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62节

  部落多半愿意和汉人贸易,因为他们对努尔哈赤并不太信任。

  历史上建州女真对野人女真说是尊重,但其实从满清建国开始就一直诱骗野人女真为他们打仗,说家家戴孝都是轻的,有好些部落直接把男性人口都给打没了,而且满清还不允许汉人官员教授野人女真耕种技术,为的就是保持对野人女真的人口掠夺能力。但凡有个其他选择,野人女真哪乐意为建州女真送死?

第662章 夏威夷和檀香山

  王文龙所提出的前往辽东勘探航线的计划获得大家一致同意,不少股东对希望在这次计划中练出一支能够到冰海探险的船队,未来能探索从江南去海参崴的航线。

  接着王文龙又对着东边一指:“第二个方向是往东边去,前往日本的航线已经拥挤不堪,而且也没什么贸易增长的希望了,不如继续往东。”

  “那是哪里?”有人疑惑。

  众人看着墙上的地图,从大明往东,如果不在日本停靠,那就是太平洋了,图上啥也没有。

  这其实是因为墙上所挂的是利玛窦画的《坤舆万国全图》,这幅地图上对于此时的世界,各地都附上了相应地名,比较方便,对于世界地理不那么了解的参会人员看懂。

  只不过这幅地图的陆地形状就实在有些抽象,这时的欧洲人还不知道白令海峡的存在,图上亚欧大陆和美洲之间完全是断开的。

  这地图的第二个特点是欧洲人了解的越多的地区在图上也就越大,日本都快画的和大明一样大了,没什么海外贸易的朝鲜则极度萎缩。

  如果光是看这幅以大明为中心画出的地图,大明往东过了日本后就是一望无际的水路,一直到地图的边缘才能看见一点儿大的北美洲。

  王文龙走到地图边,指着北美洲说:“我以为广东开拓的航线要找到的目的地是北美洲。”

  在场之人全部一呆。

  立刻有人道:“那地方山重水远,而且土地似乎也不广阔,何必专门去寻?”

  利玛窦对于北美也不太了解,所以在这张汉字注解的坤舆万国全图中北美洲也没多大……

  王文龙笑道:“北美洲的地形比起这图上要饱满的多,是可以和南美洲相比的,距离我大明的路程也没有这图上显示的这般遥远,欧洲人在南美发现了许多金银矿,北美大概也会有相应的矿藏存在。更重要的是北美有大平原,此地土地肥沃,十分适宜耕种,若是公司能够在此开辟殖民地,不说种粮食,光是在当地收购土人猎获的毛皮便绝不会亏钱。”

  众人都觉得不靠谱,辽东、海参崴这些地方大家比较熟悉,哪怕知道航线艰苦大家都愿意去尝试,可要派探险队去只在地图上见过的北美洲,众人心中又实在是没底。

  有人道:“从我大明到北美要经过这图上的大东洋、小东洋,一路而去全无补给,岂不是要饿死吗?”

  王文龙笑道:“探索可以一步步进行,起码先找到前往北美洲的航线吧,就比如这处夏威夷岛,我知道那地方也叫檀香山,上面的檀香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檀香?”

  “东洋居然也有檀香。”

  众人听到檀香这两字全都眼睛一亮。

  此时大明境内,并不产檀香,大明所需要的檀香香料全部是从印度以及印尼的东汶岛进口的,现在印尼的檀香产地已经被荷兰人所控制,檀香贸易几乎被垄断,檀香的价格极高。

  夏威夷是真产檀香,虽然产的不是带奶香味的印度檀,而是廉价的弗氏檀,但架不住它产量高呀。

  檀香在古代中国一直是极珍贵的香料,直到后世清末民国时美国人发现中国人喜欢檀香,开发了夏威夷岛上的檀香树种并大量出口到中国,直接使得民国时的中国人实现了檀香自由,檀香皂、檀香水都进入千家万户,甚至厕所里点的除味线香都能用上真檀香,放在民国以前世家大族都没这么奢侈,过去这玩意儿是论两卖的。

  其实在《坤舆万国全图》中位于太平洋中间的那个岛并不是夏威夷岛,而是波利尼西亚的某处岛屿,但反正这地图又没有经纬坐标,王文龙到时给个坐标让探险队找去就是了。

  听说了檀香山的存在,众人对于向东探索航线的计划也立刻达成一致。

  反正龙和盛开海公司本来就没有多大的挣钱压力,往东往北的这两条航线都有足够的题材可以炒作,能够带动龙洋开海公司的股票升值,这就足够了。

  会议接下来又进行了两天,主要就是讨论组织去辽东和开发檀香山这两支冒险队的事情,在场的大户们出人出力,很快就凑齐了出行的船只,还找了一批医生、厨子,王文龙也去物理社寻找舟师,此时江南物理社也在教大牵星术,已经教出一批合格学员。

  王文龙打算把脑海里的海图画出来,虽然王文龙的脑海中并没有很具体的航线信息,但海图上好歹有坐标可以参照,知道了,目的地的位置探索的难度便会大大降低。

  鸡鸣山的会议结束之后,王文龙回到家中,正好碰见毛文龙派的人上门。

  “建阳先生,毛掌柜就在这几日便到南京了,届时要来拜访先生,只是路上有些耽搁,有封转交的信让我先带于您。”

  王文龙想起毛文龙跟他说过,这次去辽东他要去拜会李成梁,问道:“难不成是李家写的信?”

  那管事的笑道:“李家的信在毛掌柜手上,这一封却是他在京中受朋友之托帮忙转递的。”

  王文龙接过信来,就见两封信上署名分别是洪敷教、佟卜年,这才知道原来信是当年自己在辽东讲学时结识的那两个秀才写的。

  回到书房,王文龙连忙拆开信封拿出两张信纸,不多时便气的一拍桌子:“哪有这样做事的?”

  因为王文龙的影响,前两年辽东考古火热之后,朝廷明令允许辽东士子在顺天参加乡试,洪、佟两人都比原时空更早的考上了举人,他们家中都有钱,中举后就留在京城继续备考。

  明代法律上对于进京赶考是有一些制度优待的,比如朱元璋时期就规定举人可以使用朝廷的驿站,还会在马车上挂上“奉旨进京”的招牌,进京之后也会给举子安排地方居住。

  其实这些优待到此时早就已经没人执行,进京赶考的士子,车马费用以及在京城的食宿都要自理。

  但洪敷教和佟卜年两人都是关外的小年轻,对于天子首善之地似乎有些太过美好的幻想,查找了规章制度之后就认为大明还是朱元璋时期的样子。

  于是五个考上举人的辽东士子傻乎乎的去找礼部讨要房舍,礼部官员暗中嘲笑这些人没见识,但表面上还没表现出来。

  礼部还是有给举人的房屋的,礼部官员大概也是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满口答应,然后却故意把他们安排到了番邦使臣的宿舍去居住。

  几人发现邻居都是外国人之后觉得不对,还是询问京城中的辽东老乡才知道自己犯了蠢,灰溜溜的把行李从礼部宿舍拿出来打算在京城另外租房。

  本来事情就此结束,但两人去拿行李之时却被礼部官员一通嘲讽,佟卜年年纪小,忍不住回嘴说:“不识京城之俗固吾辈之过也。然汝等故意置我等与番邦同处,岂非以之为戏乎?”

  赶上礼部堂官也是个年轻的,冷笑回应:“辽东百姓,胡汉杂居,性与虏同,置居胡人中,特以为便耳,阖言不敬乎?”

  此言一出,别五两个举人就是跟他们同来的辽东老乡也生气了,说不过就动嘴,一群人居然在礼部和官员打了起来。

第663章 根深蒂固的偏见

  现在参与斗殴的佟卜年已经被扣下了,最惨情况可能参加不了下一届的会试,佟家在辽东是望族,可放到京城啥也算不上,就算是辽东以前考出来的几个进士,也都没当到太高的官职,在京城之中并无影响力,无奈佟卜年只能写信给王文龙求助。

  看完佟卜年的信王文龙一阵气闷:关内人对于辽东人的歧视实在是太深,并不是红山考古发现就可以改变的,但外人也就算了,作为礼部官员居然对五个辽东举子说出这样的话……万历皇帝都知道注重团结辽东人的重要性,要不然不可能那么快就允许辽东学子在顺天府参加乡试。

  每届顺天乡试考中的五个辽东举人那可是全辽东百姓的代表,未来对于辽东局势都会有重要影响的。特别像佟卜年家族本来就在大明和满清之间摇摆,这不是逼着人家去投靠建州女真吗?这群礼部官真是蠢到家了。

  王文龙拿着信就出门,他直奔鸡鸣寺,在山门处问知客僧道:“顺衡先生可还在寺里?”

  话刚说完,正好撞见李植同着寺庙方丈一块从前殿走出,似乎是在参观寺庙建筑。

  王文龙忙道:“顺衡先生,王文龙有事相商。”

  李植笑道:“建阳先生何事?不需惊慌,里边说话。”

  李植的籍贯是山西大同,但他的父亲早年授官浙江,李植其实是在南京出生的,一家人后来也都迁居扬州,只不过留一个山西大同的籍贯。

  这个籍贯非常好用,李植兄弟三人都在扬州接受教育,然后回山西科举,先后考进举人,李植和二弟都中了进士,小弟再拼个几年也能考上。

  王文龙之所以来找李植,就是因为李植的弟弟李杜如今担任京城礼部主客司郎中,据信中所说,佟卜年并没有犯什么太重的罪,之所以被扣下还是因为挨打的礼部堂官气不过,王文龙正好找礼部的人帮忙说情。

  听了王文龙的叙述,李植笑着点头道:“我这就给二弟去一封信,想来此事不会太麻烦。”

  王文龙连忙拱手道:“多谢顺衡先生。”

  李植叫来仆人磨墨,等待时他坐着和王文龙聊天。

  聊着聊着他就摇头道:“这些辽东人也实在是蛮横胡虏之辈,明明无根无底却到了京城还不老实,还要劳烦建阳你来走这一趟……若非看在建阳你的面子上,这封信我决计是不写的,正要他们辽东人吃吃苦头才明白如何做事!”

  王文龙一阵愕然:“先生也觉辽东人是胡虏?”

  李植还劝王文龙说道:“建阳宅心仁厚,听了辽东人一面之词便愿意站在他们一边,这些辽东人的性子,你真是要和他们相处过才明白……”

  这时墨也磨好了,李植边写信边说起他在辽东的遭遇,李植在辽东当巡抚时,做事处处受掣肘,辽东的官员互相勾结,形成了一个个利益小团体,根本不听他这个巡抚的调遣,能够在辽东开垦四万亩良田,李植真是累的胡子都白了。

  王文龙知道这其实都是大明对辽东经营的失策留下的乱子,朱元璋时期中原的经济还没发展起来,朱元璋认为辽东“旷土寡民难以养军”,加上他对自己所创立的卫所兵体制极有自信,所以和历朝历代采取移民实边、设立郡县等直接管辖措施来经营辽东不同,朱元璋一开始就为辽东的经营定下了“废黜府县”“不移民实边”两条政策方向。

  事实证明,卫所兵体系的治理能力远远达不到朱元璋的预期,“废黜府县”更使得辽东地方上完全成为了军队的一言堂,辽东军户不服从于军头就无法过上好日子,二百年下来,辽东军户自然就以卫所为划分形成了一个一个利益团体。同时朱元璋要求“不移民实边”又使得偌大辽东全都是军队的控制区,没有民政官体系去制衡这种倾向。

  两相交加的结果就是辽东人份外的抱团,对于外来官员全然不相信,李植经营辽东时一边推行屯垦,两只眼睛还要盯着下属官员做事,要不然分分钟他们就能把朝廷的政策拿回本家卫所利益私分了。

  李植吐了一番苦水,最后做出自己的结论:“辽东地方胡汉杂处,使得当地军户七成似汉人,三成还似高丽女真人,故而不可深交。”

  王文龙接过李植的手书帮他吹干,皱眉道:“我曾与女真高丽人接触过,他们和辽东百姓的性子非常不同。或许是辽东的制度养出了百姓这样的性格?”

  “非也,那群人是养不熟的……日后看着就是了!”

  李植在辽东做了几年官也不知经历了什么,但明显受伤实在太重,对于王文龙的话并不接受。

  王文龙也没有办法,李植给了他这么大面子,总不能因此跟李植开吵吧?

  王文龙谢过李植,将书信收好,离开鸡鸣寺,回到家中,心中却是越想越烦闷。

  此时的关内百姓对于辽东人的歧视根深蒂固,哪怕是李植这样曾担任过封疆大吏的人也似乎觉得这样歧视不会有太大问题,但王文龙却知道:让辽东的举人去和外番使臣住在一起似乎不会造成什么恶劣后果,但大明的官员如果把同样的想法用在辽东百姓身上就将造成恶劣影响。

  比如历史上辽东几次接受女真、蒙古人内附,官员直接便给了归顺的女真、蒙古人军籍,然后把他们混到普通的辽东军户之中。这些之前还一次次扣编入关抢劫汉人的女真蒙古新军在卫所之中不愿意承担劳动,勒索抢夺其他汉人卫所兵的粮食,甚至奸淫妇女。

  卫所兵告上去,文官们却全然不理会,下一次又有新的部落内附,来自关内的文官还是依照之前的做法让卫所兵十分心寒。

  连努尔哈赤都知道要把满汉八旗给分开……

  要知道辽东的卫所说是卫所,其实早已经是辽东百姓几十年屯垦居住的地点,和关内的村落概念也差不多,想想突然把一群杀人犯塞到普通百姓村子里,且完全不做后续处理,不出事才怪。

  王文龙心中不得劲,一晚上都在思考此事,第二天一早,毛文龙便提着礼物前来拜访,顺便还带来了一封李如梅写的信。

  “李家不想我等插手宽甸六堡之事,他们知道我等正在调查,李佥事此信多半就是要劝建阳放弃此想法的。”

  王文龙打开信,就见信中第一段话便是:吾知先生忧念辽东之民,然东人处境非关内之人所能尽知。即或曾在辽东为官者,亦未必真以东人之心为赤子之心,更何谈恤其艰难?原东人之心,不过乞活之愿矣……

  看着此话,再想到佟卜年的事情,王文龙瞬间默然。

第664章 无法可想

  见王文龙看了信之后脸色不好,毛文龙又小声道:“先生,我觉得李总兵大概在今年之内就要放弃六堡了。”

  王文龙点点头:“李如梅这封信就是让我们闭嘴,既然写了这封信,他们怎么可能没有动作?辽东其他官员对于此事如何想?”

  毛文龙叹气说:“这正是我所疑惑的,中低层的武官普遍难以理解,但是上层官员却都对之采取赞同态度,同意辽东要撤边自守,便是当今辽东巡抚赵大人也做如此之想。不过我听说京城中的官员对此多有不同意见,或许再拖延几个月,京中就会有人来阻止。”

  王文龙闻言叹气道:“靠着京城官员多半不可能了……”

首节 上一节 362/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