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84节

  “粮食,正如杨兄所说,岛上开了种植园就能自给自足,且跨海运去,路程中极容易霉变。”

  “台湾岛上的土人爱喝酒水,然而从大明运酒去往夏威夷,且不说酒水同样容易变质,就说千里迢迢运沉重又廉价的酒水该有多不值?”

  “那只能运人了,那又麻烦,”王文龙双手一摊道:“沿海无地的汉人多了,想去夏威夷的定也不少,但大群大群的把人运去,夏威夷岛又远在千里之外,十年之后,当地汉人繁衍生息,杨兄自问,他们届时是愿意当大明的子民,还是当我们这些岛主手下无名无份的野人?那时我们还能控制这群岛吗?”

第708章 目标是美洲

  《林之洋漂流记》只是小说家的幻想,实际上偏僻的岛屿在这个时代并没有多大开发价值。

  就比如矿产富裕的澳洲,往后而百年也都只是流放犯人的殖民地。因为这年代的海上航运力是有限的,船东会自发的去运输最有价值的商品,澳洲的铁矿的确是好,但那玩意儿有白银或黑奴值钱吗?如果没有,船东们何必放弃美洲航线的利润而千里迢迢的跑一趟澳洲,就为运点铁矿。何况澳洲还没几个人,什么商品都消化不了,空船去、运点矿石回来,以商业逻辑来说根本是亏钱买卖,所以澳洲在往后两百年间也就只能做个流放地了。

  如果杨天生是自己发现夏威夷群岛,而不是和龙合盛公司合作,那他还有可能将岛屿的位置隐瞒,偷偷挣檀香贸易的利润。

  但现在夏威夷群岛的经纬度早就已经被王文龙公开了,随着杨天生发现夏威夷群岛航线的消息传出,哪怕没有杨天生,后续也会有源源不断的人去往夏威夷淘金,想要把这个岛屿占为己有,完全不可能。

  “难道我这趟去夏威夷只是挣了一份航海的佣金?”杨天生也反应过来,脸上的神情转为失落。

  王文龙道:“倒也不尽然……”

  看着王文龙的笑容,杨天生一下反应过来:“建阳不要卖关子了,还请教我,今后开发的利润,我可分与建阳三成,现在就写下字据。”

  杨天生说着就要写字据。

  万里蹈海就是为了挣钱,杨天生知道海上人家在钱财面前什么兄弟情份都是假的,他生怕没点实际的东西,王文龙不帮他的忙。

  “字据不必了,杨兄弟若要挣这份钱,投入还大着呢,我的利益也在此间。”王文龙拦住杨天生道。

  毛文龙好奇道:“师父有什么办法?”

  王文龙道:“杨兄弟这一次找到了去往夏威夷的航线,除了挣一份龙和盛开海公司的佣金之外,肯定会大大扬名,这能够开拓航线的名气就是额外收获。”

  “名气?”杨天生还没反应过来。

  倒是毛文龙眼前一亮:“师父的意思是叫杨兄弟利用这次开辟航线所得到的名声,去继续开辟新的航线?”

  “就是这样,”王文龙笑着道:“为何不利用这一次开辟新航线成功的机会,直接筹资,用以寻找夏威夷去往美洲的航线?”

  王文龙对两人说:“开辟去往美洲的航线是我早就给龙和顺开海公司推荐的项目只是那些公司的大股东们害怕风险,不敢去做。光是一个夏威夷,能有什么挣头,他们喜欢折腾夏威夷岛,就让他们折腾去吧。美洲大陆那才真的是沃野千里,比台湾岛大上不知多少倍,大平原、矿藏也比台湾多上不知多少倍。”

  “一旦找到夏威夷去往美洲的航线,一来可以在美洲大陆上建立自己的庄园,二来洋兄弟在夏威夷岛上的投资也能真正收获大利润,夏威夷岛届时就是大明去往美洲必经的歇脚点,若是这条航线繁荣起来,咱们再往夏威夷岛上移民或做些生意,光是靠着先发优势都能挣钱。”

  杨天生越听眼睛越亮,等王文龙说完,忍不住赞道:“我就说来找建阳先生没错,回来的路上我就在想这岛屿该如何开发,心里有许多想法,却都觉得有问题。建阳先生如此一点拨,真如开云见日。我此番上京后就回去成立船队。”

  王文龙点头道:“我可以帮你联络京城的东主,京城里头的勋贵手眼通天,若是真找到了美洲,说不定届时可以帮助杨兄弟讨个官儿,名正言顺的去做那美洲的封疆大吏。”

  杨天生大喜:“届时我也当为先生请个美洲的官儿当当,咱们兄弟同享快乐。”

  如果真找到了美洲航线,对美洲移民的主力肯定还是福建、广东人,杨天生有相当强的组织经验。到时候就像在台湾岛上一样,在美洲占下的农场都是杨天生的。如果再混到个一官半职,真真是有钱又有身份,说是封疆大吏都不为过了。

  此时台湾岛上海主们所投资的村庄开垦所得基本上归屯垦民所有,海主们获利的方式一是像朝廷一样征税,二则是要求农民所种的粮食剩余往外发卖都要通过他们的船队来进行。

  原历史上到了清代,随着福建人口增加,每年从台湾运往福建的粮食便是百万石起算,当年投资台湾岛的台主们个个在两岸建起货行,子子孙孙相传,当真是个子孙永葆的产业。

  如果北美洲真的能够大规模移民开发成粮仓,使用同样的获利方式,那所产的利润只怕是个天文数字。

  这也是夏威夷岛的正确打开方式。

  福建海商开发台湾岛能够获利,那是因为台湾和福建离得近,又在主要航线上,如果发现了夏威夷岛却不进一步去开发北美航线,那夏威夷岛就只是个孤悬海外,远离航线的岛屿而已,除了提供檀香木外真没有什么太大的开发价值。

  而且就算使用大明的国力,想要独吞夏威夷岛的檀香利益都会非常困难。

  福建商人开发台湾时能够和台湾岛上的原住民基本和睦的相处,那是因为台湾的原住民还在结社阶段,他们的生产力有限,台湾岛上的许多资源对于他们来说本来就没有开发的能力。

  而夏威夷岛却因为岛屿太小,岛上能够做的产业基本上都已经被开发完全,几个大岛上的原住民都还形成了酋长制部落,可以发动对外战争的那种。

  这就使得外来人对于岛屿的全面控制非常困难,原历史上,哪怕欧洲人发现了夏威夷群岛,并且动了将此岛屿变成殖民地的心思,但是却始终没有成功弄出一个夏威夷总督来,反而是毛伊岛的酋长利用欧洲人的武器统一了整个夏威夷群岛,发展出了一个夏威夷王国,直到十九世纪才被美国所吞并。

  此时的大明可没有十九世纪美国的远航能力,杨天生如果真去开发夏威夷群岛,恐怕都打不过岛上的土著。

  王文龙知道,最好的选择就是像历史上的欧洲人一样,和夏威夷群岛的土著人联合,夏威夷群岛上的土著思想并不迂腐,历史证明他们是有和外来人联合的能力的,甚至允许外人在群岛上开办种植园和伐木场,这投资倒是可以做。

  一旦中美航线开发完成,在夏威夷群岛上投资的种植园、伐木场也都会因运输便利而获得极大的回报。

  王文龙决定和杨天生一起回京城,帮助杨天生下一次远航募资,三人正在讨论具体事宜,房门却突然被敲响。

  听到门外王平保的声音,王文龙冲两人笑笑,道:“进来吧,什么事?”

  王平保进屋看了毛文龙和杨天生一眼,急忙走到王文龙面前将几份报纸递上来:“文龙,你看看辽东的这几份报纸,都在声讨你呢!”

第709章 舆论攻击

  虽然辽东的人口数量不多,但是报纸行业却是意外的发达。一来是因为辽东的卫所体制导致辽东的需求许多都不能自给自足,所以辽东人口虽少,但是却有大量从关内来送军需做买卖的商户。商人的到来带来了信息舆论的市场,信息需求自然催生了报纸行业。

  另一原因则是因为大量官办报纸的存在,辽东的卫所制导致人员流动性差,大多数辽东军户一生只能在体制里混,大明辽东的各行各业基本都和卫所制有关系。

  大一点的卫所有卫所军经营的药铺、饭店,伴随着报纸的出现,这几年许多大卫所也建立了自己的报刊。

  辽东现在的识字群体已经不小,但每年就只有五个举人名额,大量读书人根本没有科举的希望,为所中开办的报刊也算是为这些没法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找个做事的机会。

  十一月,本是辽东大雪封山地面平静的时节,辽东的报纸却突然热闹起来,围绕王文龙形成了两个讨论口径。

  此事最初是由几大卫所报刊挑起的,十一月初一日,《辽阳时报》突然报导“宽甸六堡撤边议论”,说了没两句撤边的理由,话风一转,写道“某王老爷与太监往来密切,听信宦官说辞,认为六堡必守,接着大发议论之言。”

  接下来连篇累牍的内容全都是指责“某王老爷”信了太监的言论之后挑动辽东舆论的的作为,什么“先于京城大报做辽人小说”“又写影戏三出,教人传播”——虽然没有指名道姓的说出某王老爷的身份,但是只要对时局稍微了解的人都能猜出报纸针对的就是王文龙。

  《辽阳时报》只是批评王文龙偏听偏信,紧接着的《广宁报》就更狠,指出王文龙在皮岛“勾结权贵,以图大利”,而且“此君今已全占辽东一岛,修建货站码头,笔者亲眼所见,岛上房屋鳞次栉比,比知辽东军州不稍逊色……”

  《广宁报》的文章暗示王文龙在辽东已经挣到了不少钱,之所以不赞同六堡撤边就是为了使得边境战争越打越激烈,如此他所占有的皮岛的贸易中转站才能越发获利。

  辽阳和广宁都是辽东大城,当地的报纸攻击起王文龙来还要讲些证据,而辽东其他军卫所的小报则直接编出各种故事。

  有报纸为辽东百姓科普王文龙的过去,指出王文龙本来就是外国人,与大明不是一条心。回到中国之后,又投身太监高宷的幕府,“此太监在福建之横征暴敛比之高淮分毫不逊色”,而王文龙就是靠给高宷出搜刮百姓的主意而上位的。

  许多辽东百姓之前还真不知道王文龙是海外归客,又因为辽东的卫所军户体制,使得辽东人特别抱团,而且对外国人极不相信,这些报纸科普了王文龙出生在西洋的背景,对王文龙在辽东百姓心中的形象还真能造成不小打击。

  这些报纸还进一步挖出当年梁永在泉州罢市时找人写的污蔑王文龙的文章,把上面的内容重新复述,表示王文龙在福建也是找了一个大海盗做岳父,勾结倭寇以丰厚自己的身家。

  当年戚继光打倭寇时,辽东的金州复州也是倭寇经常来勒索之处,王文龙在辽东的形象又被抹黑一分。

  另外,还有报纸指责王文龙在江南创办物理社、横山书斋教学生不去科举;王文龙写《尚书古文疏证》诋毁圣贤;创出考据、学考古学,都是为了颠覆圣朝统治。

  辽东百姓老实守旧,辽东的学风也是落后关内几十年,正因如此,王文龙去开原做会讲时凭借他是关内名士的身份说什么都能获得极大尊重。

  但也是同一原因,这时候辽东学子们还在钻研程朱理学呢,连阳明心学对他们来说都有点超越认识,王文龙弄出的考据学这一套东西,大多数辽东学子是很难理解的。

  小报们又是说一半隐瞒一半的科普,引导辽东文人对王文龙产生误解。

  更有甚者还造了辽东特色的谣言,说高宷和高淮都姓高,其实乃是亲兄弟。王文龙之所以能来辽东,就是因为他在福建伺候过的收税太监高宷对他极为重视,死之前写了封信,把王文龙推荐给他的弟弟高淮。

  倒也有一些辽东报纸在维护王文龙的名声。

  王文龙千里迢迢跑到辽东来挖掘古物,证明了辽东上古就是中华文明之地,又在甲骨文研究会上帮助东人破除内地人对他们的鄙视,辽东学子能够有去顺天参加乡试的名额也是和王文龙的争取离不开关系……如此种种,真的了解王文龙作为的辽东读书人,对于王文龙还是十分尊重的。

  一些由文人控制的媒体,金山卫、复州的几家报纸,都在不遗余力地为王文龙辟谣。

  但是这些报纸的影响力太有限了,跟铺天盖地的造谣比起来,也就是聊胜于无的作用。

  外国出身、太监幕僚、倭寇女婿、造谣牟利、诋毁圣贤……也就十几天时间,王文龙脑袋上已经被扣了一串罪名。

  一时间,王文龙怎么在几年间,从一个两手空空的海外归客,混到名扬天下的名士、家资钜万的六品官的故事,在辽东传的人尽皆知。

  王文龙看到这铺天盖地的报道都懵了,哪怕他做了些舆论反击,但在对方的强大宣传力面前瞬间就败下阵来。

  毛文龙看得心急,就连佟养真都跑到皮岛上来询问王文龙如何是好?

  这么大规模的攻击,肯定是有人指使的,王文龙稍稍梳理一下事情的始末就明白了。

  只看最开始挑动此事的报刊全都是直属辽东巡抚衙门、辽东总兵衙门的媒体,就知道这事情背后肯定是守城派在主导。

  人家在辽东的影响力根本不是王文龙可比的,王文龙也只能先回金城再想办法。

  而无数不明真相的辽东百姓则被卷进来,看着王文龙的故事连连感叹,他那三出被追捧的抗战戏热度骤降,甚至不少百姓相信了王文龙真的和太监勾结,对于王文龙提出的观点也全采防备的态度,真的开始怀疑是不是不应该守住六堡。

  只能说高淮在辽东太招人恨了,守城派把王文龙跟他绑在一起,造谣效果直接翻倍。

第710章 消息发酵

  山东,胶州府。

  王化贞正在屋里整理医囊,就听外边两个长班议论:

  “不曾想这王文龙居然是那般的人,简直是肮脏透了。”

  “我倒觉得这才正常,当今天下,不是个心黑手狠的,哪里能挣得大钱?何况人家是真有学问。”

  “我瞧他学问怕不也是抄来的,没听报摊上说吗?他早年间还自称自己的学问都是在海外学得,照咱们先生的说法,这叫做以夷变夏,是罪大恶极的。”

  “那小报上的话如何能信?那么多学问,哪就都能抄的来?定然是人家先记在心中的,给你我还记不下来呢?”

  “那是我不曾看见,若给我看见一次,我也能记下来。”

  “吹什么牛?”

  王化贞听的皱眉,训斥道:“不去饮马备车,就知道聊闲天!”

  两个长班立刻住嘴,一人跑进来笑道:“老爷,车马都已经准备好了,是现在走吗?”

  王化贞将衣囊交给一个长班,稍稍思索,背着手训斥道:“我从村里把你们提拔出来做事,平日里要多看少说,特别不要仗着自己认识两个字,就到处去传舌头。”

  “是,是……”两个长班都连连应承。

  王化贞想了想又道:“那王建阳的文字我是读过的,此人的见识很高,乃是我儒门中人,不是你的没学问的人胡乱谈论的。他所研究的经史学问亦是高深,日后若听有人说王建阳的学问是以夷变夏,你们就回他道:‘诸城捎门的王举人说的,王建阳的考据学乃是从朱子诗经研究之法衍生而来,真正是程朱一门,并非外来学问。’王建阳,这是一个有大能为的人,这样学问中的人物,便是批评,也是要读了书的人才能批评,你等无知无才的人胡诌乱语,图一时的嘴快,其实已是得罪了天上文曲星,日后要有果报的!”

首节 上一节 384/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