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95节
如今的打狗港已经有一千多人口,相当于内地一个较大的镇子,围绕着打狗港,周围还有十几个移民屯垦村,附近辐射的移民人数恐怕接近万人。因此一些生活的配套服务业也已经出现,欧华宇上岸之后就已经叫人去找打狗港的戏班,打狗港的这些百姓居然养活了一个戏班,这戏班专门唱布袋戏。
戏班还没到来,饭菜先做好了。
厨子端上一盆葱香四溢的清蒸石斑鱼,座上欧华宇辈分最大,鱼头冲向他,并且由他站起身来夹第一筷子。
吃了一口石斑鱼,欧华宇慢慢咀嚼,脸带满足,笑着说道:“这厨子跟着我从福建到日本,手艺着实不错,建阳、国助,你们都来尝尝。”
王文龙也夹了一块鱼肉,放入口中一嚼,果然是火候到位,石斑鱼皮的胶质感也完全蒸出来了,同时鱼肉蒸的恰到好处,一点也不过老,调味只用葱姜盐豉,稍淡,正好衬托出了石斑鱼的鲜味。
眼前这条石斑鱼只有七十几公分,算是正常的野生石斑鱼大小,王文龙原本以为让欧华宇夸耀的美味多半得是巨型的大石斑鱼,却没想到欧华宇闻言就大摇其头道:
“太大的石斑鱼煮出来之后肉会发硬,不中吃,就是这手臂加一掌长的石斑鱼刚刚好,若长过两个手臂,便是扔货了。”
后世要上拍卖会的一二米大的巨型石斑,放在这年头被捕到了说不定直接就被渔民做成鱼饭海上吃了,因为根本卖不上价。
台湾海峡的野生石斑鱼最大能长到一两米长,但这年头又没人爱学着日本人吃刺身,石斑鱼越大刺身口感越特别,可煮熟了就满不是那一回事。
现在的日本还没有进入江户时代,所谓美食也就是个荞麦面啥的,欧华宇这样的福建人在日本混出头了,第一件事就是赶快找个福建的厨子过去伺候,对于日本的饮食,那是一点也看不上。
欧华宇的这身肥肉真不白长,他对于美食有相当追求。
吃过清蒸石斑鱼,接着便又上来蚵仔煎、响螺片,另外新鲜的海胆黄也用银盘端了一大盘上来,到最后登场的一道菜则是一大盆汤。
见到这一大盆汤,李国助颇为惊喜:“叔叔在台湾,怎么搞得到这东西?”
欧华宇笑道:“这是我在日本花重金购买了一坛,干制了之后带到台湾来的。”
李国助又为王文龙介绍说:“此物乃是海苔的一种,叫做紫菜,入口至柔,仿若无物,而又极鲜美,不易得。建阳你快尝尝。”
王文龙看着欧华宇和李国助两人连海胆都不吃了,纷纷去盛那紫菜蛋花汤喝,哭笑不得。
明代的江浙一带紫菜产量还是挺大的,在《本草纲目》之中,紫菜也不被以为是多名贵的东西,属于治疗大脖子病的常用药。
只不过《本草纲目》里的紫菜指的是南方海域所产的坛紫菜,这种紫菜有两层细胞,只是水煮不易消化,必须经过烘烤做成海苔才能吃。
而后世人所习惯的那种水煮一下就化开的干制紫菜被称作“纶组紫绛”,是能上《三都赋》的名贵物产,属于可遇不可求的名贵海鲜。
和后世刚好反了过来,这年头烘烤调味的海苔贼便宜,在市场上一坛一坛都有的卖,常有百姓买回去配饭或者下酒,而可以打汤紫菜则十分珍贵,有价无市。
人工养殖紫菜的技术要到十七世纪才被发明出来,也就可惜王文龙没学过种紫菜,不然放到大明这还真是一门发家致富的实用技术。
第520章 攀宗寻祖
吃喝到一半的时候,在大员一带演出的布袋戏班终于也到了。
这年代的福建布袋戏还用小布袋,演员两只手每只手套一个袋子,一人可以饰演两个角色,用人成本比一个人只能饰演一个角色的木偶戏班还要低。
有钱的地方看真人演出的戏,次一等的看傀儡戏,再次一等看布袋戏和皮影戏,由某地流行什么戏班大概也能看出此地百姓的消费水平。
当布袋戏班把《连城诀》大雪山决战一段的布景展现出来的时候,欧华宇就连连叫好。
“好!我最喜欢看《连城诀》。”
李国助在一旁道:“叔父可知这《连城诀》就是建阳所写?”
欧华宇长居海外,对这情况还真不太了解,闻言惊讶道:“真的?建阳果然大才呀。”
王文龙连忙谦虚,笑说:“当年写此小说无非为了方便卖报罢了。”
欧华宇夸奖道:“只为了卖报纸还能写的这么好,更见贤侄的本领了。”
《连城诀》在福建海商之中极受欢迎,此刻用布袋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又别有一番风味。
演员两只手各套一个布袋,藏身于戏台之下,拇指控制人物一只手的动作,无名指和中指则负责控制人物另一只手的运动,食指控制人物的头颈,,表演起来毫无滞涩,配合着舞台效果,还做出了许多的打斗动作。
这时的布袋戏已经将烟火引入戏台之上,主角狄云练成血刀刀法之后和血刀老祖在雪地中的一场大战,两个人物上下翻飞,舞台上还有许多用花炮做成的的炸点,配合着人物动作爆炸,甚至在敌云使出神功之时,花炮还变成了烟花,狄云一刀出去,一道红色的火光直冲血刀老祖而去,在小小的舞台上造成了颇强的紧张刺激之感。
“好,好!”
三折的戏演完,欧华宇不停的喝采,对手下人说:“这戏班的演出的确精彩,放赏!”
直到戏班谢了赏出去,欧华宇和李国助还对刚才的表演意犹未尽,连带王文龙也是赞不绝口。
欧华宇又举起酒杯说:“建阳,你的小说写的真是天下一流,别嫌弃叔叔我是个粗人,实在不晓得如何说好话,这杯酒我敬贤侄这个大文人。我干了。”
“多谢叔父,”王文龙也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笑着说道:“我对叔父的壮举也是佩服不已。”
欧华宇好奇问道:“建阳还听说过我的事情?”
“我曾任徐抚台的幕僚,在巡抚衙门中看过朝鲜之战中福建海商的一些秘辛,”王文龙笑着说道,“欧叔叔虽身居海外,依旧心念大明,知晓这事情的官员谁不赞叹?”
“哈哈哈,此乃吾辈本分也。”欧华宇大笑。
在万历援朝之战时,因为大明被日本方面的情报弄得太挠头,所以第二次入朝之前,就向日本方面派出了很多的探子。由于福建在日本经商的人数最多,所以当时执行这个任务的主力之一就是福建巡抚金学曾。
欧华宇作为在长崎的福建黑老大,对于金学曾的任务提供了颇多帮助,虽然他也是两头下注罢了。
此时万历援朝之战已经尘埃落定,侵略朝鲜的丰臣秀吉死了之后幕府方面对于侵朝之事也已经转向负面,身处长崎的幕府控制区域,欧华宇也就乐得听到有人把他当年支持大明的行为拿出来夸奖,自己也用此事迹自诩忠义。
两人又闲聊片刻,欧华宇笑着摇头:“我们这样的人比不得建阳你,哪怕再是为国出力,也落不得一个好去,现在我也挣了些钱财,打算修个族谱,把孩儿送回福建读书,日后也好有条出路。只是修起族谱才发现,我们欧家往上倒个十几背全都是打铁种田的,哪有一个撑场面的人?”
八闽的欧氏在历史上是一个大姓,只不过到明朝还没有怎么发迹而已,要等到晚明之后福建开海,一直到郑成功的海上集团成型,明清时期欧家才真正是人才辈出,近代以来更是成为一个跨越海峡两岸的大家族。
王文龙记得后来的福州有个闽侯南通的欧氏宗祠,香火很旺,他也进去参观过,他现在脑海里还记得宗祠之中欧家人给自己找的祖宗。
王文龙故意提问:“欧叔叔是哪里人?”
“我若论祖籍乃是福州侯官人。”欧华宇回答说。
王文龙装作惊讶道:“敢不是侯官洪塘的欧家?”
欧华宇好奇道:“建阳去过洪塘?”
王文龙立即脸上露出尊敬神色:“欧叔叔出自侯光洪堂欧家,怎么不知道自己家族的显赫?”
欧华宇和李国助都是听的莫名其妙,实在想不出洪塘那地方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世家大族。
王文龙娓娓道来:“据我所知洪塘欧家历史上是八闽有名的大族。欧叔叔可曾听过欧冶子?《吴越春秋》记载欧冶子最早在福州欧冶池铸剑,乃是先秦闽越人之中第一号的铸剑师,也是欧家的始祖。”
“欧家的后人在东汉之时到了江西的庐陵,二十四孝之中的‘孝能格虎’所说的东汉大孝子欧宝便是江西平阳人,后来的欧家都称作平阳堂就是由此而来。”
“至于这平阳堂的后人可是太多了:南宋有个进士欧简静,北宋有个忠义有名的知县欧庆,还有嘉靖年间工部郎中欧大任,本朝的学者欧道江,广西总兵欧信,这都是欧家平阳堂的后人。”
“有如此多文臣武将、孝子贤良,叔父怎么还自谦说欧家名声不显呢?”
这年代的人谁不讲个光宗耀祖?欧华宇原本以为自己祖上没什么名人,他在日本能够找到的幕僚水平也普遍一般,以至于欧华宇想要编族谱都不知道怎么去攀附权贵,此时听王文龙说出一串欧家的名人,欧华宇当时便是大喜,这往自己的族谱一塞,自己的家族可是有面子的很。
他连忙倒了一杯酒,双手敬王文龙道:“哎呀,原来我家祖上有如此多的贤德,若没有建阳点拨,我哪里知道?听那些胸无点墨的幕僚胡诌,差点辱没了先人。”
接着欧华宇又憨厚一笑:“嘿嘿,不知建阳能否将刚才所说抄录下来?叔父我没读过什么书,怕会遗忘了。”
王文龙连忙叫人取过笔墨,在纸上写下一连串的名字。
欧华宇看着那一个个大有名头的欧家先祖,心中十分满意。
等王文龙写完,他才转开话题问:“建阳同着国助侄儿同来台湾,敢是要做什么事情吗?”
王文龙道:“我们在浙江寻访到一个西班牙的船首执斧匠人,可以造欧洲船只,便想要借这人来台湾岛开办工厂,还要说服我家岳丈出资支持。”
“此事容易,包在我这叔叔身上了,等李兄到了,我自来帮你们说话。”欧华宇主动揽事说道:“李兄这点面子还是要给我的。”
第521章 瞻前顾后
在万历三十四年的关口,要说谁是东亚最大的海商,非李旦莫属。
此时的日本长崎,不光有福建和浙江的商人,荷兰、西班牙还有英国的对日贸易也全部要经由长崎口岸。
而李旦和欧华宇两人已经垄断了日本对华贸易的大部分,还插手吕宋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以至于在日本的欧洲人都知道李旦的名字。
但李旦有了这样的势力,却表现的越发恭顺。
他极度想要走好官面上的关系,每年大把银子送到长崎的官僚手上,就是为了找幕府换来那些朱印状。
不光是对日本,对大明和荷兰人李旦也是万分恭顺的态度,原本历史上的荷兰侵占澎湖事件,李旦就主动出来替大明向荷兰人传递消息,而且居中调和,甚至为了缓和两方的关系,对两边都使钱。
也不是说李旦天性就怂,根本原因是李旦作为如今东亚海面权力结构的受惠者,他宁愿东亚海面的格局永远这样保持下去,他好长长久久的赚钱。
王文龙等了两天,李旦终于才坐着海船到了大员港。
在日本住了一年多,李旦不需要天天跑海,皮肤倒是比原来白了不少,有点养尊处优的样子了,只不过眉宇之间还是带有着肃杀的草莽之气,不过他说话却越发的温文尔雅,像是个面团团的员外。
“李兄,这几天我投令郎还有令婿谈话,真是羡慕你家有这两个麒麟儿啊。”欧华宇竖着大拇指说,“特别是你家这王建阳,对海外掌固比我们还了解,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好后生。”
“儿孙自有儿孙福,当不得贤弟如此夸奖。”李旦脸上也挤出一丝笑容。
李国助说:“爹爹远来辛苦,海上可还平静?”
李旦坐下喝了一口茶才道:“这点水路算得了什么?我年轻下西洋时,九死一生也过来了,听说你和建阳打算在台湾弄个什么造船厂?”
李国助看了王文龙一眼,王文龙连忙笑着说:“欧式造船厂,沈士弘从澳门弄来了一个西班牙造船匠,名叫胡安纳瓦罗,他会造三角帆船、西班牙人的盖伦船还有马尼拉大帆船,沈将军试过他的本事,此人足有拉起一个造船厂的本领。如今台湾岛上有这么多的海商,大家都想要买西班牙人的船,若是台湾岛上自己就能办一个造船厂,肯定有销路。而且办此厂的目的也是为了咱们的未来,若能够训练出足够的船工,再想要欧洲船只就不需要去仰红毛人鼻吸了。”
“是啊,这前景太好,李兄,你说若是有这么一个造船厂,咱们日后在日本还要处处受制于那红毛人吗?”欧华宇称赞说道。
李旦想了想,忍不住询问:“那西班牙人真有造盖伦船的能力?”
“是的,只不过造盖伦船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他还需要训练出一群可以和他配合的工匠,需要几年时间。”王文龙回答。
李旦想了想说:“有这样的英才在手下办事自然是极好的,我前年走吕宋,有一艘大盖伦船被浪坏了,到现在停在泉州港上都没有修好。”
“红毛人说要我把船拖到吕宋去,那一艘破船想要弄到吕宋去还抵不上路费呢,若是有这样的人材又能管造又能管修,未来咱们的海船也有保障了。”
“那艘船是什么地方坏了?”王文龙问。
“船身的护板掉了许多。”李旦回答说。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