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49节
“典玺局局丞”“正五品司礼监”几面官牌在前面开道,邹义穿着一身锦服坐在轿子之中,威风八面。
因为龙洋开海公司第三次募股的事情,邹义最近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现在全京城都知道大太监邹义这个龙洋开海公司掌柜的名字,而且还是好名声,甚至有人捧之为“邹财神”。
邹义坐着轿子来到南城,在孙承宗的家门前停下,派手下小太监上去询问:“王建阳可在府上?”
开门的小厮见到这一群太监堵门,团团护卫的场面吓了一跳,连忙回答:“我家老爷同着王老爷一块儿出门去了。”
小太监问:“建阳先生哪里去了?”
“说是去的盔甲厂。”
邹义心情好也不计较,特意给了那小厮几个赏钱,嘱咐他道:“等王建阳回来你务必告诉他,这两日拨冗到公司一趟。”
这时的王文龙在做什么?
他正在盔甲厂里忙活着做米尼弹呢。
龙洋开海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两倍多的时候王文龙就知道这事情稳了,他没必要一直在公司里呆着,于是决定把自己的米尼弹事业拉上日程。
帮助王文龙做米尼弹的人是朱常洛给他找来的,名叫徐凤恩,他爹便是赫赫有名的明代第一工匠徐杲。
徐家祖籍扬州,世代传承的扬州木匠手艺。
这年代的大木匠可以负责整间房屋的修缮,包括了装修、大结构和泥瓦,说是木匠其实已经相当于建筑师、设计师还有工程总监的角色。这种级别的工匠其实已经是管理者。
徐家之所以能够出头,就是因为当嘉靖皇帝时,奉天门以及三大殿遭灾,徐凤恩的父亲徐杲以匠官身份负责指挥三大殿和奉天门的维修。徐杲“拮据经营”“操斧指示”,此君还有神算之术,只要看一眼宫殿图样就能估算出所用的各种维修材料的数量,拿着斧头可以直接断木材的长短大小、分毫不差。徐杲整个维修的过程,嘉靖皇帝就住在工地旁边的宫殿,“上并不闻有斧凿声”“不三月而新宫告成”。
徐杲从此受到嘉靖皇帝赏识,负责了嘉靖朝后来几乎所有宫庭建筑的维修工作,每完工一次徐杲就受到一次嘉奖,到嘉靖死的时候徐杲已经被加官到工部尚书,而且还荫一子为锦衣卫百户。
只不过他完全是因嘉靖皇帝的宠爱才深居高位,嘉靖一死,徐家立刻没了靠山。徐杲当上了工部尚书,按照此时的规矩是可以在老家建起尚书牌坊的,徐杲在嘉靖年间请求皇帝允许他建一座尚书牌坊,而且还主动申请用自己的钱来建,不像其他尚书一样劳烦乡里百姓捐资,嘉靖欣然允许。然而嘉靖刚死,隆庆初年,徐杲的尚书牌坊就被命令拆除。
明朝也有书法家、绘画家加官到尚书级别的,这些人在家乡建起尚书牌坊,乡里读书人不但没有意见反而会引以为荣,但此时读书人就是看不惯徐杲这么一个木工子弟可以成为尚书。
徐杲的待遇都是这样,徐家子弟自然更不好混,徐凤恩作为徐杲的幼子,最终也只能靠父亲的关系成为一个官匠,又回到了徐杲当年的起点。
不过比起徐杲好一些的是徐凤恩还有老爹生前关照,不需要做自己拿着斧头干活的工头,而是成为了工部负责管理其他工匠的匠官,所学习的技术也不再只是木匠活,从打铁到造炮全都有所研究。
作为工部有名的匠头,徐凤恩还是看在太子的面子上才来帮助王文龙做实验的,虽然徐家败落了,但徐凤恩平日里接点私活出场费也是不低。
不过对于王文龙的实验要求,徐凤恩却是十分的不理解。
给枪管内壁车线?把要翻滚的子弹从圆球形改成圆锥形,还要在圆锥子弹的后部加一个软木塞?
徐凤恩从父亲手上学来的工作方法是萧规曹随,一切的工艺都要按照先人传承来进行,他也曾经配合赵士桢做过火器的设计实验,但赵士桢的新奇火器好歹都是从西洋人的火器加以改造而来,起码有所本。
而在徐凤恩看来,王文龙这些异想天开的设计全然就是瞎整。
最初的实验效果也和徐凤恩的预计差不多。
这年代连镗床都没有,徐凤恩听了王文龙的要求也只能用缠绳法尽量做出膛线,然而这种膛线的缠距并不稳定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疏,子弹在枪管内先随着膛线纹路加速,又被迫随着膛线纹路减速,铅弹原料太软,不少直接在枪口中就爆了,打出去的子弹碎片都是块状的,射击距离甚至没有滑膛枪远。
米尼弹的研究也没有想象中顺利,这滑膛枪的枪管长,火药劲儿大,米尼弹的尾端薄厚没设计好就导致一枪打出子弹直接裂成了喇叭花,甚至堵在枪口射不出去引起炸膛。
实验做了三天,除了损坏了三支上好的鸟枪、差点儿把一个工匠的眼睛崩瞎之外一无所获。
王文龙也算体会到了火器研究的困难,为了防止伤人,他要求每次实验实验枪械旁都不准站人,工匠在远处拿绳拴着扳机扣动发射。
然后就是一次一次让徐凤恩督促手下的工匠改变米尼弹的金属模具,比如在米尼弹尾端的空腔外面加上加强箍、减少空腔的体积、试验更合理的米尼弹造型。
连做四天,徐凤恩特别生气,认为王文龙就是拿他们这些工人耍弄,公布的工人可是有考核指标的,哪有这么多时间跟王文龙在这浪费?
王文龙为此不得不自己贴了几十两银子,请求徐凤恩务必稳住工匠,接着又买酒买菜犒劳大家,看在银子的面子上大家才被安抚下来,跟着王文龙继续折腾。
米尼弹的造型渐渐改到了第四版,线膛枪的镗床也被做了出来,王文龙的发明在摸索中继续前进。
“砰!”
枪响伴随着硝烟后,远处的掩体后面跑出来看靶子的工匠找了半天,以为自己眼花了,查看了好久之后他才急急忙忙的跑过来跟王文龙和徐凤恩说:“怪哉怪哉,靶子上有洞,但是看不见弹头?难道是打穿了?两百步还能打穿木板,这不可能呀?”
王文龙心里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他早就和徐凤恩还有工匠们说过自己这次打算造出一把有效射程超过两百步的火枪,而这工匠到现在还说不可能,大概是完全没有信过他的话……
实在是之前的实验失败次数太多,哪怕证据在眼前,工匠们还是不敢相信线膛枪加上米尼弹能够有这么远的射程。
等大家又试验了几枪,才终于确认实验结果。
徐凤恩一脸激动的看着被打的木纹炸开靶子说:“五百步之外击穿厚木靶,此等利器,闻所未闻呀!”
第634章 献枪之论
线膛枪加米尼弹的组合放在万历年绝对是全世界最高精尖的武器,这年代小一些口径的青铜炮直射距离都不能超过三百步,加上弹道学发展的不完善,曲线射击准头也很差,五百步之外还有一定命中率的线膛枪已经超越了普通人的认知。
当然,五百步的射击距离只是靶场中的实验结果,在实战中线膛枪的有效射程能够有个三百步就不错了,王文龙也打算把线膛枪的射程报成三百步。
再远的距离已经人马不辨,虽然子弹还有杀伤力,但是一枪打出去能打到什么玩意儿谁也说不清。
徐凤恩拿本子记录下实验结果,一脸兴奋的对王文龙道:“王舍人,对太子殿下报喜之后得赶快将此物献给圣上,圣上定有奖赏,不知……在献武器之时能否也提一提我们这些工匠?”
“这是自然,届时把几个匠头的名字都报上去,若是有奖赏时,大家一起富贵。”王文龙笑着说。
“王老爷仁义。”众工匠闻言一阵欢呼。
工部的官匠大多是子承父业,论资排辈的情况非常常见,匠头和手下的小工都是亲戚关系,报了匠头的名字,匠头受赏工人们作为一家人也能够有所收获。
王文龙问道:“我们只不过是发明了一种新的火器,这就能够受到圣上奖赏?”
徐凤恩笑着说道:“此种火器如此犀利自然可以。圣上颇重视我们匠人,今年奖赏重修宫门的匠官,督造公公以下,加官者有三百多人呢!”
徐凤恩一番解释,王文龙才知道别看万历皇帝对朝堂上的官员任免不上心,对于提拔匠官万历却是非常热衷。
紫禁城内的两宫殿门大修工程,很受万历皇帝关心,因为宫殿门修的好,雕刻精美,造型美观,万历皇帝去年就高兴的打算升一千多个工人为匠官。
虽然匠官只是末流的九品官,但这人数也实在太多,朝中官员为此闹了好一阵,万历皇帝才终于退让,勉强把升官的人数从一千多降到了三百五十多。
还真别觉得万历夸张,他最多只是算关心自己家装修水平的业主而已,万历的好圣孙天启皇帝作为著名木匠爱好者在此事上尤胜皇爷爷。
天启亲自监督皇极殿修造工程,和工地上的木匠同行们交流经验,大有收获,当皇极殿建成之时,“匠官杂流升授者九百五十六人”——修个宫殿升官的人数超过了天启一朝的进士总数。
幸亏天启没过多久就死了,这些匠官也被各种理由裁撤,否则恐怕发放俸禄时,工部尚书看到一堆小匠官的月俸,会急的青筋暴起。
实验成功之后,王文龙连忙派人去通知东宫,准备向万历皇帝报告这个新发明。
王文龙也不是没有想过利用米尼弹和线膛枪的发明为自己挣更多利益,但是仔细了解过这年代的状况之后,他无奈发现把这个发明成果呈报给万历皇帝已是最好的选择。
这年代没有专利保护制度,新发明能够像蜡版活字印刷术一样转化成实际经济利益的非常少。
就比如嘉靖年间著名的藏书家安国改造了铜活字,使得铜活字在油墨印刷出现之前也小范围的可以使用。但是这个技术革新并没有给安国带来多少钱财收益,安国最后选择用自己发明的才干作为进身之阶,结交了许多朝廷官员。
后来安国成为嘉靖年间大明十七家巨富之一,时人记载安家家资过五十万,他的致富原因并没有详细的史料留存,但安国一度和严嵩严世蕃父子关系密切,有人怀疑他就是凭借发明家的身份成为了严家的掮客,由此才开始了自己的致富神话。
就像安国的选择一样,在此时个人有了科技发明,便直接拿去献给官方以换取最大名声,是许多人都会做出的选择。
而王文龙的计划除了获得名声之外,还要让太子的人入局,为大明军队督造线膛枪和米尼弹。
大明的官办作坊体系相当粗疏,往往因事设部,比如原历史上因为孙元化等人熟悉火器制造技术,便被推荐到辽东督造火炮。
技术发明人依靠所掌握的技术进入官僚体系是一个常见路子,孙元化以一个举人的身份能够当上山东巡抚,可见在这套匠官体系之中若遇到机遇,前途相当光明。
至于太子和东林党能不能依靠米尼弹和线膛枪就运作出这么好的一个位置,那就要看东林党的实力了,王文龙对此还是相当乐观的。
王文龙将米尼弹试验成功的消息报告给了朱常洛,朱常洛大喜,派太监告诉王文龙,说他马上就会派人到盔甲厂去看实际情况,叫王文龙先回去好好休息。
王文龙也的确需要休息,连着几天的赶工实验,他几乎都没有好好合过眼,回到孙承宗家,孙承宗还在翰林院没回来,王文龙却从孙承宗的仆人那里得知邹义今早刚来找过他。
邹义上面还连着万历皇帝呢,王文龙不敢怠慢,只能又赶往龙洋开海公司。
邹义正在公司之中,见到王文龙急急赶来,笑着问道:“建阳还能研究火器呢?果然是全才。火器制作可还顺利?”
王文龙笑道:“已经有些眉目了,不知公公叫我来,有何事相商?”
王文龙直入主题,邹义也省了寒暄,叹气说道:“眼见公司就要正式运营了,我从没做过生意,心中没底呀。”
原来邹义是想找王文龙取经。
邹义本来就了解过王文龙的背景,知道他在南方经商挣了不少钱,比邹义这个内书房出来的太监经商经验要丰富的多。经过股票市场融资的这一番操作,邹义更对王文龙的经济头脑感到佩服,想要从王文龙这里得到一些公司未来发展的指导。
“我当什么事情呢?”王文龙笑道:“公公不需担心,龙洋开海公司能动用的实际银两有一二百万,股票又集来了千万之数的银子,公司只要稳定经营,业绩上定然不会太难看。”
邹义点头说道:“这点我已经派人去干了,最近已让人到江南去订船,还有台湾的福源盛船厂,我们也打算找他订几艘欧洲式的大帆船,蔚来公司的主要盈利方向就是开海行商。”
第635章 挣钱之道
邹义说了造船计划之后又继续道:“公司这几百万两银子除了造船之外,还能做一些近期的投资,我想的是拿到福建和江南去放贷,就如建阳所说,开海公司已然有个钱庄的架构,正好将之利用起来。”
现在龙洋开海公司的资金募集阶段已经完成,有大把的钱,问题就是要投资什么生意可以获得最大回报。
邹义的思路是要建自己的商队,另外就是到江南去放贷,这倒也是个可行的法子。
王文龙提醒说道:“如此做事最怕是东一鎯头西一棒子,需要有人来抓总才行。”
邹义点头道:“我已打算在各地都放下掌柜,对于他们限制也不太死,只要求他们能够拿回应有利润。另外一点,我强调公司只准招募伙计,不准招兵和爪牙。”
听到这一点,王文龙忍不住赞同:“公公看的准,有此一条公司才能长久经营。”
邹义郑重说:“这是我最注重的一点,明令禁止之外还得每年派人去巡视,谁敢培养爪牙打手,我就先废了他的位置。”
龙洋开海公司派到各地的掌柜许多是出自内官系统的把头和当头,这些人里有太监有皇奴,个个都不是好对付的主儿,如果邹义没有限制他们招揽爪牙,这些人肯定不会专心挣钱,而是直接招募私兵劫掠百姓,那来钱多容易?如此一来,所谓公司就变成了另一个形式的税监。
邹义不允许公司的人招揽爪牙也不是他多么体恤百姓,而是税监模式已经被证明阻力极大。
万历皇帝愿意投资公司就是想要用一个阻力更小的方法捞钱,且派出税监万历出的不过是几张圣旨,而龙洋开海公司他可是实实在在投了上百万两银子。
如果龙洋开海公司变成了另一个模式的税监,过不了几年肯定也会同样被全天下的文人百姓所抵制。若是邹义把工作干成那样,几年之后他真有可能脑袋搬家。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