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47节
“多谢建阳先生吉言。”佟卜年颇为高兴。
萧汝芳也和两人一起举杯,放下杯子,叹气说道:“八百是我看着长起来的,能学到如今的程度也是着实不易,他日高中,为我东人又添一个文曲星,也算是不枉这些年所受辛苦了。”
王文龙想到佟卜年的身份,大概知道两人在说什么,他借着这话头问佟卜年:“八百这些年来读书,恐怕受了不少委屈吧?可否对我讲讲。”
佟卜年看了萧汝芳一眼,萧汝芳笑着说道:“建阳是磊落君子,八百对他说也无妨。”
佟卜年点点头,自斟自饮了一杯,然后才开口说道:“当年我六岁想要开蒙,本来我户籍在定辽中卫,求到辽阳都司儒学,儒学中却因我祖上非汉人,百般推脱不收我读书。家中父亲找到辽阳的正学书院,那书院也不收我。”
“此后便一一打听过去,辽阳有六所社学,一个也不愿意纳我的名字。我家便为着我读书之事走抚顺、过沈阳,终究还是到了铁岭卫才补上个名字。”
“原本要六岁开蒙,等到入学读书时却已是八岁了,白白浪费两年时间。”
王文龙道:“那时八百贤弟心中一定感到委屈吧?”
佟卜年笑着摇头:“六七岁的孩子懂得什么,我只记得当时父母叫我到铁岭读书,我心中还奇怪,为何不能在家中读,只是不舍得同年那些玩伴罢了,什么民族之事,我也是进了学之后才慢慢发觉的。”
王文龙点点头,“八百虽比别人晚几年进学,但是却早早得中秀才,想来于此道之上也是有天赋的了。”
佟卜年却摇头笑道:“我刚进学时比周围人都大上两岁,又常受铁岭卫所子弟欺负,其实并不喜欢读书,几次都想着从开原偷偷逃回辽阳去,不过家中叔父要我争一口气,硬是给我打了回来。没法子,只得静下心来读,这一读反倒读出些味道来了。”
“我家祖上虽然早在洪武年间就进了辽东做生意,但其实家族之中到我这一代,也才是将将能够有些人认得字,我的祖父一辈,许多都是不曾读书的。”
“我读了书才明白为何朝廷里说不能杀奴仆,不能欺负弱小,明白该如何做人处事,这些道理我去同我的叔父们讲,他们都夸我读了书便明理呢。”
萧汝芳点头赞许说道:“这就是教化之功了。”
王文龙也是笑道:“能读出这样的道理,就说明八百是用了心的。”
大家一起喝了杯酒,话题又转到佟卜年的科考上。
王文龙问:“八百转年是去山东还是去顺天考试?”
话刚出口就见萧汝芳的脸色有些不自然,而佟卜年则是一下生起气来:
“自然是去顺天,山东我不会再去了!”
王文龙有些惊讶佟卜年的反应,而一旁知道一些情况的萧汝芳忙劝说道:“那些个无知之人,八百不用去管他们,山东还是有明理大儒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我东人采取歧视的态度。”
佟卜年却似乎想到这事情就生气,他摇头道:“便是有真正儒者,兀奈那些无知的山东百姓实在是太气人!”
王文龙听得一头雾水,连忙询问:“是什么情况?可否跟我说说?”
萧汝芳叹了一口气,跟王文龙解释道:“这些年辽东逃军回到山东的不少,其中有些为非作歹之辈给山东百姓留下极坏印象,致使山东百姓歧视我东人甚深。我东人学子去往山东科举没有几个不受气的,时日一久,宁愿绕些远路去顺天考试,也不愿去山东参加乡试了。”
听萧汝芳解释一番王文龙才知道,“东人”是此时辽东人的自称,不光包括萧汝芳这样的汉族,在东北羁縻卫所制度以下的蒙古人、女真人、部分鸭绿江以西的朝鲜人也以东人自称。
此时的东人其实已经非常认同大明,他们之所以自称东人而不是辽人就是为了避免与契丹人建立的辽国联系在一起,强调自己也是大明的子民。
但东人虽有这样认同,可是毕竟汉胡杂处,养成的生活习惯不同,加上对于辽东逃军印象不好,所以以山东百姓为代表的内地百姓对于东人往往非常歧视。甚至很多山东百姓对待辽东人的态度俨然异族,
这种态度看看此时山东文人在笔记中对于东人的形容就能感觉到:什么“几于夷虏”、“性与虏同”、“天下视辽人不异真满州”等等,总之通篇没有几句好话。
第420章 我当为东人呼吁
萧汝芳叹息说道:“为何建阳在社学的会讲如此受到东人学子的欢迎,就因为当今世上真没有几人能如同你建阳先生一般将我辽东子弟也当做华夏子民去对待,每当我东人学子踏足关内,耳中所听见的污言秽语,真是难以忍受。”
王文龙闻言也是愕然,他知道辽东人受歧视,但没想到受歧视到如此地步,只能劝说道:“这或许也是一地百姓的误解,就比如我在江南福建一带,便从未听闻此话,那里文人说起辽东还是甚为向往的。”
萧汝芳点头:“富庶之地,文教昌盛,百姓思想多半也开放一些,可惜山东不能如此。”
这时两人就见佟卜年重重的一拍桌子,他咬牙道:“他们越是看不起我,我越要考出点成绩,他日定当金榜题名,为东人争气,也为天下做出些名堂来!”
“好!”萧汝芳激扬赞赏:“这才是我辈读书人的言语,不管别人再怎么看,我辈自当践行君子的道理,告诉天下人我东人也可济世救民,建阳你说是也不是!”
“是呀。”王文龙听着佟卜年的话,又想到原历史上佟卜年的遭遇,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原历史上的佟卜年几年之后高中进士,顺顺利利当了几年小官,然后到天启年间,他被“以辽人守辽土”的熊廷弼看中,调到山东监军。
那时萨尔浒之战已经打败,辽东局势紧张,人心惶惶,佟卜年上任不久就被控告私通建州女真。
以佟卜年当时的身份确实也是有口难言,因为他的家族太敏感。
佟卜年的佟姓来源于他们部落归顺大明之前的居住地——佟佳。
没错,佟卜年的家族就是原历史上有满清第一外戚集团之称,“佟半朝”的那个佟佳氏。
佟卜年的爹叫做佟养直,佟卜年的叔伯辈人物包括大汉奸佟养真、佟养性等,包括康熙的生母佟佳氏也是佟卜年的亲侄女。
佟卜年这样的身份自然很容易被怀疑通敌,而他也是个烈性子,被丢入诏狱之后不久就自杀明志了。
但佟卜年的冤屈却没有被昭雪,因为佟卜年的案子本来就是天启皇帝和东林党的一场斗法。
佟卜年的罪证都是捕风捉影之事,根本构不成问罪的证据,而是天启皇帝和魏忠贤给东林党设的一个局。
东林党想要保住佟卜年,东林党的刑部尚书王纪审理此案认为证据不足,不能判处死刑,然后被天启皇帝以包庇叛徒的名义大骂,天启拿着此事将王纪撸了下去大大打击了东林党的势力,为魏忠贤掌权铺路。
至于佟卜年之死,只是附带的而已,天启皇帝根本不在乎。
佟卜年在狱中自尽之后天启便将他的案子做成铁案,下谕旨表示佟卜年:私通女真,馋害毛文龙,罪在不赦,拟罪正法。接着又派人到辽东将佟卜年的父亲给杀了。
这之后佟卜年的儿子佟国器孤苦无依,被叔祖佟养性收养,他的老爹爷爷全都是被大明皇帝给弄死的,又在佟养性家长大,佟国器对大明一点好感都没有,从小就自认为是满族人。
原历史上的满清时期,佟国器一路当到福建巡抚,在福建巡抚任上佟国器还找人编了本《高阳集》,在书中为父亲“美化”生平,佟国器将佟卜年的背景改写成“大清忠臣”,表示佟卜年是潜入明朝从事情报活动被锦衣卫擒获,宁死不屈才被大明处斩的。
佟国器甚至可能觉得自己把老爹的历史评价塑造成满清间谍,是对老爹一生的最大褒奖。
而在王文龙看来,历史上佟卜年的一生十分悲情,他想要报效大明却被污蔑成女真探子,他自尽明志,却被自己的儿子将探子名声给坐实,实在是报国无门四个字的绝佳写照。
明末的历史之所以看的让人窝火,就是因为大明朝廷尽搞些这种神操作。
此时再看看眼前意气风发的少年,王文龙心中百感交集,但又无法说出,他只能举起酒杯道:“我敬八百一杯,祝你来年马到成功。”
“多谢建阳先生。”佟卜年举杯,将杯中黄酒一饮而尽。
之后吃饭过程中王文龙心中觉得十分不舒服,再也不想说话,而佟卜年和萧汝芳也只当他听说了东人受歧视之事心中受到震撼。
其实今日饭桌上话题被引到此处,他们两个辽东学子心中也是不快,同样没什么话好说。
一餐饭就这么闷闷的吃完,萧汝芳和王文龙告辞离开,回去路上,王文龙还在思索着此时大明对于辽东人的歧视问题。
他越想越觉得大明对于东人这种狭隘的歧视心理,实在是太愚蠢了。
就拿山东人歧视逃回到山东的辽东军户来说,山东人说辽东军户都是胡虏,背后逻辑根本经不起推敲,因为回到山东的辽东军户大多就是祖籍山东的汉人。
就比如后来搞出吴桥兵变的大汉奸孔有德就是出生曲阜,自称还是孔子后裔,妥妥的山东人。而且孔有德之所以能够在辽东出名,也是因为后金打下开铁防线之后他和父亲不愿做亡国奴,所以率领开铁的矿工起义抵抗,其父战死孔有德便继续领军,直到后金军占领辽阳之后,孔有德还带领剩下的义军投奔毛文龙。
如果孔有德当时和父亲一起在铁岭战死,妥妥就是一个大明双忠,而且孔有德和手下的兵马一直到崇祯年间还老老实实退到山东。
但这些辽东军户在辽东打生打死,回到山东内地居然被当成胡虏歧视,吃不给吃穿不给穿,还被派去辽东当填线炮灰,一路上连粮食都征不到,终于在吴桥引起辽东军变。
而孔有德吴桥兵变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登州去搞屠杀,这群辽东军户对于山东人实在太恨了,杀爽了之后才跑去投降满清。
历史上酿成如此悲剧,固然有孔有德这群人意志不坚、卖国求荣的原因,但不得不说明朝中叶以后内地人对辽东人不理智的歧视也是很大的推动因素。
而且历史上很讽刺的是辽东的战事越是吃紧,内地人对辽东人的歧视越深。
就比如崇祯年间,东林党的陈仁锡居然能直接呼吁“凡辽人前往省直者,尽数出关”“以清内地”。
意思是既然“以辽人守辽土”,那么辽东土地都被占了,辽人就应该都在辽地战死,为什么还跑到内地来惹麻烦?就差没说:“只有死在抗击后金前线上的辽人材是好辽人了。”
内地社会对于东人的排斥和仇恨,最终结果就是将辽东人视为非我族类的异己。
这种情况下还要辽东人为大明死战,谁又愿意上?
而后金则趁机主动接纳辽东汉人,使得明清之际辽东都司的汉人群体大量叛变。
那些原历史上对满清认同感极强的汉人包衣奴才,不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主动投靠后金的。
就像父亲、祖父都被天启皇帝弄死的佟国器,对大明那是切骨的仇恨。
但事情本不应该发展到这一步的。特别是对那些到今天还自称东人而不是辽人,满心对大明忠义的辽东子弟来说,这样的结果和历史评价实在太不公平,王文龙觉得他们即使身处地下也会切齿悲恨吧。
……
两乘轿子停在萧汝芳的家门口,萧汝芳正要下轿,就见王文龙从一旁走上来,“近德公,我此次回关内当为东人发声,让关内人物都知道,东人世代镇守边关,东人是我们的一脉同胞,是堂堂正正的大明子弟!”
萧汝芳一愣,渐渐眼中泛上泪光:“我替东人谢建阳了。”
第421章 红山发现传回关内
王文龙在开原城又待了两天这才在众学子的依依不舍之中起程南回,出城之日,城中几家大户一起做灞桥会,将铁岭附近的几百个读书人都召集在一起,佟卜年对王文龙十分尊敬,跟着王文龙一路直把他送出城二里多地,这才洒泪而别。
王文龙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在开原讲学的同时,红山文化的发现已经在关内炸锅了。
此时的京城,东林党和浙党的战斗已经尘埃落定。
沈一贯彻底病了,退缩在家几个月不去上朝,浙党也被打击到奄奄一息,只能龟缩起来舔舐伤口。
但东林党也是元气大伤,东林党所倚重的大将温纯被迫退休,此君养天下之望,退休之日,京城南郊数百官员前去送别,温纯一走在舆论场上对于浙党的打击反倒比温存留在朝中时还大。
东林党的舆论影响力不是一般的大,名声也非常好,现在又全面胜利,浙党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
沈一贯的名声已经彻底臭了,人人都把它看作一个结党营私逼退名臣的恶相,乡野之中大有将之比为严嵩、秦桧的。
如果说沈一贯作为老狐狸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抨击,还能够给自己做心理疏导的话,浙党的其余人物受到的冲击影响则更大,兵部尚书兼刑部尚书的萧大亨,他刑部尚书的位置马上给人顶了,萧大亨被赶回去老老实实管着兵部那摊事。
钱梦皋等浙党小卒更是被骂的臭头,钱梦皋也已被辞,但是和温纯被人送出城几里地不同,钱梦皋孤零零的回乡,而且回到家乡之后,乡中名士不耻与他为伍,想要靠给人写点墓志铭碑帖挣钱都挣不到,一介清流官当到如此地步,也实在是失败之极了。
正阳门外,黄辉下了轿子,走进一家茶社。
他刚进门,董其昌就一脸焦急的询问道:“东宫对于甲骨研究会的支持可能继续?”
黄辉苦笑着说道:“作宾好生着急,我跑了一天,你也让我先有杯茶水到口再说其他吧。”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