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90节

  王文龙闻言只能苦笑,沈宜修没什么经验还好忍,他可是硬生生憋着呢。

  王文龙对着小姑娘的红唇啄了一下:“我是对你好,咱们不是说好了吗,等你长大?”

  沈宜修这才稍稍放心,红着脸小声道:“她那时也不过十七么?”

  “谁?”

  “国仙姐姐……”

  “那等你十七。”

  “能差多少?我都十五了。”沈宜修不情不愿。

  “你是虚岁十五。”

  两人在床上腻歪了挺久,王文龙除了怕沈宜修伤身体没有上本垒,其他该做的都做了。

  沈宜修还没经历过男女之事,对此便以颇为满足,贴在相公胸膛上,看一眼又害羞的埋头,似有似无的热气吹着王文龙胸口。

  两人都汗透了里衣,王文龙搂着小姑娘轻声说情话,直到外边丫鬟说放好了洗澡水,王文龙才穿好衣服去沐浴。

  第二天,沈宜修要整理东西回娘家走动,家中仆人都发现主母今日兴致特别好,看见谁都一脸幸福的笑。

  王文龙陪着沈宜修回到吴江沈家,亲弟弟沈自徵毕竟是世家子弟,见到王文龙时颇为热络。

  说笑一阵,等王文龙和沈璟去商量事情,沈自徵才拉着姐姐到一旁说:“我还担心姐姐出门受委屈,如今看这王文龙倒也是个才俊,也有了个官身,算是好归宿。”

  “不要背后议论你姐夫,”沈宜修皱眉,小姑娘如今对王文龙满心依赖,听不得别人说他的坏话,威胁道:“你再说他,我告诉爹爹去。”

  沈自徵小声道:“姐姐嫁了人怎么就心向着外边?我可是为你担心着呢,今日看他人品不错,但是我听说他家里还有个妾,是福建富商的女儿,那样的商人子弟最难对付,姐姐可要小心着些。”

  沈宜修闻言笑着刮了刮弟弟的鼻子:“小大人似的,知道些什么?别瞎想。”

  两人正说话时,就见王文龙和沈璟从假山后面走过来,王文龙对着沈自徵点点头,沈宜修则三两步跑上去,“相公,这就是我常同你说的我家花园,我带你逛逛去。”

  沈自徵张大嘴巴,就见沈宜修在王文龙面前突然变得温柔,且牵着相公的手满脸都是幸福的神色。

  沈宜修非常漂亮,但是这场景看在亲弟弟沈自徵眼里却觉得惊悚——从小欺负他到大、为人处事果决不亚男子的姐姐居然会有这等小娘子的模样?

  毛骨竦然啊。

第312章 明代微商

  “建阳,你这小说写的太好了!”晚上王文龙就留在沈家吃饭,沈璟在饭桌上还在看王文龙的书稿,合上书稿便连连称赞。

  王文龙拿起桌上《狄仁杰:通天魔教案》的书稿笑道:“游戏之作而已。”

  沈璟感叹说:“这可不是什么游戏之作,上天入地,融汇各家,说是公案小说却又像武侠,说是武侠小说却又像神魔,说是神魔小说,却又像讲史演义。”

  他笑道:“我本来只喜欢诗词戏曲,因觉得小说没什么体例,故不爱去看它。但你这书写的飘渺之间却又真实,真让人一看便不舍得放下。”

  许仲琳的《北海屠龙记》连载结束,《苏州旬报》急需一部符合男性审美的小说续上,可是读者们已经被《疗疴录》和《北海屠龙记》养刁了胃口,在苏州征集的投稿小说都不堪用,王文龙所幸自己上场,写了这本《狄仁杰:通天魔教案》。

  虽然主角都是狄仁杰,但是和侦探小说《狄公案》不同,《狄仁杰:通天魔教案》王文龙基本上采用徐克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设定,故事中的狄仁杰年轻帅气,身负绝世武功,手执亢龙锏,头脑又极为聪慧,对付的也是养了海妖的海沙帮、会易容术的通天教、召集方外术士组成的异人坊等拥有超凡力量的组织。

  徐克的三部狄仁杰电影出名之后,后世各种网络小说网络影视都流行过一阵狄仁杰题材,王文龙无聊时也看过一些,什么狄仁杰大战日本忍者,狄仁杰破解九龙玄棺,狄仁杰运河探魔龙,狄仁杰战阴兵……可写的内容实在太多了。

  王文龙对于《狄仁杰》系列的期待也不算高,反正只要按照三幕式的标准流程去写,融一些后世的狄仁杰故事题材,这种糅合惊耸、奇诡、冒险风格的狄仁杰故事完全可以批量创作。

  这样的狄仁杰宇宙,说白了根本就不是侦探小说,而是如《夺宝奇兵》一般的冒险故事,同时又结合了唐传奇中飘渺出尘的仙人鬼怪,还有被王文龙炒热的武侠题材,明代人一看自然就深陷其中。

  王文龙打算写成单元剧模式,一个故事长则二十万字短则六七万,很适合用来在报纸开天窗的时候凑内容。

  沈璟看完王文龙带来的稿子,心里没着没落,问道:“建阳这书稿可是要刊登在《苏州旬报》上?”

  王文龙点头道:“《北海屠龙记》连载结束后就先换上这一部《通天魔教》。”

  “太好了。”沈璟满脸期待,想着的却是王文龙既然决定把这本小说刊登就一定会写完,到时自己一定要从王文龙那里先把稿子弄来,抢先看个痛快。

  等到菜快上齐,沈璟的弟弟沈瑄才回到家里。

  沈璟问道:“如何这么晚才回来?”

  和王文龙见过,沈瑄坐下才说道:“我到苏州会朋友去了,谈了些生意,有些想要投银子。”

  沈璟问道:“什么生意?”

  沈瑄道:“京城回来的那个王百谷正号召着重修吴子充的长吟阁,他来到苏州募款,我想投一注银子走他的门路。”

  王文龙闻言好奇:“他找人捐钱修阁楼,又有什么门路不门路的了?”

  “建阳有所不知,”沈瑄笑道,“王穉登今年刚刚从京城回来,他二十年前在杭州起的‘南屏社’当时谁人不知?结交了多少权贵。如今他又进京修史满十年,通了好些门路,我听王穉登话里话外的意思,只要咱们投了钱入社,日后尽有回本的机会,如今江南好些有些钱财的人家都给他投钱呢。咱们若是去的晚了,只怕还排不上号。”

  王文龙问:“他可说了做什么生意?”

  沈瑄摇头道:“这如何会明说?面子上当然只说是为了修建园林,但其实我见人家投了多少钱,他都有仆人记着呢,想来这就算入股了。”

  经历过后世各种反诈宣传的王文龙,听到这话瞬间就觉得不靠谱,提醒说道:“这人莫不是骗子?”

  一旁的沈璟则早已大摇其头,他咽了一口菜劝道:“贤弟你过去只在乡间经营一些田庄生意,日子也自好过,何必把钱投向这也不知何处来的门路?那王穉登即使不是骗子,就看他当年给袁炜任记室就知这人也是没什么风骨的,咱们沈家去亲近他做什么?”

  王文龙原本还没弄清楚,这王穉登是谁听到沈璟所说的“袁炜记室”这才反应过来。

  这王穉登也算是苏州的风流人物,只不过此君从不参加科考,只是个山人,所以在历史上的位置比较偏,王文龙一时真没想起。

  王穉登自幼便有才子之名,五岁能做对,六岁能写大字,十岁能写诗,接着他就凭借自己的才能四处游历,给人当清客相公过活,在嘉靖年间就北上京城,得到当时大学士袁炜的赏识。

  这袁炜也没啥好名声:嘉靖喜欢求仙问卜,而袁炜考中进士之后就直入西苑,服侍嘉靖皇帝修仙,特长是写做斋醮的时候敬告天神的青词,袁炜竟然依靠这样的本事一路升到阁老,人称“青词宰相”。

  而投靠袁炜的王穉登能够被赏识就是因为他做了一首充满道教玄机的《瓶中紫牡丹诗》。

  袁炜想把他推荐给嘉靖皇帝做词臣,但是当时嘉靖皇帝正在处理严嵩和清流的斗争问题,暂缓此事,缓了一年袁炜就死了,又过一年嘉靖也驾崩了,之后王穉登就一直在京城中给人做卿客,附庸风雅,二十几年前还和复古派的“后七子”在杭州做了一个“南屏社”,当年挺有名气,后来还依靠名声被招进京城参与修史,但混来混去也没得到官位。

  王文龙又问沈璟:“这长吟阁又是何处?”

  沈璟笑道:“那是当年相府山人吴扩在秦淮河边所修的阁子,多少年前的事了,建阳年轻,想必没听过。”

  王文龙知道吴扩是几十年前严嵩的门客,自号“相府山人”,和王穉登一样也是个客卿,这长吟阁大概就相当于后世的文人会所。

  总结起来,这王穉登就是个掮客,最近应该是京城里不好混了,于是又跑回江南来混,还弄了个重修当年好友吴扩所留下长吟阁的名头筹钱。

  沈瑄却信誓旦旦的说:“贤弟,我虽然往日只是经营田亩,但这次事情我却打听过了,有十足把握。”

  “这王穉登在京城结交了很多门路,他这次从京城回来,光是京中大官给他写的送别诗词就凑了满满一册,那集子我还拿回来了的。有如此多大官给面子与他,怎么会作假?”

  沈瑄从袖中拿出一册刊印的颇为精致的诗集递给两人,沈璟翻过后点头:“这书印的倒是不错。”他把书递给王文龙。

  王文龙翻了翻,发现里头果然有许多经中高官给王穉登所写的送别诗,甚至连沈一贯都写了一副对子。

  不过王穉登这诗集显然就是专门用来宣传自己方便骗钱的。

  王文龙知道后世历史,接下去的朝堂斗争将会被党争所左右,王穉登这样的山人早就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影响力还比不上沈璟呢,这过气老头能有个啥门路?

  王文龙看着兴高采烈的沈瑄,突然有些可怜他。

  沈瑄如今也五十多岁了。

  看他对王穉登坚信不疑的样子,王文龙有一种看着后世老年人被微商的名人合影骗得团团转的即视感。

  不管怎样世家大族的人物,年纪大了也难免老糊涂啊。

第313章 名仕的能量

  王文龙稍稍思索万历三十一年的历史事件,然后立马就想到了王穉登回到江南的原因。

  在历史上这几个月大名鼎鼎的第二次妖书案就该爆发了。

  妖书案的始作俑者是谁虽然在历史上是一个谜团,但是妖书案的主要针对对象是当时的朝廷斗争是不争的事实,而此时的朝廷斗争局势和历史上的万历三十一年并没有太大出入。

  所以即使原本历史中引起妖书案的妖书《续忧危竑议》早在几年前王文龙诬陷魏天爵时就被王文龙写了出来,可在这个时空妖书案多半还是会爆发。

  王文龙写书时万历皇帝还没有立朱常洛为太子,民间关于万历皇帝要换太子的传言不在少数,可现在万历皇帝已经立了太子,再就此事加以造谣严重程度自然高了不少。

  而王穉登之所以回到江南,就是因为万历三十一年妖书案爆发之后,京城中的各种人物都在乱传万历皇帝要费立太子的消息,万历皇帝为了控制甚嚣尘上的舆论,所以下了《逐客令》:

  “奸贼捏造诬词,动摇国本,离间朕父子兄弟骨肉之情,罪当大逆。山人游客,着严加驱屏,不许容留庇护。”

  算算时间,王穉登这会儿回到江南,大概就是因为妖书案的后续效应而失业,手头吃紧。

  “伯父,我劝你还是别投钱,那个王穉登多半是骗子。”王文龙提醒说道。

  沈瑄却摇头:“建阳不知其中原由,你年轻,哪里晓得王穉登当年的名声?这可是真正大人物。”

  沈瑄也是太好骗,听到对方名声,就真以为对方有发财的门路。

  沈璟见王文龙神态恳切,对沈瑄道:“贤弟先莫急,建阳你说对方是骗子,可是有何原由?”

  王文龙只能编造部分情况道:“我听说最近有许多京城中的山人都被驱逐,这王穉登只是回来的早的,伯父说这样的人能有什么通天的本领?”

  “他是被人赶出来的?”沈瑄闻言颇为惊讶,脸上神色将信将疑,还喃喃自语说道:“王穉登在京城有那么多关系,如何会轻易被人逐出,建阳莫不是听岔了消息?”

  王文龙一脸无语。

  王穉登如今已经快七十岁,而沈瑄也快六十,当年王穉登叱咤风云的时候,正是沈瑄这一辈读书人的青少年时期,在沈瑄眼里王穉登的地位还有年少时期的情怀加持。

  其实王穉登这些嘉靖年间的山人在明代的山人之中成就远算不上显赫,毕竟王穉登那一代人年轻时,有点才华的还想着去考科举,而随着时代发展,科举的决定性正在降低,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都选择成为山人。

  此时的山人如陈继儒等在后世的影响力都胜过王穉登等辈,而此时才十几岁的未来复社诸生在历史上还能影响时局走向。更别说到明末,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中最高科举成就的王夫之也不过是考上了举人而已。

  主要原因是明末党争越来越激烈,哪怕通过科举考上进士,在党争中没有占到好位置,说被撸也就撸了。

  而有门路的读书人哪怕没有科举,只要善于结党,同样可以通过党派获得无上权力,最后结果就是科举考试的性价比实际降低。

  所谓乱世英雄起四方,谁还管你有没有正式编制?

首节 上一节 190/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