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91节
“哦,建阳果然博学,”王喜称赞道,又问探险队众人:“那地方还有什么特点?”
“野人女真带我们到达的港口北部有高山,东南面靠海,在一处大海湾中,半岛突出海湾,形成天然良港,正对港口还有一个大岛,只是我的无船不方便到岛上去考察。”
王文龙问道:“海湾弧度多大?”
舟师摇头道:“说不出来,往南往北都走不到边,若不是用六分仪测算,我等甚至以为那便是一处平直的海岸,照了仪器才知道是海湾。那突出部更是生的惊奇,走遍南北也没见过这样好的港口。”
刘德天补充道:“那地方甚是温暖,海鸥云集,还有大海猪,成千上万,将沙滩都铺的一片黑色。”
王文龙点头道:“那就是永明城无疑了!”
海参崴的地理位置。在整个东亚独一无二,北部有高山阻拦,挡住了极地冷空气,同时也拦截住了从南边上来的暖湿气流,所以即使纬度极高,但海参崴冬季温度却能保持在零下十三度左右,是半个西伯利亚的海鸟和海豹的避寒之地。
至于正对港口的海岛,便是海参崴当面的勒富岛。岛屿和海参崴港间夹着一条水道,强效的索住了暖湿气流,使得港口洋面温度还要更高,寒冬不冻。且岛屿和港口两箱包夹,只要在岛上和港口各修一个炮台就能封锁住水道,天然就是海上防御的形胜之地。
第723章 永明城的特产
王喜闻言高兴的连连拍桌子:“真的找到了永明城!太好了,太好了!”
他都能想象到这事情传到京城,又能把龙洋开海公司的股价提高多少,皇帝一高兴,他们这些太监都能获得升赏。
王文龙则是询问道:“你们留了多少人在那儿?他们的生活有无问题。”
刘德天回答道:“我们留了三个弟兄在那里,主要是考察地形以及在晚上建起灯塔,那地方哪怕是严冬都比周围要温暖许多,便是抓海货都能充饥,且与他们留有粮食,想来是不会出问题。”
和野人女真联系的佟养真也补充说:“俺收了那地方附近野人女真五百两的货,对于他们部落是一项极大的获益,且告诉他们未来可以在此地和汉人建城贸易。那野人女真部落连互市的机会都没有,最苦的就是无法交换到铁器等工业品,闻言部落中长老皆是欢喜,留在那里的弟兄们,定然能够好吃好喝的看待。”
王喜闻言倒是警觉道:“佟掌柜透露了汉人要在那里建城的消息,可会被建州女真探听得知?”
佟养真道:“公公放心,那些野人女真本来就是为了躲避努尔哈赤,所以才向北逃遁的,建州女真只会要找他们索要贡品,他等对于建州女真并无什么认同之心。”
王文龙知道这就是佟养真过于乐观了,努尔哈赤现在正在为女真族构建民族认同,把旗下女真各部落的老档都放在一起,寻找各部落的共同祖先和共同经历,如果找不到就直接编,比如佟养真的佟家已经被汉人同化,但历史上他投降努尔哈赤后,努尔哈赤立刻就根据佟佳氏始祖原居东旺,在正白旗、镶白旗中都给佟佳氏找了满族亲戚,然后推出佟家“原系满洲”的结论。
所谓野人女真其实包括了赫哲族、锡伯族等一大批少数民族,但在努尔哈赤构建的满族体系下自然也是归入“满洲”的。不过王文龙知道野人女真以女真人自称要等到后金立国之后了,离现在还十几年呢。
王文龙道:“公公放心,这种女贞在关外的耳目没有那么广,那地方发展起来之前,建州女真恐怕都不会听闻。发展起来之后,即使他们听闻,也多半没有能力渡海去拿下永明城。”
由于北方航运业的不发达,海参崴港虽然是天然良港,但是在整个清代都几乎没有被开发起来,海参崴一带的野人女真哪怕到了清朝也是属于鸟不拉屎的“宁古塔副都统辖区”,在整个满清的东北管理体系中也就比更北边的“三姓副都统辖区”好一些,所谓副都统辖区实际上出了宁古塔城几十里就已经离开了满清的管理范围,于海参崴一代活动的野人女真,恐怕到近代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是清朝人。
听王文龙叙述了一方海参崴周围有多么人迹罕至,王喜倒是发愁起来:“如此荒凉的地带,真能如建阳所说,收到许多貂皮吗?”
王文龙笑道:“这点上公公只管放心,我查古书知道那地方自古便是皮毛的重要产地,在那里所能获得的数量一定能让公司满意。”
王文龙知道,西伯利亚大平原上的渔猎民族所能弄来的毛皮数量,绝对能让东西方的开拓者惊掉下巴。
此时往西伯利亚前进的不光是大明开海公司的探险队,在西伯利亚大平原的另一端,沙俄也已经开启了西伯利亚远征,沙俄第一代殖民头子叶尔马克都已经死了二十年了。
沙俄的西伯利亚远征队主力就是一群哥萨克人,在持续几百年的西伯利亚开拓过程中,这群家伙就是妥妥的强盗,甚至还吃人肉,而驱使他们不断向西伯利亚内陆挺进的便是平原上各部族的毛皮贸易。
这群哥萨克头子每到一地就建起城堡,然后依托城堡征伐周围的原住民,命令原住民部落给城堡缴纳皮货作为“赋税”,他们将毛皮运回莫斯科贩卖,获得补给壮大队伍,有了更多力量之后便继续向东前进
原住民部落给哥萨克骑兵缴纳了多少毛皮具体数量不可计数,但王文龙知道这群哥萨克人靠着毛皮贸易的利润越打越强大,越走越远,居然横穿了整个西伯利亚,在康熙时期一路推到了满清边界的尼布楚。
被哥萨克人运回去的毛皮不光满足了整个沙俄中上层的御寒需求,还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口到整个欧洲,跟英国人的羊毛织品抢市场,整个小冰河期,沙俄居然靠着抢劫自西伯利亚的毛皮在欧洲“衣被天下”。
这年代西伯利亚大平原上根本没有多少人,能获得这么多毛皮的主要原因还是当地的动物实在太多了,哪怕以土著民族的生产力,依旧只要去狩猎就能有所斩获。
想想西伯利亚大平原的动物数量都如此可观,而王文龙知道海参崴是整个东北亚的水獭、海豹集中过冬的地方,皮货产量只怕是吓死人的数字。无论是水獭还是海豹的皮毛在关内都是辽东珍品,而这东西在野人女真手上根本不值钱,无论是汉人自己捕捞,还是通过贸易方式从野人女真手上获得,都注定成本极低利润极高。
至于什么动物保护,不是现在需要思考的事情,即使以最快速度开发,一百年内海参崴港口内依旧会是海豹比人多的景象。
王文龙对于海参崴港口的前景十分看好,对众人说道:“那下一步就是寻找从山东去往海参崴的航线了,这地方离朝鲜东北部很近,过了朝鲜半岛了,沿海岸航行即可。咱们这回测量了实际坐标,还有人在岸上搭灯塔接应,寻找航线想来不会太过于困难。找到航线画下针路再返航,所费就是个把月的事情。”
想了想,王文龙又道:“不过当地部落之前并没有和汉人贸易的习惯,不会囤积太多皮草,我们第一次去的船队定是要多运一些人到那里建城,返回时却收不到多少货物,只能空载而回了。”
闻言佟养真和刘德天却是相视一笑,王文龙有些疑惑,就听佟养真开口笑道:
“建阳先生说的处处都对,惟独此处上却是没料到。”佟养真从怀中掏出一个精美的小木盒,推到王文龙和王喜面前:“刘兄弟发现那永明城有一样值钱的物产,专门弄了一批回来,送与建阳先生与王公公。”
王喜好奇的打开木匣子,只看了一眼木匣中的东西王文龙便高兴的一拍桌子,“我怎么把这玩意儿给忘了!”
只见木匣中装着几只大而肥美的干海参。
海参崴,特产自然是海参啊!
第724章 海员学校
海参这东西早在史前就已经出现在辽东人的菜谱中了,只不过在元代以前,这玩意儿一直是沿海的一种特产,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价值。
直到元朝以后,海参作为可以干制并长期保存的海货才和鲍鱼、紫菜一样,渐渐流入内地,并慢慢被捧上了崇高的地位。朱元璋开了个好头,有明一朝皇帝们都很喜欢吃海参、鱼翅、鳆鱼之类的高档海货。而且明人普遍以为这不光是一种食物,还可入药,补中气,其原理乃是:“海参形似男阳,故可以补肾兴阳”——以形补形这玩意儿科不科学放一边,海参在此时的大明需求量那是真的高,价格和人参是同一档次的。
所以当王喜看见那一盒海参,喜得眼睛都在放光,问道:“这是永明城所产?可算是辽参的一种?”
此时人认为最好的海参就是辽东所产的刺参,此物在辽东的收货商极多。
佟养真作为辽商自然是做过海参买卖的,笑着说道:“是刺参,且色黑肉糯多刺,在辽参中属是一等品了。”
王文龙点点头,那可不,这可是正经的海参崴六排刺啊。
后世海参崴海参卖的比辽参还贵,辽参的刺在海参中已经算是多而明显的了,可是跟海参崴的海参放在一起根本没法比,因为海参崴一带的水体温度比起大连要低,海参生长速度更慢,品质也要高不少。
刘德天道:“永明城海水清彻,直接坐着舢板就能看到水中有许多海参,想来是千万年没人去捕捞,其数量十分可观。”
王喜喜道:“如此永名城的开发便再不缺资金了,我这就回山东去准备。”
王文龙突然道:“公司要开发这条航线,何不趁此机会开一家水手学堂?”
“水手学堂?”王喜皱起眉头。
王文龙点头道:“要从山东航海去永明城,路途甚长,而且又是远航,山东能够远航的水手稀少,若是永名城开发起来定然缺人,不如趁此机会自己培养。也可为我大明培养人才吗。”
“这个……”王喜沉默不语,他去过江南,见识过江南的衡山书斋和物理社,知道王文龙喜欢培养技术人才,且有以之报国的心。
王喜对于王文龙的赤子之心也是敬佩的,但是他的老板万历皇帝是个掉在钱眼里的人……王文龙绝对比万历更爱大明。
王喜想也知道,用开海公司的钱去投资办学肯定会引起皇帝的不满。
可话说回来,开发永明城的整个事情都是王文龙奉了万历的口谕在办,如今事情有了眉目,王文龙这个大功臣提议办个学校,公司却直接拒绝,这又似乎太不近情理。
王喜为难着没说话,屋中的气氛也一下尴尬起来。
王喜是个年轻的太监,还是忠诚的天主教信徒,和文人士大夫们关系搞得不错。
他对于基督教和王文龙所倡导的物理学等新奇学问都颇感兴趣,在太监群体里算是相当开明的人。但他也算不上什么大义凛然之辈,此君在宫中为了上位,先是拜了朱常洛的亲信王安做干爹,如今在公司中为了巴结邹义又投靠了邹义阵营,成为万历的铁杆,还给了皇帝不少太子宫中的信息。
除了往上爬之外,此君手脚自然也不太干净,光是在种人参买土地这项上,他便入账上千两。结果就是怀柔县大户侵占的官田王喜分毫未动,公司廉价拿来做人参种植基地的全是县中养济院、官学和卫所军户的田地。只捞了上千两是是因为王喜要结交那些可以在京城周边圈地的熏贵,所以刻意开了低价。若非如此,王喜带着皇命在大兴怀柔走一圈,至少要收上万两银子。
沉默良久,王喜摇头道:“建阳着为国之心咱家也能理解,然而龙和盛公司盘子大,用钱的地方也多,身负皇命,有些地方不能节省,只怕没有余钱去投资什么海员学堂了。”
王喜已经说的非常委婉,这已是看在王文龙的面子上。
王文龙笑道:“海员学堂可以由我来筹资,龙和盛一分钱也不出,只以名声入股。”
王喜闻言一愣,又问道:“若是开辟有名城,需要在学堂中招收海员呢?”
“学生来去自由,只要他们愿意,我还会叫学堂中的先生为公司专门宣传,还可以在每届学生毕业前专门为龙洋开海公司与龙和盛办个招聘会,由公司来挑选招收人才,捡着好的先招了去。”王文龙回答。
王喜突然笑了:“建阳先生果然不是常人呀。”
王文龙挺着胸说道:“常人眼里只见利益,而在下却更看重国家。在下并不缺钱财,光是在江南的造币作坊和福建的油墨作坊,便足以让在下挣的盆满钵满了,且我家在台湾岛上还有大片土地,子孙十辈子也花用不尽。我想办海员学堂,只是因为知道大航海时代海员有多么重要,鼓吹开海公司也是这个想法,龙洋开海公司或许可以给大明百姓挣一个未来。”
“建阳以为龙洋开海公司能够开拓殖民?”王喜道,“建阳明知公司并无这样打算呀?”
王文龙点点头道:“有开始就是好的,资本会推着龙洋开海公司前进。今日公司的股东还少,力量还单薄,在公司眼里开拓海疆或许是一件相当冒风险的事情,但等待十年二十年后,那时对于公司的规模来说,一次远征根本便算不得什么可称道的投入了。届时王公公这样的人物不但是公司中的掌柜,或许还能成为扬威海疆的督主呢。”
“咱家哪敢想如此好事。”王喜摇头笑道。
王喜这些太监最尊敬的就是郑和这样的人物,如今司礼监、内书房中虽然也有各种位高权重事物的太监,但这些人都是玩弄权势爬上高位,并不像郑和一样真正有自己的成就。
王喜也是有野心的,不禁对王文龙所说的未来心向往之。
王文龙所说的这番话,合了资本推动公司发展的原理,王喜毕竟是明朝人,虽然在股市中感受到了资本的力量,但却无法像王龙一样说清这种趋势,此时他只觉得王文龙比他所见更加深远,所说情况也是十分有可能发生。
如此说来,从王文龙推动公司成立便是在布一盘大棋。
想通这一切,王喜不禁由衷对王文龙的眼界和胸怀生出敬佩之感。
第725章 航海家的摇篮
“建阳预备捐资多少?”王喜问。
王文龙道:“钱财不多,一千五百余两。”
一千五百两对于王文龙来说只是一个多月的收入,但是已经足够建一所学校了。著名的东林书院由顾宪成募资建成,耗费一年多时间,总共花银也才一千二百多两。
王文龙决定捐助学堂正是因为这钱对他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培养出来的航海人材日后却有大用。
王喜思索一番,道:“龙和盛可以出资二百两。另外这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咱家自个儿出资一百两银子赞助建阳办学。”
佟养真笑道:“俺也出资五十两。”
“佟掌柜仗义。”王喜笑道,又问王文龙:“龙和盛公司只出二百两银子,却要在办学之事上占据大义的名声,建阳愿意吗?”
“我自然愿意。”王文龙笑着回答。
龙和盛公司虽然有钱,但是公司的股份主要是开海公司和江南大户所把持,股东想要形成一致意见非常困难,王喜从公司运营中贪钱方便,直接拿公司的钱出来投资却是麻烦,拿出二百两的份额,已经是他给王文龙面子了。
最后的商量结果,王文龙出资一千五百两在海员学堂投资的大头,但对外并不大做宣扬,龙和盛公司出资二百两就能得到开办海员学校的名头,并且王喜承诺给海员学堂弄到公司的官方支持。
龙和盛公司只出了二百两银子,却有了投资海员学堂的大名,消息传回京城还能拉动龙阳看海公司的股票,看来是龙和盛公司占了大便宜。然而王文龙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海员学堂如果只是靠投资多,顶多能把房子修漂亮一些,名校之所以为名校,关键要有名士和名声。有了龙洋开海公司的大旗,海员学堂立即就有了近乎官方学校的地位。
如果说民党的横山书斋是通识高小加民用技校,海员学堂在王文龙的规划中就将成为一所专业对口的海航技校。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