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244节
“这自然是徐师傅怎么说,我就怎么办。”
徐达笑了笑,没有说话。
待到李善看完徐达递给他的这份军报,眉头也不由的皱了起来,原来当地是出了这样的乱子啊……
西域这里倒不是底层的百姓们闹事了,这些百姓们得了大唐这么多的好处,对现在的生活已经相当的满足了,谁闲的没事了叛乱呢?
主要是当地原来有头有脸的那一批人,这些人一直觉得自己的利益受损了,平日里就有不小的怨气。
而这次刚好赶上当地的一个大唐派来的官员水平不怎么样,在那有压榨这些原来西域诸国贵族的意思,这些人就抓住这个机会叛乱了。
看到李善看完了这份军报,徐达有意问道。
“殿下,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这次的叛乱?”
“诛其首恶即可。”
徐达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这样的法子已经够了,当地的这个情况,也确实不需要对底层的民众做什么动作,他们也算是无辜的了。
反倒是那个逼反了这些原贵族的官员,需要把他也抓起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有了确切的消息,大军就加速前往西域平叛,西域地势一马平川,只有两三个高大的山脉,可东西走向的山脉,对行军来说没有太大的阻碍。
要是换到以前,当地还有很多沙漠,军队自然难走的很,后勤压力很大。
可现在西域成了一个棉仓,沙漠全部变成了草原,而后被大唐人开垦以后,成为上好的农田,这样的地形相当适合骑兵在上面纵横驰聘。
李善他们这些骑兵来到了西域以后,很快就凭借着骑兵的高机动性,对西域诸城进行了定点清除和威慑。
只是半月时间,就把整个西域和中原的驿站系统恢复了,如此一来,军报畅通无阻,西域的种种消息也能及时传回长安了。
其实大军一来,西域这里所谓的叛乱就已经初步得到了控制,本来煽动着想要造反的就是拿一小波人。
这一点没有什么军事经验的人,在面对大唐的百战雄师的时候哪里有反抗的余地呢?
剩下的大部分时间,理应是对当地流寇和那些叛乱的余孽进行进一步的清剿。
说到底,这次叛乱不关底层民众的事,这些广大的人民群众压根就没有参与进来,规模自然就小的很。
纵然当地也有一些野心家,有意在这时候拒不接受大唐的命令,试图自立,可是这样的傻子太少了,一般连自立的动作都做不出来,就被下属给杀了。
而且这样的人就算自立,又拿什么样的大义来号召民众呢?
复国?
以往西域诸国过得是什么日子,现在归了大唐以后过得又是什么日子?
更别说,现在西域之中原来那些国家的百姓占的比重是比较小的,大部分人还是大唐后面迁徙过来的。
但这里面也不是没有真的快成事的人,其中有一支原来突厥的贵族就成功的劫掠了西域的重镇,而后逃窜到草原之上了。
等到徐达等人来到疏勒城的时候,当地的府库已经空了,城池也遭到了相当程度的破坏,至于城池里的百姓们……街边那些死不瞑目的多是原来城中的百姓。
这些原来的突厥人为了顺利逃回草原,不惜在逃亡的过程中散布各种谣言,试图把杀戮百姓这口锅推到唐军身上,让其他城池都相信,大唐这次来平叛肯定会屠城。
不得不说,这样的小计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能否认,这世上总是有一部分人比较傻,连这样的谣言都会信。
这对唐军在西域的后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拖延了唐军想要继续追击的脚步,更加不巧的是,没等徐达整顿好后勤,西域下雪了,大雪漫天,逼得徐达只能暂时在城中安坐,给长安上请罪的奏章。
让人意外的是,这次李湛并没有责罚他,而是给他写了一封信,让他暂时放那些叛乱的突厥人一马,待到来年开春的时候再去平叛。
徐达不是那种只会打仗的人,他很快就领悟了李湛的未尽之意,既然这些突厥人叛乱跑回到草原,那完全可以借着这个由头,对草原上的势力再做一次肃清。
自从十来年前,李湛对草原清洗一边之后,草原上就几乎没有战争了,现在草原上的那些部族们,不知道有多少已经忘记了大唐的天威。
徐达也没有忘记把这些事告诉李善,李善听到这些以后,心里稍稍有些震撼,忍不住开口问道。
“可是徐师傅,如今这些突厥人重返草原,定然还会裹挟部分原来没有反心的部族,这些人也要当做大唐的敌人吗?”
徐达沉默了一会儿说道。
“殿下有此仁心自然很好,可别忘了蛮夷很少会感激殿下的恩德,他们只会对刀子记得清楚。”
“如今草原上的有些部族如东北的契丹族,还有西北这里的突骑施实力已经不小了,若是不借此机会削弱他们的势力,万一他们以后积累了更多实力以后再叛乱呢?”
“再者说,这次西域的叛乱是有些蹊跷的,依臣来看,突骑施在背后只怕可不那么干净,要不然单单是那些西域诸国的原贵族们,他们哪来的胆子,哪来的实力叛乱?”
“要是没有人支持,这简直是不可想象!”
李善有些明白了,徐达敢这么说,那就代表着他肯定是发现了突骑施人和这些西域诸国的原贵族们之间的猫腻。
这不由让李善有些心惊,他是知道西域的重要性的,而突骑施更是原来西突厥的一个分支,现在草原上的一霸。
若是这两者同时有了变数,那大唐的西陲就不再稳定了,少说也要有几年的动荡。
而徐达刚才还提到东北的契丹族,李善可还没有忘记,三韩故地上还有原来的高句丽遗民呢,他们对大唐也不一定就真的服气。
再加上西南一直让他父皇李湛相当警惕的吐蕃,若非是这次出征,李善还真不知道,原来现在大唐都还有这么多隐患。
“我怎么感觉大唐处处都是敌人呢?”
李善颇有几分自嘲的说道。
徐达哈哈一笑,双目炯炯有神的盯着李善说道。
“这大概也是陛下想要教您的东西,一个国家既然想要强大,那肯定到处都是敌人,若是真的是一个弱国,那反倒好了,可以依附于一个强国,混口饭吃。”
“只是,殿下愿意大唐在您的手上沦为一个弱国吗?”
李善脱口而出道。
“怎么可能!大唐绝对不会在我的手上变弱的!”
随着天气慢慢变冷,徐达他们对逃到草原上的那支突厥人的消息,几乎是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快要开春的时候,来自草原的消息才渐渐多了起来。
这支叛军果然所图非小,已经和他们的亲戚突骑施合流了,双方汇聚在一起,还征召了不少草原上的小部族,重新扛起了西突厥的大旗。
这样的举动在李善等人看来,简直就是找死。
大唐这些年里屡战屡胜,还没有遇到过对手呢,他们这个时候搞这么一出,是觉得大唐的刀子不够锋利了吗?
这样的消息传回到长安的时候,长安的民众们倒是一脸的平静,毕竟突厥这个算是老对手了,能时不时跳出来整点幺蛾子也实属正常。
但要是换成是历史上后来渤海国作乱那些,大概大唐的百姓们就难以理解了,那都是东北哪来的杂胡?
另外这次突骑施叛乱,主要还是对西域和草原造成了一点影响,对大唐原来的本土基本没有影响,就算是看着挺近的陇右,其实也离战争很远。
自然的,民众也就不是很关注这样的事了,顶多就是在聊天的时候,怒斥几句突厥狗。
但是在朝堂之上的李湛等人就不能这么简单的判断问题了,原来准备的那几万人马明显是没有办法应对秽土转生的西突厥的。
如此一来,朝中就不得不考虑增兵的问题了。
虽然西域西去长安千里,从长安附近调兵消耗很大,可是更西边的吐火罗一带可是要肩负和大食对峙的重任呢。
一开始西域发生叛乱的时候,李湛他们都没有选择调动那里的军队,他又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选择动他们呢?
好在现在大唐长安附近府兵还是很多的,抽调个十万左右的人马完全没有问题,只是朝中现在又有另一种风声。
他们希望能让李善回到长安来,原来那时候只是简单的平叛,徐达带那些士卒已经完全够用了,战争的规模肯定也比较小,李善人在前线也就无所谓了。
可是现在明显是大战将起,朝中不少人的心里还是有顾虑的。
李善可是大唐的太子啊!要是真的在战场上出现个万一……
最后还是李湛坚定的选择让李善留在前线,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而且他对徐达的能力还是相当的信任的,完全不虚有十几万士卒的西突厥,李湛觉得李善在军中只要自己老实一点,肯定是不会出意外的。
另外,李湛的心里还有一个考量。
李善现在是太子没错,可既然人已经在前线了,若是这个时候他被调回到长安,那不是明显对他的能力不够信任?
底层的民众们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但高层的这些官员们,谁不知道他为什么被调回来?
如此一来,这些大臣们自然会对面对大战选择了逃避的李善有一种轻视之感,大唐可是一个相当注重武勇和军功的朝代啊,特别是初唐这个时候。
别管李善这次离开前线是被动的,还是主动选择的,到时候肯定会对他有一些非议。
既然已经选择了让李善当太子,李湛自然不愿意在他当太子、继承未来的皇位的路上设置那么多障碍。
考量再三后,李湛决定派出苏定方为援军的行军大总管,里面还配上了薛仁贵这样的名将,虽说现在的时候,薛仁贵还只算是中层将领,可他的能力完全值得信任。
另外一边,李湛让蓝玉从辽东出发,突袭西突厥的大后方,呼应和突厥人正面作战的李善等人。
这样的一种安排,其实也是李湛心里的一种特殊考量。
他也不可能死按着原来历史上的那些名将、名帅们不给他们出头的机会,这样对朝政和军权的平衡都不是一件好事。
就连士卒之中,李湛也启用了很多原来的突厥人,这么做其实也是打算树立一些典范,让草原上的其他人看到,在大唐生活很好。
而且也能化解部分被突骑施胁迫着造反的草原部族,以此威胁西突厥,只是这样的手段到底只是辅助,李湛也不指望这样的手段就能应对西突厥这样的敌人了。
真正能决定战争胜负的,到底还是双方在正面战场的交锋,只是这样的手段惠而不费,要是有成效自然是好事。
可就算是没有成效,朝廷又付出了什么呢?不过是几张告身,不会真有突厥人觉得他可以成为李湛的绝对心腹吧?
四月份,朝廷安排的各路大军就已经动身了。
这样大规模的军队调度能够如此快就完成,也是要得益于这些年大唐丰盈的粮食存储,还有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
要是没有这两样,收到消息后一个月左右就完成对十万人的动员,那纯粹是图耗民力,就算是出征了,也很容易来一场大败而归。
从长安到西域的粮食运输就不说了,主要依赖的还是陆路,通过这些年改造出来的车船运送,减少后勤压力。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