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51节

  见到军官的动作并不放水,熊廷弼这才稍稍放心,他又转头看向梅之焕,然后却不禁愣了。

  梅之焕根本没有拿火药瓶,他直接拿起桌子上一个油纸包叼在嘴里,稍稍用口水湿润油纸之后就将那油纸包尾端咬开一个小口,然后便将整个油纸包连塞进枪膛中。

  王世扬这时也刚注意到梅之焕的动作,忍不住问王文龙:“梅翰林这是何意?”

  王文龙对两人解释:“空心弹能够快速加快装弹速度的原理就在于节省装弹步骤,我们将发射药事先包在油纸里,油纸的上端则包着弹丸,油纸包外层的油纸可以去替代用来密封的棉纸,这样在装弹时一次性就能将称量火药塞密封纸和放弹头的三个动作做完。”

  王世扬和熊廷弼都不禁点头,“原来如此!”他们算是知道为什么东林党人说这种米尼弹装弹迅速了。

  两人觉得他们已经破解了米尼弹装弹迅速的原因。

  这时梅之焕已将油纸和弹药按入枪膛前端,紧接着便拿起通条,这是要准备把子弹塞入枪膛底部。

  为了使得器械轻便,军中一般会用质量较好的熟铁打造塞子弹所用的通条,这样可以在保证铁条韧性的情况下减轻重量。

  但是梅之焕拿出的这根铁条却像是铸铁所制,不光比一起此时鸟枪常用的通条要粗,甚至尾端还有一个大大的木柄。

  王世扬看了一眼,还以为这是因为王文龙新造步枪,还没有时间打造足够好的配套用具。

  他评价说道:“军器要跋山涉水携带,这通条做的还是粗笨了些,若是正式制作,应当改成熟铁为宜。”

  话刚出口,众人就见梅之焕直接将通条放在枪管口,然后他松开扶着通条的右手,左手提着枪管将枪托往地下用力一磕,那通条借着惯性直接就捅到底部。

  王世扬和徐光启都呆了,另一边正在装弹的对照组军官更是不禁一愣。

  传统的圆形铅弹为了密封性必须比枪管做的大上许多,想要塞入枪膛十分困难,甚至要拿木锤去锤。而米尼弹可以借助发射过程中的膨胀达到密闭效果,弹头能够做得比枪管细,装弹之时所用的力气比起圆形铅弹要小得多,王文龙采用了前世近代法军的装弹方法,直接把通条做得重一些,利用惯性就能快速装弹。

  当然,这对米尼弹的火药质量也有要求,历史上法军使用这种他们创造出来的装弹技巧时就常因为火药质量太差,一磕便把枪给磕炸膛了。不过对于明军来说,米尼弹大部分时候是使用在滑膛枪上的,滑膛枪的内壁摩擦力小,即使不小心把火药磕爆炸了子弹也不会嵌在枪管里,而是会把通条和铅弹一起打出来。这种情况在王文龙试验的时候就碰见过两次,士兵眼疾手快就能躲得开。

  今天米妮蛋所用的火药都是王文龙让工匠过了两遍筛的,粗细和颗粒度都很完美,自然也不会一碰就炸。

  通条一磕之下深深落进枪管之中,离着上弹到位只差一两寸的距离,梅之焕最后熟练对着手柄使劲拍两下,便装好了子药。

  梅之焕飞快的抽出通条,将枪端平,拿小葫芦在火药池中倒入发火药,轻轻吹亮火绳,瞄准开枪。

  到这时速度已经不需要再比了,对照组的军官才刚拿起木锤慢慢的把通条往枪管里锤呢。

  梅之焕这几天已经把线膛枪的装弹过程练得十分熟悉,开完一枪之后飞快的又重复装弹,等那神机营的军官打出一枪时,他已经在装第四发的米尼弹了。

  实验结果出来,王世扬和熊廷弼眼中满是惊喜之色。

  王世扬忍不住道:“建阳真是发明了一样神兵利器啊!”

  王文龙的说法还真不是吹牛!

  只要稍有军事眼光的人就能看出,发射速度超过圆形铅弹三倍的米尼弹,有十分强的实战意义。

  而且这东西的成本也够低。这无非就是把原本分开存放的火药弹头和油纸装在一起,再给弹头换一个模具、底部加一个木塞而已,除了那个木塞,其他和传统的圆形铅弹用料、造价差不多,甚至据王文龙的说法,因为米尼弹可以更好的利用发射药的能量,所用的弹头重量比起传统圆形铅弹还能低一些,能省一些金属材料。

  到此,两人都是大为欣喜。至于线膛枪的精度王世扬和熊廷弼已经不打算计较,只凭着米尼弹的奇效王文龙的发明就足够配得上东林党这些日子的吹捧了。

  而当试枪结束,看到三百步外的靶子上密集的弹孔时,王世扬和熊廷弼则是再次惊讶的合不拢嘴。

第638章 有效射程三百步!

  王文龙指着演示的线膛枪管里面的膛线,跟王世扬还有熊廷弼介绍了膛线的作用,又对着靶子解释说:“这两杆线膛枪是专门选择出来的最精确的枪支,三百步只是线膛枪正常的有效射程,如果以这两杆枪的素质,我们试验过,这两杆枪甚至能够打中四百到五百步外的靶子。”

  王世扬张大嘴巴,虽然难以相信,但是面前的木靶子上的弹着点十分密集,足以说明梅之焕瞄准三百步外的靶子射击仍旧有相当的准头。

  以弹着点散布来说,的确将目标距离再往外推个一两百步,也完全可能打中。

  他忍不住问道:“这样的枪造价高吗?”

  王文龙直白回答:“做线膛枪的成本极高。要车出合格的膛线首先需要枪管的钢材质量足够好,盔甲厂常用的枪管质量普遍不达标,为了赶工,这一根枪管是从十几根枪管之中选出来的,选出枪管之后磨膛线又有损耗,总共报废了二十五支枪管,才做出了两只可用的线膛枪。”

  熊廷弼点头:“怪不得这线膛枪如此神妙,原来是百里挑一出来的。”

  王世扬听完之后却忍不住喜上眉梢。

  他觉得这线膛枪完全也可以小规模的装备军队,起码可以装备军中的神射手用以守城。

  作为兵部尚书,王世扬可以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

  既然线膛枪和兵部所造的鸟枪所用的枪管没有本质差别,那就完全可以以最高标准去制造线膛枪管,测试质量之后可以车膛线的就继续制作线膛枪,不合格的枪管还可以拿去制作鸟枪。

  大明兵部的制式鸟枪的质量经常为士兵所诟病,就因为这玩意儿以量取胜,王世扬估计那些所谓报废的线膛枪管拿,质量可能比大明制式的鸟枪枪管还好。

  王世扬稍稍思考就能明白线膛枪在作战中的用途。

  线膛枪在三百步外还能打碎硬杂木做成的靶子,也就说明足以击退三百步以内所有着棉甲的敌人,看那木靶子的碎裂程度,如果是质量优异的线膛枪,即使是穿铁甲的敌方,在三百步内被它打中至少也是骨断筋折的。

  更别说质量好的线膛枪还能打到四五百步。要知道这年代大多数守城炮可以准确射击的距离也就是三百步左右,这东西妥妥的是守城利器啊!

  线膛枪的造价相比于鸟枪更高在王世扬看来并不是太大问题,现在守城都是要靠大炮的,三百步外还有准头的大炮,每一门都是天价,线膛枪造价再高,也比不上造炮的价格吧!

  如果小聚点的在守城之战中,守城明军能够装备上十几把线膛枪,那足以让攻城的敌人心惊胆战了。

  王世扬对于鸟枪的想象只限于守城而不是训练猎兵,甚至没想过让线膛枪兵去打野战,这也不能说他是不思进取,反而是明军最现实的选择。

  明朝军队虽然之前并没有提出军事经济学的概念,但早就已经按照经济学成本最优的方法在打仗,对于大明来说,训练一个合格士兵的成本比周边的游牧渔猎民族要高。

  而明军对上周边民族有生产力优势,把敌人拉入攻城战比拼物资消耗,其实是大明对上周边民族最合算的作战方法。

  王世扬的张是这样算的:关宁铁骑这样能和周边民族相匹敌的冲击骑兵,一个普通士兵年工资就是三十两,养马的费用三十两,光是普通骑兵一年的花费就要六十两,这还不包括每次出战之前的出征银子,得胜之后的赏钱。

  而大明修一公里城墙花费的银子也就五千两左右,而一个能容纳千人驻扎的普通的边境要塞,城墙周长还不用两公里。

  也就是说一个两百人的骑兵队,一年的开销就足够在边境修一座坚固的要塞了。

  何况关宁铁骑和女真人正面冲突还不一定打得过,而要塞建在那里就能够有效阻遏敌人。

  如此一来,换谁坐明军主帅这个位置上,都会更愿意在边地上修要塞。

  王世扬和熊廷弼对于实验结果都大为惊喜,王世扬抓着王文龙的手连连夸奖,表示自己回去就上折子向皇帝说起此事。

  而熊廷弼更是直率脾气,当场便对王文龙、徐光启几人道歉,又表示想和王文龙探讨军事问题。王文龙笑着答应有时间便去找他聊。

  王世扬和熊廷弼回去就写折子,转天便急忙送入内阁,两人在折子中对于王文龙的发明极为推崇,甚至王世扬建议马上就将这两项发明拿到军中推开。

  王文龙在盔甲厂做出了两项发明的事情最近被东林党人炒得很热,京城中的官员大多有所耳闻,不过大家普遍怀疑是太子一党在自吹自擂,都关注着王世扬和熊廷弼去实际查探的情况,不少人觉得王世扬和熊廷弼实际看一看就能揭穿东林党的骗局。

  却没想到等来的是两人合写的一封热情洋溢的奏折。

  米尼弹和线膛枪在战场上都极为实用,特别是米尼弹,直接就可以用在明军广泛装备的鸟枪上,不光提高了装弹速度,而且米尼弹弹道还比普通铅弹更稳定:射程更远、同样射程上威力更大。

  熊廷弼和王世扬的这篇花团锦簇的奏折从内阁中透出来,京城官员都呆了。

  不少人依旧不相信王文龙不声不响,发明了如此神奇,万历虽然经常摆烂,但是对于军事建设还是颇为重视的,也不禁派太监去询问王世扬这线膛枪和米尼弹的具体状况,然后便从盔甲厂取走了一支线膛枪和上百枚米尼弹,送入大内亲自试用。

  线膛枪火了,接下来便是大规模的试验与展示。

  米尼弹和线膛枪未来都要配发到军队之中,设计根本无法保密,能够保密的也就是其制作过程中的一些工艺罢了,为了充分实验,徐光启和梅之焕监督盔甲厂的工人赶制了一批合格的线膛枪。

  许多官员都跑到盔甲厂去看新鲜,而在实际见过米尼弹和线膛枪的演示之后,哪怕再挑剔的人也无话可说:这实验就是在京城里进行的,实验成果显著,三党也不能掩耳盗铃的说这两项发明无用。

  一时间,王文龙新造了神效的米尼弹和线膛枪的事情便在京城中流传开来。

  明人对于火器的概念夹杂了许多幻想,总以为火药可以有许多妙用,此时的新潮文人多半热衷于火器研究。

  许多国子监和太学的有钱学生、京城勋贵都热爱火器,听闻此消息,他们纷纷找到关系到盔甲厂里去看新枪演示,一时竟成风潮。

  紧接着这王文龙新造了火器的消息也开始向民间传播。

第639章 带动火器热潮

  四月,京城最大报刊《顺天时报》最新一期刊发名为《火器新见》的报导:“中书舍人王建阳,近日于盔甲厂中发明新式线膛铳、中空药子,轰动京师。

  线膛铳约重六斤,约长七尺,枪管中刻有旋纹,以此纹助药子前射,故能及远。

  发射机关藏于护木中,以簧机约限,捏动即掉火,子药触火而发射,打完复起。

  又枪中有通条,可辅助装药,若敌人逼近亦可作短矛。

  此枪所用中空药子,头如锥形,尾似空碗,子药教枪膛为小,装填极易,发火之时空碗彭大,故能密封而借火器。且子弹、火药包于一处,免称量取放火药之劳,以至射速快于鸟铳三倍以上,而药子射程亦多三倍有余……

  有兵部某卿赞此军器之利,曰:此实乃国朝前所未见之大改进也,于军事大有补益,王建阳其人之才亦可见于之。

  笔者查悉近日本朝边事,火器之用日增,如万历三十一年朝鲜成均馆之役……”

  《顺天时报》是京城大报,读者水平较高,记者的报道也是有头有尾,除了介绍米尼弹和线膛枪的原理之外,还向读者科普了大明的火器发展情况。

  而小报的画风就没有这么正经了,如一家直隶小报的最新报道叫做《火器新造之我见》,内容如下:

  “近闻舍人王建阳于京中研制出线膛枪、空心弹,射速奇快,连放若银珠落盘,又奇准,三百步外可取敌面门,招手发射,似枪尖挂雷,颇受追捧。

  然笔者以为此发明虽有效用,却仍不出鸟枪之旧制。

  诸君须知,火药可用以杀敌者:一为火气,二乃炸声,三则毒烟。

  鸟枪、线膛枪俱在使用火气上作文章而弃炸声、毒烟二者于无用,乞非古板守旧之延循?

  笔者以为线膛枪虽精,仍有可改进之处。

  改进之法,先在利用枪声,何必枪管非为筒形,须知喇叭以人力吹,尚且声响若此,若以火药之力吹鼓,其声可震至敌人口耳流血,不必非用弹药杀人。诸君设想若做一喇叭形枪管如下图……”

  这些类火器发明文章看得王文龙乐不可支,谁说古人没有想象力?这些作者一个个都是人才,什么声波武器、毒气弹都弄出来了……

  因为王文龙的火枪发明大获成功,民间直接掀起一波火器发明热潮。接下来半年多,京城郊区隔三差五就有火器实验,大多数文人的新发明都是变着法子放烟花,喇叭枪开枪即炸膛、研究毒烟弹没算准风向熏的自己眼鼻流泪,还有差点把人家屋子给烧了的,闹了大半年这风潮才过去。

  这些玩闹军方自然不会相信,米尼弹和线膛枪的价值早在军队眼中看见,京营官员在王世扬看了米尼弹和线膛枪的演示几天后,便上书请求为京营配发米尼弹和线膛枪。

  而王文龙在实验后等了几天,便同时收到了两份帖子。

  一份是熊廷弼送来的,表示他对王文龙的发明和军事思想感兴趣,想请求同王文龙见面深谈。

首节 上一节 351/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