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87节

  不过王文龙转念一想,王化贞能够提出这样的计策,也的确符合他的人设。

  历史上王化贞和熊廷弼共同镇守辽东,之所以产生龃龉,一方面是因为王化贞代表着东林党的利益,在辽东不断和熊廷弼争权,另一方面就是王化贞和熊廷弼守辽的思路完全不同。

  无论是熊廷弼还是孙承宗都认为大明在辽东要以守为主,不断的加强防线。

  而王化贞却提出应该主动进攻,大兵收复被努尔哈赤占领的辽阳。

  一些站在王化贞这边的东林党人支持这个计策或许只是为了和熊廷弼唱反调,以方便争取利益,而王化贞自己是真的相信。此君就是一个完全的进攻派,坚信只要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变好。

  历史上因为熊廷弼主守,王化贞就不断的弹劾他,逼的熊廷弼没有办法全心全意的修城堡,只能五次试探性的进攻辽阳,每次进攻都毫无意外的惨败而归。

  熊廷弼到后来都受不了,上书京城劝谏说:“进攻的方法无效,巡抚应该慎重一些,否则会被女真人嘲笑。”

  而熊廷弼上书之后,王化贞也写了上书,自信表示熊廷弼五战五败是他的问题,对于他王化贞,只要给他六万兵:保证能够将辽阳敌人一举荡平,即使不能收复辽阳,也一定能做到死伤相等,使敌人一蹶不振,“不复有河西之忧”。

  但凡知道点建州女真的实力都会觉得王化贞在说梦话,建州女真的八旗总共才多少人?拿六万民军去和建州女真比拼消耗能做到死伤相等,基本上等于说是一举消灭了八旗的上万战力,那是要把八旗一个旗主给打没的。大明的军队要有这实力,至于丢失辽东那么多土地?

  王化贞的师父叶向高当时掌控大权,对而东林党人为了争权夺利也不断的站队王化贞而攻击熊廷弼。

  最后熊廷弼都摆烂了,上书表示:就按王化贞的方法办,但请在大军进攻之前罢掉我的官职,以便鼓舞士气。

  他实在是不敢看王化贞大兵出击的结果。

  但最后熊廷弼也没有被罢官,王化贞真的大兵出关,然后就是王化贞出战所心的心腹游击孙得功早就已经投降了后金,传两个假消息就直接使得六万军队内乱,建州女真在后面追着捡战果就行了。

  王化贞的六万大军一个不剩,丢下败军自己逃回大凌河,碰上熊廷弼带来接应的五千兵马,看到这场景熊廷弼微笑反问:“巡抚说六万军队就能把敌人一举荡平,到头来又是如何?”

  而此战的最终结果,广宁丢失,辽西走廊门户洞开,熊廷弼和王化贞双双下狱,王化贞是因为丧城失地,而熊廷弼则是因为坐视大军溃败而不加以援手。

第715章 小人也有用处

  王文龙则也懒得和王化贞争论,只想把人应付过去,道:

  “肖乾确有才华,宵禁之后难以行路,不如先在我家小住一晚,明日我们再来说话,我还有事,少赔了。”

  王文龙转头就吩咐王平保带王化贞去吃饭、安排房间住宿。

  王化贞一下就急了。

  他刚离开山东时还是自信满满的,认为以自己的才华到京城混个幕僚并不难。从山东来京的十几天里他也拜访了一些有名人物,却发现在这年头,想要某个幕僚之职比他想的难得多。

  他的名医名声走不出山东,至于所谓“知兵”、“晓艺”对他这个毫无成绩的山东举人来说,别人正眼也不看。

  这也是因为京城里和他打一样主意的卿客幕僚人数太多,就职环境太卷,王化贞这个举人头衔如果放到其他省份还是能混碗饭吃的。

  王化贞这十几天中已经受了几次打击,对于自己的认识也是刷新了。他来找王文龙,其实本来就不是和朋友所说的为了匡扶世道,而是发现王文龙在辽东受报纸攻击,以为王文龙身边缺乏支持者,想要趁此机会攀王文龙这个高枝。

  听王文龙这打发他一顿食宿就要送客出门的口吻,王化贞一下也着急了。

  “建阳先生,在下路上写了几篇文章想请先生品评。”

  王文龙懒得理会,摆摆手道:“放着吧,我这两日有时间便看。”

  这已经是王化贞的最后机会,他一边翻包一边上前两步:“先生,这都是可以抨击辽东言论之文章,请务必赏光看上几眼,在下千里迢迢由山东而来,先生若连一顾也不愿,实在是对在下的极大折损……这个……请先生赏在下几分面子……”

  话说到这份上,王文龙终于停住脚步,伸手。

  王文龙还真不想把王化贞这个人给得罪狠了,因为他知道这人的性格,妥妥的小人。

  历史上王化贞在辽东折损了六万大军,丢失了广宁重镇,和熊廷弼一同被问罪,然而援助不力的熊廷弼天启五年便被斩首,而王化贞则比熊廷弼多活了整整七年,到崇祯五年才死。

  熊廷弼死的早的原因是东林党和他只不过是草草结盟,在熊廷弼死之前东林党内还为了“保熊斥熊”自相内讧,而且当时东林党在和阉党的斗争之中已经落了下风,根本就没有出多少精力力保他。

  至于王化贞,这货在发现东林党落了下风之后立刻抛弃了东林,投靠魏忠贤。也是因此王化贞安然度过了天启朝,甚至培养的政治资产让他在魏忠贤倒台之后王化贞还多活了好几年。要知道当时东林党们还在为王化贞“重列朝班”而奔走辩护,甚至打算为此陷害熊廷弼。

  王化贞跳反之后却直接开始揭露东林党贪污辽东军饷,把那群还在争论是否保护熊廷弼的东林党人全坑了进去。

  王化贞就是妥妥的小人,但世事就是这么无奈,哪怕王文龙也只能遵守“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的道理,他也不敢把王化贞的面子给贬损的太狠,怕被小人给盯上。

  见王化贞从书包中掏出了一沓文章,王文龙拿过来就翻看。

  王文龙对于王化贞的文章并没有什么期待,但看了几眼,却不禁愕然的抬头看向王化贞。

  他还以为王化贞的文章要长篇大论的叙述宽甸六堡为什么不能丢弃,但结果一看,王化贞这哪是什么驳斥辽东报纸的文章,一片片全都是在抨击那些骂王文龙的报纸,而且喷的非常有水准。

  哪怕是看不上王化贞的人品,王文龙也不得不承认此人不愧为山东名士,笔头确实厉害。

  王文龙自己知道他写文章能被此时人追捧,主要是因为他的视野超脱时代,行文逻辑满带有后世的气息和此时文风不同,相当于在一堆国画里出现了一副素描,占足了新奇二字。但如果论硬桥硬马的文字功底,王文龙真就是中上水平而已,估计最多能和这时的普通举人打个五五开。

  而王化贞是进士及第的笔头,要不然也不会被东林党看上,并且重点栽培。

  这年代的八股文其实就是议论文的一种模式,也是要考思维的,而王化贞写这种文章明显比潘秀、许仲琳这类考不上进士的文人要厉害许多,此君对于报纸文章的回击通篇骂在了点上,而且用词文雅,用典丰富,骂人不带脏字且效果拔群。

  王文龙看了几眼文章,突然笑起来,王化贞这个人的确是人渣败类,但是此君的文笔真是有用武之地。

  “肖乾写的好文字,不知如今在何处高就?”

  王化贞的这几篇文章就是专门为了巴结王文龙所写,已经是他的最后底牌了,之前他想装隐士高人,从王文龙这里诈些尊重,不成功之后才把这几篇文章给拿了出来。

  闻言王化贞如蒙大赦,连忙道:“在下现在以行医为业,闲云野鹤。”

  “若是肖乾不弃,可留在《管窥》任职。”王文龙主动邀请道。

  王化贞大喜,在《管窥》作编辑的收入或许不比做医生高,但是这可是北地知名的报纸,在杂志社中任编辑,绝对是在京城交往的一张金名片,他专门跑到直隶,也就是为了此事。

  发现王文龙并不会被高人隐士骗到之后,王化贞也不装了,马上换上低姿态拱手道:“在下愿任此职,多谢东翁照拂。不知东翁要不要用我这几篇文字去反驳辽东小辈?”

  “叫我建阳就是,”王文龙笑道:“肖乾的文字很有力气,但是现在还不到出手的时候,届时我会找肖乾帮忙的。”

  王化贞不知王文龙在等待什么时机,但他找到了新工作,知道自己听王文龙的话就没错,连连点头。

  王化贞想了想又问:“不知先生对宽甸六堡如何看?”

  他这话不是想要兜售自己的进攻策略,王化贞是个人精,刚才自己的言论明显不为王文龙所喜,他是想要借机和王文龙把这话说开,避免以后留下心结。

  王文龙直接把《守辽策》拿给王化贞看,通读了此文后,王化贞连连点头:“是以只有守辽三侧可以稳定辽东,若是大举进攻女真,反而得不偿失了?”

  “辽东铁骑恐不是女真骑兵的对手。”王文龙回答。

  “唉,不想边事居然荒落至此,此接辽东官员不肯死战之故也。”

  王化贞这话既赞同了王文龙的观点又贬损了李成梁等人,说的自以为得计,然而王文龙一听心里便明白:这家伙依旧以为只要辽东的官员肯死战,辽东军队就能够打败建州女真,至于孙承宗和他写的那些出关作战会面临的不利情况,这货是全然没看进去。

  或者说王化贞这种人习惯对外界信息采取糊弄的态度,很难相信外人,更不会为外人言论实际改变自己想法。

  这种人就是典型的不粘锅两面派,做文官绝对是个欺上瞒下的好苗子,但是让他去当一省巡抚,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负以家国之重,妥妥会坑死人。

第716章 皇帝的态度

  万历三十五年十一月,新任阁老于慎行的暴亡轰动京城。

  事实证明,于慎行在本时空也没有改变命运,和原历史一样,他在路上就病了,刚来到京城就只能在家休养,没过几天便在留下“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的遗疏后撒手人寰。

  于慎行的葬礼要等开春后运棺回家去办,在京城停灵期间,上门吊唁的官员络绎于途。而万历皇帝虽然给了应有的抚恤,可依旧保持着自己几年不见外臣的习惯,丝毫没有出宫的打算。

  御花园,雪亭。

  冬季的京城大雪纷飞,万历皇帝的心情倒是不错,坐在亭中一边赏雪一边烤肉。

  万历本人注重养生,很少吃重油重盐之物,烤肉只是图个氛围。一边闻着烤肉的香味,他一边听着山东赈灾的消息。

  今年的气候依旧不好,刚刚入秋,就因为京师连下几日大雨,导致房屋倒塌城中积水,淹死了不少百姓。入冬之后,山东又报粮荒,五十一县都有灾情。

  听取完山东灾情,万历皇帝突然对邹义说:“龙洋开海公司可有能力接收山东的官田呀?”

  邹义连忙道:“公司运营虽然人手紧张,但若圣上需要,定能经营好官田产业。”

  万历皇帝笑道:“我知你是忠心的,也不让你为难。你自己掂量掂量,若能保不惹出事端来,山东官场官田便由公司接手去,好过放在各地吃空饷。”

  “奴才肝脑涂地,也会办好此事。”邹义激动的说。

  山东的官田官厂基本运营模式是派几个太监去管理,每年有权从徭役之中征发民夫,经营这些产业,并在年底交上一定数字的钱货财物。但实际上这些太监根本不会真的派人去种田或者做手工业,而是直接从被他们征发的民夫身上勒索——要求徭役们把皇帝需要的东西交上来,否则就以他们失职不敬问罪。

  今年北直隶的水灾万历皇帝已经令太仆寺拨出白银十万两赈灾,现在山东又遇大灾,各衙门都紧张,唯独万历皇帝的龙洋开海公司这两年挣钱是大家都看见的,于是眼巴巴都望着皇帝出钱做个表率。万历皇帝是个爱财如命的,当然不愿意自己出钱。

  陈奉离开山东之后,官田官厂的税就征不上来了,本来万历皇帝没打算折腾山东的产业,但如今却是有花钱的地方,便把主意打到了这上面。

  龙洋开海公司把山东的官田官厂接手运营相当于承包制,是要把万历皇帝这些庄田产业钱先还给他的,如此既能在表面上壮大公司的资产,又能给万历皇帝套出一笔钱来。

  半年下来,万历发现王文龙给他建议的这个龙洋开海公司真是好用,活活是个取钱的金鸡母。不过万历皇帝脑子还是聪明的,知道开海公司的钱不能杀鸡取卵,需要不断让股民相信这个公司有盈利项目,他才方便从中取钱。

  眼见开海公司成立满一周年,就要有盈利压力了。万历皇帝最近正在愁这事呢。

  万历叮嘱说:“你千万要把公司经营好,不可将之做一个收税的空头衙门,朕是赏罚分明的。”

  邹义连忙道:“卑职谨记。”

  这时一个小太监跑到万历耳边说道:“圣上,太常寺丞王文龙,海民杨天生候在宫外。”

  万历点点头,对邹义笑道:“这杨天生去夏威夷,把公司股价炒得好高,还运了檀香木回来,也是有些本事。至于王文龙这人,邹大伴以为可还合用?”

  邹义用开玩笑的口吻说:“回圣上,王寺丞此人,能做事又能惹事,瞧他近日去一趟辽东,又给卑职闹得满城风雨。”

  万历皇帝脸色不好的道:“辽东的报纸说的也太过分,无端挖人根底,世上岂有完人?王建阳不与他们争执,倒是显出些气度来。”

  “是啊,王建阳此人还是有名士风度的,从他做人做事上也可观出。”

  邹义原本还摸不准李成梁和王文龙产生矛盾会不会让万历皇帝对王文龙的观感下降,闻言立刻便知道自己该站哪个立场,暗暗为王文龙说了句好话。

  为何万历皇帝会对辽东的报纸感到不开心?

  第一是因为李成梁等人污名王文龙的方法是把王文龙和高淮绑在一起,高太监可是万历的人,这办法显然对皇帝的名声有所损伤。

  第二则是他发现李成梁等人这一闹已经引起京城的官员对辽东撤防的注意。

首节 上一节 387/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