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35节
到场的都是亲王大宗,就比如楚宗室可是连皇杠都敢劫,御马监总管太监邹义在他们眼中就是朱家的奴才而已。
最讽刺的是这群人虽然气焰嚣张,然而却几乎个个是月光族,他们的父亲辈有藩王的禄米,日子还过得去,而他们每人每年也就几千石粮食的出息,挥霍无度的情况下不欠外债就不错了,如果朝廷的禄米发放的晚了几天,他们是真能饿死。
按照后世的说法,眼前的就是一群大明顶级摆烂团体,万历皇帝和他们一比,都算是有追求的。
这种情况下,李文松也不理会说话的邹义悄悄找到王文龙说:“建阳,你的文字在京城极为流行,不知可否去礼部做个会讲?”
明代的僧道管理主要是由礼部负责,李文松是全真道士,和礼部官员的关系不错。
“当然可以,此事我于指挥使稍后再议。”王文龙自然不会拒绝太后三弟的邀请。
“多谢建阳了,不必叫指挥使,叫我的字玄成便是。”
整个介绍过程中,宗室们都没什么兴趣,他们过惯了拿俸禄混日子的生活,要他们仗势欺人,做保护伞挣钱他们还听得懂,可要跟他们说投资某项生意有什么好处,大多数人都懒得费这个脑筋。
邹义介绍了皇家公司的想法之后,满脸笑容的推荐:“这皇家公司乃是极受圣上以及九莲菩萨中意的想法,便是叶向高叶侍郎也极为推荐的,其中有大利,九莲菩萨专一的叮嘱要宗室莫错过机会呢。此事建阳先生说的最清,不如就请他来说说。”
没人愿意从兜里拿钱给万历皇帝花,但是大家都不好说话,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后,王文龙走到花厅中央。
他早就有准备,叫人抬上一个条案,在条案一边展开一副放大版的世界地图,另一边则弄了一张大开的白纸,他直接提笔站在纸边,边说边写下重点。
王文龙先在地图上指出了大明的位置,然后又一指东南亚的印尼群岛道:“这是香料群岛,我们大明所使用的檀香以及大多数的丁香胡椒等等贵重香料都是从那群岛贩运而来的,荷兰人十多年前到达此处进行殖民,如今这里已经是荷兰人的殖民地,只要把东西从当地土人手上收购,然后再转手一卖,都不需要离开港口就有数十倍之利。”
他又伸手指了指印度:“此地便是印度半岛,也就是咱们古时唐玄奘去的天竺佛国,如今英国人和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都染指印度,即使是其中资历最浅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在印度拿下了一块殖民地,此地盛产棉布,一年光是收购棉布再通过英国人的港口销售,所得利润便有数十万两白银之巨。”
之前邹义的发言都围绕着万历皇帝如何重视皇家公司,皇家公司会得到皇帝什么样的支持而展开,王文龙的开场白却直接就奔着海外的殖民大利而去,一下便吊起了众人兴趣。
王文龙接着道:“这些大利益都在我们眼前却白白被人夺去,幸而天下还有许多土地尚未被欧洲人所染指,我大明沿海的贸易也未被欧洲人全部控制,圣上在此时成立皇家公司着实是极有远见之投资。”
沈王一系的辅国将军朱勋凑皱眉,打断他的发言道:“王寺丞的意思是要咱们皇家公司去跟他们抢殖民地吗?做个海贸生意莫非还要造枪造炮?”
王文龙语气肯定的说:“众位既然要投资海贸公司,我也不得不向诸位先说清楚,在海面之上实力为尊,海商海匪们可不会尊敬大明的宗室名头,想要挣钱,皇家公司就必须展现出自己的实力,造枪造炮只是基本。未来定然还要有激烈的厮杀。”
第602章 乌鸦嘴王文龙
听到王文龙说未来的皇家贸易公司很可能要拥有自己的战斗能力,在场的宗室全都变颜变色。
朱元璋分封宗室时想的是这些宗室到了全国各地可以为老朱家保守大明江山,还给了宗室兵权,却似乎忘记有了兵权的王爷对于皇帝会造成极大的威胁。
朱棣跑到南京清君侧以后,为了避免其他王爷效仿他的行为,果断把宗王的兵权给收紧,而以后的皇帝也纷纷延续这一做法,收完了兵权收治权,收完了治权收财权。
于是两百年过去,眼前的大明宗室个个养的白胖,然而却是百多年不闻金鼓。朱元璋当年以为自己所分封的宗室子弟可以为大明保守江山,然而如今厅中大部份人却根本不相信自己这一生会要经历战争。
王文龙说出皇家海贸公司要跟其他的海贸集团竞争,甚至还有战争计划,这些宗室瞬间就不想投资了。
“建阳有些多虑了,”邹义生怕宗室们不给钱,忙帮王文龙打圆场道:“咱们大明洋面上的确有不少势力存在,而未来的皇家海贸公司,就是要扫清寰宇,有圣上和宗室的名头在,那些宵小怎敢造次?建阳先生以为呢?”
王文龙心里撇撇嘴,万历皇帝搞这个皇家海贸公司全程都是他提的主意,而万历这老家伙一点股份不给他分就算了,还要他来说服宗室出钱。到时候海贸公司挣了钱他们会记万历皇帝的好处,公司一旦出什么问题或是入不敷出,这些宗室一定会把他给记恨上。
反正王文龙已经是顶雷的角色,怎么顶不是顶?还不如说点有用的。
“邹公公说的是好处,而我难免要说些危险所在。”王文龙问邹义道:“公公可还能让我继续说?”
邹义擦了擦额角的汗,颇为无奈,道:“那是自然。”
王文龙直接提笔在白纸上写下了几个数字:“经营海贸有风险,然而利润也极大,我以为这是诸位宗室必然要走的一步。原因也简单,从洪武年到正德年,大明开国的前一百年间宗室人口翻了五十八倍,宗室人口每年增长百分之四点一。从正德年到嘉靖八年,二十年间宗室人口又翻了二点七五倍,中式人口每年的增长数字来到了百分之五点一,从嘉靖八年到本朝的万历二年,宗室人口又翻了三点六倍,从万历二年到万历三十二年,再次翻了二点六倍……”
王文龙道:“嘉靖年间宗室禄米欠支已达二百余万两,如今宗室人口又增长到嘉靖年间五倍有余,禄米欠支之数我去宗人府已查不出了。”
“列位都是天潢贵胄,亲王门第,然而拥挤上京者,多半也知支领禄米之艰难。五十年前,亲王门第支取禄米何曾如此艰难?”
王文龙说道:“今日清华园内,所对皆是宗室外戚,再无旁人。下官斗胆直言,臣以为列为公卿今日还有一份禄米可取,那是这刀子还未砍到亲王头上,然而各藩之内人口增长如何,列位心中自然明白。这刀子真能一世不砍来?君等不为己身,也该为子孙计了。”
王文龙这番话说完,在场众人全都默然无语,邹义更是汗都快下来了。
王文龙提起的宗室人口问题在此时的大明早已经显露无疑,这些亲王家中的子弟对此情况更是了解的门儿清。
明代至今的藩王共有五十位,如今在场上只剩三十余位,那是因为有二十一位藩王因“无子继位”“谋反”“有罪”等等原因被除国了,这已经占到藩王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二。
一个藩王除国,连带着亲王和一连串郡王的禄米都不用发了,朝廷少说能省下十几万两,大明宗室几十万,大家都是隔了几代的亲人了,嘴上说着宗亲,其实早就是陌生人。
与其每年拿十几万两去贴补远亲,还不如省下这笔钱缓解国库压力,这笔账哪个皇帝都会算。
这些亲王的子弟最害怕就是被皇帝找麻烦,嘉靖以后皇帝往往挑个大错就能把郡王的藩给撤了,要没有这份恐惧今天这些人也不会来的这么齐。
一个辅国将军冷哼一声,色厉内荏的道:“王寺丞这话是透什么口风呢?难道你太常寺要管到宗人府的事情了?”
王文龙笑道:“臣岂敢妄议宗室事物,只是想要列位体会圣上的苦心罢了。圣上让列为参与投资海贸公司,这不就是想要给列位的子孙留下一笔钱财吗?”
“大明养宗室二百余年,为的就是亲亲敦睦,如今宗室支出占大明国库已然繁重,圣上想出如此为宗室增长资财的办法,说不定未来因为这一笔投入就能使得大明宗室开支过重之事自然缓解。为何这次皇家海贸公司的成立要如此大张旗鼓?学生或许深意就在于此了。也许这只是圣上计划的第一步,正要各最亲近的藩王配合,列位月月领禄米,售大明国恩二百余年,圣上定然觉得在座诸位都是最会支持此计划的人了。”
在场的宗室都有点被王文龙的一通大帽子给扣傻了。
邹义暗暗擦汗,他当然知道万历皇帝根本就没有把皇家海贸公司和解决宗室支出问题联系起来,王文龙纯属一派胡言。
今天的照顾会找王文龙就是为了劝宗室出钱,邹义却没想到王文龙会用出这么个法子来吓唬宗室,此刻他压力极大,生怕王文龙惹出祸会牵连到他。
镇国将军朱勤炼思索一番,道:“王寺丞所说怕不是圣意?我大明的宗室禄米向来只能从宗人府支取,从没听说过办什么公司从中分红的办法?”
听了他的话众人才略略反应过来一个楚藩的镇国将军也说道:“是了,大明国法,宗室只可领禄米开支不允许做官经商,连科举都不让考,圣上怎么会用经商的利润来补贴宗室,还是这种自己认购的方式,这岂非乱了祖宗之法?王寺丞不要哄骗我等!”
“王文龙不过一介臣子,怎敢说知晓圣意?”王文龙耸耸肩道:“我先前所说的也不过是个人猜测。就如镇国将军所说,我思索着大明宗室向来只能支取禄米,不允许经商,圣上为何会突然号召宗室一起投资皇家海贸公司?”
“且我乃郑世子的好友,年前也见了他上书言宗室科举之事的全过程,圣上对于宗室子弟入场科举是极支持的。私心以为,这也可能是宗人制度将变的前兆。”
王文龙笑道:“我一个小官,被圣上叮嘱来说明海贸公司之事,公司本质邹公公已然说清,在下也只能说些胡乱猜测的内容给列位参考了。各位若想相信也可,若不相信,大可当做这是王文龙的一派胡言。”
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万历不可能取消亲王的禄米,亲王已经是最高级的爵位,大明如果连亲王禄米都不发,对朝廷的脸面造成的损失可就太大。但如今朝廷宗支的压力多大,大家也都心如明镜,谁又敢赌当今圣上没有奇怪的打算?
而且就像王文龙说的,万历皇帝哪怕不敢取消禄米,但皇帝表示要想其他方法解决问题,他们难道还能不跟从?
福王朱常洵也是奉了万历皇帝的命令来的,这时看着众位宗室脸色都不好看,他突然笑嘻嘻的说:
“王寺丞所说事情我未曾听说过,然而要说一派胡言也不至于,我父皇总是好意,列位宗人要不要投钱,可以自己寻思嘛。”
众人听得一阵无语,王文龙这家伙把事情说的那么吓人,然后福王再这么一托底,他们哪还有说不的机会?
众人想反驳又不敢,纷纷在心里骂王文龙,这王寺丞要他们出钱就算了,何必还对他们这么一通吓唬?不厚道的很!
第603章 龙洋海贸公司
邹义趁机说道:“皇家海贸公司本来就是由圣上主要出资,我以为列位既是宗室,又得圣上今日专程邀请来参与合资,总也应该出些钱财,方能写出宗室上下一体同心的意思不是?”
王文龙也添了一把火说:“我提议大家先在清华园里弹出一个出资的数目来再一起往回汇报,免得山长水远,在各藩的封地之间一来一去浪费好多时间。”
“这个主意好!”邹义笑着说道。
这是邹义早就和王文龙商量好了的,在现场的这些宗室子弟都是给各大亲王专门讨要俸禄来的,他们对于自己所在王府的钱财状况了解的很,而且在京城人生地不熟,圈在一起容易逼出更多数字。
每个亲王藩地之上都有上千的宗室,如果让他们回去商量,定然都难缠的很。
且眼前这些人是各藩地专门留在京城要钱的,和京城上下都需要打点好关系,邹义能抓住他们的把柄也更多。他们在清华园里商议出数字,邹义不怕他们跑了。
“此法甚好。”福王首先点头。
众为宗室们对视一眼,还在犹豫之间,周王一系的辅国将军朱勤炼首先开口:“那便如此做吧。”语气中满是别无他路的无奈。
武清侯李文全第三个表态:“如此倒也方便。”
“那……那就留下来讨论吧。”
“我们楚藩虽然钱财紧缺,但总还是要拿出忠于国事的样子……”
“沈藩又何尝不是呢?”
其他的宗室也没有抵抗的办法,场上陆陆续续响起有气无力的认同之声。
清华园的大门一关,三十几个宗室外戚面对着湖光山色讨论各自该出多少钱,个个都是如丧考妣的模样。
清华园招股大会的结果,邹义很快就汇报给了万历皇帝,半公司这是万历皇帝最近最上心的事情,听说如此,直接就派邹义和王文龙现场监督,还派来几个曾经当过税监的大太监帮着参谋。
宗室们的讨论一直持续了两天,不只是讨论了出资份额,还就未来的皇家海贸公司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商量。
即将成立的皇家海贸公司被正式命名为“龙洋开海公司”,名字听着半洋不土,其实乃是万历皇帝故意为之。
中国古代的皇家一向是将天下钱财当做自己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哪怕后来的满清朝廷在不得不融入世界的情况下弄了一系列的工厂、银行等等新式机构,却从来没有搞出过什么皇家公司这种东西。
而万历的情况和满清末年却不相同,满清末年的皇室是想要拿着全国财政来做投资,不想要皇室出钱。而万历则反过来,他之所以将公司的名字起成这个怪样子,就是想要明确这个公司的归属权是他的,和大明朝廷没有一丝一毫关系。
只能说万历年间大明中央集权程度比起晚清还是差了不少,万历皇帝生怕哪天朝廷府库把他投资的公司给合并了。
这年代的皇家本来就会入股各种各样的产业,遍布全国的皇庄皇店不说了,京城的“六必居酱园”当年就有嘉靖让后宫投的股分。
万历皇帝决定公司的名字不沾任何“司”“局”“课”之类和官方可能被联想到一起的字眼,但又要凸显出皇家的身份,于是刻意抬了一“龙”字,最后这个在王文龙看来不伦不类的名字便设立出来了。
龙阳开海公司在管理方面采用“契约合伙”“附本经营”的经营模式,说白了就是股份制外加经理人制度,这种模式在明代早就出现了。
万历皇帝和宗室负责出资,实际的管理则聘请掌柜和账房等等人来负责,万历皇帝身子有病又不方便出宫,太子同样不方便参与商业事务,算下来万历皇帝遥控福王来做公司的股东代表是最合适的。
于是次日众人一致推选福王来担任龙洋开海总公司的东主,东主有权召集股东开会,宣布分红数目,每年查账报账等等。
龙洋开海公司虽然名字里有个海字,但到现在还一件实业也没做,而且公司的主要经营方式也更像一家投资机构,对应到此时的经营模式就是钱庄。
大明的钱庄产业已经初见雏形,但虽然还没有发展到清朝末年那样细分的程度,但也已经有了“元亨利贞”四个等级钱庄的划分。
只有“元”级的钱庄才能叫做“票号”,票号一词的来源就是因为这种钱庄的规模极大,有足够信用可以发行自己的银票。
往下的亨、利、贞三个等级的钱庄实力逐渐减小,最后一等的“贞”字号钱庄就只是帮助拆借贷款的小钱铺而已,连大额的白银存款都不敢收,在出借小额贷款之余还售卖些杂物。
龙洋开海公司的资金水平肯定已经达到了“元”级钱庄,但是万历大张旗鼓的办公司多半就会引起朝中议论了,他并不打算再用银票来刺激百官。
即使万历,也不相信经营公司的人能有多么清廉,如果给龙洋开海公司这样的权力,太监们肯定能做出拿着公司银票去强买强卖的事情。
所以龙洋开海公司只是“亨”级别的钱庄,有能力投资产业,拆借钱款,吸纳各种金银的存储。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