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79节

今天有事,需要请假,抱歉

  请假,家里有事

要请假一段时间

  妈妈走了,在母亲节,我终究没有这个福气

第484章 区别对待

  王文龙和叶昼则等人一到,参加今日宴会的客人全都朝他们那处走去。

  松江推官毕自严笑着上前跟王文龙打招呼:“建阳,半年未见,风采不减呀。”

  “毕大人好,您才是越发的健旺了。”王文龙也笑着打招呼。

  明代的推官是州府级别的官员,专掌推勾狱讼之事,虽然只是个正七品的官职,但在地方上却有相当强的影响力,特别是松江地处运河要到的位置,此处有水军右卫的三个漕帮争权,历任松江推官都在漕帮的争斗中担任主管者的角色,是漕帮各派系都会巴结的对象。松江推官这个职位往往是二甲以下的进士才会对外放的官职,但只要做好了仕途之上的前程比之一甲的进士也不差。

  历史上毕自严从松江推官起家,一路成为工部尚书,这背后也有漕帮的不少出力。

  全场人物的交谈焦点都转向了王文龙,叶昼则和王文龙带来的薛素素也在众人之中交流谈笑。

  今天薛素素是作为坤班教头的身份来推广生意的,叶昼则特意帮忙嘱咐过,众人也都知道这坤班中有王文龙的股分,大家给王文龙情面,对于薛素素以及她所说的坤班都表现出尊重重视的态度。

  薛素素在众人之中落落大方的交谈,心中颇为满足。

  过去作为名妓,她虽然也受到众人的重视,但是这种重视中常没有多少尊重的成分,大家只把她看作一个玩物,此时此刻,薛素素却是第一次有了被人平等对待的感觉。

  虽然薛素素不想去贴王文龙献媚,但她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安慰,此时薛素素又在人群中看到了陪在彭末衲身旁的冯从愆。

  以前薛素素无论在外面身份多么显赫,碰到冯从愆都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但如今被众人簇拥夸奖的她却觉得冯从愆完全无足轻重了。

  她突然感到自己的丫鬟说的不错,王文龙的力量和那些只会吟风弄月的名士闲官全然不同,在王文龙身边确实会给她极大的安全感。

  薛素素笑语盈盈,身处众人簇拥之中,仿佛是一朵生在绿丛中的百合花,虽然不主动醒目,但却实实的让人觉得优雅鲜艳,让人想要靠近。

  彭末衲直接看呆了。

  他在来江南前就听李征蛮讲过薛素素是江南绝色,他跟随皇木一起下江南的原因之一就是想来见识见识这薛素素的美貌,此时一见,他瞬间心动。

  彭末衲小声对冯从愆说:“冯先生何不为我引荐薛小姐?”

  冯从愆虽然不想多惹麻烦,但还是只能硬着头皮上去,对薛素素谄笑道:“素素,这是酉阳的彭宣慰。”

  薛素素看到冯从愆就心思复杂,不过她的训练还是让她保持住笑容,对着彭末衲点点头:“彭宣慰果然是少年英雄。”

  薛素素一笑如同百合盛开,让彭末衲心里更加痒痒。

  他恨不得当下就把薛素素给弄到手,笑着上前说:“我过两日在南京设宴,不如薛小姐也一起去?”

  薛素素问道:“彭宣慰是要请坤班唱戏么?”

  彭末衲笑着说:“我专请薛小姐。”

  薛素素瞬间明白,委婉拒绝道:“我是坤班教习,这几日里实在脱不了身,只怕没有时间单独赴宴了。”

  彭末衲又接连请了几次,薛素素哪里不知道他的心思,只是一味拒绝。

  冯从愆看看一旁的王文龙,生怕又惹到麻烦也从中解劝,薛素素才终于得以脱身。

  看着薛素素走远,彭末衲瞬间气愤。

  这彭末衲可不是简单人物。川中酉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洪武十年酉阳冉土官如彪归附大明,朱元璋便以其辖地置酉阳州。冉家世授宣慰使,彭家则世授宣慰副使,冉彭两家分别是当地苗族、土家族的土司,可以说和播州杨应龙是类似的地位。

  冉家人通过向皇帝献木料、为朝廷出兵平叛,如今已被封到从三品的将军,虽然不到之前播州杨应龙被封的二品都指挥使那样的级别,但是在大明的宣慰中也算是极为受宠了。而且酉阳比播州可是富裕的多,冉彭两家的富裕豪奢甚至胜过播州杨家。

  彭末衲作为彭家嫡子,才二十出头就被封到五品官职,自小不光是本族之中的土汉百姓对他畏惧,就是四川上下的官员都敬重他三分,彭末衲十几岁开始就习惯于收到每一任四川巡抚写的带他名字的帖子,请他到成都去吃新官宴席。

  虽然薛素素拒他于千里之外,但彭末衲还不死心,他一直跟在薛素素身旁见缝插针的邀请,完全无视众人的目光,薛素素心中暗暗有些反感,但自然不会表现出来。

  叶昼则和王文龙已经见过众人,叶昼则走入主宾之位,对众人拱手后说道:“南直护粮事业能够如此成功,全仰赖各位仁人义士的支持,如今北直隶又受灾荒,民党义不容辞,即将组织士子赴北直隶督粮救灾,所需资金关系正在打通,还望各位有能力者能够帮助。接下来请首倡护粮,于此次事情中居功第一的建阳先生说两句。”

  “实不敢当叶社首如此夸奖。”王文龙先对叶昼则拱手,接着又对众人团团抱拳,然后才开始讲话道:

  “朱旺河口工程即将完工,此大工共投入民工五十万人,耗时六个余月,工程开展的位置,自朱旺口到小浮桥绵延一百七十余里河道宽、堤坝厚使得黄河之水归入故道,可解江南年年之危也,实在是利国利民之一大壮举。大工能成,上仰赖圣上朝廷支持,下依靠地方民心徭役,而民党协助朝廷护粮,或是捐钱捐物、或是亲赴前线、或是文章报纸鼓吹,民党之功,河道总督曹侍郎亲写牌匾以表彰,此诚为上下一心共举大事之典范也。”

  众人大多是参与了民党护粮的,闻言都是鼓掌。

  王文龙笑着等待掌声停歇,才接着说道:“然而治理河道乃是久久为功之事,非是半年之劳便能够一劳永逸。朱旺河口的王家大坝、黄坝新堤等地若遇到暴雨大水仍有危险,工部奏报称日后需开凿新河将朱旺口的河水一分两段,每一段都修筑堤坝,以扩充河口容水能力,汇入黄河旧道的一段河水还需要继续分流,此接后续绵延工程,少说还需半年时间才能全部完成,朝廷已拨下巨款,且减免工程各地沿岸赋税以招徕徭役。四月北直隶又受大灾,民党易积极准备北上,所需钱财人力不在少数。”

  “我在此与民党共同号召有余力者出资出力以助大工,本期的《苏州旬报》将大力号召此事。诸君些许捐献,不在多寡,只在心意,天下仁人义士极多,只消十之一二慷慨解囊便,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之效,可保百姓之生产安全,此诚彰显大德、以利后人之事业也。”

  王文龙最后道:“在下愿首倡其议,为南直河工捐银二百两,且代《苏州旬报》为北直隶大灾捐粮二百石,且旬报后续还有一系列报道鼓吹。白银马上送到,粮食也已经让家人在筹集。”

  “建阳先生仁义!”

  “果然是名士风范也!”

  场中众人爆发出一阵夸奖之声,王文龙开口就捐了四百两银子,众人先是惊讶于王文龙的实力,接着便是个个心中佩服。

  彭末衲心中也有些惊讶,他虽然家资巨富,但却不舍得一口气把四百两银子捐给穷人,这不是浪费钱财吗?那些灾民饿死了关他什么事?

  王文龙讲完话,在众人的簇拥之中走到场边,薛素素也向那里走去。

  王文龙正在同叶昼则谈话,见到薛素素过来,他笑道:“昼则兄有个好主意,咱们民党倡捐,哪怕使用报纸,一些地方上不识文墨的大户也难得及时收到消息,而演戏唱曲在此事上的宣传力量更大,不如咱们坤班为此排几出戏,再编一些唱段以做宣传?”

  “这真是好办法。”薛素素眼前一亮,这法子除了可以帮助民党宣传赈灾之外,显然也能为坤班打开名气。

  “既然是向更多人宣传,唱词曲目就要合俗入俚,南京,苏州,淮扬,方言既不相同,唱词编撰想要合辙押韵还得费一番思量。”薛素素道:“不如明日同到建阳府上商量谋划。”

  “如此甚好。”王文龙点头同意。

  听到两人的对话彭末衲当场就愣了,他请了薛素素半天薛素素都不松口,而王文龙只是轻飘飘的说了两句话,薛素素就要到他府上去。

  再看看薛素素和王文龙之间谈笑的亲近模样与在自己面前有理却又疏远的态度全然不同,彭末衲瞬间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

  王文龙和薛素素开始讨论如何将戏曲、唱词改编成宣传曲目,在场许多名士都是曲坛人物,众人也纷纷参与讨论。

  薛素素的艺术造诣极高,戏曲功底非常强,而王文龙则是有超脱时代的眼光,对于剧本的节奏有度有着敏锐的判断力,两人商量着一些表现灾民苦痛,引起众人同情的剧情,各自说出思路,立刻就让众人有眼前一亮之感。

  “王建阳、薛素素确然都是曲中大家,他们合作改编出来的本子一定好看。”

  听到身边众人的夸奖,又见薛素素笑语盈盈,同王文龙相谈甚欢,彭末衲越发气的咬牙切齿。

第485章 污蔑

  之前在场众人对彭末衲虽然礼貌,但那态度却和对王文龙时的尊敬全然不同。

  彭末衲从小的生活之中从来都是他把别人给比下去,此时却是第一次有了自己全面受碾压,甚至有些感到受人排挤,无法融入的感觉。

  普通人有这样的感觉只会觉得自卑,而彭末衲从小的生长环境让他第一反应却是妒忌和怨恨。

  他悄悄看向王文龙,把内心的怨恨全都投射到了王文龙身上。

  薛素素的丫鬟一早就让家中的船夫划着小船载她到玄武湖边去买菜。

  在江南划船是大多数人出行最方便的方式,南京城中密布的水网也在城市居民区中铺开了一条条交通道路,自秦淮河到玄武湖,路上许多附近州县的农人商贩已经一大早采摘了新鲜蔬菜前来供应南京市民的消费所需。

  薛素素的丫鬟在众船之中挑挑选选,买了些薛素素爱吃的藕尖、嫩鱼,正要去买青菜时,就见边上划过一艘小小的书船。

  这种船不卖大书,专门是卖一些小抄小报的。

  古代市民所看的小报雏形早在宋代就出现了,那时汴梁的市面上贩卖一种带漫画的点评纸类似于后世画报,一张不过几文钱,专供普通百姓娱乐消费。到了明代,这种画报依旧有所传承,而这几年随着王文龙开创的报纸事业的兴起,原本只有一两页、内容简单的画报已经向着正规的报纸业转变。

  “船家,今日有什么小说更新么?”丫鬟询问。

  那卖书的见到生意上门连忙点头说道:“有的有的,《再编戒指儿记》《新编刎颈鸳鸯会》都出了新连载。”

  他推荐的都是些女性爱看的话本小说,嘉靖以前,话本小说几乎全是为男性读者所写的,如《三国演义》《金瓶梅》之中的女性角色大都是配角或脸谱化的形象,很少有以女性视角阐述的内容。

  到嘉靖年间,随着市民阶级的出现,百姓识字率增加,风气也转为开放,渐渐才出现了一些女性作家以及女性视角的作品。女子也渐渐流行阅读小说。

  “连载《新编刎颈鸳鸯会》的那张报纸给我来一份。还有新连载才子佳人小说的报纸,一样给我来一份。”丫鬟说道。

  那船夫连忙整理,不一会儿拿出了五份报纸,算钱道:“共是五十文。”

  薛素素的丫鬟将半钱银币递了过去。苏州宝泉局的新式银币现在已经在江南全面推开,不光有一两半两这种常见的银币面额,如今最小的面额已经做到半钱。

  明制半钱的重量只有后世标准计量的一克多,如果用过去的办法根本不可能只用一克多的白银就铸成一枚银币,这还要仰赖物理社不断研究出来的合金配方,在降低银含量的同时还能使得银币白光闪闪,苏州的半钱银币看起来光亮,其实原料大多数是贱金属,制造成本相当低。

  “盛惠五十文。”船夫看过银币点点头,小丫鬟也迫不及待地接过报纸,翻看上面新的连载。

  随着文学发展,到万历年间,许多的才子佳人小说之中的女子终于渐渐有了自己性格,这些小说不光男性爱看,也吸引了不少女性读者。薛素素的丫鬟以及薛素素自己都是这类小说的忠实读者。

  在原本历史中,这种变化一直要到清代中期的《红楼梦》出现才到达顶峰,红楼梦之中的女性角色和男性角色一样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故事,再也不是故事情节的附属品。

  而在这个时空,受到以王文龙为代表的通俗作家的一系列作品影响,小说之中的女性角色丰富程度比原历史之中提高的快的多。

  特别是李国仙的《甄嬛传》连载大热以后,女性市场更进一步被发掘了出来。

  如今作家在写作才子佳人小说时也会更加注重塑造女性角色,以吸引女读者的购买。

  小丫鬟略略翻了几眼,便打开《新编刎颈鸳鸯会》的连载仔细阅读。

  《刎颈鸳鸯会》原作是一篇讲述临淮武公赵业的爱妾步非烟和赵业的儿子赵象私通,最后被丈夫所杀的故事,过去往往被认为是警惕富家看管好自己妻妾的文章,而如今却有人将这篇小说改编成《新编刎颈鸳鸯会》,把此故事写成了一篇爱情小说。

  此作照着《甄嬛传》的套路,将女主步非烟原本的情色桥段全部洗白。

  新编小说之中,作者先给女主步非烟增加了她在青楼时和本地才子两情相悦的故事,才子受难,步非烟去求赵业解救,接着高官赵业又看上步非烟,两人暗生情素,步非烟嫁给赵业为妾。然后又引入宅斗故事,步非烟在赵业家中处处被主母针对,又一次次被当年青梅竹马的情郎,如今做了赵业幕僚的才子所解救。

  后来赵业终于背叛步非烟,此时步非烟又遇到了赵业的儿子赵象,赵象屡次在父亲手下相救,两人渐渐走在一起。

  这篇小说将步非烟的爱情写得相当精彩,吸引了大量读者的追读,赚足了闺阁女性眼泪的同时,作者“洗白淫妇”“教唆乱礼”的操作也引来许多人的批评。

首节 上一节 279/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