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70节

  人参在此时的高价是因为这玩意儿没有替代品,虽然党参在药用时可以以超大剂量部分替代人参的功效,但是党参是桔梗科的,人参是刺五加科的,两者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党参在某些用处上比人参差远了,自然卖不上好价。

  但王文龙却知道,到了清代人们在美洲大陆上将发现另一种刺五加科的药用植物——西洋参。

  这玩意儿几乎可以作为人参的平替,人参的药力是一百,西洋参至少也能到个八十。

  关键是价格相差实在太大了。

  因为清代的通商制度西洋参只能从广州进入中国,在当时被称作广东人参,从乾隆年间广东人参第一次出现在中医的药典上,市面上人参的价格就开始直线下降。

  北美大陆上人烟稀少,在清代时甚至能挖到所谓的百年西洋参,而且是几万斤的漂洋渡海运到亚洲。

  而本时空因为他这只穿越蝴蝶的脑洞使得中外交流的繁荣程度大大增加,王文龙觉得一旦中国和美洲的航线跑通了,西洋参恐怕用不了二十年就会大举进入中国,即使别的航海家不去运,他自己都能把这生意做起来。

  西洋参广泛接受之后人参的价格就更低了,人参对于生长环境要求苛刻,西洋参可是好种的多,到后世甚至云南、福建都是西洋参的主产区,后世一斤干晒西洋参才二十几块钱,比枸杞都便宜……

回来太晚了,明天4更补上

  回来晚,又整理了好久大纲,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今天写完也赶不上12点拿全勤了,干脆偷懒请假一天,明天补上。

第679章 达成合作

  京城皇宫。

  万历皇帝喝了一口参汤,一砸吧着滋味,一边又看着放在桌上的三根人参样品,点点头:“王文龙说他能种出来的人参都有这样的品质吗?”

  万历作为一个老药罐子,对于吃人参还真有些经验,

  邹义连忙说道:“回圣上的话,这就是王文龙他在辽东种出来的人参,据他说他已掌握了全套的人参种植技术。”

  “这个王文龙还真有些本事,能写书能经商就算了,居然还会种地?”万历皇帝笑着摇头。

  邹义连忙凑上去说:“圣上,据这王文龙所说,东林党人一直觊觎甲骨文研究会,他已经拦下了好多次才使甲骨文研究会没有和东林党结合。他之所以将甲骨文研究会的刊物独立出来,也是想要将之控制在自己手中不让东林党人夺去。圣上若是对他不相信,他可以献出《管窥》报纸的三成股分,就由龙洋开海公司收购。包括这人参种植技术,也奉献给公司。”

  万历皇帝点头:“原来《管窥》报纸转型是为了这个目的。”

  “圣上,你看这报纸的事情?”

  “那个《东人平生录》就让他写下去吧,强行断了传出去影响也不好。报纸的股份也不要他的,没得平白无故夺人钱财。若是开海公司买了《管窥》,挣多少钱不说,肯定落一个坏名声,到时候满朝文官又不知如何攻击了。”

  王喜虽然是王安的干儿子,但他进入开海公司系统之后,自然也就想着往这条线上爬,这次帮王文龙说情,他便借此机会给邹义送了几千两银子,两人还定了亲,王喜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邹义的侄子,算是结成了利益联盟。

  邹义连忙笑着道:“圣上英明。”

  万历又叮嘱说:“不过那人参种植的事情叮嘱他要好好办,要种就种出名堂来,你让王文龙自己去选地,就照着三年后能有万斤的人参产量来计算,哪怕尝试出了岔子这笔钱我们也投。”

  “那王文龙自会尽力。”邹义欢喜说道。

  人参的生意利润巨大,当然不可能只有王喜一个人吃掉,邹义在这其中也有肥缺。

  更别说,万历皇帝金口一开,直接给人参种植园圈地的权利,邹义即使不像过去的税监太监一样强占民田,但大片大片的官田还不是说拿就拿?

  这些官田理论上是属于朝廷的,但实际上这么多年过去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主人,那些个私占官田的地主豪强为了让邹义网开一面,少不得往他府上送钱,这其中利润就多少了?

  邹义打算把人参种植基地放在京城周边,虽然王文龙说山东也适合种人参,但山东天高皇帝远,那里的官田上面连着的都是皇亲贵戚,反倒是京城周围因为朝廷局势的变化,所以田产控制权总是不断在变,那些个占有官田的豪强也不敢在京城周围和皇帝炸刺。

  出了皇宫之后,邹义连忙写信,用八百里加急送往江南,将万历皇帝的意思向王文龙表明。

  王文龙的回复是:“每年上万斤的人参基地完全可以实现,但必须也让他和毛文龙入股,否则种植人参的工人们不会把技术传授出来。”

  王文龙太知道这些太监的做事手段了,如果不提这条件,他们提供人参技术的结果可能一分钱挣不到多少钱不说,说不定还会有各种劳力摊派,王文龙自然不愿意只打白工。

  事情报到万历皇帝那里,万历倒是很有商业精神,点头道:“给王文龙一成股份就是!”

  王文龙终于长出一口气,将生意谈定之后,他的《管窥》报纸也暂时安全了。

  王文龙也不亏,一成股份完全是干股,虽然他没有管理权,并且还要和毛文龙分润,在最后计算分红时,多半还会被开海公司各种克扣。但与龙洋开海公司有关的股份是不能只看着分红的,拿着这个招牌皮岛的生意都会好做许多。

  王文龙和邹义商量,让毛文龙在金州卫和鸭绿江口继续种人参,到时候再以开海公司要垄断人参种植贸易为理由,或是让开海公司高价将在东北的人参田收购过去,或者是将东北的人参田都走开海公司的渠道出货,无论怎么做都比他和毛文龙自己种人参自己卖要安全的多。

  王文龙早就知道自己的《管窥》可能引起万历皇帝的意见,早早思考要拿什么东西去喂饱万历。

  除了人参之外,其实王文龙还想过另外一项挣钱的产业——运冰。

  王文龙记得前世近代的海贸公司在几百年时间中一直有一重要产业就是冰块运输,清朝时,美国的远洋运输公司甚至会将五大湖区的冰块远渡重洋运往大清的广东和江南销售。

  但是仔细查询脑海中的资料之后,王文龙无奈发现,虽然使用上隔热舱和木屑填充技术可以使得船舱内的冰块保持两三个月不化,但在蒸汽轮机出现之前,风帆船只的速度还是太慢了,想要从东北运冰去江南和广东发卖,船还没到,估计货物就得损失过半,最后他也只能拿出人参种植这项技术。

  至于冰块运输这海贸史上的重大利润项目,只能留待后来人去开发了。

  万历皇帝同意人参种植项目之后,龙洋开海公司也放出相关信息,带来的结果自然是股票又一波大涨。

  王喜一番运作,成功将人参种植项目拉到龙合盛公司旗下来运作。

  人参种植关系到辽东局势,朝廷对此也颇为重视,万历皇帝干脆大发官职,直接让王喜带上了一个“督参太监”的头衔。

  万历三十五年八月,王文龙跟随王喜一块儿离开南京,走运河去往北直隶,准备在京城周围圈地种人参。

  此次离开南京时,王文龙还带上了两个老婆和孩子们,女儿王鲜儿快一岁了,在保姆的伺候下,已经可以远途旅行。

  因为携带着家眷,所以这次走运和旅程的用时也比往常长了些,一直到十月份,王文龙等人才到达京城。

  接着便是马不停蹄的勘察土地,王文龙没去过前世的人参种植基地,但是他脑海中记得一些相关网页上提到的地名,记得北京人参种植的主产区在怀柔一带,直接便让王喜带人去找,很快王喜就在怀柔找到了适合人参种植的黄壤土。

  这也让王喜松了一口气,怀柔县属于昌平州,和京城所在的顺天府是两个行政单位,这里的官地都是京中一些势力较小的皇亲贵戚们霸占着的,龙和盛公司想要来使用,比起在京城周边拿地容易多了。

第680章 麻烦文章

  处理完人参种植园的事情,王文龙又转而去安排一家人在京城的住房。

  虽然王文龙在京城有些朋友,但是这么一大家子人全都安排在徐光启家中,也颇不好意思,王文龙最终还是决定租一处房屋。

  租房过程中王文龙又打听了一番京城的房价,发现京城的房价居然比南京还便宜,一百多两银子就能买下一处地段不错的大宅子。

  王文龙干脆决定在京城买一处院落,他现在并不差钱,光是一家人来京城的路费就花了不止一百两,花一百多两银子买下一处院落,哪怕日后不在京城常住也不算心疼。

  请徐光启帮忙找牙人用了几天时间,王文龙准备安排好房屋之后再去见朋友,却没想许仲琳先拿着一摞稿子找上门来。

  “建阳,我想要发一篇文章,却又拿不准尺度。”

  王文龙接过许仲琳手中的稿件,问道:“什么地方让仲琳担心?”

  许仲琳回答道:“此文是宋国田所作……讲的辽东之事。”

  王文龙瞬间明白了。

  宋一韩,字国田,万历二十年进士。

  大明的科举制度,殿试前三名被赐与“进士身份”,之后的二甲进士只能叫做“进士出身”,至于三甲则只叫“同进士出身”,

  而宋一韩的排名宋一韩是三甲第一百四十五名进士,即使在三甲进士中排名都算靠后的,所以宋一韩之后的官途也没啥大前途,熬了十几年资历也只当到兵科都给事中,可此君却依旧是个青史留名的角色。

  给事中是言官,而宋一韩则是言官之中的翘楚,他在言官任上十分活跃,经常上书议论时弊、弹劾大臣。

  虽然此时东林党和三党的人物为了党争也会有如此行为,可是宋一韩却没有什么党派背景,此君频繁上书,完全就是因为直言敢谏、路见不平。

  王文龙知道宋一韩最出名的上书就是弹劾李成梁放弃六堡。

  此君最早指控李成良私自割让宽甸六堡八百里之地给建州女真,弹劾一次就被万历皇帝打回一次,而宋一韩坚持不懈的上了二十多份折子,终于等到宽甸六堡的事件发酵,最终以他的弹劾为本,使得李成梁去职听勘。

  虽然和历史上不同,本时空的万历三十四年时李成梁没有放弃宽甸六堡,但是同样的议论已经在辽东传开。宋一韩显然是要就此事发难。

  王文龙仔细看了宋一韩的文章,全文写的都是辽东的局势,而且文章内容十分详细,有许多细节是一定要有辽东人士提供消息才能够写出的。

  王文龙点头:“这文章写的有力气。”

  许仲琳道:“我正是见此文论证详实,且事情惊悚,若非见到宋闻远此篇文章,我都不知宽甸六堡是如此紧要的军事重地,而李成梁居然想要将此堡垒放弃。建阳,此事应该要叫天下百姓得知!”

  王文龙思索一番,点点头:“没错,宽甸六堡的消息应该要让天下得知……”

  “建阳是同意咱们发表此文了?”许仲琳一脸惊喜的问道。

  王文龙却是摇了摇头:“不,此文不能这样发表。”

  许仲琳疑惑:“建阳这又是何意?”

  王文龙苦笑道:“仲琳将这文章拿给我看,不也是自己分断不清吗?我听说宋闻远上书弹劾李成梁的折子已经被圣上打回过两次,咱们《管窥》报纸光是写个有关辽东的小说,就已经被人盯上惹来好大麻烦,若是发表此文想必会招来更多祸端。”

  “建阳的意思是改?”

  王文龙点头:“改,而且要大改!你同宋闻远联系,告诉他若想要此文发表,必须要将所有正文的内容删去,只留下对于辽东情况的描写。咱们报纸的口号是‘观小察实’,关于李成良的政论文章不好登,但是一篇客观介绍辽东边境情况的文章还是很符合咱们的报纸基调的。”

  王文龙露出一个狡猾的笑容道:“至于介绍情况时,重点介绍什么方面的情况,那就要由作者来斟酌了,我们只要求作者所写的情况真实而非编造即可。”

  许仲琳闻言眼前一亮,哈哈大笑道:“建阳果真好主意!”

  当了这么多年的编辑,许仲琳怎么会不知道倾向性报道的手段?

  即使是一篇完全客观描写辽东边境情况的文章,只要对其中某些细节特别强调,完全就可以使文章带上相当的引导性。

  是要说辽东物富民丰百姓安乐,还是说辽东鞑虏环伺、即将河山破碎,全都只在作者对于题材的选择。

  许仲琳道:“我这就去联系宋闻远改文章,我亲自捉笔同着他改,一定能让京城中不想让辽东局势发酵的人看着这文章也说不出话来!”

  许仲琳兴高采烈,觉得自己找到了可以安全发文的办法,而王文龙心中却是明白:什么倾向性报道?审核文章若是严格了,只要影射捕风捉影也能把报纸给查封。最终还是要靠关系。

  他之所以敢让许仲琳发表宋一韩的文章,最大的底气还是他刚刚和万历皇帝达成了合作。现在第一茬的人参苗都还没种下去呢,万历皇帝多半不至于为一篇《管窥》上的文章就和他翻脸。

  如果放在一个月前,王文龙即使想发此文也发不出。

  许仲琳和宋一韩两人合作修改,很快就弄出一篇名为《宽甸六堡边民》的文章,文章内容表面上是描写边境的民情,但却详细写出了宽甸六堡的战略重要性,以及女真人对此地的觊觎。

  在王文龙的示意下,这篇文章特别跟在《东人平生录》小说连载的后一页。

首节 上一节 370/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