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97节

  孙隆说:“若以谋国之论言之,宽甸六堡的撤防势在必行,李总兵所言极是,当此之时,西南之事尚未了结,辽东万万不可擅开边衅,撤防几个堡垒便可以换得辽东安宁,哪怕是失去些地利,那也值得。”

  虽然朝中言官将辽东比作西南,但是在万历皇帝眼中还是很清楚的知道辽东的安稳比起西南要重的太多。

  阿克在西南占领一两个州府无伤大雅,朝廷照样可以运行,但若是有人在辽东作乱,直接就可以通过辽西走廊威胁京城安全,失去了辽东,山海关防线连半个月都挺不过去。

  所以在万历皇帝看来,朝廷腾不开手的时候,于辽东让出点利益就是最佳选择。

  此君前几年总觉得自己命不久矣,想当个甩手掌柜,没想到小病不断挺到了现在,而这些年他收税摆烂,可是把天下给折腾的不轻,随着时间过去慢慢这些恶业都开始回找了。

  万历皇帝没有为国献身的打算,他还是很惜命的,于是只能越发的裱糊下去。

  孙隆为万历分析道:“辽东撤防不能退让,而辽东之事,人皆以为王文龙有大义,若不赏,又恐难服民意。不如明捧而暗贬之。”

  “却也难为,拿什么捧他呢?”万历正在思索,一个小太监忙忙进来:“圣上,邹义宫外候见。”

  万历点头道:“准进。”

  孙隆闻言脸上闪过一丝羡慕神情,他这个“权比首辅”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都不能随时候见,邹义却能做到,恩宠比他可是大得多。

  其实万历知道他这权力不是给邹义的,关键是邹义作为龙洋开海公司的主管,无异于万历钱财的大管家,万历自然要好好对待。

  不久后邹义一脸兴奋的走进御书房,万历问:“邹大伴何事高兴如此?”

  “回圣上,”邹义喜道:“杨天生到达美洲全师而回,山东又报开拓永明城航线,两线报捷了,那王文龙所言还真不错!”

第736章 前倨后恭

  “两处都成功了?”

  万历皇帝眼珠一转,突然抬头对邹义说:“此事你们龙洋开海公司大有功劳,谋主王文龙也再不好让他做幕后英雄,在公司内批一笔钱,买通文人,不遗余力的去吹嘘王文龙的功绩,一定要将辽东的传言给盖下去!”

  “卑职明白了。”邹义察言观色,很快就明白了万历皇帝的想法。

  现在辽东的新闻传的轰轰烈烈,如果就无声无息打发了王文龙,肯定不足以服民心,而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另一个大新闻来压制,两处地方开疆拓土的好消息正好可以做这个用处。

  让邹义去办事后,万历又对孙隆吩咐:“招朝臣议事,商讨了王文龙等人该如何封赏。”

  总之要将这件大好事吵得人尽皆知,最好让天下都把注意力转向开疆拓土,让大家忘记了宽甸六堡。

  于是乎,万历三十六年的正月,司礼监突然极力的干预朝中舆论,连带京城官员也被引导的步调一致,对于美洲和永明城的成功大加赞赏。

  万历皇帝又传口谕道:“自古能拓土开疆者,当上凌烟阁,本朝纳土,未有如美洲之广者,单凭此功,封侯可也。”

  万历皇帝就是在造舆论,要把这两件大喜事和王文龙捧到能让大家忘记宽甸六堡的高度。

  ……

  福建泉州。

  梁永自从泉州海上霸市把他闹得灰头土脸以后,已经一年多没有敢再来泉州了,直到前几个月感觉风声差不多平静,这才又带上自己的全班人马回到泉州港收税。

  泉州的走私商虽多,但是这些商人也不敢明面上和梁永起冲突。虽大多数的走私货物依旧是不给税,可是梁永亲自出马税收自然也会比平时能多收上来一些。

  梁永在泉州捞了上千两银子,临走还想显摆一下威风,以告诉大家梁公公回来了,于是便邀了泉州的各大海商在明月楼集会。

  明日楼上,高朋满座,在场的商人明显分成两派。

  一派是泉州本地海商以及福建四大平原来到此地做生意的商家大族,这些人刚被梁永敲了一笔银子,个个脸上带着失落神色。另一派则是梁永从福建内地带来的幕僚,这群人中有文人,也有一些巴结梁永的世家子,他们在初春的日子还手摇折扇,一副得意扬扬的战胜模样。

  梁永手下的仙游卫举人卜雍昕,此时正在向大家阐述为朝廷缴税的重要性:

  “诸位朋友,督税司今年在泉州能够收上如此税收,说明咱们泉州港的海商今年生意做得好。生意做得好,朝廷便富足,百姓也安乐,如此岂不是皆大欢喜?”

  “古语有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是陛下之臣子,为国分忧缴税便是理所应当。前年上,大内宫中又起火灾,三座大殿付之一炬。过去朝廷体恤民间疾苦,向来是不想多增税收的,以至于宫观失火,尚且无钱去修缮。而我煌煌天朝,岂能让金尚贵人住于破屋漏瓦之下?便是圣上体恤我等,我等身为臣民,心中也难免哀痛。缴税修殿,实是天下百姓之呼声也!”

  “特别是我福建地方,跑海贸易之人极多,地方也富裕的紧,自然要多承担一些税收,如今从泉州港收上了五千两之税,朕可体现我福建商民之忠心,我作为福建人,真是与有荣焉啊!”

  “何况我们八闽的商人,说是走海,其实许多都是私放外洋,过去朝廷对我等睁一眼闭一眼,我的心中其实明白,这是大犯法纪的事情。”

  “朝廷在西南东北用兵还不算,还得到东南海上去逮捕福建海商。列位说说,咱们福建海商非但与朝廷领土无甚功勋,还要耗费朝廷兵力,这是人臣该做的事情吗?”

  坐下的一众商人脸色肃穆,生怕被太监盯上,而心中却都在骂娘。

  要不是朝廷不发放船引,谁愿意走私?梁永放商人走私盈利,然后又以此为要挟,对商人课以重税,活活的一手养套杀。

  正在这时,一个小太监上楼,急急忙忙的来到梁永耳边说了两句话,众人就见梁永猛的睁大眼睛,接着梁永便甩袖出去,不久又叫了几个幕僚出去说话。

  众商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何事,就见梁永又带着人走入大厅,而且脸上居然挂着笑。

  梁永对那仙游书生卜雍昕道:“先生,继续讲吧。”

  “是,咳咳,”卜雍昕咳嗽两声,摇头晃脑的开口,口风却一下变了:

  “这个商人嘛,对于国朝也是有大贡献的。就比如永乐朝,郑和下西洋,有多少咱们的福建海商出人出力的支持?啊……这个,咱们福建海商造枪造炮,抵御倭寇那也战功赫赫……再有就是,这……就说这些年捐助学校吧,福建四个平原,能数得上名号的书院哪个没有咱们海商在背后出力……总而言之一句话,学生以为,咱们福建海商确然是值得佩服。这事说出去是没有二话的……”

  扯了半天他的话题又突然一转到王文龙身上:“就比如咱们福建海商中的泉州李家,在台湾岛上建造船厂,建书院,这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李家的姑爷王建阳,那更是一位大名士,高风亮节,眼光独到,时时的令人佩服啊。多少外洋人物也没有他这样的见识,建阳先生,我是听过他会讲的。先生的学问极好,这个具体嘛……呃……就说他的考据之学……嗯,考的是《尚书》……《尚书》好啊,四书五经中首推就是这部……”

  这卜雍昕虽有举人功名,但此君是传统的读书人,为了考举人这些年也只过读过程朱理学和四书五经,他明显是没有看过王文龙的考据学作品。

  卜雍昕扯了一大堆废话,最后连梁永都听不下去了,忍不住打断道:“卜先生说的颇好,建阳先生的学问是咱家最佩服的!”

  众商人面面相觑,知道肯定发生了什么事,却又不明所以。

  梁永环视一圈,突然点了游思存的名字:“游少爷,你来说说建阳先生的好处。”

请假一天,明天补

  节后加班,没办法,请假一天吧,抱歉,明天尽量补更

第737章 紫禁城股神

  作为和王文龙合股做“湘妃纱”的圭浦游家子弟,游思存是今天会场上实力最雄厚的海商了。

  现在他的生意重心放在台湾,也是正好回泉州才被梁永抓来参会,原本以为自己没有发言的机会,没想到会被点名。

  此君是个公子哥儿性格,被梁永点到也一点不怯场,站起身就说:“我没读过建阳那些高深文字,就喜欢看小说,尤喜欢建阳的通俗小说,其中最喜欢《林之洋漂流记》。一个大明人物,身处大洋异域,一手一脚改天换地,这是何等的胸怀?”

  “我同建阳做生意时就常自感慨他的胸怀眼界,也只有这种人材是能为国家成大事的。最怕是那等鼠目寸光,思前想后,禁绝民生,又口称道德的人物,那是害民也!”

  “说的好!”一些海商忍不住拍手大赞,在坐也就游思存家底深厚,不怕梁永报复,这段话就差指着梁永的鼻子骂了。

  众人都以为梁永闻言会大怒,却没想到梁永听完虽然脸色古怪,却还是拍手笑道:“游少爷好见识……咳咳,今日为酬谢各位海商积极纳税,咱家准备了丰盛宴席,咱家瞧大家都饿了,这就开宴吧。”

  梁永可不敢再叫这群海商起来说话了,连忙让人上酒菜,吃了没多会儿,就说身子不适而开溜。

  众人都是一头雾水,直到回到家中听闻消息才恍然大悟。

  游思存拿着印有万历皇帝赞赏王文龙和杨天生口谕的邸报哈哈大笑:

  “我说那梁太监怎么前倨后恭?建阳和杨老哥干得好呀,连圣上都亲口夸奖,嘿!真为咱们八闽海商长脸!”

  同样的情况在整个大明四处都发生,王文龙几乎一下成为大明热议度最高的人物。

  ……

  “要开疆拓土,不要丧土失地!”

  “祖先筚路蓝缕始有尺寸之土,后人若不珍惜岂非崽卖爷田?”

  “不能丧失宽甸六堡!”

  “大家要保护辽东!”

  “……”

  复州卫,毛文龙静静看着金州卫、复州卫的书生们包围佥事府大声向百姓呼喊,转头对身旁的王化贞说:“这两卫的书生倒颇有胆色。”

  王化贞笑道:“这次的游行多半是卫所中放纵的。”

  “肖乾如何知道?”毛文龙好奇的问。

  王化贞指着佥事府说:“看见了么?那些卫兵对于这些书生不闻不问,书生也不去招惹,像不像关内书生包围衙门,衙门故意放纵的模样?若是平常的游行,哪有这样的默契?”

  毛文龙以前只和李如梅一系人马交流,另外所来往的就是辽东的商人以及下层人物,并不知道卫所级别的军官对于宽甸六堡的态度,他闻言更加惊讶:“难道卫所也支持保护宽甸六堡?”

  王化贞点头道:“宽甸六堡之事,辽东中层以下军官全都是不支持撤防的。这事情以前被李成梁等人压着,他们不敢表达,现在伴随着建阳先生名扬天下,这股气他们自然趁机撒了出来。”

  毛文龙问道:“他们如此做,难道就不怕李总兵给他们吃排头?”

  王化贞笑道:“金州卫、复州卫都靠近山东,地方富裕,而且卫所中的军官位置多受山东大族所把持,所以敢于和辽阳的辽东上层唱反调。而在辽东反对撤防宽甸六堡的又何止他们?卫所级别的高层已经算是高官了,更多卫所以下的军户、书生、商人全都对撤防宽甸六堡抱有极大反感。若是真的撤防了宽甸六堡,不知有多少东人要去参李成梁呢。这便是我等能够成功的时机。”

  毛文龙听的兴奋,之后又慢慢皱起眉头:“这事情真有那么容易完成?”

  王化贞道:“应该不会差吧。”

  王化贞对于辽东的判断没错,不需要王文龙参与,原历史上李成梁一撤防宽甸六堡,辽东的民情立刻就炸了。万历会派熊廷弼来当辽东巡抚,而且熊廷弼作为万历皇帝的人还能查李成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都察院收到了相当多参李成梁的奏报,压力给到了万历头上。

  而且随着熊廷弼客观的查报情况汇报到京城,面对更加汹涌的民意,万历很快就把李成梁给放弃。

  万历皇帝对于辽东完全没有爱惜之情,先是轻而易举答应李成梁的请求抛弃了宽甸六堡的土地,允许大量百姓在迁移中伤亡,接着又没什么抵抗的抛弃了可以稳定辽东局势的李成梁。

  万历作为一国之君都这样摆烂,李成梁快八十岁的人了,还拼什么命呀?也怪不得李成梁会在辽东总兵的位置上干到心灰意冷。

  而现在有了王文龙这个搅屎棍,好歹还为辽东百姓多挣了一个活命转机。

  万历三十六年的正月,户部上疏:山东河南以及南直隶等地州县的洪水和干旱成灾,请求国库拨银赈灾。

  这时的国库已经没有钱,这折子放到万历面前,其实就是想求万历从他的内帑中拿出一部分来接济百姓。

  原时空的万历对此装聋作哑,本时空他却好了一些,和户部商量,同意卖一部分公司的股票套出钱财赈灾。

  两个时空万历的选择不同,原因乃是万历害怕他的名声不好会导致公司的股价下跌。

首节 上一节 397/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