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30节

  汪文言还是不放弃的劝了一句:“先生真不愿意加入东林?此党派根底之深先生只怕想象不到,哪怕是三党联手攻击也不会损伤分毫的。”汪文言再次引诱说道。

  王文龙果断摇头:“我无意参加党争。”

  “当今世道,要想做事,如何能不参加党争?”汪文言叹息一声,拱手道:“如此,学生便告辞了。”

  “告辞!”王文龙也对汪文言拱手拜别。

  两人各自上马,汪文言跟随东林党人北上,王文龙则是打算顺长江而下再转大运河回福建。汪文言打算在东林党内积累自己的势力,往上爬,最终要让这个全天下最强大的党派成为支持经济学说的力量。王文龙则想要整理自己的开拓政策,以期有一天能够真的将之推销出去,改变大明的发展方向。

  而这场轰轰烈烈的问津大会也就如此潦草的结束了。

  半个多月后,王文龙回到福建,发现海商罢市的余波仍在荡漾,他刚离开福州时,泉州的事情还没传得这么广,影响力也还没有扩散开来,而现在这事情的效果才渐渐显现,满福州的人都在谈论泉州情形。

第591章 情况有变

  福州半野轩。

  王文龙正坐在摇篮前拿着一个泼浪鼓逗弄着女儿,沈宜修则坐在一边静静的叠着衣服。

  王文龙抬头对沈宜修笑道:“看咱家的姑娘,长得多可人。”

  “孩子都是越看越喜欢的。”沈宜修勉强笑着说,然而眼睛之中还是流露出几分哀愁颜色。

  王文龙心里叹了一口气,小姑娘已经郁闷好久了。

  虽然沈宜修已经是非常独立自主的明代女性,但是重男轻女的观念毕竟还在,沈宜修觉得李国仙作为妾先给王文龙生了儿子,她是王家的正妻却只生了个女儿,从生下孩子以来就不太开心。

  王文龙回家时她已经郁闷了大半个月了,王文龙也是一到家就发现小姑娘情绪不对,沈宜修才十几岁,人生经历不够多,加上刚刚生产激素变化,本来人就容易抑郁,王文龙回到家里时见到沈宜修郁郁寡欢,都怕这姑娘得了产后抑郁症。

  这几天王文龙内哄外劝,又主动表现出对于女儿的喜爱,沈宜修这才渐渐开朗起来。

  王文龙放下拨浪鼓,坐在床上牵起沈宜修的手,诚恳道:“男孩女孩都是一样,一样好。”

  沈宜修看着王文龙,眼神渐渐柔软,突然扑到了王文龙怀里,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是我没生好,怀孩子时拜佛的心不诚。”沈宜修抽抽搭搭的说。

  “胡说呢,”王文龙笑道,“孩子在肚子里时性别早就确定了,跟怎么拜佛有什么关系?而且生女儿有什么不好?世上若都是男子,还怎么繁衍生息?”

  这年代的观念一般都将生男生女当成母亲的责任,沈家对于沈宜修这次怀孕格外重视,提前大半年就派了仆人来福建照顾,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沈宜修也明白,就是沈家想要让他给王文龙生个儿子,好方便两家的世代交好,现在生出来是个女儿,倒不是沈宜修自己歧视女孩,而是周围的社会环境给她的压力,让她承受不住。

  以至于他自己都认为自己生出的女儿就表示自己没有做到主母的本分,

  王文龙知道这姑娘是内向的性子,思维又深,没个一两个月时间她自己都走不出来,现在终于找到了病根,连忙抱着安慰。

  哄了半天,右转移她的焦点道:“咱们女儿长得这么可爱,给她起个名字吧。”

  这年代的男孩子正式名字要等读书时才会取,而女孩就简单的多,普通人家的女孩都只有小名,有文化的家庭,也基本在女孩出生之后就将名字给定下。

  “我来起?”沈宜修问道。

  “你读书多,自然是你起。”王文龙点头说。

  沈宜修看了看摇篮中的女儿,眼神中露出慈母的光辉,思索半天,说道:“我生女儿时寒冬刚过,见到园子里的萱草抽了芽,当时便想到元人: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一句。不若就叫她鲜儿吧。”

  王文龙点点头:“这名字好,秀气。”

  沈宜修又念了两句:“王鲜儿,王鲜儿。”心中也十分喜欢,抱起摇篮中的女儿道:“以后就叫鲜儿了。”

  女儿新起了名字沈宜修迫不及待的要去和李国仙说,和王文龙又聊了两句,便抱着孩子离开。

  这时外头门子也跑来道:“老爷,张总编来找。”

  王文龙点点头:“让他到书房等我。”

  走进书房,就见张燮坐在那儿大口大口抽着烟袋,一见王文龙就叹气道:“建阳,何御史要同梁永妥协了,我气不下,直接就回了福州。”

  在这次泉州海商罢市风波中《旬报》绝对属于主导力量,在王文龙的访谈录之后,张燮亲自带着编辑部人马赶到泉州连篇累牍的报道泉州的最新情况,利用《旬报》的影响力为泉州的海商积累了不少支持。

  然而禁海派力量也发起反击,利用报章疯狂攻击张燮和《旬报》,说张燮勾结走私商人,利用报纸为自己做生意打掩护,这年代的文人听不得这个,此话让张燮个人的声誉损失很大。

  王文龙问道:“泉州的事情不是大闹起来了吗?如何还有妥协之说?”

  张燮苦笑说道:“商人、三一教、生员一盘散沙,还是被人各个击破。”

  张燮是绝对的开海派,他想为福建百姓做点事情,可是泉州的反抗力量还是太弱了。小商人和小读书人都是没有主心骨的,这一次反抗开始闹得轰轰烈烈,但等到王文龙离开泉州之后,各派之间便迅速分裂,梁永坐困愁城等待了一个月,泉州罢市的各派就先撑不下去。

  先是小商人迫于生计重新开始买卖,罢市名存实亡,本来出于支持商人目的的三一教见到商人已退渐渐也将法会给收了,最不怕威胁的秀才公们此时孤立无援,在御史的劝说下也渐渐没了底气。

  王文龙问道:“泉州府是什么态度?”

  泉州商人罢市能够闹到这么大的声量,全程都有泉州知府姜志礼配合,此君很明白泉州的经济都仰赖于走私生意,不会那么容易退缩。

  张燮摇头道:“姜知府也派人来劝我们《旬报》调整报道口径,配合御史平定地方。”

  合着姜志礼都退了,王文龙冷哼一声,说道:“帮我送几封信去泉州,这事情还没完呢。”

  “建阳还有办法!”张燮放下烟杆高兴说道:“哈哈,我就知道找你没错,咱们编辑部的人都还没撤回来呢!”

  王文龙道:“此事一定要秘密去做,经手之人都要得力,如果办差了,咱们可都有风险。谁参与谁不参与,张兄还要好好把握。”

  张燮道:“建阳还不相信我们编辑部吗?咱们这群编辑记者这些年跟着你刀里刀里去,火里火里去,有的是忠勇之士呢!”

  ……

  王文龙在半野轩里飞符遣将,百里之外的泉州很快就动起来。

  原本内外都承受压力的小商人团体已经即将崩溃,却突然硬气起来,即将结束的罢市叫歇再次恢复,这群商人所展现的韧性让王文龙都感到惊讶。

  此事到不只因为王文龙的面子,而是说明禁海和打击私商损害了足够多的利益,只不过过去这些人没有主心骨所以抗风险能力不够强,许多人对于这一次罢市没有取得成果就这么早早结束都有所不甘,就等着王文龙发话呢。

第592章 最后一击

  在泉州商人团体的支持下,《旬报》又联络了三一教总会,泉州的几家海商报纸共同号召泉州百姓支持小商人,要求市舶司归还无端所扣船货。

  泉州的舆论一向是支持开海的,特别是这次事件的起因就是梁永手下的人马扣住小商人的货物,若非惧怕官府,那些货物早在前几个月泉州大乱的时候就被商人给抢出来了。

  当梁永这里得知商人提出这么具体的要求以后也有些慌了,因为依照大明的律法,他的税监扣押这么多货物还真就是违法行为,只不过前两个月一直没有人敢就此跟他认真理论而已。

  梁永只得找到何熊祥和姜志礼,表示自己可以归还所扣押的货物,但是以后泉州港必须严查私商出海,查走私商人的事情得交由卫所兵来干。

  梁永的要求是合法的,这几个月的大闹已经起到了对于小商人的震慑作用,船引的价格也炒了上去,他也不想捞更多的钱了,就打算这么草草的在泉州收场。

  姜志礼对此颇为犹豫,何熊祥却大喜过望,他只希望泉州的事态能够平息,梁永能够退一步在他来说已经是最好情况。

  至于以后泉州府的税收如何那是姜志礼的事情,何熊祥本来就不太支持通过走私的方式增加泉州府的税收。

  两边压力一起下来,姜志礼终于也不得不点头。

  ……

  王文龙这时已经走海路赶到泉州,听说梁永即将和泉州府方面达成共识,他干脆搞一票大的。

  “害民贼!”

  “阉宦夺货,怎生不管?”

  “……”

  在王文龙暗中组织之下,就在两方正式要表示归还泉州小商人被扣财产的前一天,泉州城里突然出现了大规模的市民上街,一大群商人直接将梁永扣押走私货物的货场给围了。

  何熊祥听到外面的吵嚷之声,吓了一跳,立刻反应过来有人在搞事,连忙道:“快招四都乡约到衙门里来,跟他们说梁公公已经要归还货物,要他们去劝阻百姓!”

  “大人……不好了,那些商人疯了!”一个衙役没命介跑入,听到他的话,众人脸色一下都白了起来。

  何熊祥的话说的已经太晚,他派去送信的人还没有把泉州的乡约里长叫来,包围货场的商人已经冲破栅栏,杀进货场之中取回自己货物。

  守着货场的税监色厉内荏道:“这是督税司衙门所扣,皇杠红封,你们胆敢……啊,莫打莫打!”

  “就是他,就是他领头扣的我家商船!”

  “你还是不是人?帮着太监欺负我们小商贩!”

  可怜几个跟着梁永一起耀武扬威的税监,被冲进场中的商人揪着头发抽大嘴巴子,至于那些本地胁从,早在商人冲进货场的时候就知道情况不对,果断脱下衣服混入泉州百姓之中,甚至用本地话跟着他们一起辱骂外地税监,还想着找机会能不能顺点货出去。

  这下事情闹大了,虽然冲进货场的商人早就受过叮嘱,并没有伤害到那些税监的性命,但还是打断了两人的手脚,更是抢走所扣押全部货物,已经变成民变。

  涉及民变就已经不是何熊祥一个御史可以承担的了,接下来便是福州府、锦衣卫介入。

  徐学聚大惊,卫所兵来到泉州弹押地方。然而这时泉州的商人突然又变得十分规矩,根本没有人来抵抗军队,甚至对于组织民变的首领也都供认不讳。

  然后锦衣卫就挠头了,那些个首领的名字都是什么“何草骨”“尖里锋”“不得知”,全都是福建的私商海匪,名字是知道,但是人早跑台湾去了,锦衣卫也抓他们不着。

  事情闹得大了,朝廷对之的处理反而谨慎,姜志礼和何熊祥彻底玩脱,心中当然知道此事和王文龙有关,已经骂了王文龙一百遍,但两人此时既然已经担上了罪责也没必要再和太监妥协,各自向上级表示:“泉州的商人并非冥顽,只是因为利益受损,所以才起来反抗,官府的处理应该以不扰民为主,泉州商人自然会顺从。”

  在干脏事的人逃跑之后,泉州的舆论也已经炒到顶峰,许多商人也都有了决心,动手打人是非常大的一步,跨过这条线之后,人的想法瞬间就变了,许多商人觉得如果对方还不退缩,大不了反了他娘的。

  面对这样的舆论海商中的大人物也一个个出来表态支持开海,此事足谈了半个月,最终福州官府宣布只诛首恶从者不论,梁永也灰溜溜的回到漳州。

  梁永的队伍离开泉州城的那一天,泉州百姓个个欢欣鼓舞,沿路大放鞭炮,仿佛打赢了一场胜仗。

  对此王文龙也是长出了一口气,原本他以为泉州罢市就能够逼迫梁永妥协,却没想到最后还是走到了民变这一步,引得福州出面才终于把梁永给吓跑。

  也是幸亏民变全程都在可控的范围,要是事情闹得太大,王文龙也脱不了干系,送命是不至于,但说不定就要被罢官。

  回到福州,王文龙没有安生两天就收到了京城传来的八百里加急。

  信共两份,一份是万历口谕,要王文龙进京面圣。另一份则是叶向高写给王文龙的书信,信中解释万历之所以要王文龙进京就是要讨论皇家投资开海一事,督促王文龙早做准备。

  那封在问津书院起草的上书还真起到了效果!

  王文龙又惊又喜,只得收拾行囊北上。

  当王文龙从福州出发的时候,泉州的市面也慢慢恢复正常,梁永在泉州的时候姜志礼和何熊祥还要顾他几分面子,梁永一走,两人无论是从自己名声还是实际工作的考虑都不会选择和太监合作,《旬报》连篇累牍的宣传效果也起到作用,福建百姓基本都认为这场风波是因为梁永贪得无厌才惹起来的。

首节 上一节 330/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