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50节
哪怕是为了自己的权利能够稳固,邹义也会紧盯着公司派出去的掌柜们,不允许他们把事情做得太过。
邹义说道:“开海公司靠着建船队和放贷款固然可以获得一定利润,但是这获利的速度太慢了,我怕获利数字一出来,股东不满意,股票下降。”
邹义的一番话让王文龙心中想笑,这市场经济放到封建时代还真能教育人,压力之下邹义这个大太监居然都要开始思考投资公司的小股东会不会满意的事情了。
如此在乎散户的公司,放到后世怎么不称一声股市良心?
王文龙问道:“公公可算过第一年的投资回报能有多少?”
邹义说:“我已草草算过,如果不用掠夺手段,即使放贷也放不出印子钱的利率,即使所有贷款都放出去,投资回报也不过是一成而已。这如何能够满足股东之期望?”
龙洋开海公司的股价已经涨了三倍了,而一成利润是针对第二轮皇家和宗室所出真金白银算出来的,估计也就是三四十万两。
邹义下意识觉得股价翻了三倍,公司一年却只能挣回三四十万两银子,这肯定不够。
王文龙闻言却哈哈大笑:“一成利润足够了!”
“邹公公莫担心,买卖股票并不像是做生意,股价看的是期望,龙洋开海公司到现在还没开始盈利呢,股票开卖半个月却已经股价翻了三倍,这就是证明。虽然有我们在其中做手脚的原因,但光凭京城百姓的热情以及对开海公司的信任,即使我们没做手脚,股价涨个两倍也是正常。”
邹义有些不敢相信:“建阳莫要太过乐观,此事圣上盯着呢,可出不得差错。”
此时大明朝市面上资金紧缺,在邹义看来老百姓拿着本金去放印子钱一年获利都能有个两成左右,龙洋开海公司的执行效率低,只能获得一成利润这已经非常少了,百姓怎么可能还会买这样公司的股票?
前世被股票坑过的王文龙却觉得龙洋开海公司的股票实在太好操作了,这年头的股票市场连强制公示制度都没有,为了炒作股价公然说谎都可以,能把后世的那些烂公司给羡慕死。
更何况龙洋开海公司真是能挣钱的,都不需要对散户说谎,稍稍修饰一下业绩即可。
王文龙笑着说道:“公公若是不放心,可在年底公司清账之时,找人写一封今年公司投资的情况表出来,向百姓列明今年公司造了许多船,钱全都投在造船上了,一年时间这些船只定然造不完,故而也无法下海,百姓自然会理解公司的盈利为何如此低。工厂中的船坞是实实在在的,这都是可预期的利润,虽然今年公司的盈利只有一成,但百姓知道这消息,便会相信明年公司将有更多获利。”
王文龙又建议说:“若是公公觉得这样还是太慢,那就投资一些京城百姓看得见的生意,比如说资助在天津卫练水手的勋贵。”
邹义皱眉说道:“那些勋贵训练水手纯属胡闹,投钱进去岂非浪费?直隶不是出好水手的地方,未来公司的水手要去福建和广东招的。”
王文龙摇头笑说:“去福建广东招水手自然是要,但公公也说了是未来,这两年总要让京城的股东看见公司有在干实际的事情。”
王文龙反复强调股票涨价靠的是利好信息,而不一定需要真正的获益。邹义听的目瞪口呆,甚至对王文龙的观感都有些变化。
看看王文龙所提的主意:建议公司号称要远征东南亚并打下一片殖民地,以此炒高股价。建议公司慢慢的把构船造炮的计划放出来,每放出一次计划就炒一次股价。
邹义原本以为自己作为一个太监就够奸猾的了,却没想到王文龙更甚,这些建议哪里像文人能想出来的,全然是一副奸商的做派,时时刻刻想骗股民的钱。
也就是王文龙听不到邹义心中的想法,否则他肯定叫屈。
王文龙让龙洋开海公司将未来将要执行的计划慢慢放出,炒高股价,这已经是很正常的公司操作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都是这么整的。不先画大饼,他们哪能够凭借几条破船就在两国国内集来那么多资金?
真正奸的招数王文龙还忍着没说呢,比如到东北去买一片荒岛号称公司要在上面种人参,等过两年万历皇帝和公司中一众大股东高位抛售股票赚够了,再说寒潮来了种的人参死了,股价应声下跌,那时各大股东再低价把股票买回来反复收割……那才叫坑死人不偿命。
第636章 文官中的武林高手
也许是因为这年代的人普遍轻视商业,反而对于经商有了一种基于不了解的敬畏。邹义在当司礼监太监的时候,可以上下其手、胆大滔天的捞钱,但经营公司之时却是谨慎小心,生怕哪一步做的不对就会导致公司亏钱,让他和万历皇帝没法交待。
王文龙对邹义的一番话,说的邹义将信将疑,对于王文龙所提出的那些激进哄骗的方法,邹义全都不敢用,而是选择了最稳重的办法,邹义打算公司现阶段先放些贷款,组建船队,下一阶段再看有没有机会出海占领港口。
对邹义这稳重的做法,王文龙也不好多说什么,他甚至有一种自己在教一个老实商人学坏的感觉。
邹义这也是刚刚开始做生意才会如此谨慎小心,等时间一久,有些招数他该用也会用上的。
王文龙回家休息了两天,朱常洛终于派人来到盔甲厂查看情况,来观看实验的东林党都是知兵的人物,在实际看过米尼弹和线膛枪的演示之后几人都是大受震撼,连忙回去汇报朱常洛。
新发明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朱常洛和东林党很快接受了王文龙的提议,决定将此发明呈报上去,而王文龙这边则同意帮助太子训练出几个人才,届时他们都能以“枪炮专家”的背景负责制造米尼弹和线膛枪,为太子在工部和军队拓展势力。
东林党运作之下,王文龙发明了新式武器的消息很快便在京城传开,万历皇帝也同意派官员前来观看武器演示。
被派来帮助王文龙的两个东林人物都是熟人:徐光启和梅之焕。
见到这两人出现在演武场中时,王文龙也是一脸懵,跟两人打了招呼,便委婉询问为什么不派熟悉武艺的官员前来?
徐光启和梅之焕对视一眼,梅之焕笑着表示:“建阳或许不知,我俩都是自幼习武。”
等到两人一番解释,王文龙更懵。
梅之焕出生麻城世家,从小喜好骑射,还当过一段时间的游侠儿,他十四岁时御史到部中检阅武备,碰上梅之焕骑马冲进校场,御史生气,让他和手下的材官比武艺,梅之焕九射九中,长揖上马而去。
如果说梅之焕还只是个骑射技能比较强的世家子弟,徐光启的故事就更离奇。
徐光启从小身子就健壮,还得人传授,几岁之时就在落雪后的松江城墙上练武,城跺沾上冰雪十分滑溜,而幼年的徐光启身居几十米高的城墙上毫不害怕,踩着城跺纵跃,经常一上午就围着松江府城跳一圈,高兴了还翻俩跟头。等到他十几岁,轻功大成,“读书龙华寺,飞陡塔顶,与鹤争处,俯而嘻。”
徐光启笑着说:“我青年时由松江至肇庆、韶关教书,穿州过府,全靠一柄佩剑防身,若没些本领早叫强人掳去了。”
王文龙听的目瞪口呆,武林高手就在我身边。
这也是王文龙对于两人的史料细节了解不够,梅之焕后来当甘肃巡抚时碰到河套贼入侵,梅之焕自己领兵出战,一战斩首七百余人,此君退休回家后还碰到崇祯年间数万贼攻麻城,六十多岁的梅之焕亲自披挂当做主帅,靠着民兵就把城给守下来了。
相比之下徐光启的军事才能则要弱得多,此君在崇祯朝给出的不少练兵建议都很抽象,甚至自称用上他的火器,所练之兵能以一当十,也不知是不是把普通士兵都当做和他一样的格斗高手去想象了。
梅之焕和徐光启两人对于火器的了解远胜过京营中缺乏训练的官兵,东林党派这两人跟王文龙学习制造和使用新式火器,一些之前王文龙想要实验的武器用法两人都能够理解并且配合,让王文龙省了不少心。
几天之后,朝中委派官员来查看新造火器,领头的是兵部尚书王世扬,陪同的御史名叫熊廷弼。
王文龙几人等在盔甲厂,见到王世扬和熊廷弼两人分别下轿。
就见熊廷弼如今才三十八岁,人高马大,满脸严肃,“铁面御史”名不虚传。
王文龙上前笑道:“见过王老尚书,熊御史。”
“王舍人不需多礼。”因为王文龙那份军事经济学的文章,王世扬对王文龙的印象不错。
熊廷弼也是笑道:“王舍人叫我飞百即可。”
熊廷弼的弟子冯梦龙和王文龙是好友,熊廷弼自然也要讲些人情,更何况熊廷弼这个监察御史权力虽大,但是官阶不过七品,王文龙则是六品官,熊廷弼在王文龙面前其实还被压着些。
王文龙也笑道:“同样叫我建阳就是。”
熊廷弼点点头,接着就问:“建阳公那新式子药同火铳真有那般神奇?能够在二三百步外破甲?军械虽是器物,却干系着国防大事,可不能如同小说一般胡诌。”
闻言王世扬不禁微微皱眉,王文龙身边的徐光启和梅之焕都诧异的看着熊廷弼。
王文龙也是有些意外,熊廷弼开口就怀疑他夸大言辞,虽然知道他为人刚性,但这也太直了……
一些明代历史故事中会说熊廷弼是东林党人,然而看看明代史料就知道熊廷弼生前经常被东林党排挤,这是因为熊廷弼作为湖北人其实更倾向楚党,并不被东林党认为是自己人。
后来的史书之所以把他划成东林,大概目的还是为塑造出一种忠臣都是东林党的观感。
熊廷弼自己对东林党的态度也不算太好,而且此君性格非常刚直,在防务之事上不愿揉沙子,他总觉得东林党和太子最近把王文龙发明的新式火器吹嘘的太过是为了给太子党贴金谋利,但这却是会损害大明的军事建设。
面对熊廷弼的询问,王文龙也懒得辩解,道:“飞白看过演示便知。”
王世扬也连忙和稀泥,笑道:“是了,先去看枪。”
王文龙带着大家走进校场,今日所用的线膛枪和米尼弹早已经端端正正的放在桌上,还拆了一把线膛枪展示此枪的零件。
梅之焕负责今日的试枪,他拿起一支矫正好的线膛枪,指着远处的木靶说道:“那块木靶放在三百步之外,我用建阳此枪,可一枪中之。”
“慢!”梅之焕还没举起枪来熊廷弼就喊了停,指着远处的靶子问说:“可否取靶材一看。”
这回连王世扬也忍不住皱眉,但他却不好说话。
梅之焕是个急性子,忍不住问:“熊御史莫非怀疑我等做手脚?”
王文龙连忙拦住说:“飞百要看靶子,拿来看便是了。”
“多谢。”熊廷弼情绪稳定的回答。
第637章 划时代弹药发明
盔甲厂的工匠跑去拔来插着的木靶,熊廷弼还真的将靶子翻来覆去仔细查看,确定靶子上原先并无孔洞才点点头道:“如此便没问题了。”
梅之焕闻言不禁冷哼一声。
看着那工匠又拿着靶子远远的跑去放置,梅之焕嘲讽道:“熊御史可要再拿尺量一量这把子距离,看有没有三百步?”
熊廷弼一笑:“我也晓得认靶距,这距离没问题。”
熊廷弼在读书之前也是习武的,二十出头时,熊廷弼曾考中湖广武乡试第一名,后来转而学文,在三十一岁上又考中了文乡试第一名,然后进京赶考三十二岁中进士。
论武力值,熊廷弼只怕比梅之焕还强些。
为了体现出线膛枪对比鸟枪的优势,王文龙提议王世扬来之时带上一个熟悉火器的军官,作为和线膛枪对比的对照组,军官使用自己的鸟枪和熟悉的装备和梅之焕比拼开枪速度。
新枪的试验正式开始。
神机营的军官跟梅之焕拱拱手,将自己常用的鸟枪也拿在手中,王文龙说一声:“开始!”两人便都开始装弹。
这年代的鸟枪打三百步外的靶子,根本就没有命中率可言,所以那军官只需要对空放枪即可,而梅之焕则还要瞄准,尽量确保命中率。
比试一开始,王世扬带来的军官就以最快速度打开牛角火药瓶,往枪管之中倒火药。
看到这一幕,熊廷弼不禁表情玩味看了王世扬一眼。
按照火器操典,往火枪中倒发射药要十分小心的拿量具称量足够份量再往枪管里倒的。
称量所用的量具就是火药瓶的外盖,装满一盖就是打一枪所需的发射药量。
而这军官拿着火药瓶直接就倒,只能说明他非常熟悉火器操作,凭经验和手感就能倒出合适分量的火药。
王世扬虽然表面上和东林党人亲近的不行,但却选了个十分熟悉火枪操作的老手。
面对众人的目光,王世扬脸上毫无尴尬,还笑着冲王文龙点点头。
他虽然不像熊廷弼一样对于东林党鼓吹王文龙新发明的武器采取全然负面的态度,但也不认为这武器会有王文龙说的那么神。
什么装弹速度是普通火枪的三倍、能射三百步远,只要能达到其中一条标准就已经足以让王世扬惊喜了。对王文龙的欣赏归欣赏,他可不想被东林党逼着给军队装备无用的武器
那京营军官动作非常快,一边倒发射药,一边就将一张垫底的棉质含在嘴中湿润,便将棉纸垫在枪口上,从囊中取出一枚铅丸,另一手已经抽出通条,飞快的将铅丸和用以密封的棉纸压入枪管之中。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