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96节

  王文龙奇怪道:“这工作何必去找红毛人?直接让黄家去修就好。”

  李旦摇头道:“那西班牙人的马尼拉造船厂造出的帆船甚是奇怪,所用材料都经烘烤变形,泉州的工匠想要补都不知怎么把木头弯成那模样,即使补上去了船只也会在航行之中侧倾,我可不敢让他们修,莫要把我的好船给修坏了。”

  王文龙闻言笑了:“这是西班牙人从阿拉伯人那里学来的方法,将船板烘烤之后铆接,方便做成一种水滴型更好的抵抗海上风浪。这技术简单的很,胡安能够造盖轮船,让他修补就是。”

  “那胡安能够把这船修好?”李旦眼睛都亮了。

  王文龙说道:“他跟我讲过这样的技术,看模样他应该能够操作。”

  李旦半信半疑,眼珠子一转,李旦说道:“这胡安既有这样的本事,不如让他到泉州帮咱们修船,他想要当军官,我们帮他买个官职就是。”

  在台湾弄个造船厂的投资太大,而且前途也不一定光明,李旦觉得还不如把胡安这样的能人纳入自己麾下。

  王文龙闻言却没有给出肯定答案,道:“这胡安是沈将军专门送到台湾来办造船厂的,他的军籍还挂在浙江呢,恐怕沈将军不会放人。”

  “无非就是钱财罢了,”李旦笑着说道,“这些武人好打发。”

  李旦心中想着的其实是:他现在已经是东亚海面上最强的海主了,若是在台湾造出了太多的欧式舰船,让其他台湾的海商强大起来,这不是跟他竞争吗?

  听着李旦不断转换话题就是不说投资的事情,王文龙哪里看不出他的心思,他小声对岳父说道:

  “泰山莫以为咱们不造欧洲船只这些福建海商就买不到欧洲船了,如今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互相封锁,想要吸引福建商人到他们的殖民地贸易,这消息泰山大人肯定知道。”

  “争夺殖民地之后就是抢夺航线资源,据说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这两年正打算在巴达维亚办一个大造船厂,想要用坚船利炮来支持同他们合作的福建海商,西班牙人为了和他们竞争,也让马尼拉船厂大规模造船。”

  “咱们自己办的造船厂,船只好歹还能由咱们来控制,若让福建海商从西班牙荷兰人处得到船只,咱们的局面只会更加被动。”

  听说荷兰人和西班牙人都要投资福建航线来抢生意,原本打算一毛不拔的李旦也不禁担心起来,他紧张的问:“贤婿所说的都是真的?如此这台湾的造船之事……哎,办个船厂可是十分困难呀……”

  王文龙心想自己这老岳父真是瞻前顾后……怪不得李家后来会被跟荷兰人做生意的郑氏集团碾压过去。

第522章 麻豆社

  李旦一番纠结,最终在王文龙的忽悠下还是认同了应该在台湾建造造船厂的计划,让王文龙连叫胡安过来。

  李旦打量着胡安的模样,特别是看了他手上的老茧,又询问造船的细节。

  李旦很怕胡安只是个欧洲小工匠却来大明自称是造船师糊弄事情。

  他一番询问才能确定胡安的确是有设计能力的造船工匠,在这年头这种大工被称作“船首执斧”。

  既然要让人家做造船厂的管事,李旦也知道用人不疑的道理,态度也就诚恳,他颇为恭敬的询问说:“先生能造大帆船,不知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留在台湾开厂?”

  船首执斧工钱是非常高的,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李旦已经准备胡安狮子大开口。

  胡安却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薪水要求,而是道:“我得先看看这岛上有没有足够的木材,没有木材我也造不出船。”

  “不需要太好的船只,只要有马尼拉造船厂普通船只的水平即可。木材的要求也可放宽些。”李旦表示道。

  现在的福建海商能够买到的欧洲船,基本上都是二手翻修过的,许多船只甚至是经过海战幸存下来的缴获品,各种残缺都很常见,商人拖回漳州、泉州找几个工匠拿油灰麻绳补一补,直接就当做新船使用。

  即使是这种破欧洲帆船,在福建海商之中的口碑还要超过泉州港自己造的大福船。

  福船的技术要发展成熟得等到清代中后期了,不过那时帆船时代也即将过去,学会欧洲人设计方式的福船一出海就对上了蒸汽战舰。

  听说胡安真的能够造出盖伦船,李旦毕竟高兴,王文龙和李国助轮番跟胡安敬酒,李旦亲切地拉着胡安的手说道:“先生大才,要什么木头,我们马上就派人到岛上找去,此岛甚大,无论什么木头想来都能找到。”

  王文龙在一旁陪酒,心中却想到了前世大航海时代欧洲人每到一处就种橡树林,因为全世界用来造大帆船的材料确实普遍缺乏。

  台湾岛上能找出合适的木头与否,还真得看运气。

  七月五日,大员港移民点和当地土人约定赶集的日子。

  一大早就有一群一群的部落民从山中抬着各项货物来到镇子的围墙之外。

  前来交易的土人大多有一两个中年土人所代领,跟着扛货物的人有男有女,男人长发披肩不结发辫,基本上是光着,女人矮小肥胖,普遍非常健壮,身上重要部位会稍微穿些衣服。

  平埔族不同的部落往往有不同形式的纹身,而他们所抬来的货物则大多是鹿肉、鹿皮,另外就是一些族中所收获的谷物。

  这些人属于平埔族之中的西拉雅族,确切来说是西拉雅族之中的麻豆社成员……就是那个麻豆,这名字就是来源于麻豆社。

  麻豆社的族人是会种地的。他们所种的作物包括大豆、小豆、胡麻、薏仁,椰子、甘蔗等等,基本上是历朝历代从大陆传过来的。

  这些麻豆社的土人带着各种物资熟练地来到榷场之中堆货所在,放下货物之后,福建商人这里自然有翻译跑上前去。

  福建海商和麻豆社做生意已经做了上百年,在经常往来的澎湖商人之中,有些人已学会说原住民的语言,这些翻译会按照不同地区开集市的时间划小船往来于台湾岛沿岸,保证每一次赶集之时都能给当地人提供翻译,当然收入也是不菲,他们会直接从交易的货物之中抽成作为报酬。

  这一次由于李家早就通知了麻豆社的人,除了谷物和各种肉干之外,还有土人带了一些木头下山。

  不论大小,只要他们放下木头,李家就给他们算钱,直接拿铜钱也行,铜钱在台湾岛上是通用货币,居住地离大员港较近的土人很乐意存一些铜钱日常使用。

  还有一些土人拿到钱之后马上就去买货。

  王文龙见这些人的购买力还挺强,他们对于工业品的需求很大,大元岗销售最好的货物一是铁刀农具,二是火镰火石,三是酒水,另外他们还会找汉人购买大量的海鱼。

  此时的西拉雅族人买海鱼不会讲求种类,因为他们喜欢把杂鱼放在一起,酦酵到烂糊当做酱来吃。

  王文龙询问后发现殖民开拓台湾的福建商人对于本地土人大抵还是使用和平相处的态度。

  原因很简单,他们是商人不是军队,不想也没能力和土人拼命。只有三一教带着传教的目的,同化了几个土人村落,其他的开垦团基本上都和土人之间保持互惠互利的关系。

  王文龙也不奇怪,因为历史上西拉雅族和汉人的关系相当不错,到清代西拉雅族人就被认为是“平地熟番”,相反的西拉雅人和荷兰、西班牙等殖民者之间就经常产生冲突。

  比如在大员港这里,汉人和土人之间就有一种“以土换水”的交易模式。

  平埔族人已经进入农耕时代,但是他们的技术水平还只是刀耕火种,岛上荒地多,哪怕土地利用率低一点也可以,但是台湾岛的季风气候使得不同年份的降雨量差别极大,刀耕火种又没有办法让农田的范围固定,经常到了作物要浇水的季节平埔族人才发现他们的田地根本浇不上水。而汉人早就有了挖掘池塘和各类水利系统的技术,可以避免这种状况。

  于是平埔族人和本地汉人之间渐渐达成一种协议,当他们的土地缺水之时,就会去求助汉人从池塘之中给他们放水,汉人保证他们一季的作物是浇水充足、获得丰收,取走粮食之后,平埔族人则将所耕种的土地作为报酬回报给汉人。

  这种交易模式,在汉人看来自然是占了大便宜,但是对于平埔族人来说,他们刀耕火种的技术太落后,一片土地种不了几年也会肥力缺失,本来就会经常换地,短时间内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等各种各样的木材、树枝堆了一堆,李旦才带着王文龙等人走上去查看。

第523章 天花

  王文龙还是第一次到大员港外,港上的人都认识李家人,李旦便笑着介绍道:“这是我的女婿王文龙,他可是京里的中书舍人,连当今圣上也看过他的书!”

  在场的许多海商虽没有见过王文龙的面但都听过王文龙的名字,听李旦这么一介绍,场中顿时一阵哄动,许多正在忙碌的商人纷纷上前寒暄。

  “建阳先生!”

  “先生果然是青年才俊。”

  “当年还是先生的瓜菜代救了我一家人。”

  “多谢先生一直主张开发台湾。”

  福建百姓对于王文龙的印象太深,无论是瓜菜代,还是三一教,或者后来王文龙各种的民族主义思想全都深得福建商人之心。

  李旦叉腰站在王文龙身边,见到各商人都上前来同王文龙打招呼寒暄,心中也觉得极有面子,还笑嘻嘻的为王文龙介绍一些重要人物。

  等众人寒暄过后,李旦才向远处一指:“今日是来看木材的,贤婿,咱们走。”

  李旦指着那堆木材问胡安道:“你看看这些木材中可有能用的?”

  胡安跑到木材堆中翻找,他将大多数的木头看了一眼都丢在一旁,良久之后才选中一块大木头说:“这个木头可以用来做龙骨。”

  李旦看了一眼,点头说道:“这是柚木,的确是做龙骨的好材料,不过这柚木难得长太大,造不了什么大船呀。”

  造小船的木材可以多种多样,但是造欧式大帆船的木材需要有良好的防水性和一定的密度,欧洲人长期试验下来最适合的就是欧洲原产的橡木以及东亚分布着的柚木。

  其他类型的木材可以用来造船板等等配套部件,但是龙骨以及大桅杆的材料只有这两种木头比较适合。

  其中龙骨的长度又决定了船只的长度,李旦知道如果没有足够长的龙骨那一艘船也建不了多大。

  胡安解释说:“只要有稍大的木材就可以拼成大船的龙骨,只不过依旧需要很大块的柚木才行。”欧洲人现在已经弄出拼接龙骨的技术。

  闻言李旦这才点了点头,胡安形容了一下想要造盖伦船龙骨所需的柚木大小。

  李国助道:“这么大的柚木在福建可难得弄到,可这台湾岛上倒是分布极广,土人又不擅长砍伐,我见一些柚木都能长得苍天,看来这造船厂最好就是建在台湾了。”

  几人正在谈论,突然听见远处有平埔族人大呼小叫,而且声音越来越近。

  李旦带着的翻译向声音传来之处看了一眼,稍稍变色,小声说:“这是麻豆社的尪姨来了。尪姨乃是他们的一种祭司,都是年老德高的女子。麻豆社之中男尊女卑,虽然出面和汉人交易的主脑常是男子,但其实尪姨的地位比这些首领还要高。这尪姨叫做布水,是麻豆社中地位最崇高的一个。”

  王文龙好奇看去,就见一群本地土人沿着大道向榷场走来,走在最前的是两个强壮的女子,后面还跟了一群四五十岁的男女,最后则走着一个老太太,说是老太太,其实大约也就五十出头,干枯瘦小,但身上穿的花花绿绿,能有这么多织物套在身上,和周围的平埔族人一比绝对算是盛装了。

  那布水尪姨一出现,不少正在榷场之中贸易的平埔族人都脸露惊恐神色,特别有几个领袖式的人物都急忙向那尪姨跑去,各种各样的鞠躬行礼,分外殷勤,似乎做了什么亏心事。

  王文龙注意到那几个跑得最勤的,就是从山上给李家带来木材的族人。

  李旦给翻译递了个眼色,翻译连忙带了两个人上前询问。

  不一会儿翻译便一脸苦相的回来道:“麻烦了,尪姨表示不允许族人再同我们贸易,特别是附近山上的林木,绝不允许我等砍伐。这些平埔人信的是万物有灵,想来是碰到了什么事情,以为我们给她社里带来了灾祸。”

  王文龙心里叹了口气,原本他听说本地汉人同麻豆社关系不错心中还抱有一分侥幸,却没想到怕什么来什么。

  历史上这大员港的平埔人虽然和汉人关系不错,但和在大员修建热兰遮城城的荷兰人可是死仇。

  王文龙知道原历史上台湾开发的早期有个麻豆社事件就是麻豆、萧垅、湾里三社土人联合起来对抗荷兰人,给荷兰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王文龙道:“也只有先去找这尪姨谈谈,她究竟要什么条件,总是画出个道来。”

  见到那尪姨将几个和大员港交易的土人首领骂的跟灰孙子似的,李旦皱眉:“这尪姨看来颇是难以应付啊。”

  见到王文龙他们走近,那些平日里和汉人生意做的比较大的麻豆社成员脸上都露出尴尬神情,又想讨好汉人主顾,又不想得罪尪姨。同时布水身边聚集的一些和汉人交往不是太密的部族成员都脸露出嫌弃之色。

  王文龙让人翻译说道:“不知道麻豆社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大员港的汉人可能帮忙?”

  好在布水作为部落首领也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她对翻译抱怨了一阵,众人就见翻译脸上露出惊恐的神情。

  翻译下意识退后了几步,然后才转头对王文龙他们说:“这麻豆社里头闹了天花了,死了不少人。”

  闻言聚集在周围的汉人全都脸上变色,甚至齐齐往后退了一步。

首节 上一节 296/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