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39节

  屠本畯,当官之时游历天下,每到一地就会研究当地的动植物情况,而且学术水平极高。

  谢肇淛办红云会搞了一个福建的荔枝排名,不过他那文章跟屠本畯所写的《闽中荔枝谱》相比就过于业余。

  此外屠本畯还写了研究福建海洋生物的《闽中海错疏》,研究虫类的《谭子雕虫》,探究古籍记载的鸟兽名字实际对应生物的《华夷草木鸟兽珍玩考》。

  此时人都把。屠本畯当做一个喜欢研究怪东西的名士,但是从后世来看,屠本畯的研究已经脱离了广义的博物学,而进入了地区性动物志、综合性动物学、本草学的范畴。

  他研究动植物的来源,对各种动植物分类,对于动植物的生存习性加以考证等等,都是超过这时代中西方生物学研究水平的先进研究方法。

  在王文龙后世中国古代生物学的发展介绍中,屠本畯基本是作为明清生物学家的代表而被介绍出来的,已是明清生物学研究的集大成者。

  在屠本畯之后,虽然考据学派继承了他某些考证古文中动植物的工作,也有一些生物学爱好者使用他的方法进行研究,但对于实际生物的研究和解剖近代以前的中国再没有人超过屠本畯的水平。

  此君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水平最高的生物学家了。

第611章 海和尚

  王文龙找个地方坐下时赵祖荫等人正讨论起边地的局势。

  “听说今年夏天就能恢复对宰桑部的贡市贸易了。”一个勋贵卖弄说道。

  有人忍不住问:“不怕那些蒙古鞑靼又抢掠进来?”

  那勋贵明显是知晓消息的,满脸自豪的说:“如今的蒙古人已打不过我们大明骑兵了,最近伊勒登岱青部进犯凉州,来了上万兵马,又怎么着?还不是被咱们凉州总兵达云和柴将军给臭揍了回去。”

  他们所说的是现在正在凉州发生的蒙古部落抢掠,如今已快到春末,正是蒙古草原青黄不接的时候,西北的边防压力最大的时候也到来了。

  不过今年的宣大一线捷报频传,各州的参将总兵们应付蒙古骑兵的抢掠全都游刃有余。也使得这些京城中的权贵子弟对于大明的军力有了相当高的期待。

  万历三大征刚刚结束,加上边境战争的一系列胜利,确实能给人大明天下无敌的感觉,如今的万历朝虽然治理上各种粗疏,但是总体上还是和平的,万历登基三十多年大明没有爆发大规模的被入侵战争,以至于这一段历史时期,在崇祯朝以后经常被过度美化。

  不过王文龙却知道今年宣大防线上打的好的主要原因一是去年大规模囤积的粮草到现在起了效果,宣大防线上各地都补给充足,士兵的战斗力自然强。第二是宣大防线的一些士兵曾被抽调去打朝鲜,在万历三大征中得到了锻炼。至于第三,更重要的则是老一辈的部落领袖普遍到了五六十岁,开始死亡,蒙古各部的王公从前年开始成批的死亡。

  就比如说入侵凉州的伊勒登岱青部之所以会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领袖前两年才死,部落之中正在进行权力斗争,新任的领导人根本没有足够威望组织强大的军队南下抢掠。

  而按历史发展,今年顺义王扯力克也会去世,并且没有指定继承人,只留下老婆忠顺夫人带着强大的土默特部在青海草原游荡。

  一个寡妇领导着强大的部落,立刻就引来诸多蒙古台吉的觊觎,有部落首领打算向忠顺夫人求婚以获得土默特部领导权的,有打算当他干儿子以获得领导权的。土默特内部的两路台吉也为争夺顺义王位而内哄,势力不相上下,自己先要打一阵。

  从西北到辽东,大明的边境一时都显出太平无事的场面,然而背后却是种种的巧合因素,使得许多人产生疏忽轻视之心。

  而且这种心理是建立在实际战果上的,不是谁说一两句丧气话就能改变,要直到萨尔浒一战,十几万明军被几万女真部队杀得大败亏输,大家才会发现大明的军队战斗力其实早就开始出问题。

  而现在王文龙哪怕知道问题,也只能希望旁敲侧击的唤醒一些人的忧患意识。

  不过对于大明的武德如此有自信倒也有好效果,既然大明的军容如此强盛,开海似乎也不会成多大问题。

  有勋贵笑嘻嘻的谈论起开海之事:“最近几个侯爷已招募了航海好手,买了船到渤海上训练,决定出洋了!”

  “难道要打下一块殖民地来?”有人好奇询问。

  “夺他两个土人岛屿,想来也不难。”说话之人突然想道王文龙在场,视线转向他,笑问道:“建阳先生以为如何?”

  王文龙心中好笑,他是走过辽东航线的,知道大明多年的辽东海镜给山东的航海业造成了多大的倒退,现在明朝较有能力的航海家基本都在福建和江南,这些贵族在京城多半招不到什么好水手。

  至于搞艘船到渤海去演练也是开玩笑,渤海作为中国的内海,平均水深才二十多米,跟青海湖差不多,如今渤海湾沿岸船民经常出没的几个渔场更是淡水河入海的汇合口,水深才几米,人掉到水里扑腾两下又能游回船上。而船只真的深入黄海和太平洋,在海面上风浪一吹,人掉到水里铁定是没了。以如今的技术水平在渤海想练出一支征战远洋的海上势力,实在太过于儿戏。

  不过王文龙却不想打击这些贵族的投资欲,如果他们的钱能多练出一些水师人才绝对是好事,哪怕不能成功征服远洋,到时候给辽东送送补给还是可以的。

  王文龙笑着说道:“欧洲人都能做到,我等有何不可!”

  “是了。”众人连连点头。

  场中的话题由此一下转入了航海,不过京城的贵族子弟基本都是旱鸭子,许多人甚至没见过真正的大海,由他们来聊航海话题基本就变成了海外奇谭。

  屠本畯长期在福建生活,并且仔细研究过福建的海洋生物,此时作为生物学权威开口介绍道:“我听人说在江浙有一种海和尚,乃是一种巨龟,然而脑袋长得颇似人头,海龟光脑壳,正如和尚一般,他四足也比一般海龟要更长,正似一个人套着乌龟壳。最可惊奇者,此物上岸之后发出叫声颇似阿弥陀佛,是以将这一代皆称此龟作海和尚。据闻这种龟真有灵性,宁波有一小庙曾有此龟来听经,听罢即在庙中坐化,人都说是得了道的,我在浙江沿海走过几回,只可惜未找到此间庙宇,也没机会见到那海和尚的尸身。”

  王文龙听的好笑这年代的生物学研究。特别是海洋生物学,往往难以获得标本,很多时候冲上岸的一些动物尸体早已经腐败变质,特别是深海动物因为从深海上了陆地压力差变化,尸体往往有组织充血或是化水,呈现各种古怪状态,所以被百姓们附会上许多精怪传说。

  他看过一些资料,那海和尚多半就是腐烂的大海龟尸体而已,至于庙里留着海龟尸体做标本,那自然是为了招揽香客,不过王文龙没有必要说破扫兴,也就单听奇谈怪论一般笑着聆听。

  这时利玛窦道:“在欧洲有一丹麦国,濒临大海,我曾听人说起此国家同样有海僧侣之传闻,同样说的是模样颇似人形,光头,难道是一种生物?”

  王文龙闻言也有些惊讶,难道海和尚确实存在?

  有人听的好奇催促道:“西江先生可否介绍一二?”

第612章 生物学

  利玛窦说道:“传说中的丹麦有一种海僧侣,但与海和尚不同,这种生物没有壳,和人类一样有两只手,一张脸,惟一和人类不同的就是双腿并在一起,作成鱼鳍的样子,会爬到修道院外去做祷告,十分虔诚。”

  王文龙最开始还觉得惊讶,然后越听越熟悉。两只手一张脸,腿像鱼鳍,那不就是海狮或者海豹吗?长得像人的海豹,大概是什么畸形变异种……而海僧侣的修道院传说则更是让王文龙会心一笑,东西方的和尚都得挣钱嘛。

  不过场中的其他人却有全然不同的理解,有人煞有介事的分析说道:“这不就是和海和尚一样的东西吗?只是没有壳,却又是为何?”

  有人瞎猜说道:“说不定这生物会做变化,年轻之时身手矫健,不需要龟壳方便活动,年老之后行动迟缓,便又长出壳来保护自身。”

  还有人煞有介事的分析:“我以为多半是此物有了灵性,知道在福建炎热,于是带了个大壳遮阴凉,到了欧洲之地便将壳脱下,那壳也不一定是它长在身上的。”

  王文龙听得好笑,这群人的想象力还真不赖。

  马车上。

  太监王安对朱常洛说:“殿下,前面就是武靖伯的府邸了。”

  朱常洛点点头:“这次聚会到了哪些人?”

  王安展开李文松刚刚派人送来的信,说道:“东林和三党的一些官员都来了,还有颇多名士,南方有名的退官屠本畯,名士王文龙皆在场,献西洋钟的利玛窦也在,子爵以上勋贵更有十二位,分别是……。”

  朱常洛静静听着王安跟他念名字以及介绍这些人的基本信息,等王安念完,朱常洛吩咐说道:“本宫是私人参与宴会,待会儿到伯爵府上不要通传排场,静静的进去便是,你等宫人也不准高调张扬。”

  王安道:“我这就同随护去说。”

  他知道这是朱常洛想要做出亲和没架子的形象,连忙到车厢外去跟其他的随从传话。

  大明的太子正常情况下不能随意出宫,每每出宫都要皇帝批准,不过大明前几朝的太子还是经常能有出宫机会,除了帮助皇上去祭祀祖先名山之外,更是要替皇家处理许多政务,毕竟这是未来的皇帝,总要给人锻炼政治才能的实践。

  而万历皇帝对朱常洛极不关心,连带着朱常洛能够出宫的机会也不多。

  这几天还是因为京城连下暴雨,朝中官员怕酿成水灾,万历皇帝才派朱常洛到京城周围去走查看情况,主要是他自己身体不好,懒得出门。

  朱常洛因此终于获得出宫的机会,可以自由活动,武靖伯府今天的宴会能够来这么多金城名士,也不仅仅是赵祖荫自己的原因,而是李文松在从中多方帮忙,就是为了趁着这一时机让朱常洛能在京城的外臣之中多多露面。

  朱常洛对这机会十分重视。

  朱常洛在宫中也十分注意这京城中的舆论,比如他前几天仔细阅读了王文龙的文字,对于王文龙的才华颇为钦佩,今天就很想在宴会场合上见见王文龙。

  做官需要笼络一地名士以塑造自己的官声,做储君也是同样道理。

  包括京城中的许多名士,朱常洛都读过他们的文章,就是为了在有机会与这些舆论领袖见面时展现出对他们的熟悉,给他们留下好印象。

  现在福王经常被万历皇帝派出去做事,在大臣勋贵名士面前露脸的机会都比他这个太子多得多,朱常洛对此有极强的警戒之心。

  武靖伯府中。

  利玛窦还在侃侃而谈海上传说,他利玛窦有海外来客的身份,而且长期传教训练口才,说起话来口若悬河,极富人格魅力。

  欧洲早就进入大航海时代,出海的水手在海面上看见许多奇怪的东西,回去再一吹牛,于是此时的欧洲正是海怪传说盛行的时候。

  利玛窦所说的一座城市大的鲸鱼,头上长着宝剑一般金属剑材质的剑鱼,会在海上唱歌的女妖,还有各种飞天遁地的古怪生物,听的场中一众大明人物目瞪口呆。

  今天的聚会李之藻没来,不过也有受洗的读书人前来参加,利玛窦说完之后,一个大明基督徒忍不住说道:“西江先生,是否诺亚方舟只留下了少数陆地上的生物,然而海洋中的生物却没有大规模灭绝,是以才能有如此多古怪的样子?”

  利玛窦的性格其实挺不错,也能容忍其他思想,但是此君有一个毛病就是比较爱吹,而且往往会欺负明朝人对于世界其他地方的情况不了解,在一些问题上不懂装懂的忽悠大明人物。

  这个大明读书人提出的宗教观点其实涉及到基督教的生物起源观点,相当深奥,利玛窦自己也没有多少研究。

  不过利玛窦考虑到此人是自己在北京刚刚洗礼的教徒,必须给他一定尊重,利玛窦便露出一副赞许的样子点头说:“是这样的道理,在五大洲的各地所繁衍的都是经过神的选择所留下来的美好的动物,而海中的生物没有被大洪水所灭绝,不少奇怪丑陋的种类都潜藏于其中。”

  所谓五大洲是这时的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其中亚洲,欧洲,非洲和后世没什么区别,另外两个则是连在一起的南北美洲,和欧洲人在绕南美航行之时无意中发现的南极洲。与后世的认识也就差一个澳洲了。

  利玛窦此言一出,边上的屠本畯却难以赞同:“西江先生,我曾仔细研究过福建沿岸漂上来的海中生物,那些海鱼虽然与我们的认识有所不同,然而据我之解剖观察,他们都是颇为美妙的物种,只不过与陆地上所见的生物相差大而已但并不能说是奇怪丑陋。先生此话未免有些偏颇。”

  利玛窦一下愣住,他传教理念是易佛补儒,对于佛教道教这些和基督教相竞争的中华本土宗教全都采取坚决的抵抗立场,但对上儒家士大夫却不愿意与他们起冲突。

  他原本只是想要在今天的场上出出风头,好方便自己传教,却没想到一下踩到了屠本畯的关心之事上,不知该怎么回话。

  李文松见状笑道:“建阳是我大明杂学第一家,不知建阳觉得海中之生物是美是丑?”

  基督教传教之时攻击的不只是佛教,连带道教也经常被利玛窦等传教士膈应,李文松这是趁机拱火呢。

  王文龙看了他一眼,并不想参与这样的宗教冲突,笑道:“我以为一生物是美是丑,乃是个人之观点,实在难有公允的论断。只不过对于西江先生所说的陆地上的生物都是尽善尽美,我却也有些怀疑。据我观察,这陆地上的生物本身也是不断在改变的,似乎没有哪个古人选择了一些好生物留下,从此物种就不再变化的情形。”

第613章 生物进化理论

  朱常洛走进院子时并没有声张,哪怕被几个勋贵给认出来,他也只是一笑,然后示意对方不要喧哗。

  而此时院子中心的王文龙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他对众人说道:“我曾经在台湾岛上发现一种黑熊,这种黑熊的长相如同在福建所见的狗熊相差仿佛,但有几处明显不同。”

  “首先是这种黑熊的个子极小,体长至多不过一个人的身高,体重也约莫是一百斤出头,轻的不过是几十斤罢了,听岛上的土人说,这种黑熊所产的肉甚至不如野猪来的多。另外这种黑熊的食性也很杂,岛上土人说此总黑熊不爱吃肉,而且性喜平和,不乐打斗,只有在自卫或者守护食物时会变得凶猛狂暴。此黑熊还善于爬树,白天会藏于树冠之上。且冬季时没有冬眠的习性。”

  王文龙分析说道:“在福建以及两浙山上也有黑熊生存。但是福建两折的黑熊喜欢吃肉,身体也比台湾黑熊大上一圈,且有冬眠的习性,这两种黑熊放在一起一眼因此能分辨出差别,虽然不知道这两种黑熊有没有办法交配繁育出后代,但俨然已经是两个物种。”

  王文龙判断说:“我以为这两种黑熊的祖先乃是同一支福建黑熊,只不过它们的后代一支留在了大陆上,一支去往岛屿。”

  “黑熊原本也是杂食动物,只不过较喜欢吃肉罢了。大陆上森林广袤,多有野兽,留在大陆上的黑熊必须体魄强健才可以保护自身,而且可以凭借强健的体魄捕获肉食,于是保留了喜爱吃肉的习惯。”

  “而岛屿上资源希少,去往海岛的黑熊只靠吃肉难以存活,于是便强化了杂食的习性,最后居然变得不爱吃肉,更爱吃素。因为岛上能对黑熊造成威胁的野兽不多,黑熊长得个头越大消耗的食物越多,岛上黑熊不需要费心自保,也就没有必要长出那么大的个子。”

  王文龙终于抛出观点:“由此我产生一假设:物种是会演化的。”

首节 上一节 339/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