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243节
可等到他被赶出长安,拿到金手指后,他一开始也是想要证明自己,让李二尝尝后悔的滋味。
待到后来的时候,李湛的经历越发丰富,眼界不断提高,李湛也终于有了足够的自信,自己来大唐,为的不就是改变历史吗?
于是乎,李湛心里的野心越来越大,开始考虑自己当皇帝的事,以及当了皇帝以后,应该给大唐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李湛也是从登基以后,才越来越少的关注自己的人身安全和权力问题,更多的把目光集中在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之上。
毫无疑问的,李湛确实做出了不小的改变,商业的发展,南方提前得到开发,三韩故地、出云国等等无疑会成为大唐不可分割的一块领土……
这些不都是改变?
更虚无缥缈一点的,儒学的变化,机器的变化,教育的变化等等,能给后世带来的遗产更为丰富。
现在来看,李湛做的还是不少的,只是李湛犹不满足。
是,大唐现在的机器得到了发展,儒学也有了改变,可是这能保证大唐以后,中原不会轮到两宋时的孱弱吗?
能够保证大唐以后的中原不会在未来沉沦百年,付出血的代价才从深坑中爬出来吗?
就是李湛现在也只能忐忑的自问自答,这样的未来应该不会再来了吧?多半不会了。
李湛的脑海中想到那些未来,想到自己去世后的未来,神思不属,范仲淹也很知机,又和李湛聊了几句就告退了。
待到范仲淹走后,李湛很快就到宫中找到李曼玉,告诉她李靖病重的事,李曼玉一下就惊楞住了,好半晌才回过神来。
“阿耶……阿耶他之前的时候不是还好好的吗?他当时还跟我说他写的兵书已经好了,而且还能看到善儿被封为太子……”
忽的一下子,李曼玉的眼泪就流了出来,扑朔朔的流个不停。
当时李善被册封为太子的典仪,李靖也是出面了的,到底是他亲外孙呢,怎么可能不出面?
在那时候,李曼玉还专门去见了李靖,当时李曼玉觉得自己父亲的身体依旧很好,怎么就忽然不行了呢?
李湛默默的抱住了李曼玉,轻轻说道。
“大概也是他老人家心愿已了吧……”
李曼玉强忍住自己心中的惶恐,拉着李湛说道。
“夫君,快让宫中的太医帮忙去救治吧,我有点怕。”
李湛在李曼玉的耳边轻声说道。
“这我已经安排下去了,只是效果如何实在难说,岳丈的年纪毕竟大了,而且以往的时候连年出征,元气损耗不小,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啊。”
李曼玉只是默默的流泪,这样的情况她哪里不知道呢?只是她的心里还抱有一丝期望就是了。
李靖本人就不是以武力闻名的,身体虽然称得上不错,可和李湛他们这样的猛将是没法比的,多年征战下来,身上到处都是毛病。
特别是李靖发迹的时间偏偏又是在中年以后,以一个老人的躯体,在军中急行军,对李靖的身体能没有损耗吗?
当初李曼玉还在李靖的军中的时候还好一点,有她看着,至少李靖休息吃饭这些还算是比较正常的。
可是等到李曼玉和李湛成婚以后,李靖后来成了国丈,本来威望又很高,还能指望谁劝住他吗?
李曼玉之前的时候也听自己的母亲抱怨过,李靖在三韩的时候还找了小妾,偏偏回家之后自己又是落下了一双病腿。
当初的时候,李曼玉是当做一个笑话、趣闻来听的,还专门替母亲撑腰,吓唬自己父亲。
可现在来看,不单单是第一句话重要,后面落下一双病腿同样很重要啊!
李湛好生在这安慰自己的妻子,许诺第二天的时候,两人一同前往李靖府上看望,这才让李曼玉慢慢冷静下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的时候,李湛就携带着自己的妻儿一同来到李靖府上,李善本来是在李二身边的,只是想到李靖现在病重,要是真的不行了,可能也会是他们爷孙两人的最后一面了。
李湛自然是要把李善带上的。
李靖府上,张老夫人早就做好了迎接他们的准备,派了李曼玉的兄长在门口迎接他们。
李曼玉见到兄长后也没有多寒暄,开门见山的问道。
“阿耶现在情况如何?”
李曼玉兄长只能避而不谈,这一下,李曼玉当然清楚的很,自己的父亲恐怕是真的挺不过去了。
来到李靖的病榻前,李曼玉轻轻捂住了自己的嘴,这在床上躺着的这个瘦骨嶙峋的老人是自己的父亲吗?
这和两三个月前的李靖相去甚远,就是李曼玉都有些不敢相认了。
李靖在病床上勉力撑起身子,李曼玉连忙上前帮着在他背后放上一个枕头,让他靠在那里,李靖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拍了拍李曼玉的手背。
“女儿,为父的这一生已经没有什么后悔的事了,在病榻上去世,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结局了。”
“当年打仗夺走了那么多人的性命,可最后依旧安安稳稳的病死在床上,比起那些在战场战死的将领们,我已经很幸运了。”
李曼玉只是低声啜泣,没有回应自己的父亲。
李靖喘了一会儿,看着李湛说道。
“陛下,臣写的兵法就放在书房里,已经整理好了,臣希望陛下能够好好保存传之后世。”
李湛用力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必不负岳丈所托。”
最后李靖有些怜爱的看着李善,张了张嘴,却没有说什么。
李湛在这儿陪着李靖说了一会话,看到李靖有些撑不住了,赶紧又退出来,让他一人在房中好好休息。
七月份的时候,李靖也没有撑住,离开了人世,纵然李湛能给他无尽的哀荣,可他终究是去世了。
至于李靖写就的兵书被李湛拿着刊印了很多份,专门放到国子监的图书馆里,虽说是兵书,可李湛对这个的管控并不是很严,只要保证不流入外邦即可。
而国子监里现在可没有一个外邦人,未来李湛也不打算招收外邦学习到国子监上学,大可给他们建一个专门的学校。
九月,西域传来消息,当地发生了叛乱,这样的消息让朝中的大臣们猝不及防,感到相当的意外。
西域当地早早的就被大唐纳入了统治,当地的百姓生活相当的不错,怎么会突然有人造反了?
不过现在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只能先想想到底让谁先去平叛,才是正经事。
朝中的大臣们商议着是让程知节这样的老将去镇压还是让徐达等新锐将领镇压,可没等他们商量出来一个结果,李湛很是突兀的提了一个人选——李善。
李善是太子,他只需要安安稳稳的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好了,何必掺和进来平叛的事情之中呢?
有些大臣不明白李湛的心思,而且这么早让太子接触军权不是一个好事啊。
但也有些人看出来李湛的想法了,这次叛乱规模想来不会太大,以大唐的实力很轻松就能平定,可以说是送到李善手里的功劳。
只要李善这次出征的时候不犯什么大错,认真听取军中宿将们的建议,他肯定是可以成功平叛的。
这样的话,李善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而且以现在大唐的风气来说,要是帝国的继承人没有军事能力那才是一个隐患。
因而很快朝野上下的意见就统一了,就让太子出征,太子既然是主帅了,那么徐达就会是这次平叛的副帅,他本来也是太子的老师,刚好给李善提意见。
至于下面的将军们,那就随便挑选就好了,如今军中的宿将多着呢,完全不用担心战斗力的问题。
大唐各项动员工作完成的都很快,只是一个月后,大军就已经出动了。
唐军不动则已,一动就声势惊人,数万骑兵马不停蹄的赶到了河西走廊这里。
李善骑着一头温顺的战马,身上穿着一身精良的甲胄,外面罩了一层外袍,防着日晒风吹,看起来确实有几分以往李湛出征那味儿了。
河西走廊这里两侧山脉高耸,空中时不时飘过几只大雁,让还从未出过长安的李善看了,只觉得心旷神怡。
李善的身后跟着的事一群扈从,这些人可都是李湛给他精挑细选出来的,专门在战场上和旅途中保护他的安全的。
如今李善在这看风景,这些扈从们自然要散开警戒。
这样的时间没持续多久,很快就有军士前来禀告,说是徐达有军情要找李善商议,李善不敢怠慢,匆匆往徐达的营帐赶去。
这次出征前,李湛就给李善嘱咐的很清楚,他这次出征就是挂个名字,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机会。
希望李善能够呆在徐达的身边,多听、多看、多问,一切军中大事都听徐达的,不要突发奇想,弄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出来,更不要擅自出主意。
李善的本性虽然有几分跳脱,可这样的大事他还是能老实遵守的,出征的这几天里,李善也一直都是跟在徐达的身边,看着他处理军中的事务。
徐达也很聪明,他知道自己这次出征的主要任务,但凡是军中的大小事务,他都会当着李善的面处理,而后还会细细给李善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处理。
李善本就聪明,这段时间里,至少能像模像样的当一个基层的军需官了。
这大概也是李湛的期望吧,他不指望自己的儿子真的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将帅,可至少要对军中事务的处理流程、手段比较了解。
当不了一线的将帅,可后勤是一定要能弄明白的,要不然岂不是要被人耍的团团转。
待到李善走到徐达帐外的时候,他有些好奇的问帐外的士卒们。
“未知今次有什么军务要徐帅处理?”
帐外值守的那些小兵们哪里知道这样的事情,就算是知道,这样的军情也不应该从他们嘴里说给李善,李善算是碰了一鼻子灰,只能自己讪讪一笑。
独自一人进了营帐,就看到徐达正在那写个不停,李善很是恭敬的凑上前去,默默的看着徐达处理军务。
好一会儿,徐达才发现自己的帐中多了一个人,看到是李善来了,徐达也不敢怠慢,连忙起身行礼道。
“见过殿下。”
李善眨巴眨巴眼睛,开口问道。
“刚才有军士通知我,说是有新的军情,未知是什么军情?”
徐达递给李善一份军报,嘴上说着。
“是这次西域叛乱诸州的情况,另外臣也是想要问问殿下的处理意见。”
李善微笑着说道。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