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22节
“呵,你个迂腐之辈!反女工如同溺女也!”
就在大家的讨论之时,王文龙终于走进书院,见到堂下众人他先抱歉的行了个礼。
本地学台蔡景榕连忙举手说道:“大伙安静,且听建阳先生讲话。”
在场众人都听说过王文龙的名字,此时见到他年纪轻轻,纷纷有些惊讶,王文龙早习惯了众人对他年纪的反应,先笑着开口说道:“大家今日可是穿着湘妃衣来的?”
“哈哈哈哈。”一句话说的众人大笑,在坐中还真有人是穿着湘妃衣而来,扯着衣服回道:“正是哩。”
王文龙也是给面子,拱拱手道:“我替厂中女子多谢列位主雇!”
“如今我们纱厂中有女子织工上百人,这些女子或是自小被遗弃,无依无靠,想要出嫁也出不起嫁妆,也有人是被丈夫殴打逃家,甚或毁容的,她们过去衣食无着,孤单零落,如今有了一份工作,个个都能吃饱穿暖了。纱厂能有今日都要感谢大家的支持!”
听闻王文龙的话,众人都脸色严肃起来,特别是穿了湘妃绸衣服的人一愣之后却由心生出一种自豪感,王文龙的话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已经帮助了许多女子改善生活。
王文龙接着说道:“今日我来此会讲,所要说内容大家想必也能猜到,就是劝诫溺女。老话在下就不说了,不如改个新奇方式,我先询问诸位,哪位能说说为何要劝诫溺女?”
王文龙看看台下,见到有几个年轻书生极有表现欲,于是便点了其中一人让他回答。
那书生起身便说道:“溺女之事上干天和,下悖人伦,自当禁止。”
王文龙点点头:“不错,但这只是道德之中的意思,有没有更实际些的例子?”
又有人回答道:“溺女损阴德,家门有丧,而救一性命则是大功德,劝诫溺女有果报的。”
“这回答虽是实际一些,但到底还是因果报应之事,对于信佛道的有用,对于一些古板之人却是难劝了。”
王文龙道:“列位或许不知福建溺女之风何等严重,我在布政使司衙门之中看了十年前的黄册统计,光是记录在案的家庭,男口整整就比女口多了一成,更不说那些逃户隐户了。”
“男女本自一夫一妻相配,如今男口多出一成,那就是一成男子无可成婚,再想到如今富家多有纳妾的,民间无法婚配的男子数量只怕更多。”
“列位或许不知,如今普通男子想要成婚是难之又难,福建生女多溺死,故女子甚贵,女家出嫁要许多钱财,而男子娶女,哪怕再婚亦须三十余金,抵上一个壮年男子三四年劳动所得。”
“福州城中有再婚者,竟引得前夫争抢,求敷复讼,甚至这样的讼牒已经站到福州府衙门中讼牒的十之六七。甚有男子仅三四十岁,而女子以六七十岁者,其老死不得娶者,又比比然也。”
在场诸人普遍家境优越,虽然知道民间男女比例失调,但是从来没有人用数据说明这一问题,当听说福建全省的男子居然比女子多出一成有余闹出这么多事情时,众人全都愕然。
坐下的蔡景榕闻言不禁惊讶:“男子婚娶困难,无妻无子,世家之念绝则盗贼之心生,怪不得会使得各地风俗不正、地方不宁。”
这时下面却有人突然发话:“若这样便该劝诫溺女,却也不必让女子工作!”
王文龙看向那人,见他颇为年轻拱手问道:“敢问先生名姓?先生以为女子为何不能工作?”
那人站起身来:“在下城关吴国华,字朝宾。”
“天生道理,男子工作女子持家,天下皆然,如何到建阳先生这里却大为改变?”
“朝宾先生这却说错了!”王文龙笑着说道:“先生只知咱们中土风俗,却不知海外有许多地方还是女性氏族社会,女子是家中主事之人,同一母亲所生的子女组成部落,部落中孩子由舅舅和姨娘共同抚养照顾,甚至有不知父亲是谁者,也没有说什么女子不能工作的事情。”
吴国华摇头说道:“那是番邦蛮夷的习俗,正如《西游记》里头的女儿国,但在咱们中华地方如何能有这样事情?”
王文龙笑着说道:“女性氏族社会。
咱们中华也曾经历过,便是尧舜之时也还有遗存呢。”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好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女性氏族社会的存在,更别说中国古代还有过这样事情,儒家典籍中也不见如何记载。
王文龙说道:“这并非我胡乱言之,乃是典籍之中都有反映的,先秦古籍中高贤大德许多都是母亲感应而生,女子地位明显比后世要高出许多。我再问在场饱学之人,敢问谁能说出几个先秦的姓氏?”
王文龙对下边一番询问,见没人回答,先自己说道:“我先抛砖引玉,文王武王,周公,那是大姓,姓姬。”
王文龙说着就在纸上写下一个姬字。
他又笑问:“还有哪些?”
众人中也有好玩耍的,便笑着说:“秦国国姓,嬴政、嬴荡,姓嬴。”
有人起了头,后来者便陆续跟上,又有人道:“炎帝生姜水,姓姜。”
“禹王姓姒……”
在场众人果然不愧为士大夫阶层,古书知识相当丰富,不一会儿就说出了一大堆姓氏。
当然也有些东郭先生杂处其中,比如有人以为祝融姓祝,王文龙指出祝融氏在古书上的姓为妘,祝只是氏的首字,古代姓氏是不同的。
半天之后王文龙将自己记录的纸张举起呈现给众人,只见纸上写着先秦的几个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子……
这张纸一出,场中不禁就有人惊讶说道:“为何其中许多都带女旁?”
第198章 乾嘉学派的威力
在场众人只要认字的都能看出上古大姓居然大多都有女字旁,哪怕孔子姓子——子是商国的国姓,在古代也是和女子有关的意思。
王文龙笑着说道:“古人以姓分部落,氏则分官职和分地,同姓部落聚集在一起,而古姓许多都带女字旁,是否与我所说女姓部落的情形相似?”
王文龙解释道:“我在西洋见过许多风俗,往往越是原始社会就越倾向于女性氏族部落。”
“其实道理很简单,茹毛饮血之时人类自然是以血缘凝聚成部落,其时一夫一妻还没出现,男女相交只有野合,如何能够确定父系血缘?而一母所生却天然可以确定都是兄弟姐妹,如此自然而然便由老祖母带领形成一个个氏族部落,这上古大姓多半就是氏族首领的名称,带着女字旁,大概就是反映其首领乃是女子。”
王文龙说的道理十分浅白,众人思想一番也都能理解,但是之前从没有人听过,此时王文龙突然提出显然过于惊世骇俗。
关于母系氏族的研究要到十九世纪才开始,然后就发现越来越多证据,此时人从没想过。
在场诸人试着想象一个由女子做首领主导的世界都觉得万分新奇。
王文龙笑着说道:“其实各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部落自然解体变成家庭宗族,男女组成家庭之后,男子的力量更大,自然在家中占据主导,如此便又由男子来主导小家大国了,这都是自然之事,但不能说古时女子是没有过出门做事的。”
吴国华听的也是嘴巴大张,王文龙说出的观点似乎十分有道理,又有海外情况,以及明晃晃的上古大姓做支撑,他没有准备根本无法反驳。
不过眼睛一转他就说道:“那皆是古人茹毛饮血之时所为也,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夫子既出,规定人伦,方有今日之世界,哪怕上古之时有女子做事,如今也应该依照夫子教条,女子应当守家守贞守节,赞贞女、传教谕,似此天下才有个道理!”
王文龙听得一阵无语,这群道学家还真是辩论不过就把孔子搬出来,孔子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作数,反正孔子出现之后天下就得按照孔夫子的规矩来办——历朝历代孔老夫子也不知被他们如此抬来抬去多少次了,孔夫子在曲阜躺着,泉下有知多半也要生气。
王文龙突然问道:“先生说守贞,难道以为贞女也是夫子所称赞的?”
贞女!在场众人一听到这个词立刻都感兴趣起来。
明清时期“贞女”指的是在未婚夫死了之后还为未婚夫守志的女子,还没过门或者刚刚过门就成了寡妇,并且一辈子不再嫁。
这种“贞女”从宋代开始被士大夫所称赞,到了明清时期,已经成为社会风俗,但是即使是明代也有不少人觉得贞女之风惨无人道。
从嘉靖年间就开始有人反对贞女习俗,比如大文豪归有光就写出《贞女论》反对贞女现象,但是贞女是否值得推崇在此时正是一个没有结论的问题。
归有光觉得贞女不人道,不合理法。
但也有一些人以为贞女虽然悖逆人情却正能反映“克己复礼”的高尚品德,对贞女大加称赞。
这是此时场面上争吵的热点问题,众人一听王文龙提到自然想要听听他的高论。
吴国华出生名门,自小崇拜程朱理学,甚至因此排斥佛道,对于贞女则是毫不犹豫的站在支持一方。
他自然而然说道:“贞女自是符合礼法的,又有何可论!”
王文龙听着一笑,心想这吴国华怪不得能在史书之中留下“忠朴”的评论,说白了脑子真是一根筋。
历史上几十年后吴国华考中进士,很快碰上东林党和阉党的党争,其他东林党人碰见阉党全都躲回家避祸,但这货同样被赶回家,却是因此天天生气,不满五十居然抑郁而卒。
也不奇怪,他如今才二十出头就有脑子死板的倾向了。
王文龙朗声道:“吴朋友可读过《礼》?”
吴国华道:“四书五经如何不读?”
“敢问《礼记》之中婚礼有哪几步?”
“建阳先生考我吗?《礼记》所载,婚礼为人伦大事,正式步骤该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说着说着,吴国华的脸色就渐渐变化,王文龙接下去道:“然后就是迎亲、同宰、见姑舅。”
吴国华的脸色渐渐呆滞,王文龙则朗声道:“圣贤有言,只有完成了第六步迎亲的女子才有资格在夫家的丧事中穿儿媳身份的丧服,而只定婚的女子尚未迎亲根本不算夫家之人,此时所谓贞女——按照礼法,丈夫尚未娶之为妻,可贞女的夫家之人却已经把她当做媳妇,生不同室而死却同穴,这岂非是大坏人伦之事!”
面对王文龙的问题吴国华瞪着眼睛无法辩驳。
王文龙又道:“夫子还有‘不二斩’之论,贞女既非夫家之人,却为丈夫服孝、为父母齐衰,这乃是将他人之父母当做自己之父母,此乃大不孝也……”
王文龙侃侃而谈,寿宁县学之内读书之人听的渐渐张大嘴巴,然后很快有人反应过来:
“迎亲、不二斩……原来如此?”
“朋友可带了笔墨,我欲将之抄录。”
一些读书人连忙拿出笔墨开始抄录王文龙所说内容。
对众人都惊讶王文龙毫不奇怪,因为他所说的东西乃是清代汪中反对贞女的论据,自然会有这样的反响。
原历史之中有关贞女的大讨论还要绵延百年,而最后从儒家学说方面提出终极质疑的人就是乾嘉学派的大佬汪中。
还是那句话:论到考据讲道理,清代的训诂学家碾压明人。
明代的儒学家觉得贞女符合礼法,那么汪中就直接攻击他们的大本营,汪中把《礼记》中的相关观点一句一句加以分析,然后就发现按照《礼记》男女结婚应该有八个步骤,而死了未婚夫的贞女最多只能做到第五步,第六步“迎亲”总不能让死人骑着马去把女子给接回来吧?
所以按照《礼记》之中对婚礼的要求,贞女根本就没有完成婚礼。
而贞女没有完成婚礼,还不是夫家的人,后续行为全都违礼,按照礼法未出嫁的女子应该为父母斩衰(穿最重的孝服),出嫁的女子应该为亡夫斩衰,女子不二斩衰。
而贞女既然未嫁,却往往又为亡夫斩衰,这是违法儒家礼教的“不二斩”规则,是对自己父母的大不敬。
同样,贞女亡夫并未完婚,却被亡夫的孩子叫母亲,被亡夫的父母叫儿媳,死后还与亡夫合葬……全是违背礼法之事。
汪中提出的观点震撼天下,几乎将几百年对贞女问题的讨论全部终结。
而此时吴国华听的也是目瞪口呆,嘴唇颤抖,他想要找出话来反驳王文龙,却思来想去说不出任何理由。
历史上汪中当然也有对手,不过那得是同样有深厚考据学功底的清代儒学理论家,以此时明代人对于训诂学的研究,王文龙提出的观点十年之内恐怕都难有对手。
“未完婚、不二斩……”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