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675节

暮色开始降临,但是能够清楚地看到,红空军的轰炸机还在城市上空反复盘旋,冲进冲出;驻菲美军剩余的高射炮还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可不得不说,由于过多美军被积压在马尼拉一隅之地,阿尔蒙德指挥下的高射炮手数量委实不少,高射炮弹爆炸的火光异常稠密,像细小的云圈笼罩着天空。

城南一个大粮仓着火了,火势蔓延,连带着马尼拉郊区以外的丛林地带都点燃橘黄色的熊熊火焰,海风又把火势越吹越大,吕宋岛东海岸到四五月后萎靡起来的荒地上,成千上万饥饿难耐、渴求哪怕一碗稀饭的土著饥民,开始疯狂冲垮美军设下的最后一道脆弱防线,像是发了疯一样涌入红军和菲支游击队的控制区。

只有在那里,在中国人设下的救济站前,饥民们才有可能活下去。

而在美国人控制的菲律宾最后几座大城市里,所有粮食都被美军和殖民地政府严格管控了起来,最优先供应美国士兵和殖民地政府官员,接着是供应菲律宾附庸军的军人,然后才是菲律宾殖民社会中的买办买阶层,再来是那些不直接为殖民地统治机关服务的工商业者和知识分子。

至于普通平民?只有自己想办法解决饥饿问题。

是吃树皮,还是吃土、吃石头,或是吃自己的儿女和妻子,那都不在美军的责任之内。

傍晚时分,就算是位于热带附近,已逐渐接近赤道的马尼拉郊区也变得逐渐凉爽起来。但是蒋先云经过在马尼拉湾周边的一系列激战和急行军以后,还没有缓过气来,他从一个战士手中拿过钢盔,沿着斜坡,踏着细沙,走到河岸旁,舀起清凉的河水。

红军最早列装的钢盔还是法国人发明的阿德里安钢盔,这款钢盔不仅外形优美,中间有一道加强筋的突起使整体造型显得十分美观,至少让林淮唐是比较喜欢的,而且在欧战时期的实战表现也非常突出,但是防弹性能还是非常一般,基本上是防备不住直接的子弹有效射程内的攻击。

不过阿德里安钢盔可以抵御炮弹片的杀伤力,炮弹片的速度比子弹要慢上一倍,对于子弹来说,只要不是正中,而是斜着冲击,阿德里安钢盔几乎总能把子弹荡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所以现在一线的红军部队虽然不再装备阿德里安款式的钢盔,但由于库存量巨大,直到现在在公安总队的仓库里还是放着不少这一款的钢盔。

后来红军也曾经考虑过仿制英国人使用的MK-2型钢盔,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飞碟帽”、“锅盖盔”,不过实际测试中,红军的军工部门很快就发现MK-2型钢盔对耳朵和后颈处的水平方向防护能力特别差,而且它的造型也决定了这款钢盔的重心比较高,剧烈运动的时候很容易从头上脱落,如果直接扣在了地上则捡的时候也比较费事。

总之就是各方面都不够实用。

蒋先云从战士手中拿过的钢盔,是中国自研的35式钢盔,盔沿后部延伸下垂的护耳能够帮助士兵在战斗时候保持灵活性,还能有效的保护头部安全,而且是由钼钢制成,防护性能更佳,不过东共联中日本和朝鲜由于锰矿资源更丰富些,所以使用的35式红军钢盔都是用锰钢制作。

“美国人还在抵抗吗?”蒋先云又喝了一口水后,问身边的红军战士道。

一名钢盔上装饰了野战迷彩的年轻参谋站过来说:“政委,目前情况很乱,马尼拉的美军已经在和叶司令员接洽停战投降的具体事宜,但他们实际还很不老实,从昨晚直到今天早上,依旧在组织小规模的反攻。我们的部队经过几天的急行军,横穿了大半个吕宋岛,战士们体力消耗很大,部队编制也很散乱,很多部队的重武器和弹药遗失在后方,状态其实非常不乐观!”

红军的菲律宾作战堪称是一场军事指挥上的奇迹之作,在海陆空部队的三维打击之下,十几万人的美菲联军半个月时间就走向总崩溃,丧失了对整个菲律宾的统治能力,现在只剩下最后几万美菲军官兵蜷缩在马尼拉市区,想逃,无路可逃,想守,无力可守,想攻,更是不可能。

阿尔蒙德已经派人联络叶挺的司令部,表示了美军愿意放下武器投降的意愿,但他表态并不坚决,似乎依旧还想争取到“有条件的投降”,所以从昨天停战谈判陷入僵局以后,龟缩马尼拉市区的美军部队就又开始尝试反攻。

而四路合围马尼拉的红军地面部队,用兵天马行空,以空降突击夺取了美菲联军最后一条逃往巴丹半岛固守待援的退路科雷希多小岛,可是实际抵达马尼拉郊区的总兵力数量却不算很多。

毕竟,半个月的时间,红军的地面部队从吕宋岛南北的多个登陆场出发,一路是狂飙猛进,在红空军的空袭配合下,或穿插迂回、或强攻奇袭,接连不断打垮了在当面阻击红军地面部队推进的美菲联军守兵,创造了十几天时间就把美菲联军残余部队完全合围在马尼拉平坦地带的军事奇迹。

这样惊人的胜利,也带来非常大的代价,那就是合围马尼拉的红军部队状态都非常差,严重缺乏攻城的重武器不说,还编制散乱,大量出现了团找不到师,营找不到团,连找不到营的情况,指挥体系也成了一团乱麻。

蒋先云不认为马尼拉的阿尔蒙德部美军还有什么继续顽抗下去的能力,接着再打一阵,也不过是或早或晚将美军彻底消灭殆尽而已,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又难保美国人真的把菲律宾的市民都挟持成人质,也难保红军部队在这么糟糕的状态下强行攻城,会否付出没有必要的伤亡。

蒋先云拉起一票参谋,就把简易机场当成临时的前敌指挥部,现在红军对马尼拉的合围部队兵力其实很不少,但具体已经集结到马尼拉郊区范围内,能够立刻参与战斗的部队,数量又着实不多。

“现在马尼拉郊区内能找到的部队,不论编制、不论番号,都要立刻接受我的统一指挥。”

蒋先云当仁不让承担起统一指挥马尼拉围城军队的责任,他又立即嘱咐身边的参谋军官们说:“你们现在就去找到这周围的红军部队,要把五六个小时内就能直接参加战斗的部队都收拢过来,不管是什么编制,师也好、团也好,营连排也好,都直接收拢过来。”

“师级部队也是吗?”

蒋先云拍拍桌子:“我估计一时间就算能找到某个师的人马,肯定也是编制散乱的小股部队,都一起收拢过来吧!部队要集起来作战才有战斗力,特别是重武器,现在马尼拉郊区的各支红军零星部队装备的重武器既然都不够作战编制,那就把它们集中起来使用。”

蒋先云又环视周围一圈,向众人说道:“你们知道欧战中德军风暴突击队曾用过的战斗群概念吧?理论上来说,战斗群的本质是一支灵活搭配兵种的基层战斗力量,而不是在建制散乱,局势混乱时临时组建的集群指挥部。但是我们目前的情况,也算能匹配得上战斗群的作战情景,就这样办吧,我们要临时组建一支重武器编制完整、兵种配置合理,拥有完全的攻城能力的部队,那也就是战斗群了。”

第一百八十五章 雨夜总攻

战斗群这个概念对中国红军的军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只是原因会让不少人感到惊讶:当年福尔贝克从中国红军这里给德国带回了三三制步兵渗透突击的战术理念,红军自然也高度关注着突击队战术在欧陆战场上的表现以及其在德国陆军手上的进一步演变。

红军年轻一代的指战员都很注意欧战末期的经验,在1918年和1919年,德国陆军在多次几十万人乃至于是上百万人兵力规模的集团军群级别战役中,都获得了利用步兵突破战术摧毁西线“堑壕静坐战”的重大胜果,在这之中德军的陆军战役法、步兵突击战术当然也在福尔贝克模仿的红军基础上,依托德意志帝国当时远超过中国的强大工业实力,有了很大的变化的进步。

除了林淮唐很看重的装甲突破战术和具体的坦克部队这类新兵种以外,德军对战斗群概念的灵活使用,也被红军总参谋部所持续关注。

1914年冬爆发的第一次伊普尔战役中,普鲁士禁卫军就临时组建了“温克勒”战斗群紧急驰援伊普尔前线,不过那时候的战斗群编组还很不成熟,“温克勒”战斗群在随后爆发的战斗中反而由于各合成兵种间不能紧密配合,沦为了英军重点收割的靶子。

但在罗兹战役中,德军为了方便迅速切割伦南坎普夫的俄第一集团军,第一骑兵指挥部指挥官里希特霍芬中将便以自己麾下骑兵团团长姓名搭配附近的第11军的步兵,炮兵,工兵们一起组建了战斗群,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当时负责红军总参谋部作战处和战史室具体工作的李济深,就做过评判,传统的步兵战术已经不可能打破欧战西线战场的堑壕战静坐僵局,只有利用多兵种合成的暴风突击队才能改变战局形势。

而暴风突击队本身便是由步兵,工兵和轻炮兵组成的,其本身就是德国人对战斗群这一概念的改造和融合。

蒋先云现在有信心能够临时起意,就可以把红军合围马尼拉的各支零散部队编组成一个战斗群,也是因为红军的指战员在过去就接受过和战斗群相关的战术概念。

红军的主力步兵师在过去的军事演习中,也基本上都经历过那种部队经历急速或过于激烈的战斗后,编制非常散乱的情况,所以对于战后如何做到迅速的收拢和重组,也都具备一定经验。

“开始下雨了!”蒋先云的副手还是有些紧张的说道。

在马尼拉郊区红军各零散小部队被蒋先云迅速收拢、重组的时候,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然后就是阴霾渐至,乌云汇集,先是一阵稀稀拉拉的小雨落在了红军官兵的头上,接着就是远方的云间传来阵阵沉闷的轰鸣声,雷雨大作,蒋先云的脸色也顿时沉了下来。

雷雨天气会严重阻碍红空军的遮断行动,给马尼拉市区里的美国守军更大活动空间,他们确实必须抓紧时间了。

“我们要立刻前进,以打促降。”

蒋先云戴上红军战士普遍佩戴的三五式钢盔,提起一支步枪就走出了简易机场边上的指挥所。从前红军在会战过程中,也经常采取将技术兵器和重武器火力加强给某个加强营、加强团的办法,以此形成攻坚战的主力矛头,但像这次聚歼马尼拉的战斗,要在几小时时间编组起一支至少也是师级规模的战斗群部队,难度是有天壤之别的。

马尼拉市区内的美军防御部队确实还没有完全丧失战意,阿尔蒙德为了躲避红空军的轰炸,之前还特地把指挥部转移到了菲律宾政府的地下金库里,不过随着雷雨天气的到来,他好像就又改变了想法,先是派宪兵队到因特拉穆罗斯城堡督战,接着又下令美军士兵要把马尼拉市区内还能找到的所有货车和有轨电车车厢都推倒,做成阻碍红军前进的街垒。

这种态势,也是摆明了没想要好好投降,还想再打一打的意思了。

菲律宾士兵大多没有斗志,不过美国兵不太一样,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看来还对向亚洲军队投降怀有一定抵触心理,所以接到司令部要求重建防线的命令时,态度颇为积极。

首节 上一节 675/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