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677节

第一百八十七章 红军军犬

林荫大道前的广场也被美军的交叉火力完全封锁了起来,美军占领了附近的三座楼房,这三座大楼每一座的火力射程都能覆盖住半个街区,如此便确保了巴石河一岸的防守十分稳固。

但是马尼拉是一座十分特别的城市,数不胜数的贫民窟和美国人修建的高楼大厦交错在一起,相映成趣,形成了无数阴暗、逼仄又复杂的崎岖小巷。

即便是美军居高临下控制的大量火力点,也难以完全封锁住那些隐藏在阴影中的小路,只要有熟悉马尼拉街区地形的人带路,红军就能很容易从多个方向进行迂回、潜行,突破美军的交叉火力网。

在马科斯带路下,侦察兵们快速行动了起来,红四十七师侦察连的连长刘承光原来是新加坡华人,他一九一五年出生在新加坡珍珠街一个贫困院落里,三岁丧母,十二岁失去父亲,十四岁开始就开始谋生以补贴家用,后来在新加坡方面党组织的帮助下回国进入华侨军校学习,讲一口很流利的马来语和他加禄语,和马科斯交流起来毫无障碍。

刘承光把兵力分为三部分:第一支队伍从左侧包抄广场,占领左面那座楼房;另外十名最优秀的射手继续跟着马科斯向导,自右前进,用包抄的战术占领右面那座楼房;剩下的战士要留在中间位置吸引美国兵火力,必要时还需要在要刘承光亲自率领之下,径直从中央穿过林荫大道,为两翼迂回创造战机……

侦察兵们都默默听着刘承光的部署,再往前便是广场,在广场的另一侧,黑暗中隐约可以看到美军所占据的三座大楼,半岛似地突出到广场上,然后最后方就是阿奎纳多桥和巴石河,再往后就是马尼拉城区的中心位置,很可能阿尔蒙德的指挥部也设在那一地带。

刘承光指定了三个攻击部队发动进攻的地点,他自己这路人则经广场中央前进,他带的人最多,但他却要穿过整个广场,从中间插过去,而广场上唯一的掩蔽物就是前面黑压压的,所有人都看得一清二楚的圆形喷水池。

美国人的机枪火力还在接连不断打在喷水池的另一侧,不时激起水花和破碎的水泥碎片,刘承光从从衣袋里掏出烟盒,里面有四支宝贵的香烟。他留下一支待战斗结束后再吸,默默地往马科斯和侦察连另外一位指导员手里塞上一支,第三支则叼在自己嘴里。

三个人都把香烟咬在嘴上,没有点燃,只是默默啮咬了一口,苦涩的烟草气味儿充满口腔。除了马科斯还非常紧张,好像想说些什么以外,剩下的红军侦察兵都是一脸淡然自若的神情,所有人二话不说立刻都投入到了行动当中,黑夜里人影匆匆,夜幕中敌人枪口处迸射的火光频频闪烁,又是一阵激烈的枪声,刘承光沉住了气,表现出一位红军基层指战员最为优良的战斗素质。

此后的十几分钟里,风声、雨声、枪声、炮声和爆炸声混成一团,所有人都很难分辩周围的情况。

左右两路潜行迂回的红军侦察兵战士,迅速利用巷道抵近突破,几名官兵已经冲入美军据守的大楼之内和敌人你来我往,激烈搏斗,射击,搏斗,而后再射击,再搏斗,投手榴弹,还有人将炸药包安放在了大厦的承重墙上,一声轰鸣,就是水泥塌陷和烟雾四起。

不少美国兵顿时仓皇失措,走投无路之下,东逃西窜,从楼上跑到楼下,又从楼下跑到楼上战斗逐渐转移到楼房的院子里,接着射击停止。敌人有的被打死,有的藏匿起来,有的逃走,美军架设在阿奎纳多桥桥头堡的几门迫击炮,也开始向那栋大楼开火射击,这说明红军侦察兵已经迅速控制了大楼的火力点。

时间过得非常快,刘承光感到时机成熟,他招了招手,接着自己第一个带头将从林荫大道中间冲了出去,美国人的机枪子弹打在喷水池上,水花洒落在刘承光身上,但他动作奇快,很快又向前冲出去了五六十步,其他侦察兵迅速跟上,等美国人反应过来的时候,这支侦察兵小队就已经冲到了阿奎纳多桥的目视范围之中。

“投弹!”

又是轰的一片惊雷炸裂,侦察兵们都是手榴弹的投掷好手,他们抓住美军火力网被牵制住的机会,很快就冲到桥头堡近处丢出手榴弹,一片爆炸的火光以后,战士们纷纷冲向巴石河的方向。

被蒋先云部署在红四十七师侦察连身后的战斗工兵连兵力比较充足,武器装备也更加齐全,现在一见战斗局面完全打开,也立即跟进。

他们虽然是分属于红四十七师和红四十八师两个师的部队,但步兵推进和突击之间的配合、衔接却非常流畅,确实体现出了红军一贯遵循的“任务式指挥”原则,也将红军基层指战员那种异常强烈的独立自主作战能力体现得酣畅淋漓。

见敌必战,迎敌必胜,这就是中国红军的步兵攻击!

后方的蒋先云带着指挥所参谋人员前移到火线上进行指挥,这样虽然风险较大,但蒋先云判断美军短时间内不大可能组织大规模的短促突击反打,所以实际参谋人员不会有什么危险,反而前移指挥更有利于他们第一时间掌握最前线的战况局势变化,做出更好、更合理的部署来。

参谋军官们都注意到了阿奎纳多桥上方的火光,马尼拉战斗群临时编组起来的炮兵部队主要就是红四十七师的一个迫击炮连,还有红一陆战师一个陆战团团部直属的几门步炮,这个战斗群的实力实在说不上多强,从火力上来说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团的水平,全部兵力加起来也很难说有没有一个师的等级,但只要组织得当、运用灵活,蒋先云还是相信他能够靠马尼拉战斗群直接击溃当面外强中干的美军守兵。

“美国人就靠着最后半口气吊着命,我们以快打慢一定能够从心理层面击溃敌人。”蒋先云又指挥道,“重火力集中起来,向阿奎纳多桥后方进行炮击,牵制美国人可能进行的炸桥行动。坦克连呢?快开上去,拿下桥头堡后就立刻掩护坦克过河。”

说话间,巴石河的对岸突然间火光大亮,从马尼拉圣托马斯大学的校区方向传来一阵天崩地裂般的轰隆声,阿尔蒙德居然把美军的炮兵阵地设在圣托马斯大学里面,这真是一场赤裸裸的战争罪行,蒋先云心里已经给阿尔蒙德和驻菲美军都默默记下了这一笔账,后面红军和菲律宾人民自有的是时间找他们算账,但现在红军更加需要和时间赛跑了。

不然马尼拉这座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还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的人间炼狱。

大雨中刘承光已经率领红四十七师侦察连和红四十八师的战斗工兵连配合,抢占住了阿奎纳多桥的桥头堡,红军的迫击炮和步炮全力开火,炮弹从战士们头顶的高空飞过,轰向巴石河的另一岸,对岸的美军也如法炮制,数量更多,更加密集的炮弹又朝着红军飞了过来。

三四式坦克正在以最高时速行驶在阿奎纳多桥上,虽然说在蒋先云的评价中,“军犬坦克”只能算是一种轻型坦克,但和过去红军从不列颠联盟引进的卡登·洛伊德小坦克,或是法国的雷诺FT-17坦克比起来,“军犬”们就又算得上是十足的中型坦克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第一次巷战

一列“军犬”三四式坦克展开战斗队形,一边依靠惊人的通行性能迅速过河,一边还顶着巴石河对岸美军的机关枪火力开路,时不时的三四式坦克头顶那一门主炮还会朝着美军隐匿的高楼据点开火,每一次发射都会造成美军某个火力点的哑口无言。

步兵接着跟进,迅速占领那些经过三四式坦克炮击以后,已经被美军放弃的大楼据点。带路的向导马科斯带着刘承光和另外三名侦察兵,爬到了杜邦化工马尼拉总部大厦的四楼,那里有个三叶大窗户开着,窗户外有个烧毁了的凉台,视野非常开阔,从窗户内可以看清前面街道上的一切情形。

马科斯小心翼翼躲在墙壁后面,只是伸出手指指向前方,刘承光马上把步枪搭在窗户前,从这里能非常清楚看到前面的美军士兵在邻街上沿着房屋和篱棚向前运动,他们的身侧角度完全暴露在了红军革命官兵的枪口前,毫无遮挡,完全沦为了活靶子。

但是美军的炮击也还很猛烈,炮弹把这栋楼房附近炸得尘土飞扬,有些土块轰鸣着落到墙上,犹如大浪掀来,整个楼都在震动震。

说实话,红军是打过不少仗了,但像马尼拉战役这样激烈的巷战,还真是几乎从未打过!

过去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对付的只是北洋军这类战斗意志薄弱、战斗素养低下的军阀部队,而且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城市结构都非常简单,没有像马尼拉这么多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也没有这么复杂的巷道地形,北洋军更没有美军这种意志坚持打巷战。

后来和日本的两次国战,也是以要塞争夺、野地会战为主,战役形式比较简单,特殊之处主要还是在于红军对空袭战术和步兵渗透突击战术的活用,总体而言战斗复杂程度跟今天的马尼拉肯定是没法相比的。

再往后,红军就没有打过太多高强度的激烈战役了,不管是在越南对付旧协约国的殖民地军,在马六甲海峡和德军对峙,在孟加拉湾和婆罗洲岛解放当地人民,打得都是烈度、规模均比较小的战役,敌人也不怎么拼命,不像今天的美国兵为生存而战,哪怕整体战役形势已经和等死毫无区别,士气也非常低落的情况下,靠着半口气吊命居然还非常难啃。

蒋先云心里也想着,马尼拉战役过后红军很有必要重新评估自己打大规模地面战役的实力!这些年来红军的资源太多投入在海军、空军方面,作为主力的陆军反而有些受冷淡的感觉。

确实,红军过去几次击败了旧协约国的陆军部队,逼退了号称世界第一陆军强国的德军,可能确实给中央领导层建立了一种过于虚无的信心。

可现在看来,红军打败旧协约国的陆军部队,打败的主要是一些本来素养就很差的殖民地军,逼退德军也并没有真正和德国陆军大规模交手。

马尼拉的美军本身和欧洲陆军强国的陆军比起来,肯定都还差得远,可是只要一心想要坚守,居然也这么让人感到棘手,那么美国本土在内战以后大规模武装起来的那些军队,还有欧陆强国的陆军部队,又是一个水平?

中央不能太轻视了自己未来的敌人。

料敌过宽可能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但是料敌过轻,可是有可能会造成军事上的天大灾难,参谋们执行兵棋推演的最基本原则,就应该是尽量客观描述敌人的战力,不能凭借主观心理就断定敌人是少爷兵,士气低落便缺乏战斗力云云。

马尼拉战役对红军来说还是一块最好的试金石,现在红军起码掌握着吕宋岛全部的制海权、制空权,还凭借优秀的战役组织和策划,采取多点登陆、多面牵制的战术,把菲律宾美军切割得粉碎,也把敌人的士气打击到了一个最低点,这才让红军能有试错的余裕。

万一红军在没有制海权、制空权,兵力、火力也缺乏优势的情况下,就还是这样冒然和德军或是美国本土的大规模集团军进行决战,就真有输掉革命本钱的风险!

坦克队列继续向前展开,美军也有若干小股的步兵部队在密集的迫击炮弹爆炸声中开始了反击,这些在异国他乡作威作福的少爷兵,到了生死关头竟然还能爆发出相当的战斗勇气,确实不该让人小看啊。

在现代教育和大众传媒的塑造之下,就算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美军士兵们也都能保持着相当程度“自圆其说”的心理开导。而且由于军队合格的组织,即便士气真的降到很低水平,也断然不会轻易出现一击而溃的情况。

首节 上一节 677/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