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36节

  此时说起楚宗的荒唐情况,朱载堉忍不住再次想道自己那被关了十九年的父亲,由衷叹息说道:

  “宗室之制,虽然让宗室子弟自小养尊处优,但却也绝了其上进之心。人无心气,岂能成才?此乃真正抽心一烂,于宗室之人并无好处,高粱华宅反不如小家小户,还能出些有骨气的寒门贵子。”

第400章 甲骨研究会

  “宗室问题太多,归根结柢在于宗室养尊处优又不事生产,与其努力求功名还不如混吃等死,最终养出的子弟非但不能报国反而成为国家祸害,实乃是违背先皇祖定制之本意。”

  朱载堉对三人说:“我已经上书圣上请求开宗室科举之门,若是成功,或许能一改宗室风气。”

  王文龙闻言第一个称赞:“伯勤此疏真乃良谏!若是成功,伯勤可称二百年宗室第一人也。”

  朱载堉连连摇手,笑道:“建阳也太过誉。”

  不光王文龙,听说朱载堉已经上疏,王骥德和黄辉也颇为惊讶,心中暗暗佩服。

  大明宗室二百年,养出来了无数烂人,真正到了国家危亡的时候,这些宗室也没见几个顶上去,有识之士都能看出宗室制度的败坏,只是因为舆论压力没有人敢提议修改。

  别说修改了,就如同现在,东林党人甚至利用宗室地位做文章以攻击浙党。

  朱载堉作为宗室人员,看清楚问题,还愿意自己从内部动刀提议改革,就看他执意不让自己子弟继承王爵以及主动提议让宗室也参加科举考试,就知道朱载堉能够留名青史的确是有原因的。

  朱载堉做的这几件事,不知被多少宗室痛骂,甚至连东林党人等台前的党派都不一定支持,他还能坚持去做,的确是个光明磊落之人。

  朱载堉不想继续聊宗室之事,转换话题说道:“我先前正在和王黄两位贤弟说起礼部打算筹备甲骨研究会之事,伯良说此事乃是建阳最先提议,据说甲骨研究会还要请建阳加入呢。”

  王文龙闻言道:“这么快就成立了?”

  王骥德在一旁笑道:“此事还要多谢你面前的黄昭素。”

  黄辉笑着摆手:“董作宾是主力,我只不过是个敲边鼓的,真正说起来还是这研究会的办法提得好,天下文人号召舆论炒起了这热度,要不然就凭我们几人如何能够。”

  董其昌作为东宫讲官的政治地位还是相当高的,而黄辉也是经筵侍讲兼东宫臣僚,有他们两人活动,甲骨研究会终于成功成立。

  黄辉笑着介绍说:“这甲骨研究会之设立,最初有人想将之挂在太常寺或钦天监下面,然而我等一番商议,认为还是在礼部之下最有好处。”

  王文龙点头表示认同。

  太常寺是管具体礼仪实施的,研究甲骨文考据古代礼仪似乎可以成为其附属的工作,而钦天监同样做些山川地理的研究,似乎和甲骨文研究也能部分对口。可是这两个衙门都太过冷门,相比之下,礼部是正经的六部之一,甲骨研究会挂靠在礼部这样的大部门下面,说出去都会响亮一些,办事招人也都更加方便。

  黄辉继续说道:“如今甲骨研究会的经费也有了保证,朝廷每年拨款,且还给了十个研究的名额,无论有无功名官身,都可以由甲骨会中人推举,研究之职不是官,便是上面主办的大使副使也都是有名无衔。”

  王骥德闻言不禁道:“可惜全是白身,若是这研究会能弄到几个官员身份,就更能招来天下名士了。”

  黄辉只是笑,王文龙知道他的意思,于是代他解释道:“伯良兄,甲骨研究会没有官身在我看来反倒是好事,可以使得此会避免参与党争之局,专心做研究,这才是真正清贵。”

  黄辉点头:“正是此意。”

  黄辉和董其昌知道,现在甲骨研究会的级别大概相当于礼部下辖的铸印局,此时的铸印局大使也不过是八品官,品级低不要紧,就像是中书舍人,虽然也不过是七品下,但人家可以出入内阁,同样会被抢着当。

  但类似铸印局大使这种官品级低不说,还离权力中心很远,基本相当于技术官僚,在京官序列之中是谁都能碾压的存在。

  能研究甲骨文的都是名士,给这么一个小官还不够作贱的呢,还不如不给官身,就给一个编修、研究之类的名字头反而清贵。

  而且甲骨文研究是需要代代相承的事业,在现在党争激烈的情况下,给了官职,说不定以后就要站队,万一甲骨研究社以后带上党派色彩,党争失败之后肯定要挨整,这也会影响甲骨研究的延续性。

  朱载堉和王骥德听了王文龙的解释都是点头。

  这时王骥德笑道:“我和董作宾商量,以为其中一个副使的职位就当让建阳来当。”

  “决计不可,我可以加入甲骨文研究会,但最多求一研究职务,副使我是做不住的。”王文龙连忙表态拒绝。

  甲骨文研究会是真要干活的,王文龙加入进去也不能长期专注工作,白白浪费了一个副职,完全没有必要。

  王骥德再三劝说,发现王文龙态度坚决,只能说道:“既然建阳坚持,我再去和董作宾商量,但建阳要加入研究会之事是说好的了。”

  见王文龙点头,王骥德这才笑了起来。

  王文龙虽然没有到安阳参与太多的甲骨文发掘工作,但是他写的训诂学研究思路启发了甲骨社的许多工作方式,去年王文龙在安阳待的那个把月更是给甲骨社的考古工作启发无数,整个甲骨社对王文龙都推崇不已。

  王骥德作为甲骨社成员,这次来到京城,除了沟通甲骨研究会成立之事,也奉命一定要把王文龙邀请入社。

  王文龙笑着说道:“其实我有个建议,甲骨文研究会的研究职位除了选取金石大家之外,也可以提请一些在考古工作中有特定专长的人才,比如专精考古发掘、文物比对、地层断代之学者,以后甲骨研究会不止可以研究甲骨,还可以用这些学者的本领去做更多考古工作。”

  “这倒是个好提议,”王骥德眼前一亮,“我回去就同社员们商议。”

  随着甲骨社对于安阳考古发掘的深入,已经培养出了第一批考古专项人才。

  这些人虽然现在还是业余工作者,但是已经渐渐有了文物发掘的意识,他们已经开始感觉这年代的人对于古墓古遗迹等古代文物太过轻忽,若是按照安阳甲骨的方式去研究,从这些古文物中可以研究出许多史书上未曾记载的史料信息。

  说起考古研究,王骥德又提议道:“建阳反正已经请假,不如同我去安阳,甲骨社中许多人都有心找你座谈呢。”

  王文龙摆手说:“过两天我却是要北上,想跟伙伴去一趟辽东。”

  “辽东?”王骥德笑道,“建阳莫不是要到边地去做生意?”

  王文龙笑着点点头:“不瞒几位,前两年我的确投了个往辽东海运粮食的生意,不过这次去辽东,我却是想去看看那地的文气。”

  “辽东有何文气?”黄辉忍不住皱眉。

  这年代人心中山海关以北那就是蛮荒所在,做做马匹木材生意得了,跟华夏文明有什么关系,那里啥也挖不出来。

  王文龙闻言一笑:“我听说有人在彼处捡到了上古的器物,正打算去实地查看一下。”

  他想想,又主动邀请王骥德说:“我半个月后就要动身,伯良兄书剑飘零,将各个省份都走遍了,但恐怕还没去过辽东,不如带上甲骨社的朋友一起去辽东转转,说不定还能发现些什么。”

  王骥德思索一番,点头道:“我回安阳汇报后接下来却也没事,倒真可以去辽东看看。”

  “那就说定了。”王文龙道。

  王文龙心中一笑,这时的文人许多都以为辽东和中华文明没关系,甚至后来还有人想放弃辽东,固守山海关。呵呵,知道什么叫红山文化?什么叫玉猪龙吗?

第401章 挽回朝局的最后机会

  毛文龙的货物还没有采办完毕,还要大半个月时间才能动身去辽东,这段时间王文龙正好也用来等待王骥德去安阳汇报回来,而此时京城中的局势已经非常紧张。

  沈一贯从年初开始就请假在家,说是自己生病了,其实他的身体健康的很。

  沈一贯在家其实是为了躲风头。

  年初开始他就将京察工作的奏疏扣留不发,眼看已经拖了几个月,但这种保全自己党羽的方法做的也实在太难看,自然被其他党派批评。

  发现沈一贯和万历皇帝对于批评的反应很冷淡之后,朝中对于浙党的攻击不减反增。

  沈一贯也害怕了,于是派自己的手下钱梦皋上疏表示“主管京察者是在为郭正域驱除仇敌。”

  郭正域就是去年伪楚王案中坚定认为楚王有问题的那个东林党人,也是因为在楚王案中攻击浙党最有力,后来的妖书案里,郭正域也被浙党针对,此时已经罢官回家。

  如果说其他案子万历皇帝可能还没感觉,但是楚王一案,万历皇帝是实际收了楚王朱华奎两万两银子的,在金钱之上,万历皇帝还算是个讲究人,收钱就必须办事。在妖书案中他暗暗站在浙党一边也有帮助浙党除掉郭正域的意思。

  东林党此次京察中攻击的浙党人物大部分都是沈一贯的死忠,在楚王案时自然和郭正域有矛盾,万历皇帝一看还真信了钱梦皋的说法。

  为了让楚王案不能够再翻案,万历皇帝将钱梦皋指责东林党人在为郭正域除对手的奏章下发百官,然后又特批钱梦皋留用,且将浙党在考察之中被处分的给事中、御史全部留用。

  万历皇帝在长期的摆烂和文官斗争之中也学会了一套油滑本事,他留下浙党人员,却表示这是钱梦皋等浙党人物的想法,玩的一手好金蝉脱壳。

  而满朝公卿的矛盾自然被引向浙党。

  东林党人的反应最是强烈,原本知道沈一贯这一次在京察之中不认输、不下桌,但是东林党人心中好歹有些期望,以为浙党顾及些颜面,不会做到如此过份。

  却没想到等靴子落下居然是万历皇帝亲自下场,万历特批所有京察之中出问题的浙党人员全部留用——

  等于说彻底宣告京察没意义,查了也白查,只要皇帝一道圣旨,查出问题的官员还可以继续在朝为官。

  这就不是输了不下场的问题,而是直接将牌桌给掀了。

  而浙党则是一下露脸。

  对于此时的低层官来说,他们看见的是浙党拥有不遵守规则的权利,大量其他党派的小官员都来偷偷向浙党示好。

  沈一贯称病躲在家里避风头,虽然不敢出门,但是沈一贯的心中却是十分高兴,将自己手下的京察问题官员留用,而且一保就是几十个,这样的事情就是张居正生前都没有做到过。

  年初浙党被东林京察搞的全军覆没,沈一贯先想办法联合万历皇帝扣押下奏疏,接着利用楚王案和万历的小心思将京察结果彻底压下,非但没有让浙党受损失,反而使得浙党的威名大振。

  这一次逆转战局打的实在太漂亮,沈一贯回想全程,不禁为自己的果断操作而感到沾沾自喜。

  这天沈一贯正在书房之中看书,为了装得像生病,他头上还戴了一条厚厚的护额,看见自家的仆人进来,沈一贯问道:“什么事?”

  那仆人拿出一封帖子道:“这是王文龙派人送来的信。”

  “放在这里。”沈一贯说道。

  仆人将信放到书案上,然后轻手轻脚的离开。

  沈一贯将信拆开细细阅读,却是怂恿他在党争中退一步的,说什么如今浙党树大招风,圣上的关爱不一定能够持久等等。

  然而在外人看来此时浙党正是烈火添油鲜花着锦的时候,东林党利用京察打垮浙党的计划落空,浙党的架构没倒就能继续掌握朝局,而且东林党已经显露出自己的实力引得皇帝忌惮,浙党后面还有万历皇帝的支持,怎么看都不会输。

  沈一贯正看着信,突然听到外边门子又来敲门:“阁老,王文龙递帖求见。”

  “来得这么急?”沈一贯原本想请王文龙到花厅会客,但想到自己现在还要装病,跑那么远似乎显得太过健康,于是改口说道:“请他到这儿来。”

  沈一贯让仆人给他找来件皮裘披上,又将书房中的暖炉烧热,装作疾病缠身的样子。

  王文龙从屋外被领进来,虽然是第一次和沈一贯会面,但是两人通过书信其实早已熟悉,王文龙见面便说道:“蛟门公,身体可好些了?”

  “建阳请坐。”沈一贯做出强打精神的模样,又悄悄打量王文龙的人品气度,“建阳进京为官,我却因为身体原因还来不及去祝贺。”

  王文龙道:“学生怎敢劳动阁老。”

  沈一贯又问:“你进内阁办事了没有?如今内阁中情况如何?”

  “去过内阁一次,更多还是在中书科行走,因为楚王案以及京察之事,内阁和中书科近日情况都有些复杂。”王文龙回答说道。

  听王文龙提到京察之事,沈一贯不知道他今日是代谁来说话,故意问:“建阳观察时局是极敏锐的,几次来书相救都见解不凡,帮助老朽颇多呀。党争之事,最为恶劣,有此真情十分难得。这不是一二其他党派人物相邀请就能代替的,有时在党争之中便是党派首领,也难免自身难保,更何谈保护他人呢?建阳说是也不是?”

首节 上一节 236/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