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3节

可也先却不知道,北京城中的明军早就做好了准备。

三十余万装备精良的明军正等着也先来呢。

虽然蒙军想着避开宣府,可大同正在被攻击,宣府的斥候早就派遣出去,那么大规模的军队调动,怎能瞒得住杨洪。

杨洪知道也先率领着大部队越过宣府往京师而去,当下便点燃了烽火,而后整点军马。

正当准备出城追击的时候。

泰宁候陈瀛率领着的一万骑兵部队也赶到了宣府。

起初杨洪见到陈瀛,心中大惊失色,难道大同被也先攻破了,这泰宁候陈瀛是不是投靠了也先,过来骗自己开了城门。

现在局势如此混乱,杨洪对陈瀛的怀疑,并未引起陈瀛的不满,张辅朱寿等远在大同的勋贵们有那么多的顾忌,不得不谨慎行事,宣府的军力不比大同,杨洪定是要比张辅还要谨慎。

陈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杨洪相信了自己。

入城之后,二人相互商议了一番,共同出击追击蒙军。

明军在跟蒙军赛跑。

可明军因为土木堡之大败,让他们追击的时候不得不谨慎考量,怕中了也先的计谋埋伏,所以速度是没有也先部队跑的快。

这次的战争从头到尾都是也先掌握了主动权。

紫荆关。

紫荆关是北京城最后的屏障,在于谦主事之后,就为紫荆关补充了三万的军马,并且派遣了山东都指挥同知韩青镇守,右都副御史孙祥从旁协助。

在原先的历史中,也先在紫荆关也吃了大亏,在明军有溃散之势前,韩青率领数千骑兵直冲也先的中军阵营,大大的振奋了守城将士的士气,但自身却陷入了重重包围,在也先招降未果后,死在乱军之中,而后孙祥按照韩青的事前叮嘱,接过了紫荆关的指挥权,在城破之后,仍率军兵与蒙古兵展开巷战,最后死于战场之上。

为京师争取了时间,为于谦争取了时间。

若是说于谦是台前的民族英雄,那死在塞外的孙祥,韩青等人就是北京保卫战能够胜利的幕后英雄。

他们用生命编制出了一曲悲壮的曲歌,也就是因为明军边军保家卫国慷慨赴死的决心,让一代天骄也先饮恨于北京城下。

也先一生经历六十四战,唯有两败,一次是在北京城下,家底都险些输光,一次是败给了阿刺,输掉了性命。

当也先率领到了紫荆关之下的时候,大同的战报也终于到了京师。

也先军队直逼京师,南迁之势再度起头。

内宫之中。

孙太皇太后着正袍,抱着穿着明黄色龙袍的朱见深坐于龙椅之上。

朱祁钰坐在龙案之下。

大臣们又在争吵,经过于谦的部署有些大臣已经调转了方向,开始支持起了于谦。

可徐有贞等人却是冥顽不灵,言说明军精锐都在关外,若是救援不及时,岂不是要将皇上与太皇太后置于危险之境地。

不如让皇上与太皇太后先行离开。

正当徐有贞侃侃而谈之时。

在外整理好军务的于谦才进入大殿,而后直接对着孙太皇太后与朱见深行了一礼。

“请旨,拿下徐有贞能扰乱军心的一干人等。”于谦声音及其洪亮。

他很有信心在北京城下击败不可一世的瓦剌,击败敢孤军深入骄横自大的也先。

可在击败他们之前,朝堂上的风气一定是一致的,怯战之心不能起。

“于谦,你好大的胆子,我等为大明谋,你竟然想将我等抓入大牢,是不是图谋不轨。”

不过于谦没有搭理徐有贞,只是看着龙椅之上的孙太皇太后。

而孙太皇太后还未说话的时候,朱见深便朗声道:“皇奶奶说了,京城一切事务全权托付给了于尚书处置,来人啊,把他们抓起来吧。”

朱见深的稚嫩之言,跟开玩笑一样。

可现在他是皇帝,他的话说完之后,只要坐在他身边的太皇太后没有其他的意见,就会得到遵守。

十几名甲士步入大殿,就要缉拿徐有贞等人。

“陛下,陛下,我等一心谋国啊,皇上,太皇太后,我等忠君体国之心,日月可鉴。”

“陛下,我等是为您着想啊。”

可太皇太后还是没有说话,十几名甲士将徐有贞等人拉了下去,等着太皇太后与小皇帝的进一步定夺。

“于尚书,此次蒙人来犯,你有多少的胜算。”等到大殿上重新安静下来后,孙太皇太后问道。

“启禀太皇太后,微臣有十成之胜算。”

孙太皇太后听完后,面色有些松动,想来蒙军兵犯京师,也让孙太皇太后有些担忧。

“于尚书,于尚书,您一定要将我的父皇救下来,杀光那些十恶不赦的蒙古鞑子。”朱见深赶忙说道。

他不能一直都表现的很沉稳,他才两岁,顽童稚嫩的一面也要表现出来。

第21章 北京保卫战2

朱见深的顽童之言,让孙太皇太后很是欣慰,让百官也颇为满意,朱祁镇做皇太子的时候,四五岁还什么都不知道呢,只有两岁的朱见深能在龙椅上坐上那么久,不哭不闹,知道大臣说话的时候安静听讲,大臣说完之后呢,不管是不是稚嫩之语,都会说上两句。

这简直就是神童,也是明君之风。

所有的一切都是朱见深的伪装,一个三十多岁的灵魂,怎能不沉稳,难得是怎么装小孩子,也幸亏朱见深上一世教的都是五六岁的小屁孩,为了跟孩子们交流,他就必须要时刻保持童真,若是教的是高年级的学生,那他也傻眼了。

“遵陛下旨意,微臣一定尽力迎回太上皇,全歼蒙古来犯之敌。”

“到时候,我,我一定让父皇赏赐于尚书很多美女,很多金银,我,不,朕永不会忘记众位臣工,今日赴国家之难,朕,朕跟皇奶奶就在这皇宫之中等待着众位,众位臣工的捷报,哪里,哪里都不会去。”朱见深断断续续的说了出来。

不管是不是太皇太后教的,此时朱见深说完这话后,下首的大臣都是跪下身去,眼含热泪。

“臣等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饶是孙太皇太后听完,也是颇感惊讶,自己这个小皇孙可是经常给自己惊喜。

“傻孩子,现在你是大明的皇帝,到时候你去赏赐众位大臣即可。”

听到孙太皇太后的话后,朱见深又是人畜无害的说道:“那,那父皇回来后,我,我不还是要将皇位还给父皇吗?“

“怎会,他自己不听众臣之劝,丢失了神器,又岂会再有德行配上这帝位。”孙太皇太后再一次的当着众臣的面表态。

也就是孙太皇太后的表态,让跪在下首的百官武将都心中大定。

这小皇帝就行,现在才两岁,想要亲政最起码还要十几年,而这十几年,众臣可以推举贤明的首辅让大明休养生息。

要是再将朱祁镇换回来,只怕大明又没有好日子过了。

孙太皇太后当然不知道自己是中了自己孙子的诡计。

跪在下首的一名武将,正是原先历史中策划夺门之变的石亨。

石亨在瓦剌大举进犯之时,曾轻敌深入,导致其率领的明军大败而归,而后便被关进了牢房之中。

这次守城,于谦便将石亨给放了出来,官拜总兵官,节制在京留守的所有武将。

也算是委以重任,给石亨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石亨一抬头就发现那个小皇帝正盯着自己,这让石亨心头一愣,赶忙低下头去,难道是刚刚自己的错觉,抬起头一看,小皇帝还在看自己,这让石亨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而朱见深也移开了目光,重新看向于谦。

在原先的历史中于谦将石亨从牢房里面捞出来,并给了他将功赎罪的机会,可石亨并没有感受其恩德,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联合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将被幽禁南宫的朱祁镇迎接了出来,并在事后杀了于谦。

但石亨打仗是真的莽,悍不惧死,身先士卒,不失为一员猛将,看来此次战事结束后,还是找个借口将其调出京师,去辽东当个总兵,去霍霍女真人吧。

而一旁的监国朱祁钰存在感却极低,他看着朱见深多是不解。

两岁的年龄便能做到如此,这怎么可能,老朱家也没有出现神童的先例啊。

阴沟里面怎么蹦出个棉花糖呢。

正当朱祁钰看着朱见深的时候,朱见深将头转了过来,对着朱祁钰憨憨一笑。

而朱祁钰却是赶忙转移了视线。

紫荆关下。

浩浩荡荡的蒙古大军正在准备攻城事宜。

与大同城相比,紫荆关便显的有些城小将寡了。

孙祥与韩青二人站在城头之上。

“朝廷将紫荆关交给你我二人,韩将军,这可是京师最后一道屏障了,我们干系重大,不得不与紫荆关生死共存了。”孙祥看着漫山遍野的蒙古大军轻声说道。

韩青说话不同孙祥这般文绉绉。

”孙御史,我是武人,就该死在战场上,可你是文官,只有监督之任,没有护关之责,若是事不可为,孙御史要趁乱离开此处。“

孙祥听完后,有些恼怒。

“我等二人有何分别,都是大明的臣子,食君禄,解君忧,韩将军莫要看不起人。”

韩青哈哈一笑:“你看,你们这些文官,说上两句就生气恼怒,既然如此,那孙御史,我们便一同为大明守好这道关隘。”

而后韩青便对着城墙上的明军高喊道:“我等吃的是军粮,保的是国家,大家都是跟我从山东奔赴过来的。“

”我们齐鲁男儿没有孬种,紫荆关后不到百里,就是北京。”

“待会众位要尽心尽力,与我一道拼杀,保住紫荆关,就是保住京师,保住我们的大明,保住我们的妻儿老小。”

首节 上一节 13/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