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08节

  荷兰人和西班牙人通知福建商人去取船,同时又下达禁令,控制所有他们重要港口之内的武器作为战备,不准私人调用,也不准外人船只载火器出港。

  本来这些海主所订的崭新船只就比较招摇,又不做火力配备,一出港就是敌国私掠船的最好目标,眼下去接收这样的船只出港跟送死没什么区别。

  福建商人都不敢去提货,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以再三通知无果,便以这些船只在造船厂之内会占用船坞为由,直接将船只征用。

  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西班牙殖民者很乐意接收了这些福建商人出钱造的大船,一旦船只被征用,原本不准往船上装的火炮很快被一门一门的抬上船只进行安装。

  殖民地弄来的原材料,殖民地弄来的工人,由福建商人出钱造出了船只,经过这样一转手,最终又归属于殖民当局使用。

  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算盘打的哗哗响,福建订了船的海商们则叫苦不迭。

  杨天生也是这群倒楣蛋中的一个,他这些天已经心力交瘁,他的船队和荷兰人的订单还没有交割,货物早已经在台湾的港口上打包好了,但是没有船只可以运出去。

  他现在无比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去找西班牙人订船,要早知道干脆在福建老家定几艘土船,这会儿都能开始挣钱了。

  台南,打狗港。

  杨天生对赵子明说:“若非华商会馆出手相助,我在马尼拉的船只都要被红毛人收去,那群家伙简直就是明抢!”

  “咱们都是明人,再说一步,都是漳州人,远渡重洋,谁不会遇到点难事呢?互帮互助本就应该。这是华商会馆应做的。”赵子明说道。

  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征用福建船只的这一操作自然引得大量福建商人不满,马尼拉的华商会馆也积极行动,帮助福建商人将无法提货的船只转移到他们的名下。

  西班牙人暂时还不会直接抢华商的船,一来是因为华商会馆已形成了相当高的组织度,不光有武器和民兵,还囤积了大量物资。

  马尼拉当局害怕得罪了华商他们会内部不稳,而且对于马尼拉当局来说,把船放在华商手中船只还是不会离开他们的控制范围,若真到了需要的时候,这些船只马尼拉当局照样可以征用,那就没必要现在和华商会馆撕破脸。

  不过华商会馆能够保护的也就是马尼拉当局暂时还用不上的船型,那些沿岸巡防所用的戎克船等船只是西班牙人紧缺的,他们给张条子就征用去了,华商会馆也没敢真的有什么反应。

  华商会馆和马尼拉殖民当局现在是麻杆打狼两头怕,都不愿意在战争的当下起太大冲突。

  杨天生说道:“船只的停靠费用我会全部负责的。”

  赵子明道:“老弟不用担心此事,大可以再去马尼拉的船上多运一些货物。情况紧急,华商会馆里先给老弟垫上了,现在送钱到马尼拉也不安全。”

  杨天生感慨道:“华商会馆高义!”

  马尼拉是西班牙的亚洲白银转运基地,当地的银价非常便宜,而且此时正在打仗,当地根本不缺银子,反倒是任何其他能够运到马尼拉的物资都十分紧俏,杨天生如果往马尼拉运白银也只能以本价折算,还要突破荷兰人的封锁,十分不划算,而换成任何其他货物都能挣到往常日子中几倍的利润。

  甚至杨天生原本和荷兰人签好合约的物资荷兰人都已经许诺只要能给他们及时运到万丹,就能多给七成的价钱。

  荷兰人可是出了名的铁公鸡,能逼着他们改动合约价格,这可是千载难逢运货的好机会。

  现在是只要有运力就能挣钱,至于海上抢劫的风险,跑海的人谁不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而且就凭荷兰人那几艘私掠船,只要不是碰上荷兰人的主力舰,谁抢谁还不一定呢。

  杨天生想想就觉得不甘心,如果他在马尼拉造船厂里头那几艘欧式大船能够提货,他现在就得是日进斗金了!

  有生意,有人手,就是缺船挣不到这份钱,痛心呀!

  杨天生的坐船刚刚驶入大员港,就见港口的喇头带着一个打扮清楚的伙计上船来,喇头跑到船艄去引水,那伙计问清了杨天生的位置便直接跑过来,逢人三分笑,见人先作揖,倒像是一个店伙计的模样。

  “杨大海主,在下给海主见礼了。”

  杨天生直接摆手拒绝道:“我们不办货了,现在手里的货都运不去呢。”

  那伙计笑道:“在下并非货行而是是船厂的,大员港新办的福源盛造船厂。”

  杨天生惊讶道:“大员港有船厂了?李家那个?”

  伙计介绍:“是个新式船厂,近日才刚设立的,有建阳先生和李家的股份,建阳先生专门请来红毛人执船艏,峰尾黄家的大师傅打尺,好工好料,若要火器时,配着现有的枪炮作坊,如今船坞还没满,您若有意,可去厂中看看!”

  已经为船只发愁多日的杨天生闻言愣了半晌,接着感叹道:“建阳莫非真是能掐会算?”

  大员港欧式造船厂的船坞设立在一个相当平稳且水深的海岸区域,远远看去,船坞加上各种配套工业的建筑连成一大片。

  这年代由于对工业的不重视,大明的造船厂一般是没有名字的,随便以当地地名命名即可,比如造宝船的造船厂靠近龙江水关,后世学者就将之命名为龙江造船厂,而在当时多半就只能落下一个“龙江厂”的名头。

  但是李家在大员港的造船厂投资不少,连个名儿都不起总觉得有些亏欠,造船厂的总监胡安纳·瓦罗也觉得该给船厂起个名字,李旦专门找人算了风水,定下姓名,于是大员港造船厂就成为了这时空历史上东亚第一个有自己独特名字的造船单位,宝号“福源盛”。

  杨天生来到福源胜船厂时发现这船厂之中参观的人数很是不少,大概福建的海商此时都为缺船而苦恼。

  才走两步,就听到场中有人大声叫着单号:“漳州李海主,订鸟船三只,开单!大喜!”

  “又订了,又订了。”

  “原来是李丰原,他今年也如此缺船?”

  围观的群众似乎已经习惯了这船厂快销的速度,纷纷张望是哪位海主又买了船。

  而买了船的李海主也是一脸笑容,听着那船厂小二唱他所买的船数。

  这种销售模式自然是王文龙听岳父说了此时海主们的习惯之后直接从后世的4s店借鉴的。

  海上商人要的就是一个脸面,往往不介意露富,架子越大人家对你的信任就越大,关键时刻能够调动的资源也就越多。

  那李丰原一口气订了三只鸟船,还是满配的火力,直接交钱提货,财大气粗的样子引得场中一片赞叹。

  连跟着杨天生一起来的赵子明也被调动了情绪,道:“这卖船法子还真特别,连我也想订他几艘了。”他也是专门做借钱办货买卖的,很需要这种面子。

  关键还是福源盛船厂这种卖货方式足够新颖,以前的福建商人造船,往往是先找好了工匠,定下图纸,然后静悄悄的开造。

  就算想弄的体面一些也无非是船只造好之后请几个道士来做做法,比起现在这样满场唱名终究让人觉得有些土气,哪有当场显摆方式来的爽?

第545章 兴旺的造船厂

  李丰原订了船之后就直接被引去码头看货。

  见工人从船坞中拖出三艘崭新的鸟船,围观众人再次惊叹。

  “这福源胜船厂得有多少船呀?”

  “没听刚才叫了吗?一订就是三艘,还要加上枪炮。”

  “福源胜船厂里连枪炮都备好了?这手笔可真是利害。”

  “也不看看这厂子是谁投的,李旦出钱,建阳先生牵的线,这都是何等的人物,自然有大手笔。”

  “厉害的人物多了,也没见他们能弄出这样的船厂来,还是建阳先生厉害。”

  “建阳先生何等才华?既挣了钱,还替我们福建商人解了难。”

  “是啊,现在只要手上有船就是日进斗金,管他船价贵不贵呢?”

  其实福源盛船厂才刚刚开工,船坞都是刚修的,根本还没有一艘欧式船只下水,现在福源盛船厂所卖的船都是之前黄家在大员港造造出的福船。

  好在这些福船也有远渡重洋的能力,如今挂着造船厂的名头,卖的非常之好。

  至于造船厂中的枪炮,倒真是从澳门运来的,也是因为造船厂筹办的时机恰巧,当时澳门还没有被荷兰人包围,卜加劳炮厂存留的弗朗机和火铳被李家一船一船的买来,准备应付第一批福源盛船厂造出的船只的火力需求,此时趁这功夫一下都高价卖了出去。

  而且福源盛船厂还接到了大笔的订单,一些海主原本对于台湾岛上的欧式船只还有所怀疑,但是在这时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大量原本要去马尼拉和万丹定船的海主都转而选择向福源盛船厂下单。杨天生决定找船厂订购一艘欧式船只时才知道船厂之中的空船坞已经只剩两座,幸亏自己决心下的早,再要往后排就得轮到一年以后了。

  已经造好的船只装上火器之后陆续交货,因为台湾岛上的木材便宜,黄家在大洋港造的鸟船技术水平并不算多先进,但是所用的木料却着实的好。卜加劳炮厂生产的火器也是质量一流,福源盛船厂的第一批鸟船交货之后,福建的海主们对于这些船只颇为赞誉,很快为船厂打开了口碑。

  福源盛船厂能够造欧式船只的消息也因为这样的宣传被海主得知,在海商的圈子里引起了挺大的舆论轰动。

  李家随即发布公告,宣称福源盛船厂眼下的船坞已满,并要扩建船坞,招收船工。福源盛船厂给船工提供的工价并不像其他台湾岛上招收工匠一样提上两三倍的价格,反而只有福建普通船工造船工价的八成。不过还是很多船工愿意来台湾工作,原因是在福建造船只能看有没有生意上门,虽然造一艘船的收费很高,但是一年中倒有大半年时间是闲暇的,许多船工业余时间都靠打鱼走海为生。

  而福源盛船厂则是天天都可以开工,木工活虽然劳累,但也不会比跑海累太多,何况在船厂造船十分安全,不需要经受海上的波涛,算下来一个船工在福源盛船厂干上一年,能抵上在福建干两年的收入。

  福源盛船厂的规模迅速扩大,几个月之后,造船工人的数量就超过了两百,其中包括了木匠、铁匠、绳索制作工、帆布缝制工和其他的辅助工匠,在这年代已经是整个亚洲妥妥排名第二的造船部门,也就比大名鼎鼎的马尼拉造船厂少了几十人而已。

  当然这只是实际上的数字,如果按理论计算大明境内许多官办的造船作坊工匠人数轻松过千,只不过那些作坊实际开工的时间太短,一年中还干不了四个月,生产效率和福源盛船厂这样的商业化工厂完全无法比。

  与福源盛船厂配套,大员港上还建立起枪炮厂,很快就使得大员港工业人数超过五百,而且台湾岛上大量的开垦民使得此地根本不缺粮食,商人往来更使得此地不缺白银,甚至连金属原料都能源源不断的从福建以及日本等地运来。

  这些工业人口所带来的消费力使得大员港还在不断吸纳服务业人员,只要来到此处,无论是开店卖吃食还是缝缝补补买衣服都能挣钱,一个原本仅仅人口数千的港口小镇已经飞快向着县城的规模的定居点转变。

  福源盛船厂的广告直接打到了福建的报纸上,连徐学聚都看到了。

  他颇为惊讶的问王文龙:“这大员港上的福源盛船厂真的能有造欧州大船的能力?”

  王文龙笑着回答:“造船的师傅都是福建现成请去的,我们福建的木匠、铁匠都不比欧洲人的差,只不过是没有造欧式船只的经验罢了,如今又找了欧洲人胡安·纳瓦罗做船艏执斧,吕宋岛上的土人在欧洲工匠的指导下都能造出马尼拉大帆船,我们福建的能工巧匠有了欧洲人的图纸船样,造出船只并不困难。枪炮也是一般的道理,只不过因为金属成分不同,岛上现在所造的枪炮质量还不如卜加劳炮厂,但这也不过是需要时间去钻研罢了。”

  福建的人口是吕宋岛的十几倍,航海的需求一旦集中带来的工业能力自然是这时空难以想象的强大,许多福建商人印象中前几年还是一片蛮荒的台湾岛突然崛起这么一个工业基地,迅速可以造船造炮,哪怕是福建海商自己,若没有亲眼所见都难以相信。

  听了王文龙的解释徐学聚也是一阵惊叹。

  “还是台湾岛上好呀,掣肘更少,只要有想法就能去做。”徐学聚叹气说:“条件不变,这造船厂和枪炮厂若想在福建办起来,不知多少朝中的清流正党就要说我里通外国了。就连现在福建商人所面临的问题报上去,都还有一堆东林党人追着我骂呢。”

  王文龙问道:“东林党对于荷兰人封锁航线之事难道全不关心?”

  “关心?”徐学聚嘲讽道:“有御史在上书之中言及此事,那些京中官员的第一反应是问我为何月港每年只发二百多张船引,福建却有这么多船只需要出海?”

  王文龙闻言也是无语,朝廷合法出洋的船引数量极少,价格早已被炒到了天上,只有李旦这样的大海主才会买几张船引用来掩人耳目,实际上福建大多数的出海船只全是走私船,朝中上下对此也都知道,不靠着这些走私生意福建的工厂全都要歇业,而本地的财政也依靠着这些工厂的纳税才能维持。

  京中言官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情况,对徐学聚问出这样的问题纯属是想要找他麻烦。

  徐学聚叹息道:“建阳你在台湾岛上的工厂好好去办,只要我在福建一日,就一日可保工厂无忧。至于其他事情,如今沈蛟门尚要下野,我也只是少说多做好了。”

  王文龙点点头,徐学聚无奈地靠在太师椅上,党争真是害人,他贵为一省巡抚,照样不敢去惹事,稍有触犯就是自身难保,只希望平平安安干完这一届,之后要不然告老还乡,不然就去南京混个闲职。

  万历三十四年的八月,沈鲤和沈一贯两个老冤家一同告老后各自回到了老家。就在他们到家的前后,京师突然异常的在夏季下起大雨冰雹,平地水深达数尺,又起大风,将朝日坛的两棵古树连根拔起。

  有人私下传言:“朝日坛古木千年不倒,而今忽然齐齐被大风刮倒,此乃对应二沈之告老也,从此就是庙堂生风,天地不稳了。”

  朱庚独守内阁,由于没有党羽,所推行之政令都不能被贯彻,时称“朝政日驰,中外解体”,有眼睛的都知道,朱阁老撑不了许久了,围绕着新任阁臣的争夺,朝堂之中各党派都在暗暗使劲,而他们共同的出力方向之一就是骂朱庚。

  其中大体思路是:朱庚代表着朝廷现在所拥有的问题,而通过指出这些问题,就能顺便推选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人。

第546章 舟师火者

  骂朱庚,这是一个先射箭后画靶子的游戏。不变的论点是朱庚是有问题的,至于有什么问题,看各党派想要推举成为阁老的人能解决什么问题,朱庚就有什么问题。

  这场游戏由东林御史宋焘、给事中汪若霖两人起头,其他各党派也紧随其后。

首节 上一节 308/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