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92节

  大明是有黄甲法的,按照法律来说和尚、医生和音乐家都没有秀才功名,如没有官府发的函照,无故闯入京城就已经犯罪。

  当然这些事情到了万历年间早已经没人管,更何况沈鲤是堂堂阁老,家里面收留几个山人根本不算事情。

  可是党争一来,所有陈规自然被无视,浙党上纲上线一口咬定三人和妖书案有关,直接把那医生与和尚抓进狱中严刑拷打。

  所以别说东林党上位之后对三党赶尽杀绝,三党对付东林党的手段也丝毫不留情。

  要知道沈鲤收留的和尚并非无名之辈,这和尚是此时东南禅宗大佬,名列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真可大师。

  紫柏真可和尚给万历皇帝和此时的慈圣皇太后都讲过经,但是牵扯到党争之中,哪怕他的名声再大也逃不过。

  沈一贯为了让紫柏真可供认郭正域等人和妖书案有涉,驱使浙党官员将紫柏真可抓进狱中严刑拷打。

  但是紫柏真可不愿意诬陷旁人死不松口,最终浙党也没办法,只能将他放出,而这时紫柏真可已经半死不活,一代高僧从狱中放出不久后就在京城圆寂。

  接下来东厂、锦衣卫、三法司开始查明妖书的来源,根本一头雾水,浙党让他们去审问郭正域,但是一连审了五天都不能定案,就为这点破事,整个京城都乱套了,内阁的事物也没人管,经中言官分了党派互相攻击。

  万历皇帝也急了,命令各衙门限时拿人,各衙门找来找去,直接从顺天府的秀才中找到了一个名叫皦生光的诸生。

  皦生光就是一个文奸,曾经诈骗过郑贵妃的兄弟郑国泰,在京中时常替人出些歪主意,仗着文笔骗钱的事情没少干,人品的确不怎么样。但是就凭他的层次,根本不可能写出妖书案中这些涉及到朝廷大员的文书。

  可各大衙门已经没招了,于是就拿这人去顶罪。

  而浙党也接受,他们只是想要一个互相攻击的由头而已。

  朱赓和沈一贯都想要皦生光说出沈鲤是幕后主使,于是三法司会审的时候浙党的刑部尚书萧大亨还给刑部主事王述古写了张条子,要他把皦生光的口供往郭正域和沈鲤身上扯,没想到王述古虽然是河南人,却和东林党的赵南星交好,看了萧大亨的纸条后直接在堂上把这事情大声说出。

  弄得萧大亨好没面子。

  如果只看妖书案,还会以为萧大亨就是个坏人。

  可要知道萧大亨在整个明朝后期都是排得上号的军事家,他从嘉靖朝开始就对抗鞑靼人,宁夏巡抚,宣府、大同、山西三镇总督,在任上解决了洮河之变、宁夏叛乱,进入京城之后又碰上万历朝鲜之战,当时兵部尚书石星被罢,萧大亨兼理兵部事务,是朝鲜之战能胜利的大功臣。

  历史上他后来又负责组织福建沿海剿倭寇,多次平息西南边陲的兵乱,而且这些都是在万历朝缺官的情况下萧大亨一个人同时任兵部、刑部两个重要部门的尚书时做的。

  六部尚书,当一个就可以累死人了,而萧大亨一人兼任两个如此劳累的职位十三年,能不出太大错误,绝对是一代能臣。

  萧大亨死后万历撰写挽联中一句就能表现朝廷对他的评价:“束发登朝,勋业永垂于边地”。

  但是萧大亨这样的重臣在妖书案中也只能是个小丑的角色,负责在党争之中站队。只能说可见党争危害多大,几乎没人可以避免。

  妖书案的斗争要一直持续到万历三十二年,这期间波云诡谲,三党和东林党的力量纠缠在一起正是斗的激烈的时候,哪怕是沈一贯和沈鲤这样的党派大佬都已经没有办法让手下停止,王文龙更不想惹事。

  他在报上关注王穉登的行骗新闻没关系,但是千万不能涉及政争。

  李三才多次派人来找王文龙,透露出想要苏州旬报在妖书案之中引导舆论的意思,王文龙全部拒绝。

  甚至王文龙自己也深居简出,在苏州待了小半个月,他干脆决定回南京国子监上班,也找些理由躲开这些纷扰的政治事件。

  “建阳,船在这里。”

  码头边,看见王文龙一家人同着袁无涯和冯梦龙一起到来,叶昼则一脸笑容的迎上来。

  叶昼则听说王文龙要去南京,他也想念秦淮河的旖旎,干脆提出一起北上,同去的还有袁无涯和冯梦龙。

  王文龙走上前去笑道:“文通如何这般早就到了?”

  熟悉叶昼则秉性的冯梦龙笑道:“文通兄多半不是早到河边,而是昨晚就夜宿花船吧?”

第316章 真正豪门

  叶昼则见王文龙的家眷在远处,此时眼前都是男子,于是他被冯梦龙说中也毫不脸红:“不吃花酒如何写书?”

  袁无涯闻言一下生出书商本性,问道:“文通近日又得了什么书?”

  叶昼则指指船上:“昨夜舟中有感,我已开始注《琵琶记》。”

  “文通做注一向好的!”袁无涯闻言大喜,《琵琶记》是从元代开始就流行的民间戏曲,而且越演越丰富,到万历年间早已经是家传户诵。

  他道:“届时文通的点评本还要给我出版,只要写上你叶昼则的名字,没有不发卖的。”

  “给你出版不碍,”叶昼则闻言笑道,“只不过我想改一个笔名。”

  袁无涯皱眉道:“又改笔名?”

  叶昼则家里有钱的紧,写书就是为了娱乐,没有多少成名的念头,后世人评价他行事诡异也由此而来。

  别人点评小说出名之后自然会固定下一个笔名用来挣钱,但是此君经常出于自己兴子就乱改笔名,他在后世流传的笔名就有:叶五叶、叶锦翁、梁无知、叶昼、叶昼则等等,这些还是被人知道的,他大概还有许多笔名根本不为后世人知。

  王文龙好奇道:“文通兄这次又要改什么名字?”

  叶昼则看向远处的花船,笑道:“昨夜采战突生灵感,由此点评《琵琶》,我想着这次点评本出来之后,我笔名就叫‘叶不夜’,方能记念此次红粉大阵!”

  好嘛,后世有名的叶不夜原来是这么来的,王文龙也算长见识了。

  众人正要上船,突然就见到几十个泼皮风风火火赶来,趁着时间还早,码头上还没发船,为首的泼皮直接大叫:“船伙都下来!交了税再出篙!”

  码头上的船主们小声咒骂,但是却没有人敢胡乱行动,老老实实走跳板到岸边排队交钱。

  王文龙见此情形颇为好奇:“这些是税监?”

  叶昼则点头道:“闹了小半个月了,都是刘成手下的税监。”

  王文龙还以为刘成在上一次白龙庙风波吃亏之后会稍稍收敛,却没想到他们还是这般行事,好奇道:“他们怎么又猖狂起来了?”

  袁无涯解释道:“人家有皇命在身,要给当今圣上献寿礼呢。”

  “圣上寿礼?”王文龙大汗,终于反应过来,原来刘成再次猖狂起来就是因为高宷死后万历皇帝突然发现这些太监这么有钱,于是下令各地的税收太监给他献四十大寿的寿礼。

  高宷是王文龙杀的,间接来说,这事情还是他的蝴蝶翅膀所导致的。

  王文龙好奇问道:“已经出过一次事情,刘成如此收税,就不怕百姓反弹?”

  “呵,刘公公这回可是学精了,”冯梦龙一脸不屑的说道,“他从京中召集了好多幕僚,专门给他出收钱的主意,特别控制着尺度呢。”

  王文龙一脸无语:“还能这样……”

  万历的逐客令的确把一批文奸卿客给赶出了京城,这群家伙到了各地也不闲着,很快就被各地的税收太监、贪官污吏给吸纳入府中,再就业了。

  到南京的第一天,王文龙安顿好家人,到国子监销了假,第二天,点卯之后王文龙就直接旷工,跑去玄武湖边参加宴会。

  宴会是绍兴张家举办的,就是张岱的祖父他们家。

  张岱父亲的张家、母亲的陶家全都是望族,什么高官进士都是一堆一堆的,这一回张家举行宴会,乃是因为张岱的父亲张耀芳来南京交游。

  张耀芳这家伙这次是想考科举,想来走走门路,但是对此事并不上心,因为他其实不需要考科举也能当官。

  到场还有张耀芳的内兄,张岱的舅舅陶允嘉。

  陶允嘉只考上秀才,但此时却也是有官身的,陶允嘉拔贡后做了八品小官,如今当到福建盐运司同知,王文龙之前也是和他在福建认识的。

  在这年头只要和盐沾上关系的职位钱财是大把大把的有。

  别人拔贡发配边远州县做个县教谕,一年到头连皇粮都发不足,陶允嘉拔贡,直接当上盐官——这就是家世的力量。

  生在这样的家族何必去考科举?

  “岱儿,过来见人。”

  王文龙到来之后,张耀芳连忙叫自己孩子来见。

  远处的张岱闻言连忙下鹿。

  没错,鹿。

  还不是江南偶尔能见到的麋鹿,而是长着大角的欧亚驼鹿,是张岱的祖父张汝霖送给他的生日礼物。

  王文龙刚进园子就看见了,张岱的“大角鹿”肩高接近两米,肩颈肌肉发达,后背隆起,两边的角散开幅度也超过两米,王文龙瞬间明白,怪不得前世陈继儒碰见张岱会对他的坐骑记忆犹新——能给小孩送这玩意儿做生日礼物,真的不由得让王文龙感叹一句:什么家庭……

  张岱十分有礼貌,来到王文龙面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道:“建阳先生好。”

  一旁的袁无涯笑道:“陈朋友称你做小友,你又叫王建阳做先生,岂不是把陈朋友的辈分给按下去了?”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张岱也是个少年天才,年仅七岁就能诗会画,陈继儒跟他对对子,应答如流,让陈继儒直接称他为“小友”。

  张岱乖巧道:“父亲说天下读书人都是朋友,朋友是称呼,先生是辈分,陈先生叫我做小友,但我还是得叫他做先生,不然父亲要骂的。”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

  陶允嘉对张岱道:“湖边风大,早些进去吧。”

  张岱道:“可我还想骑一会儿鹿。”

  张耀芳严肃道:“你身子弱,别又犯了痰症。”

  张岱毕竟还是个孩子,被父亲和舅舅说了两句才点头进屋,一路还不甘不愿的回头看他的大角鹿。

  陶允嘉对王文龙等人解释:“这孩子自小有些痰疾,我祖父生前在两广给他收集了几筐道地的牛黄丸,每日服用才压下此病。”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王文龙则是在心里啧舌,两广的安宫牛黄丸在这个时代就已经是名贵丸药,能治惊厥中风,在人快没的时候都能吊命。

  这东西一颗就能卖上几两银子,而张岱的外祖父在两广当官时居然一口气给他收集了几筐,每天给孩子当保健品那么吃。

  王文龙还记得历史上张岱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过,这些牛黄丸他吃到十六岁才吃完……这一家人真是太豪了,吴江沈家跟他们比起来都只算普通家庭。

第317章 民族主义党派

  张岱进屋之后众人便走到湖边一处凉亭坐下,天气已经入秋,白天也带着些许寒冷,仆人捧上暖炉、水盆、锡酒壶。

  亭子中坐了六个人,分别是王文龙,张耀芳,陶允嘉,袁无涯,冯梦龙和叶昼则。

  众人边烤火边谈论,首先讲了一阵戏曲创作,袁无涯讲起最近叶昼则正在点评的《琵琶记》。

  叶昼则摇头说:“我这两天写书遇到了些困难,没甚新鲜东西。”

首节 上一节 192/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