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31节
“娘,那我也前边去了。”
儿媳妇也走了,吴家老太太便让丫鬟拿过报纸翻看。
她年纪大了,倒是喜欢看些情情爱爱的话本消解乏闷,平时听戏也最喜欢听些才子佳人故事。
最开始吴老太并没把这《甄嬛传》当回事,报纸的字号颇小,看得她眼睛难受,但看着看着吴老太就放不下来。
《甄嬛传》第一章基本是开场人物介绍:在一个不知何年何地的飘摇国,太后为江山子嗣着想让皇帝进行选秀,大理寺少卿甄远道长女甄嬛虽然在选秀之列,却不愿嫁入帝王家,而是期待一位真心与她相待之人。
这年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之中女子没有说话的机会,但是女子从内心之中却还是想要有自由恋爱的权利。
否则各种小说话本中也不会都写小姐与才子私通的故事了。
第214章 甄嬛传
《甄嬛传》在后世都是大女主故事,放到此时,主角甄嬛既温柔善良,又敢于争取自己的利益,妥妥女权先锋。
吴老太看《甄嬛传》越看越惊讶,只觉得甄嬛这个角色离经叛道——一介女流怎么居然敢在心中想着违背父命甚至皇命?但是惊讶之余却又觉得暗爽。
李国仙写这小说也不需要担心被说成是影射朝政,洪武皇帝建立明朝之后,为了防止后宫干政、外戚专权,规定天子后妃以及亲王王妃必须要选择普通的良家女子连有声望的士家大族都不行。
所以像《甄嬛传》里头明显具有权臣色采的皇后乌家、贵妃年家全都明显不是指向此时的朝廷,读者更容易把故事背景理解成类似汉唐或是五代之时的某个架空朝代。
《甄嬛传》深深打中此时百姓喜欢宫闱秘事的痛点,同时本质上又是一篇大女主爽文,各种宫斗交锋,甄嬛用计谋打脸一个个自己的敌人,而内宫之中的尔虞我诈更是比此时儿戏一般的宫闱秘史要真实血腥的多,让人看的暗爽不已。
此书一经连载,迅速受到读者追捧。
三期连载之后这小说就在福建流传开了,盗版书迅速进入三吴,高门大户的闺阁女子人手一本,一有机会就互相讨论书中故事,热烈无比。
不仅是女子喜欢看,许多男性读者也日夜追更,为其中的权谋诡计、人际关系津津乐道。
陈继儒的师父,著名书评家何三畏从自家孙女辈处看到这本小说,一读就放不下来,再三思索在自己的《芝园集》中评论此书:
“海中仙固妙笔也,王建阳亦是奇才,观此书方知女子心思之机巧真不逊于男子,乌后之狠辣、端妃之隐忍忠心、又曹琴默、皇太后等皆一时之人杰,智谋才略不亚名士,男子杂处其中,虽帝王才子、良医名将只若蠢驴木马耳……读此书方知李卓吾所谓:‘好女子亦是伟丈夫’之言不虚也。据闻海中仙亦是女子,而天下写女子才情者,又有几人能出海中仙之右?”
而普通读者却不管什么女子才情,这是这时空第一次出现的女频小说,主角视角都是女性,作者思维也是女性角度,各种爽点也是针对女性读者来设计,对于女子来说比起此时的其他作品代入感要强上许多,识字女性喜欢的不行。
看完书之后许多女子做梦都在想着书中故事,很多女子都得知海中仙是个女作者,女子之间写夸奖也不犯忌讳,于是纷纷提笔写了读后感互相交流。
《甄嬛传》真的大火了,因为抢占了女频小说这个生态位热度居然比《连城诀》还高,《旬报》的每期销量终于突破一千七百份。
多出来的销量邓志谟等人查访来源,一路追踪而去才发现居然是被福州的青楼花船定去的——青楼女子许多都能认字,对《甄嬛传》爱不释手。
此书在闺阁之中传开的速度丝毫不逊于《连城诀》,卖的火更新压力也大,《甄嬛传》正文内容就超过一百五十万字,比连城诀多了九倍,李国仙是忙起来了,《连城诀》每期更八千字还能糊弄,《甄嬛传》如果不想更上几年的话,每期至少要出两万字。
于是现在李国仙每十天要出两万多字的书稿,还要抽时间回复读者来信,来到王家之后没有过上柴米油盐的主妇生活,却直接成为一个职业女性。
原来李国仙还担心自己嫁到王文龙家里会因为是个妾室而被人轻视,但如今随着自己的作品被人肯定,李国仙的心态也飞快改变,每天勤劳无比,定时定点进入书房创作。编辑部等稿子,邓志谟有时不好找李国仙就去催王文龙,要不想相公难做,李国仙不勤劳也不行。
王文龙走进书房,正见到李国仙坐姿端正拿着笔正在忙碌。
“我出去时你就在写,我都回来了你还在忙着呢。”
“这是杭州几家姑娘一起凑钱请人给我送来的信,人家真情实感,我自也要好生回复。”
王文龙笑着从她背后抱住揉捏。
“别闹!”李国仙被弄得脸蛋羞红,也忍不住转过头来同王文龙做嘴儿。
两人亲昵一阵,李国仙坐在王文龙怀里,掏出手绢帮他擦去唇上胭脂,痴缠问道:“今晚在家里吃饭?”王文龙见她艳若桃李,笑着又亲上去。
两人郎情妾意,却不知远在苏州的沈璟此时还在为王文龙的事情担心。
……
苏州,沈家。
一众家中子弟正陪着叶绍袁一起赏玩沈家的花园,叶绍袁点头称赞说道:“这园子布置的颇为雅致,一步入山林,正得了苏州园林之意境。”
沈宜修的胞弟沈自徵笑着说道:“仲韶不要取笑了,咱们沈家的园子算什么,谁不知道你们叶家的园林才是苏州数得上名号的?”
哥哥沈自南也是点头说道:“你家那片大湖真是让人羡慕,秋天产肥鱼,夏天产鲜藕,四十赏不尽的花卉,吃不尽的蔬果,神仙洞府也就是如此了。”
沈自南说的口水都要流出来,此君今年才十四岁却已经有标准的吃货风范,但从后世角度来说也自然。
沈家后人有才学者极多,不光是科考诗文,还多样发展,比如沈自南在原历史中就是著名医家、美食家,留下传世的作品《饮食篇》,重点研究饮食和医学的关系。
叶绍袁也稍稍自负,他今年也才十四岁,听了同样年纪的人说出来的吹捧之语,难免受用。
其实叶绍袁能夸奖沈家的园林真是很给面子了,他们分湖叶家的园子才是真正的吴江第一,后世苏州的叶泽湖在填湖造陆之前面积有将近四平方公里,早年全部都是叶家园林的私产,虽然陆续变卖,但现在他家里也有极大一片湖水,大到其中能钓得重达四十斤的鳜鱼。
沈家园子相比之下只算逼仄。
几个孩子正在说话之时,远处的仆人来叫:“大老爷,二老爷叫少爷们过去呢,小姐们也都来了。”
沈自徵连忙带路说:“仲韶,快同我去,你不是想见我家姐姐吗?”
叶绍袁点头,装作不在意,却连忙跟上。
今天他说是来拜会长辈,其实真正乃是要见沈宜修来的。
第215章 沈宜修赴闽
叶绍袁出生吴江大户分湖叶家,而且从小聪明灵慧,不到十岁就被名士袁黄看中收为弟子,带回家中教导。
他师父袁黄可是苏州三大名家之一,对天文、术数、水利、军政、医药无不研究,万历十四年考中进士,号了凡,世称“了凡先生”。他写有几十部各领域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了凡四训》,此书被称为天下第一善书。
叶绍袁出身名门,受业于名师,妥妥的青年才俊,找上门想要与他结亲的吴中大户不少,但叶绍袁却看不上那等粗鄙无文的女子,直到几个月前看到了沈宜修的一首诗,叶绍袁瞬间惊艳。
叶绍袁对沈宜修十分心动,托人打听沈宜修的消息,打听着打听着就听闻有个福建的名仕要找沈宜修求亲,他一下紧张起来。
前两日叶绍袁听闻沈宜修的父亲沈珫回到苏州,他便连忙找机会前来拜见,一是为了见见沈宜修,二也是趁着沈宜修父亲在身前,看有没有挖角机会。
三人走进凉亭,庭中已经坐了几个沈家的女子。
仆人奉上清茶凉果,沈自徵请叶绍袁坐下,眼睛一扫奇怪问道:“三姐哪里去了?”
沈璟的小女儿说道:“三姑娘还在后园赏花呢。”
“我去找她。”沈自徵快步来到后园,就见沈宜修斜倚栏杆在那里看书。
沈自徵着急说道:“姐姐,那叶绍袁出师名门,人物又好,你难道不去见见?”
沈宜修摇头说:“他竟然是来见爹爹的,让他见去就好了,我去做什么?”
“他三两句话就问着你来,是来做什么的,难道你会不知?”沈自徵说道,“那真是个大才子哩,日后肯定能高中的,你不是喜欢有才学不拖累家里的人吗?难道你要去嫁那个王文龙?”
沈宜修没好气说道:“什么时候轮到你来教训姐姐了?我不喜欢风流才子王建阳,却也不喜欢叶绍袁那般显摆的人,他明明比我大,我听他说话却似着年纪比我还小一般……”
沈自徵却是刚刚十岁,正喜欢跟大年级男生玩,叶绍袁的本事让他十分佩服,为了点兄弟义气,恨不得把自己姐姐快点送出去。
他替叶绍袁解释说道:“仲韶哥哥也就比你大几个月,那王文龙可是比你大上十几岁呢!他多半是个满脸胡子的老头,而且听人说他还在福州开女子作坊,定是个老色鬼。姐姐,你可不要去嫁他呀。”
沈宜修没好气说道:“我嫁谁要你管?王文龙叶绍袁我都不喜欢,我谁也不嫁。”
沈自徵毕竟才是个孩子,张张嘴巴不知该怎么办,眼睛一转说道:“我去和爹说姐姐说不要嫁人了!”
沈宜修吓了一跳,连忙追着沈自徵出去,沈自徵飞跑,很快就把姐姐给骗了出来,还对前面大叫:“仲韶,我姐姐来啦!”
两人跑到外间,突见凉亭中沈珫和沈璟都已经来了,人群之中叶绍袁鹤立鸡群。
沈自徵和沈宜修这才连忙收敛神情不再打闹,规规矩矩的走入亭子。
沈珫指着沈宜修介绍说道:“伯韶贤侄,这位是我家三姑娘。”
“叶哥哥好。”沈宜修行礼。
叶绍袁早就听说过沈宜修长得清秀,但看见沈宜修之时还是不禁愣了一下,然后连忙规矩说道:“沈姑娘好,我早就读过姑娘的诗,写的极好。”
他说话之时背板都拔直了几分。
沈宜修的父亲沈珫看着他这样子心中好笑。
而沈璟看到这场景却瞬间就皱起眉来,他给王文龙敲边鼓都敲两年了,沈宜修还这里没开口,现在看模样却是有要来挖墙脚的!
沈璟可不愿意对不起王文龙。
这时叶绍袁已经开始跟沈宜修寒暄,只不过沈宜修明显不喜欢如此幼稚的男孩子,有一搭没一搭的回答。
沈璟拉着沈珫走到一边:
“三弟呀,我说的那王文龙之事……”
沈珫笑着说道:“我已然说过,宜修幼年时我就外出求官,负她极多,她要找何等样男子还是要由她决定。”
“照此说来,不要办了,”沈璟一摊手,“你们也没见过王文龙,如何知道他是什么人,又谈何决定?”
天可怜见,敲了两年边鼓沈璟这老头终于意识到自己传达出来的王文龙形象似乎和真实之中的王文龙有些许差别。
沈珫点点头:“我这几日也正要去福建,不如到时见了王文龙再说?”
沈璟看着远处正在沈宜修面前笑靥如花的叶绍袁已经不抱什么希望,点头说道:“三弟见过真人就知王文龙人物。”
原本沈璟已经觉得这桩事情要吹了,但几天之后沈珫上船时沈宜修却也跟着上船。
沈宜修是被叶绍袁骚扰的不行,想要借口跟爹爹一起去南边讨些清静。
叶绍袁大概想不到沈宜修原本是会和他成为一对贤伉俪的——如果不是他主动上门纠缠,沈宜修根本没有机会南下遇见王文龙。
……
船入浙江,沈珫在船上看着两岸景色,叫沈宜修出来,父女之间难得的叙叙亲情。
在后世历史上,沈珫的记载在沈家之中并不算太出色,他的大哥沈璟,儿子沈自徵,甚至女儿沈宜修都比他更有名。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