一点机会,前两年有几个欧洲传教士趁着壬辰倭乱的时候朝鲜官防不严,跑到朝鲜传教,等日军一被打退,他们马上就被朝鲜百姓纠了出来,并且赶出朝鲜,根本不给他们狡辩的机会。

首节 上一节 407/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