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86节
“民间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今可能只是调笑,但几十上百年后,说不定真有那学农学工之中的状元翘楚,能和四书五经金榜题名的状元到一般的地位!此事不远,说不定在你我有生之年就能见到征兆!”
王文龙的判断说的斩钉截铁,台下众人越听嘴巴张的越大。
第500章 演讲反响
学习工业知识和农业技术还能比得上状元当的上官?这是时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事。
而场下一些工农手工业者出生的孩子则是心中觉得十分兴奋,他们感觉若王文龙说的是真的,上了民党的学校或许真能够成为他们改变人生命运的契机。
接下来的话,王文龙说的越发的慷慨激昂:“今日民党学校之学生,之前是白身的,你们要好好读书识字,日后才能学习更复杂的技术,学会了技术,不光是自己受益,亦能有利于家国天下。”
“之前有功名的,也不要将此地当做一个悠游的场所,要实在下决心去学几样本事。上古之圣贤,神农氏本是农家,黄帝姓轩辕氏祖上是造轮子的工匠,大禹能通水利,有巢氏能架屋,均不是皓首穷经之徒。今后之文人,若要建功立业,不掌握些技术是不行的……四书五经要读,但日后我以为天下一切有抱负之人,都需努力学习技术,百多年后之世界,定然是有技术者之世界,无论做工做农当兵经商都需学习,如此一来,人人受了教化,那才是大同之时代、庶民之世界了!”
“庶民之世界……”
“庶民之世界!”
不知哪个工商业者家中的孩子听到这话忍不住念道起来,接着便是像传染一样,整个大坪中许多人都开始念叨这句话,并且声音越来越洪亮。
李新是个海商,他受到开发台湾的众海商之托,专门来请王文龙去台湾游历。
此刻他听到王文龙的讲演,同样是热血沸腾,忍不住幻想那个工商业者都受了教育、不再被只会读八股文的士大夫所统治、士农工商自己也知道理、可以昂首挺胸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台上的王文龙深吸一口气,对着激动的众人朗声说道:“同学们,朋友们,这样之世界正是民党所求的,士农工商皆为一体,这样世界的到来需要大量有能为的工匠有本领的商人去推动,也需要开明的文人去配合,这一切的希望就在今日衡山书斋的各位同学手中,请诸君共勉,只要大家同心协力,这样的世界定会到来!”
王文龙深深的行了一礼,这才转身走下讲台。
王文龙的这次会讲,内容相当轰动,一些观念新奇的让这时人都没反应过来。
东林党也一直在拉拢工商业阶级,他们坚持的撤销税吏、减少税收等等政策就是为讨好工商业者所设立,但是东林党依旧是读书人组成的党派,和小手工业者小商人不是一条心。民党所推行的民主主义和信奉的经济学,却可以吸引真正的底层工商业者。
这时江南的小工商业者虽然比起别的地方算是富裕,可客观来说,日子依旧过得十分苦,在社会地位上,他们自己都不觉得自己能够和读书人平起平坐。之所以有些手工业者会送自己的孩子来到衡山书斋,也是因为听说了在衡山书斋中有有名的读书人来做讲师。
这时人的观念是一个人想要出头就必须要成为读书人,还得考上功名。
而现在王文龙这个穿越者斩钉截铁的表示,做工行商种地的人家并不比读书人更低贱,他们的技术同样可以并需要进学堂学习。
而且这不仅仅是胡乱猜测,王文龙在《农业地理与钢铁》之中就已经分析过,社会的进步要依靠科技的发展,而这些科技发展必然是要熟悉工商业的人去推动的。
只是对于王文龙的这个结论,有人奉为信仰,有人则讥笑为妄言。
无论如何,这一席话着实能够让许多工商业者欢欣鼓舞,特别是王文龙说的那句:“人人受了教化,那才是大同之时代、庶民之世界。”让一些长期受歧视的工人商贩激动的热血沸腾。
没有在四民制度下生活过的人无法想象这种情绪,士农工商的分野在万历朝虽然逐渐被打破,但是离这观念完全被废弃还有十万八千里。
王文龙提出这样的口号,毫无疑问给了许多人前进的动力和奋斗的方向。
一些年轻的商人、工人都暗暗在心里立下志向,自己以后学好本事,不再只以挣钱为目的,而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做出一番事业。
还有一些人则是心中怀疑,王文龙所说的庶民之世界是否真会出现?
由于王文龙提到了欧洲人对于技术的重视,有一些和海外有联系的人还专门去打听,询问去过南洋的商人欧洲人的社会之中工商业者的阶级如何。
当听闻在南洋的欧洲人中,航海家、工匠、艺术家、种植园主都能够靠自己的本事跻身上流阶层,和教士坐在同一席上吃饭,一些此前未了解过这情况的大明人士也不禁心中惊讶。
在他们听来,欧洲的传教士就和大明的士大夫阶级差不多,而居然在开拓之中,工匠真的能获得和传教士接近的地位。
由此,甚至有些人第一次萌生了对于殖民主义的向往,以为若是江南士绅也去海外开拓,他们这些工匠就有了出头之日。
李新也是暗暗将海外情况和王文龙所说话对照的人之一,想着想着他发现王文龙所说的居然很大程度就是西洋的事实。
难道那样的未来真能实现?哪怕已经家资丰厚,李新也不经心思恍惚。
半天之后见到人群渐渐散去,李新也才反应过来,连忙向着王文龙离开的方向追去。
王文龙下台之后,被许多学生围在中间询问问题,他边走边回答,用了半炷香时间才终于脱身。
王文龙还没回到室内,李新便在身后追上:“建阳先生请留步!”
王文龙回头编见到一个年轻人带着一群随从向他这里跑来。
他听到那年轻人浓重的漳州口音,再看到来人的黝黑肤色以及皮肤,别人认不出来,王文龙则一下意识到面前来的应该是一位海主。
二十几岁的人放在江南可能会被以为是年少才俊,但海上人家生活危险刺激,越老越难走海,如果一个人年少没有成名,年纪大后就几乎没有成功机会,在福建海主之中,二十几岁闯出偌大名气算是正当年。
王文龙微笑问道:“这位朋友有什么事情么?”
李新递上一张名帖:“在下是福建的海商,名叫李新,漳州人,如今在台湾岛上建有村子从事贸易。”
“原来是李海主,我早听过阁下名字,只是无缘相见!”王文龙连忙一脸热情的招呼对方。
第501章 斯人已逝
李新和王文龙的岳父李旦或是此时正在崛起的颜思齐等人比起来都只算是名声平平,但是在后世原本历史中李新却有一个这些福建豪杰们都没有的创举。
此君是晚明的福建海商中惟一一个敢明目张胆造反的。
而且和刘天绪利用百姓们怀念朱元璋的情绪使用的“故国造反法”类似,原历史上李新十几年后在福州造反,直接打出了洪武的年号,日月重开大明天。
只不过李新的人手太少,勾结了个海盗袁八老才凑足了党与千余人,只能到处流窜放火,虽然气势猖獗,但很快被当时的福建巡抚及沈有容等将领征讨平息。
此时的李新显然还没有造反,在这时空会不会造反都不知道,王文龙把李新请进书斋的办公室,让人为他倒了一杯水,问道:
“李海主是特意从福建过来找我的?”
“是的,”李新表明来意说道:“得益于先生对民族主义的鼓吹以及坚持开台的立场,如今三一教和各海主在台湾岛上已经有了一定势力,我等诚邀建阳先生去台湾一游,不知建阳先生能否拨冗?”
“近些日子我于时间上倒是宽裕。”王文龙点头回答道。
“如此甚好,”李新知道自己可能不辱使命,总算松了一口气,“请先生近日去往台湾,这也是令尊李旦李大海主的意思。”
似乎怕王文龙怠慢他的请求,李新直接从仆从手中拿来李旦的书信给王文龙过目。并且介绍说:“李海主对于开发台湾一事也颇为心念。”
李旦现在长居日本长崎,国内的事情都交于李国助和许心素处理,李旦似乎是发现了台湾开发果真能行,自己的势力在这事情上已经慢人一步,急忙想要自己女婿入场,帮自己争一份利益。
王文龙翻看着李旦给他写的书信,笑道:“泰山大人既有命,最近我也有时间,回福建时便去台湾一趟是了。”
“如此,建阳先生年内就能上岛了?”李新大喜道。
“没错,”王文龙点头同意:“李海主可先回去通知,我这几日忙完就动身。不知李海主在台湾岛上担任何职?”
“鄙人在岛上有个移民村子,现任台湾岛民团打狗游击。”
打狗港就是后世高雄,这是台湾岛上原住民对此地称呼的音译,在当地土人话语里意思为“竹林”,至于后世的高雄名称,则是日据时期鬼子觉得打狗的称呼不好听,而此“打狗”的发音接近日文发音“高雄”,于是将之改名。
而听到李新的这身份,王文龙也是一脸憋不住的笑容。
高雄是马卡道族和汉人冲突的前线,打狗游击应该是台湾岛民团上一个颇为重要的位置,这位置上居然选了李新这么一个未来要举着洪武年号日月重开大明天的人,开发台湾岛的福建海商们果然够野。
王文龙在衡山书斋演讲的内容很快便经由报纸在江南传播开来,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手工业者和民党支持者听到王文龙的演讲非常兴奋,但质疑者更多。
此前李贽等思想家也提出过和王文龙所说的是农工商一体类似的观点,但是没有像王文龙说的这么明确和激进。
王文龙那什么“人人受教化”、“大同之时代”、“庶民之世界”,是农工商都要读书的未来在此时人听起来实在太过无稽。
好在这些报道也没有引起太热烈的反对。
王文龙所说的内容如果放在洪武永乐年间都够杀头的,可放在万历年间还真不算太过于逾越,甚至被认为鼓动性足够强,攻击性有点弱。
李新也取海路回福建,告知福建和台湾方面王文龙将要去台岛的消息,特别是通知李家做准备。
王文龙到没有着急的南下,因为如今才四月,台湾海峡最适合航行的时间是夏季和秋季。
以此时的航海技术,台湾海峡黑水沟之称不是作耍,冬半年间海面风向不定,海峡之中暗流涌动。现在王文龙即使回了福建,要他渡海他也不去,那是玩命呢。他待到五六月再缓缓动身也来得及。
这段时间,《白蛇传》已经在苏州进行了小规模的演出,据说薛素素十分敬业,为了让戏班学会唱南曲,忙的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而王文龙先动身回到苏州,他没有去虎丘掺和,而是抓紧时间处理积压的《苏州旬报》和制币厂事物。
王文龙手下经营着报社、制币厂、纺织厂、油墨印刷作坊,还有甲骨研究会主任、物理社社长、民党监督等等名头加身,虽然每件事都不需要他亲力亲为,但是这么多重身份凑在一起,哪怕是将自己的产业巡视监督一遍也需要不少时间,想要做事就还真是闲不下来的。
就在他忙忙碌碌的时候,冯梦龙找上了门来。
这几年冯梦龙还在积极的考科举,不过连个举人的名头都没混上,反倒是他的文学才能越发的显现,为了养家糊口,冯梦龙也真的决定开始通过稿费挣钱,此君在这年代也是快笔一支,冯梦龙前年出了两本剧本:《双雄记》和《墨憨斋定本传奇》,去年写了一本民歌集《童痴一弄·挂枝儿》,今年又接了董斯张的订单,给他编博物学书籍《广博物志》。
平均一年多就出一本书,这写作速度放在后世的作家之中也不算慢了,在这年代绝对算是一流的快笔,也就比王文龙这种文抄流名士要缓一些。
而这次冯梦龙突然把笔搁了,意兴阑珊的来找到王文龙,开口都是酒气,泪眼迷蒙。
王文龙一脸讶异,听冯梦龙解释一番才明白,原来是冯梦龙刚刚收到消息——他心心念念的名妓侯慧卿去世了。
冯梦龙和侯慧卿的故事王文龙早有耳闻,冯梦龙十几岁就开始逛青楼,他的文才出众,人品风流,许多乐户不要钱也会接待他。二十二岁时,冯梦龙遇上苏州名妓侯慧卿,两人从花船唱和到冯梦龙成为侯的入幕之宾。
最开始侯慧卿只是想利用冯梦龙的名声为自己扬名方便做生意,冯梦龙也只有轻薄戏耍的念头,但是两人越玩越投缘,居然真的情根深种。
侯慧卿悄悄向冯梦龙提出请他为自己赎身,可别说二十几岁的冯梦龙,就是现在冯梦龙也拿不出那么多银子。
冯梦龙又舍不得侯慧卿在花船上受苦,于是主动给侯慧卿找买主。
当时正好袁宏道带着弟弟袁中道游历江南,冯梦龙就把侯慧卿介绍给了袁中道,袁中道赎侯慧卿为妾,冯梦龙泪眼婆娑的去庆贺。
虽说明代人在男女关系上的观念和后世差别挺大,但冯梦龙从此也受了些刺激,开始拼命给侯慧卿写情诗,写了撕,撕了写,渐渐情根深种。
第502章 向前走
侯慧卿对冯梦龙也是有感情的,只是这女子经历的更多,更现实,知道即使自己嫁给冯梦龙,以当时冯梦龙的性格两人的日子也过不下去。
袁中道在江南玩了一年,被哥哥安排去京城赶考,他不敢带上侯慧卿怕被两个兄长责骂,于是将侯慧卿留在了江南。侯慧卿也没有嫁给冯梦龙,而是找了个有钱的商人,继续给对方做妾。
奇葩的是侯慧卿和冯梦龙两人即使这样都还没断,自从侯慧卿嫁给袁中道以后冯梦龙就没再去找侯慧卿私会,这种事情违背礼法,也有辱侯慧卿的名声,冯梦龙的恋爱方式是纯粹情感上的,就是写诗,还不敢给侯慧卿送,只是有些写的实在好的才留了下来,通过各种方式发表,方便让侯慧卿看到。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