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98节
不过这老小子在花钱上依旧那般谨慎,他表示不能直接把大额的股票发卖,那会造成砸盘,使得股价下跌套出的钱变少,他打算把资金慢慢套出来,自称所需时间得要一两个月。
一两个月后,百姓不知要饿死多少,万历这种做法当然受到满朝非议,但皇帝对此再次装聋作哑。百姓皆嘲讽,万历是个钻到钱眼里的皇帝。
万历皇帝对此还感到高兴。
倒不是因为他有挨骂的瘾,而是此君现在也是个股市老手,知道京城百姓越是嘲笑,他要卖大额股票的消息就传的越广。
有这么一个大消息压在盘上,股价就越涨不起来,他就越有借口慢慢套钱,不需那么快的把钱送给户部。
股票刚刚出现的时代都是资本主义和旧贵族时代的分水岭,这时间如果没能搭上大资本的快车,贵族是会没落的。所以在后世时空,查一查能从工业革命前传承下来的欧洲皇室,祖上都有一段时期堪称股神。
万历也同样深谙野蛮时代的股票市场捞钱办法,甚至借市场预期,还炒了两个短线。
百姓将这情况看在眼里,哭笑不得,紧接着在二月份,京师和昌平都发生地震,史官郑重其事的将之记下,并春秋笔法的解释:古人以为,地震乃是为上不德的天罚。
第738章 一步翻全局
京城百姓嘲讽万历不愿捐钱的时候,辽东各界参李成梁的民折也送到了京师,李成梁丑闻缠身却依旧高傲,几乎是跟着参他的褶子一起,便把自己的辨白文章往京城的各大衙门送去。
李成梁还是那一句话:“宽甸六堡必须撤防,守边不如守城。”
万历皇帝的压力很大,让孙隆召集阁老和六部开了几次会,并且开始讨论都察院的提议,商议是否派出巡抚去辽东查看。
这时都已经是万历三十六年的二月了,光是来来往往的公文讨论,就拖了两个月之久,眼看辽东的土地都化冻了,万历皇帝还一直撑着不表态。
金州卫。
王化贞在辽东混的风生水起,参加了好几个文会,这几个月光是所收到的程仪就过百两。他也不再是那个山东土医生的打扮,穿着一身新定做的行头:湖绸儒衫,貂皮坎子,万字锦地方巾,南京折扇下面还坠个白玉平安扣,看着好不富贵。
这时潘秀快步走进房间,脸色严肃的道:“肖乾,你来看这封信。”
王化贞还没看出潘秀的异样,拖着扇子道:“伯风,你看我这把南京扇值不值?辽东人不认得这物什,我二钱银子买来了,竟比在山东价钱还便宜。且我越瞧这工笔越好,有董作宾的意思。”
“没时间看扇子了!”潘秀脸色严峻的道:“京城生变了!”
“出什么事了?”王化贞大惊。
潘秀拿着一张信纸说:“圣上口谕,宽甸六堡不禁民商,然需要撤卫所兵。”
王化贞愣了愣,随即一下站起,喃喃说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万历皇帝之前给了王文龙口谕,准许商人进入宽甸六堡,大家原本以为宽甸六堡之事就算不能阻止也能拖延下去,却没想到一夜之间万历皇帝就让李成梁撤兵了。
卫所兵都撤了,不禁民间商人有什么用?难道让一群商人去和董鄂部作战?
潘秀说:“应该是蓟辽总督蹇达向圣上上了折子,信中说蓟镇已经调兵入山海关来帮助辽东撤防,是怕辽东本地士兵不愿协助李成梁。这是蹇达死保撤防辽东了!”
王化贞说:“国土之事岂是儿戏?怎能暗度陈仓,说变就变?”
潘秀苦笑:“无兵无权,说话都不响。”
潘秀的政治头脑虽然没有王化贞灵光,但是他毕竟是在荷兰人的爪哇殖民地做过高级买办的,知道政治的运转逻辑。政坛上需要文人作为润滑剂和统治人才,但政治运行的主底层逻辑却是权力支撑。
王文龙的名声再响,没有权力也是虚的,蹇达、李成梁随便一个人撒手都能把辽东搞得欲仙欲死,王文龙在辽东之事上拿什么和他们斗?
“这……现在我等如何是好?”王化贞一下手足无措,他们是奉王文龙之命来辽东引导舆论的,现在似乎这一场战已经结束,他们要去哪都不知道。
潘秀道:“去找建阳先生吧,他是我等主脑,或许能有办法。”
就在潘秀和王化贞急忙联络王文龙的时候,蹇达已经关山飞渡,带兵走辽西走廊,迅速奔向辽阳,只等天气再温暖一些,辽东可以大规模行军,便派兵协助撤防六堡。
李成梁和蹇达的意思很明确,辽东的民意不是强吗?那就直接用关内兵快刀斩乱麻的把事情办了,等宽甸六堡落入女真人手中,管辽东人再怎么议论都成了既成事实。除非他们愿意现在就派兵去和努尔哈赤开战。
刚刚离开河北正往山东而去的王文龙得知消息,瞬间在心中对万历和李成梁骂娘,然后加快赶路。
登州。
王文龙、王喜两人默默坐在驿站的院中,毛文龙、王化贞、潘秀站着等待。
王文龙的脸色阴沉,毛文龙则根本不在乎王喜在场,一管一管的抽着烟。
王喜尴尬笑道:“建阳先生,事情已然定下,先生受圣上口谕褒扬,乃开海功臣,前途定然是无量的。”
“敢问公公有无辽东消息?”王文龙不耐烦的问。
王喜这才回答道:“据我所知,此事乃是李总兵定下,圣上点头的。李成梁在密信中说喀尔喀蒙古即将南下入侵,蓟辽总督蹇达也上书要求防备,如今所谓撤防,其实乃是整饬边备的一步。”
毛文龙忍不住道:“公公既然得知,怎么一点风也不透出来?”
王喜道:“这样事情岂是可以拿来说嘴的?我今日透与你们,便已是担着莫大风险。”
王化贞笑道:“我等也知公公一片苦心,若如此说来,撤防六堡也只是一时之事,不得已而为之了。”
王文龙冷笑道:“事情若真这么简单,那就不需要从山海关调兵火速进行了。”
“建阳未免太过言重,”王喜皱眉说:“李总兵以性命担保,喀尔喀蒙古的确有异动,不日便能见到。”
“呵,异动?他可敢说是什么异动!”王文龙知道王喜能够来和自己谈话,定是受了万历皇帝的意思,即使这样,他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喀尔喀蒙古的异动原因便是去年年底喀尔喀蒙古诸部归顺了努尔哈赤,草原上内讧,朵颜部斗争失利准备南下。所谓整饬边防,就是为了防止这一次朵颜部的抢劫!”
王喜惊讶道:“建阳哪里来的消息?建州女真哪来的力量收了喀尔喀蒙古诸部?”
王文龙冷笑说:“这消息最多便是瞒到朵颜部南下抢掠之时,所以李成梁才要趁着这段时间赶快将六堡撤防,生米做成熟饭。届时再问起来,他便说自己只探知了朵颜部要南下,其余信息也是从朵颜部得知,如此一推干净,事情也做成了。他以为靠着辽长城就能够抵御女真从东部的入侵,是,他七老八十的人赌输了也就输了,输了也能落个好死,辽东百姓日后又当何如?国家土地皆做了他们棋盘上的筹码了!”
王喜听的目瞪口呆,他是奉万历的命来跟王文龙沟通的,希望他不再在辽东之事上搞事,但却也不知道喀尔喀蒙古归顺建州女真的消息。如果这消息是真的,那可是天大的阴谋。
而毛文龙也惊讶莫名:“李成梁能有这样的胆子?这赌的可是太大了!”
王文龙哈哈冷笑:“蹇达一世名将,这么简单的计谋都想不清楚,今年蒙古草场又没有遭灾,朵颜部莫名其妙大举南下做什么?一来二去都劝不住,这群人就能这么自信!”
由不得王文龙生气,他布局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万历皇帝居然还能搞出一手机械降神,直接把盘子给掀了,还强渡关山、自鸣得意,跟决心带着大明去找死似的。
王喜听的也有些呆滞,小声道:“李总兵不至于如此阴险吧?”
王文龙气的想笑:“他若连这样的手段都没有,怎能独霸辽东三十年?”
王喜再没说话,他觉得自己脑子都不够用了,当务之急是将事情回报给京城。
王喜离开,王文龙都没起身,几个人把王喜送走,就见王文龙脸色阴沉的思索一会儿,抬头对毛文龙道:“伯龙备船,我要去辽东,他不是准商民入宽甸吗?我就入入看!”
第739章 轰动永宁
宁远卫所城,即后世的兴城古城。
刚刚考中武进士的何可纲换上一身武官袍服,精神十足的在驿站中整理弁帽。
“少爷,岳家老爷来了。”何可纲的仆人走进来说。
何可纲对着镜子反复摆弄帽子,扎好系帽子的丝带道:“请岳丈大人到客厅稍待。”
又摆弄了几下何可纲终于将帽子给戴的端正,拴上配刀走往会客室,笑着说道:“岳丈今日怎么来的这么早?”
何可纲的岳父黄惟正正在品茶,见到何可纲这副打扮,笑着说:“承渠你平日见上官都不见收拾的如此利落,今日怎么了?”
黄家的始祖黄文举早在朱元璋时期就已是指挥同知,黄家是第一批随着明军渡过辽海的辽东将门,黄惟正承袭祖职,十四岁就在开原兵备道标下担任千夫长,如今已经在开原任职十余年。辽东的卫所体系极讲人脉,黄惟正的官职虽然比不上女婿何可纲,但他在开原兵备道手下担任亲兵首领,在辽东卫所体系里绝对算得上显赫之职。
何可纲只不过是普通卫所兵家庭出身,当年刚刚考上武举人就被黄惟正看中,当了黄家女婿,如此何可纲才有机会混到军职。
前几年王文龙第一次来辽东时,何可纲刚刚当上金州卫镇抚,还要到找山东本部讨要粮饷而两头受气,而如今的何可纲却已经是在卫镇抚职上堪磨过一番,不光熬出了资历,更重要是在金州培养了一支自己的三十人家丁。
别小看这三十人,在辽东的卫所中有自己的家丁才算有了一刀一枪上阵搏功名的底气,何可纲靠着这三十几人材算是踏上武将之路。
何可纲笑着说:“咱们辽东卫所的上官重成绩不重相貌,是以平日我打扮的粗犷了些,今日却是要去迎接建阳先生,他是读书人,俺也需注意些样貌。”
何可纲就是宁远人,现在是刚刚结束,任期回到家乡休整,正打算下一步去谋官。
至于黄惟正,他是开原的老土地,专门从开原城请假来看女婿和女儿顺便在宁远卫里玩耍的。
这年代的辽东最繁华的城市首推广宁,接着便是宁远和辽阳,连李成梁驻扎的沈阳中卫都得往后排排。
广宁繁华是因为这里乃是辽西走廊的货运中转站,而宁远卫则靠近山海关,此地聚集了大量关内来的商贾,所谓“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土”,宁远城的建城规模放在关内都毫不逊色,在辽东人看来绝对是一等一的贸易城市。黄惟正所住的开原和宁远比起来就是三线城市与十八线边疆小城的区别,对他来说宁远城就算是体验城市生活的繁华了。
黄惟正手中拿着一份《顺天时报》,看着上面的新闻问:“女婿,你是否觉得这辽东文人所写的报纸太邪乎,近日这是一个文章几乎将王文龙吹捧成了诸葛孔明一般的人物。”
“建阳先生确有其能也。”何可纲笑着说道:“这乃好事,有能有才之士受到天下追捧,总比那等碌碌无为之事,反而挣得大名要来的强。”
“如此也是,女婿果然是读过书的。”黄惟正点头同意。
何可纲虽然只是个武举人,但是在黄惟正这个世袭武官眼里已经算是辽东的读书才俊了,武举人起码能通读武经七书,并且根据相关兵法内容写出策论,而黄惟正的文化也就能看点小说,什么《孙子兵法》《六韬三略》他真读不太懂,那些都是战略学的内容,是给文人写的,武官看不懂,打仗不靠这个。
后世清代人注解《绩效新书》时就吐槽这些古代的高深兵法:“其微旨奥意,往往使介胄之士见之而不能习,觚翰之士能习之而不能用。”还不如戚继光的《绩效新书》有实用性。
为啥黄惟正能看中何可纲这样的无举人,因为实际作战过的他知道,像何可纲这样能够指挥作战又熟读兵法的人万里挑一,都是大将之才,前途不可限量。
黄惟正对于王文龙也很敬重,不说其他,就说王文龙发明的线膛枪配发到开原城后他试用了几次便奉之为神器,现在他手下已经成立了一支线膛枪部队,专门用来和蒙古骑兵野战。
何可纲也拿起那份文人编写的报纸,边看边笑道:“莫说什么文人相轻,咱们辽东的书生对于真有本领的人还是挺尊敬的。岳丈就看文人写的文章,讲什么‘启一代考据之学,重发古书之经义’,竟是把建阳捧到程朱一般的地位了。”
黄惟正笑着摇头,他觉得这些辽东文人把王文龙吹捧的太过分,让人难免担忧有捧杀的功效。
随着王文龙杀回辽东,散发传单,败坏李成梁的名气,这些支持守边的文人报纸全都长出了一口气,然后便是跟着王文龙的舆论一起攻城掠地,在攻击李成梁的同时,将王文龙树立成了反李成梁的一杆旗帜。
船队开通了永明城航线和美洲航线的消息一传来,伴随着万历皇帝的嘉奖口谕,对这情况更是烈火烹油,辽东的中下层文人竭尽全力的吹捧王文龙。
而近日传出的万历皇帝突然撤防宽甸六堡的消息,对于辽东一直支持手边的中下层文人是极大打击,他们所煽动的舆论更是要寻找一个发泄之地,为丧事喜办,王文龙身上也得被冠上更多的溢美之词。
于是,本朝小说第一、考据学鼻祖、考古学先锋、理学大家、史学第一、经济物理大家……一大堆头衔全都对王文龙光环加身。
就算是一个幸近小人,有了万历皇帝的两道口谕,都足以让人以为他是文曲星下凡。更何况王文龙本来就有颇多成就,被辽东的报纸如此宣传,给王文龙带来的名气提升难以想象。
现在在辽东,别说大字不识的粗鄙武夫,就是连汉语都听不太懂的朝鲜人、女真人,都大概听过王文龙的名字,哪怕说不出王文龙究竟做了什么事,也会知道他是一个南方的大学者。
“建阳先生的船估计要进港了,我等要去码头上,现在便要启程了。”黄惟正望了一眼外边的太阳道。
两人连忙从何家出发,很快就骑马出了永宁城,来到城外的码头边。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