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2节

这个盐菜是后世韩国泡菜的先祖,为士兵补充其盐分,而腊肉于后世的腊肉也不相同,就是事先煮熟的肉质被分割成一条条,在经过太阳的暴晒下,将水分全部晾干,能够长期保存,但其中之味道却是有些不尽人意。

勋贵们并没有离开城墙,也在城墙之上与士卒们一起用食,休息。

吃完饭后。

成国公朱寿站起身走向了城头,看着城墙下的尸横遍野,莫不感慨。

在大同城下现在还有一些没有彻底咽气的蒙古兵,正在痛苦的呻吟,等待着死亡,因为明军肯定不会管他们的死活,而蒙军一时半刻又无法将他们救回去,即便是救回去也是无用,在蒙古若是有了残疾缺陷,几乎很难生存下去。

无非是早死晚死罢了。

“这些尸首要尽早的处理,不然会有引发瘟疫的风险。”陈瀛此时走到了朱寿的身边。

朱寿点了点头。

“还是要等着蒙古联军撤了,再做处理,派出去的人送信的人准备好了吗?”

“已经出发了,我们事先通过篝火的方式已经告知了周边的县府大同遇袭的事情。”陈瀛回复道。

“我怕也先兵行险招啊。”朱寿有些担忧,对付大同也先现在并没有什么好的策略。

“国公的意思是,他们要突袭京师吗?”郭登走了过来,轻声说道。

“不无这个可能啊,若是对大同数日不下的话,也先一定会将目标转移到宣府,宣府的杨将军用兵谨慎,也绝不会让也先占到便宜,若是他直接绕过宣府,只取紫荆关,而后窥探京师,我们该如何?”朱寿想了一会儿后,开口说道。

“若真的是那样,我们也只好全线出击,按照京师发的官文来说,兵部侍郎于谦进封兵部尚书,已在京师做足了万全的准备,蒙古军队对京师短时间内一定构不成威胁,我们便可以从容不迫的支援,斩断也先的逃窜之路,从劣势之中取得优势。”陈瀛说道。

“可太过冒险了,比我们现在全线出军与蒙古军队硬碰硬都要冒险,老国公一定不会同意。”郭登接着说道。

那可是京师啊。

朱寿点头应是。

可陈瀛却说道:“对于我们是冒险,可对于也先来说,何尝又不是一种冒险,他可是用上了瓦剌的全部家当,若是被我们合围歼灭,那大明北疆便会有几十年的安宁,更何况就算我等现在出去与蒙军决战,胜了倒好,可若是败了,蒙军的士气更盛,进犯京师再无后顾之忧,而只要我们大同宣府的主力没有太大的伤亡,即便也先兵犯京师,也会处处受到掣肘。”

众勋贵们有了意见分歧,这个时候,就要问询老国公了。

张辅的眼光比较毒辣,他看出明军的被动,当然也看出了也先的被动,现在的也先就等着大同城的明军全线出击,一探明军的虚实,而明军却要受到也先兵犯京师的威胁。

这是一个谁都难以选择的命题。

第19章 空营

一众勋贵站在铺上九边地图的桌案之前。

老国公张辅盯着地图久久不言。

一旁的朱寿说道:“老国公,今日蒙古损失惨重,若是他们两三日后没有动作,就是有撤军之打算,我们对此意见不同,想要老国公支持。”

成国公朱寿,泰宁侯陈瀛为代表的一众勋贵们认为,静观其变,派斥候跟随,若是蒙军的大部队真的有越过长城的动向,大同的军马才能紧急调动。而守将郭登为代表的一众武将却认为,蒙古只要撤,就立即出击,在大同城下与蒙军决战。

并且两方的意见都有自己的考量。

张辅沉吟一二后,看向朱寿说道:“若是我军出战,有几成胜算。”

“我军刚经大败,应该只有四成不到的胜算。”朱寿回复道。

兵甲行事,需严谨收敛,即便有五六成的胜算也只能说是四五成的胜算,而朱寿如此说,便证明在他的思量中,在大同城下对上蒙军实际上还不到五成的胜算,而军马行事,不超过五成的胜算,就是输,现在的明军还没有到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险招境地。

对于朱寿的推断,即便是郭登也说不出来什么反驳的话。

他当然清楚全线出击,可能会造成明军的溃败,导致明军在关外的布局土崩瓦解,但现在也先已经有了兵犯京师的实力与野心,在他看来,就算是冒着些许的风险,他们有应该尝试一番。

”可,可也先万一真的敢突袭京师,那我等的罪过可就大了。”郭登还是那句话。

不打京师遇到了威胁,这个责任谁能扛得起。

张辅又说道:“若是蒙古军队进逼京师,我等出兵解围有多少胜算。”

“七成胜算。”陈瀛说道,“杨将军那边有边军步卒四万,骑兵两万,再加上大同的十七万军马,我们集结在一起便就能形成合围之势,与京师的守军里外夹击,有较大的可能全歼蒙古军队,若是全歼之后,蒙古对我大明二十年没有任何之威胁。”

张辅轻叹一口气:“老夫认识于谦,此人果敢勇断,有他在京师,我们可以放手一搏,不过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泰宁候,你将城中的骑兵全部集结起来,等到蒙古人后撤的时候,出城袭扰他们,让他们的行军速度慢一些,切记不可恋战。并八百里加急将蒙古人有兵犯京师的打算传递给于谦,让他也早做安排。”

这个责任一行人中也只有英国公张辅能扛下来。

听到张辅的安排后,郭登等人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了,只因张辅在军中的威望很高,再加上他愿意承担风险责任,即便想说什么,已是无话可说之局。

过了两日后,蒙军集结了部队,再度围上了大同城。

正当众将以为蒙古军要在大同死磕的时候,蒙军竟然没有发起进攻,又再行撤退。

这一点让众将心中都明白了,自己一行人的猜测没有错。

也先真的转换目标了。

现在这反常的军事行动只是为了麻痹大同的将领。

可大家都是经常打仗的人,一点反常的行动都是为了其他目的做铺垫这样的事情,众人也都是十分清楚。

而蒙军这一次的后撤到了六十里外才安营扎寨。

想要渐渐拉开与大同城的距离。

斥候传来信息后,张辅立即命令泰宁候率军夜袭蒙营。

早就准备好的泰宁侯一马当先,率领着三万明军骑兵精锐出了大同城,浩浩荡荡的朝着六十里外的蒙古大营而去。

蒙古大营连绵数十里,警戒的士兵听到了骑兵运转的动静,立即吹响了号角。

可蒙军大营之中竟是没有任何乱象,像是知道了明军的夜袭计划。

甲胄在身的蒙古兵纷纷上马,冲出了营帐,在夜色的掩盖下,向着泰宁候进攻的方向冲去。

蒙军骑着高头大马弯弓射箭,一箭一箭冲着明军的骑兵而去。

当箭矢到了的时候,泰宁候陈瀛心中微乱,难道也先已经料定了明军会在今夜进攻他们吗。

可现在冲锋之势已展,不能贸然收军,不然又是一场大败。

数以百计的明军精锐被箭矢射中掉下马来。

越来越近,蒙古骑兵只能收起弓弩,抽出弯刀。

两军在蒙古大营外的数里处,碰撞到了一起。

刚一接触,便有数百人掉落马下。

喊杀声一片。

陈瀛手持长枪,挑杀了一名蒙古人后,心中暗道不妙。

“难道……”

为了证实他心中的料想,陈瀛下令继续冲击。

此时来迎战的蒙古骑兵不过千人,不出片刻间,便被明军尽数斩杀,只有在边缘的几十名骑兵逃走。

陈瀛率先冲入了蒙军营帐之中,果然是座空营。

也先,也先早就撤了。

陈瀛心中慌乱,下令焚营。

而后便看向了大同城的方向,对身边的亲兵说道:“你速速赶回城中,禀告张国公,也先已经撤离,我先行赶赴宣府与杨将军汇合。”

亲兵得令离开。

陈瀛并没有将全部的骑兵带走,他明白也要给张国公留下机动兵力,当下只带走了一万骑兵,身披夜色朝着宣府而去。

兵贵神速,不能再做休整了。

也先的军事手段确实高明,他留下的那数千蒙古骑兵,可不是留下来送死的。

若是换做寻常的将军,带队袭营,当在数里外就被蒙军阻截,一定会方寸大乱,怕被蒙军的主力部队缠上,选择撤退。

撤退的骑兵战斗力直线下降,只能沦为蒙古兵的活靶子,到时候三万的明军被也先的一千蒙古骑兵追击六十里,损失惨重的逃回大同,对于也先来说,又是一场胜利。

张辅等人考虑许久后,都没有想到也先会用这一招脱身,丢掉了所有的营帐,可是与西楚霸王的破釜沉舟有异曲同工之妙。

消息传到大同。

众勋贵也是惊慌之极,张辅按压住众勋贵的不安情绪,而后做了部署,将驸马都尉井渊,守将郭登留在大同城众守城,并留下五万的人马,而他与成国公朱寿及其一干的勋贵率领九万军队,明早出发,赶赴宣府。

第20章 北京保卫战1

也先用了两日的时间说服了大多数的首领,并拟定好了进军的计划。

他的本意是城外的营帐最少能够将大同的军队拖上两三日,即便拖不住两三日,也能趁着明军夜袭大营的时候,给予他们沉重的一击,起到迷惑明军的战略目的。

即便达不到这个目的,自己也要比大同的明军率先赶了几个时辰的路,而明军却有着种种的顾虑,不可能全力追击自己。

即便遇到了些许的侵扰,也不耽误主力的行军。

急行军即便是蒙古人也有些受不了,更何况一直娇生惯养的朱祁镇呢。

他在熟睡中被两个蒙古大汗拽起,粗鲁的扔上了马车,还没有反应过来,马车便在一名蒙古人的操控下,朝着大军行进的方向赶去。

折腾颠簸了一夜,让朱祁镇呕吐了数次,感觉要死了一样。

而喜宁虽然坐着的是稍稍舒适一些的马车,可情况也是好不到哪里去。

这次的也先并没有兵犯宣府,因为他知道现在进军北京城,拼的就是速度,若是让关外的明军发现,出兵阻拦只会给北京城的守军准备的时间。

能早一日的到达北京城下,就能多获得一层胜利的机会。

首节 上一节 12/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