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38节
而此时,就像王文龙说的,他觉得以他的身份再想要建功立业,只有对外扩张这一条路。而据王文龙所说,这条路的投资居然这么小。
接下来的几天,京城中最大的事情就是万历皇帝宣布成立一家龙洋开海公司并大张旗鼓的找宗室外戚募来了八十多万两的投资。
而第二件大新闻就是王文龙在礼部对着一众道士们做的会讲内容。
王文龙在会场之中告诉大家:大明很可能会在开海的过程中出现新的勋贵,这着实在勋贵扎堆的京城中掀起了热烈的讨论。
贵族子弟们都想要建功立业,在京城中寻求机会的文人、武人等等角色也对于成就一番事业有着颇多想象,而王文龙指出的这条机会让他们都看到了希望。
京城本地印刷的精版和《国富论》《葡萄牙国史》这两套书也在此时悄然上市,一下就引起了购买热潮。
许多人在书铺之中看见这两套书都会下意识上去询价。
这两套书一套是讲的生意究竟该如何做,另一套则讲的欧洲人海外扩张的历程。
过去许多人对于欧洲人的海外扩张史只是当做海外奇谈甚至是小说来看着解闷,但现在不少人却是想仔细研究一下欧洲人究竟是怎么发的家。
紫禁城,慈庆宫。
左春坊左庶子黄辉拿着朱常洛所写文章仔细阅读,点头道:“太子殿下对于通鉴的理解是越来越深了,‘锐意图己’一句写的尤为好。”
朱常洛笑道:“本宫也是听了黄师傅讲解,才能有此感悟。”
正在这时太监进来通报:“黄师傅,讲课的时辰已到了。”
黄辉和朱常洛连忙起身,朱常洛先按弟子的礼数谢过黄辉,然后黄辉又对朱常洛行臣子之礼。
黄辉收拾书本,叮嘱朱常洛要做好今日的功课,正打算离开,朱常洛却叫住他:“黄师傅,留步。”
黄辉好奇回头:“不知殿下有何事?”
“并无他事,只是本宫听说有本《葡萄牙国史》近日颇是热销,不知黄师傅可曾读过?”朱常洛问道。
第609章 京城热销
黄辉问道:“前两年圣上都在看王文龙的作品,太子殿下那时未曾读过?”
朱常洛一脸诚恳的摇头说:“我在宫中母亲只准我读圣贤书,诸子书籍看的少了些。”
黄辉稍稍思索,接着便叹息说道:“这也是贵妃娘娘敦敦相爱之情啊。”
朱常洛苦笑一下,没有回答。
朱常洛的母亲王恭妃当年是李太后身边的宫女,万历皇帝十七岁时去母亲的宫中请安,看见当时在李太后宫中的王恭妃,突生色心,把小姑娘骗到手做出苟且之事。
皇帝临幸某人按照律法是需要文书房的太监记录时间、并且皇帝在当时赠送信物以做证据的,而万历皇帝啥也没给,弄完之后也不敢跟别人说,扭头就跑了。
万历皇帝也没有想到自己一击即中,几个月后宫妃的肚子今天大了起来被李太后看破,恭妃跪在李太后传榻前痛哭才将此事说出。李太后去找万历皇帝谈及此事,万历皇帝还想赖账,假装不认识恭妃,拒绝承认恭妃腹中孩儿是他的。李太后再三相逼,万历皇帝才说了一句“她毕竟是个宫女。”
最后还是李太后考虑到恭妃可能会生个男孩,强行命令万历皇帝加封恭妃为妃子。
王恭妃生下皇长子朱常洛之后,母子俩依旧不受万历待见,朱常洛一直到十几岁还和王恭妃一起居住在景阳宫中,母子俩都活得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行差踏错。
朱常洛十三岁的时候,就因为和宫女多开了两句笑话,郑贵妃就笑称他喜欢和宫女嬉戏,多半已经不是处男。
朱常洛吓得瞬间脸色惨白,这句话放在普通人家就是长辈和晚辈之间的一句不得体的玩笑,然而放在皇家就已经是政治指责了,太子还没有大婚就和宫女多有亲昵,很可能干涉到皇家子嗣。王恭妃为此大哭,并拿出证据:太监宫人证明表示十三年来王恭妃同和儿子一同起卧,不敢有丝毫疏忽,不敢离开半刻,就是为了防止出事。
如果母子俩有一点儿疏忽懈怠,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朱常洛被立为太子之后就被迁到慈宁宫居住,而王恭妃依旧被幽禁在景阳宫,至今十年母子没有机会再见面。王恭妃日日以泪洗面,据说如今已经瞎了,万历皇帝对她因此更加嫌弃。
去年朱常洛的妾室生下皇长孙朱由校,他母亲王恭妃才终于获封成为皇贵妃,然而她依旧被幽禁,并且他在去年患了一场大病,万历皇帝始终没有去看过她,也不允许朱常洛去探望。
这就是为啥京城中一直有万历皇帝要立福王的传言,万历皇帝和朱常洛母子之间的关系实在太紧张。
朱常洛十分亲近东林党,因为东林党是在争国本中全力保护他和母亲的人,在谣言满天飞的时候,朱常洛和母亲听到的只有来自东林党给他的支持,这已经注定了太子和东林党之间稳固的权力绑定,三党没有更多机会。
如今负责东宫日常的詹事府职位已经几乎被东林党人占据,黄辉也是倾向于东林党的官员。
黄辉作为太子的讲师,本来是不应该在讲课过程中推荐外臣的,这消息如果传了出去很容易被人找到化柄而攻击,但他为人洒脱直率,想到王恭妃的遭遇,黄辉心中对于朱常洛颇为同情,一下便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黄辉稍加思索便对朱常洛道:“我与建阳极为相熟,此人颇有才干,且心系百姓,乃是本朝一真君子也。”
朱常洛颇为欣喜:“师傅竟是王建阳的好友吗?”
黄辉点点头:“他所写之文章太子殿下可以在闲时多看。”他又叮嘱说道,“可叫王公公进书,勿要让外朝之臣知晓。”
朱常洛的贴身太监王安早已经被东林党发展成自己人,是绑在一条绳上的。
朱常洛点头答应,心中想着这王文龙看来似乎真有本事,否则黄师傅怎么会对他如此推崇?自己的确应该找来他的书好好看看了。
……
《国富论》和《葡萄牙国史》这两部书虽然早就已经印刷出来,并且在京城之中读者颇多,可是之前京城中的王孙公子对这两本阅读难度不低的书兴趣却不大。
《葡萄牙国史》还算有些知名度,因为这本书的历史内容拿来当小说看也可解闷,而《国富论》就是真的没人看了,直到万历成立龙洋开海公司的事情传出,两本书才开始在权贵阶层之中大火,一时卖到洛阳纸贵。
更有些人发现他们的府中原来就购买了这部册书,只不过大老爷们不喜读书,这两套大部头书籍便一直丢在书房之中吃灰。
王孙公子们叫来自家的卿客幕僚,读的读,念的念,真的开始研究起这两本书的内容来。
这些勋贵家族的子弟们头脑并不蠢笨,不过不喜欢把心思用在四书五经上。而王文龙的《国富论》所记载的经济学内容复杂曲折,许多儒家士大夫读了都头疼,可对于一些脑子活络的王孙公子来说理解起来倒是比四书五经更加容易。
甚至有些人一读之下便入了迷,短短几天时间,在京城中的贵族子弟之中开口谈论经济学就成为流行之事。
一时间经济学居然成为京城显学。连带着欧洲史、航海学都成为一时风靡的学问。
京城的最大报刊《燕京时报》如此报导:“万历三十五年之京师,凡有集会之时,开口不谈经济学,则被耻笑为村头。谈罢经济转而又言及地理,一时马辣加、锡兰、古里之国,葡萄牙诸土王之名字,若不熟悉欧洲使者几乎难以听懂……甚有某家贵戚,年少承袭军职,读罢《国富论》,以为颇有所得,乃将大兴一庄田改为陶瓷厂,自言‘供需平衡’‘市场经济’云云,称可一本万利也,其父持杖责之出,传为京中可笑……”
除了对这情形差,加以嘲讽的倒还真有些人如发现新大陆一般仔细谈论王文龙的文字,一些原本只为京城中贵族子弟玩耍取乐的报刊,居然破天荒地报道起经济学文章来,其中一些文章的见地还颇为深远,原来是几个王孙公子读了《国富论》之后深有所感,居然真的学到了一些经济学本领。
京城,武清侯府的马车上。
李文松笑着对王文龙说道:“建阳如今可真是名满京城了,哪家宴会有你的名字,主人脸上都增光添彩了。”
第610章 勋贵圈子
王文龙回答:“还是玄成公好手段,印书投资大有所获。”
伴随着开海公司的消息以及王文龙在礼部的会讲流传,这段时间李文松赶忙加印的国富论和葡萄牙国史全都大卖。而且因为这一次买书的主力是京城中的各家勋贵,人家根本不在乎书籍价钱,更看重书籍质量,李文松走的高档书籍路线也大获成功。
京城周围包括整个北直隶都是勋贵集中之所在,冠盖满京华,只要一套书籍流行能出得起买书价钱的人实在是多不胜数。
一套叫价五两银子的《国富论》居然在京城周边生生卖出了一千多套。
最开始的贵族们的确是为了解王文龙所写文章而买书的,但是当此事已经成为流行风潮之后,后来者有不少根本不是为了看书而买,而是买了书回去装点门面。
如今王孙公子家里面开宴席,书房里没有几套国富论和葡萄牙国史都不好意思跟人开口。
甚至连南方印刷版本的国富论和葡萄牙国史都涨价了,二手正版袁无涯版《国富论》四两银子也卖得出去。
李文松获得的纯利润足有五千多两,此时闻言眉开眼笑,他对王文龙道:“待会儿武靖伯府的文会建阳可要好好准备。”
王文龙好奇问道:“可有什么大人物会来?”
李文松却没有再回答,王文龙正在猜测之时,马车已经停下,王文龙和李文松走下马车,就见武靖伯府门前早已经满是名士官员。
王文龙和李文松走进府邸,武靖伯赵祖荫获得通报之后满脸笑容的跑出来迎接:“玄成,建阳,里边来坐。”
最早一代武靖伯是景泰年间的大将赵辅此君当年南征两广北讨河套,最后封到荣国公,子孙历代袭爵。到如今已经是第七代,一代不如一代。
前几代武靖伯还曾经为大明皇家担任重要职务,而到赵祖荫的父亲赵光远就已经开始走歪。
赵光远早年间也曾经受到朝廷重用,持节封藩王,还多次担任十三陵的主祭,在京城的勋贵之中算是比较得力的。万历皇帝亲政之后就给他加了担子,让赵光远担任湖广总兵镇守湖广,赵光远在任上待了几年,突然自己上了个折子表示自己才不配位,然后跑回了京城。
赵光远自然不是当了几年湖广总兵才发现自己不能带兵,而是以前一直在混日子捞钱,自以为没事,直到万历十八年四月湖广发生饥荒,调动当地钱粮赈灾,赵光远补不上窟窿,干脆提前跑路。
事情传到万历耳中万历皇帝都无语了,从此之后就没让赵光远再活动。
赵光远死后,他儿子赵祖荫继承伯爵,这家伙比他爹更不称职。他爹哪怕再混,好歹在补不上窟窿之前,还能装出一个勋贵的样子,而赵祖荫更过份,他颇好龙阳,在大明的贵族之中这不算是大毛病,只要能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就行。
可赵祖荫是装都不装的那种,他继承赵家的伯爵之位,十几年了从不亲近妾室,也没有一个子嗣,哪怕去过继一个的想法都没有。
赵祖荫多半打算好自己死后就把爵位传给自己老弟,唯一问题是如果他活得太长,把弟弟们都熬死,那么大名鼎鼎的容国公之后,武靖伯爵就要绝后了。不过赵祖荫这人对于家族荣耀啥的没啥感觉,毫不着急。
相比起家族传承,赵祖荫更在乎自己在京城贵族子弟之中的颜面,今天能请到王文龙参与自家的宴会,他已觉得颇为荣幸,一脸笑容的引着王文龙和李文松走进后院。
京城之中贵族多,聚会也多,袁宏道在京城时没心思上班的一大原因就是参加聚会应酬不过来,他在京中一天的聚会邀请多时能有二十多个,这场赶完了跑那场,每天都醉醺醺的。
聚会的场次既多,每家主人要比拼的就是自己能请来的客人质量。赵祖荫的这场聚会所请的人物也是不少。
王文龙一进院子首先便看到了在院中侃侃而谈的利玛窦,虽然利玛窦穿了一身儒生的服装,但他那副欧洲人长相实在让人很难不注意到他。
赵祖荫笑道:“这位乃是大名鼎鼎的泰西儒者利玛窦,不知建阳可认识?”
“西江先生。”王文龙拱手招呼。
赵祖荫笑道:“原来两位是故交。”
“建阳公!又见面了!”利玛窦也是一脸笑容。
跟利玛窦面对面谈话的一个中年官员,好奇的看过来,开口用满是江浙口音的官话问道:“这位就是王建阳?”
“这位是?”王文龙询问。
“建阳既是八闽才子,如何不认识此位大贤?”赵祖荫笑道,他终于找到卖弄人际关系的机会,为王文龙介绍道:“此君便是八闽有名的屠田叔呀。”
屠本畯连连摆手:“比起建阳,我算什么八闽有名?”
王文龙也反应过来,连忙拱手道:“原来是屠同知,在下有眼不识泰山了。”
屠本畯,浙江宁波人,官宦世家出身,荫官入仕,曾当过福建盐运同知。不过在王文龙穿越之前他就已经辞官还乡,王文龙和他并没有交集。
王文龙能知道屠本畯的名字是因为屠本畯是明代著名的博物学家。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