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702节

“主耶稣基督,上帝之子,怜悯我罪人……藉着你至洁之母和诸圣的祈祷,求你怜悯我们,赦免俄罗斯的过错……荣耀归于父、及子、及圣灵,从今日到永远,世世无尽……”

尤登尼奇、邓尼金、弗兰格尔……这些俄罗斯军队里还掌握着实权的大军头,在东正教教堂面前不管是出于信仰上的真心实意,还是单纯做做样子,都必须低下他们高傲的头颅,无论如何都必须在表面上做出一副虔诚信仰的模样来。

邓尼金是白俄军队中最坚定的共和主义者之一,他和萨文科夫比较类似,都是当初二月革命时就跟着社会革命党、布尔什维克党一起试图推翻沙皇制度的“革命者”之一,并不像弗兰格尔那样是支持罗曼诺夫皇朝的君主主义者。

从本心来说,邓尼金也不太看得惯从基辅受洗以来延绵千年的俄罗斯东正教教会——这是一个比罗曼诺夫家族和沙皇俄国都还要更加腐朽和衰老的东西。

但没有办法,白俄军虽然赢得了第一次红白内战的胜利,把布尔什维克党的赤匪都赶到了西伯利亚的穷乡僻壤和远东的苦寒之地,然而为了获得胜利,他们也付出了很大代价,不仅使俄国完全倒退回了十月革命之前的社会状态,而且即便是二月革命时取得的一些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也大半葬送。

萨文科夫在他重新上台以后,为了打击那群支持罗曼诺夫家族旁系成员复辟的保皇党,同时也是为了打击那些受到德国支持的民主反对派,所以就把白俄共和国的首都从圣彼得堡又迁回到了莫斯科。

在迁都过程中,萨文科夫政府还大大抬高了东正教教会的地位,把白俄共和国的文化、教育大权都交给教会,以此换取了教会对萨文科夫独裁体制的支持。

到了今天,俄罗斯东征教教会的势力已经大为恢复,甚至由于它们填补了红白内战以后新共和国内民众思潮混乱、迷茫的真空,所以势力甚至比大战前的沙俄时代还要更为强大,现在就连白俄军队里也都充斥着东正教教士,他们的黑色长袍遍布莫斯科,帮助萨文科夫从另一个层面控制着组成军队的基本因子——底层士兵。

所以即便是邓尼金这样的共和主义者,在莫斯科也必须表现出对东正教高度虔诚的态度来,不然他就可能连自己麾下的部众都没法指挥了。

莫斯科的夜色里,雪花又开始自遥遥天中缓缓飘落下来,将军们就站在漫天飞舞的风雪之中,一排汽车整齐的停在邓尼金面前——白俄共和国的工业化进程非常缓慢和落后,不过还是可以保障将军们的座驾。

其实,也不仅仅是将军们的座驾。

不管是在波德列耶夫将军和邓尼金自己帮萨文科夫背黑锅的那段总统任期,还是“萨元首”的统治时期,莫斯科的权贵们都过着比起沙俄时代还要更为骄奢淫逸、纸醉金迷的生活。

如果说在沙俄时代,帝国上面还有沙皇的权威、王朝的血统,以及自彼得大帝以来帝国数度击败强敌和对外开疆扩土的伟大荣耀来维持。

那么在白俄共和国,这一切都荡然无存。

新贵们看不到头顶上的星空,胸中更无对道德的敬畏感,就连旧帝国时代还能勉强约束贵族们的教会,现在也在骤然获得庞大的政治权力以后,在腐化、堕落和伤风败俗的道路上狂奔不止,“萨元首”那套专门用来对付政敌的“反腐败活动”到底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邓尼金面向尤登尼奇,他的神情十分无奈,语气里则满含着退让、妥协和服软的意味:“尼古拉啊!我们会向元首宣誓效忠的……如果你认为现在就需要这样做,那么我同意,随时都可以,我们随时都可以去克里姆林宫向元首阁下做一个正式的效忠仪式,无论是在牧首的见证之下,还是你认为我们需要出具一份怎样的书面证明……”

其他将军也都和邓尼金的态度相近,这些年来萨文科夫利用种种政治手腕已经逐渐挖空了大部分白俄军头的根基,再加上萨文科夫自己通过战斗队的组织还有尤登尼奇等旧部,本身也在白俄军内掌握很大势力,现在随着“军头联盟”的首领科尔尼洛夫即将宣告垮台,将军们肯定是没办法继续抵制“元首”了。

尤登尼奇保证他会在“元首”面前为所有将军作保,但同时尤登尼奇还是说道:“为了稳妥起见,每位将军还是很有必要签署一份正式的效忠宣言。”

他早有准备,把一份文件交到了邓尼金的手中,效忠宣言上写着:

我在上帝面前作此神圣的宣誓,我将无条件服从俄罗斯共和国和人民的元首、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鲍里斯·维克多罗维奇·萨文科夫作为一个勇敢的军人,愿意在任何时候为实行此誓言不惜牺牲生命。

第三十五章 天下何人不通共

将军们很快都在尤登尼奇给出的效忠宣言上签字,萨文科夫的独裁大权便就此堵塞上了最后一个漏洞,克里姆林宫很快还会要求军队全体官兵宣誓效忠——不是对俄罗斯,也不是对宪法和国家杜马,而是对萨文科夫个人的效忠。

至于科尔尼洛夫……

这位风中残烛的老人,甚至已经被他最为亲密、信任的得力助手邓尼金抛弃,很快科尔尼洛夫就会在最高法院上面临着重重指责,受到数不清的羞辱,一周以后,当科大帅在听证会上发表完证词后,他就会向聚集在法院外的记者们宣布,由于年事已高,他已不再适合继续担任军事部长一职,就此正式退出白俄共和国的政坛。

而后,科尔尼洛夫在莫斯科陆军医院度过最后一个暗淡的星期之后,这位白发苍苍的白俄军缔造者就会在一片落寞中离开人世,死得耻辱而又可悲,并且没有任何人会再继续关注他的死亡。

尤登尼奇将军负责把签满名字的效忠宣言书送回克里姆林宫,送回他的“新沙皇”之手,不过在这之前,尤登尼奇还需要先到军事部找马尔可夫将军邀功,确保一下自己今后在军队内部的地位。

马尔可夫将军是萨文科夫“元首”的旧部,也是“元首”用来控制军队的头号干将。在科尔尼洛夫担任军事部部长期间,马尔可夫将军就已经开始利用科尔尼洛夫经常生病休息的机会,以军事部副部长的身份实份际上控制了中枢的军事、防务大权。

他逐步架空科尔尼洛夫的成就,才能让萨文科夫今天如此轻松就把科尔尼洛夫大帅扫地出门。

莫斯科街头弥漫的风雪中,尤登尼奇乘坐的军用汽车很快就开到了军事部的办公楼前。只是尤登尼奇将军才打开车门、走下汽车,还没见到萨文科夫的亲信马尔可夫将军,就先看到了白俄军总参谋部作战厅厅长沙波什尼科夫将军。

“鲍里斯!”

上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尤登尼奇担任过高加索集团军的总司令,他长期在在高加索这条长期不被人重视的战线上作战,其实战场表现相当不错,在1914年的萨拉卡默什战役之中,尤登尼奇以劣势兵力击溃了奥斯曼第三集团军,恩维尔帕夏本人险些被他俘获,此后两年间尤登尼奇连番出击,多次击败奥斯曼军队,并攻占了特拉布宗和埃尔祖鲁姆。

甚至在库特之围的时候,他都尽力派遣了自己手下的骑兵军救援英国人,甚至还在埃尔津詹主动出击,击败了土耳其军队里大名鼎鼎的战神凯末尔帕夏率领的第三军。

可惜高加索战场是次要战场,所以尤登尼奇的才能一直没有受到沙俄政府的重视,直到红白内战时尤登尼奇支持科尔尼洛夫兵变,又被外国选中成为西北白俄军的首领,这才和萨文科夫搭上线,慢慢崛起。

所以尤登尼奇很重视他在高加索时期的旧部,而总参谋部作战厅长沙波什尼科夫就是尤登尼奇当年在高加索集团军时的老部下。

沙波什尼科夫在红白内战初期曾经受过布尔什维克党人的煽惑,受到那群赤匪的蒙骗,做了一段时间的高加索掷弹兵师部队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不过随着红白内战的形势转变,沙波什尼科夫最后还是回到了老上司尤登尼奇的麾下。

尤登尼奇多次向萨文科夫推荐了他的老部下沙波什尼科夫,为了免去不必要的麻烦,尤登尼奇还帮沙波什尼科夫掩盖了他曾经被赤匪裹挟过的那段“黑历史”。

不过嘛,红白内战时期,那会儿俄罗斯的局势是如此混乱和动荡,哪个人犯点小错误站错队,在尤登尼奇看来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再说了,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在,尤登尼奇才会把沙波什尼科夫更放心当成自己的铁杆亲信。

而且因为尤登尼奇的信任,沙波什尼科夫得以在萨文科夫的政权中飞速提升,甚至跻身成为总参谋部中掌握实权的作战厅长。

这一点,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沙波什尼科夫本人确实思路广阔,头脑敏锐,善于分析,性格上也谦虚宽厚,所以才能获得“元首”的重用。

尤登尼奇一见到沙波什尼科夫,就又改变了想法,他不打算再把效忠宣言先交给马尔可夫将军了,而是决定让沙波什尼科夫直接把效忠宣言拿到克里姆林宫去。

“鲍里斯,我听说元首阁下非常欣赏你编写的那套俄罗斯内战丛书?”尤登尼奇问道,“我就拜托你把邓尼金将军他们的效忠宣言书直接拿到克里姆林宫吧。”

沙波什尼科夫先是愣了一下,继而带着微妙的笑容说:“将军,您不担心惹恼了马尔可夫将军吗?科尔尼洛夫大元帅下台以后,他肯定就会升任军事部部长,成为俄罗斯军队里级别最高的军人。”

尤登尼奇对马尔可夫十分不屑一顾,马尔可夫作为科尔尼洛夫旧部出身,也是当年红白内战时顿河库班军里最为勇猛的悍将之一,第二次库班战役时马尔可夫更是三千人反击击溃红军,战绩彪炳,然而他却成了出卖科尔尼洛夫的关键一人,人品可以说是很糟糕了。

更让尤登尼奇嫉恨的,那自然就是马尔可夫靠着出卖科尔尼洛夫的“功劳”,直接从世界大战和红白内战时期的一个中层军官,一跃而为萨文科夫手下的头号大将。

首节 上一节 702/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