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531节

国际志愿旅在1925年的春天抵达英国本土,黄公略对英国湿冷的天气印象深刻,他们晚上就住在朴茨茅斯的教堂附近,四面通风又觉得寒气逼人,条件不算多好,但这无法剿灭国际志愿旅战士们强烈的战斗热情。

对当地的英国市民来说,这样一大群亚洲面孔的朋友也勾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比起法国人,大多来自亚洲的志愿旅战士也确实更容易让英国市民们接受。毕竟英法之间龃龉的历史实在太长,相对而言,考虑到伦敦当局已经调派了大量澳新加军团和非洲、印度的殖民地军队镇压英国起义者,市民们就不太抵触这些亚洲志愿者了。

志愿旅在朴茨茅斯港内又休整了一天一夜时间,并且还接收了一批法国同志从瑟堡送来的武器装备——包括了大量半自动步枪、轻型机关枪、迫击炮,也包括了法国武器中最为著名的“75小姐”施耐德M1897型75mm野战炮。

除了武器装备以外,法兰西公社紧急送来的大批食品,也帮助英国海岸线上一系列被起义者占领的城市,暂时解决了供给困难的问题,使起义者可以迅速站稳脚跟,并获得更多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等到黄公略他们离开朴茨茅斯开始向牛津进发的时候,正在牛津附近作战的伯明翰起义军已经取得不少胜利,在熊雄的策略引导之下,起义军坚持避免和政府军打大规模的阵地战,而主要采取精神攻势瓦解英军,陆陆续续又策动了不少英军内部的哗变,大大削弱了敌人而加强了自己。

伦敦派出的政府军在牛津附近受阻,其中一个营就在牛津南面的各农场庄园间徘徊不前,正好一头撞在了国际志愿旅的行动路线上。黄公略和今村均稍作商议以后,马上做出决定将这个营作为志愿旅的初战目标,待到夜幕降临时,国际志愿旅马上从前后两个方向包抄敌人,战斗主要在农场间展开,志愿旅接收法国装备以后火力火完全不弱于英国政府军。

交火两个多小时以后,政府军中配属的不少印度士兵便首先溃败,造成战线出现缺口,更多志愿旅战士旋即跟进突破,英军除死伤者外,其余士兵纷纷向后方逃窜,又被迂回至后方的志愿旅支队痛击,战斗结束后黄公略清点战场,发现俘虏了240名英军士兵,其中还包括一名上尉营长。

国际志愿旅初战得手,很快便发现英国政府军的实力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强大。英国人的装备是不错,但是部队里混编了大量厌战的殖民地士兵,英国本土军人则多同情革命,战斗意志和士气同样很低落,一旦战况稍微受阻,政府军就随时可能爆发兵变,英国籍的士兵也常常受到革命宣传的影响,不时会有人携带武器和重要情报投奔起义军。

国际志愿旅的战斗表现令英国人刮目相看,黄公略他们随后又配合以起义水兵为主的人民海军师向北进发,围攻政府军在泰晤士河南岸几个小镇部署的三个机动集群。

这些机动集群每个都有三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总兵力约六千人左右,属于伦敦当局比较信任的一支部队,兵员大多来自南非和澳大利亚,反动立场十分坚决,也是伦敦周边政府军部队里,极少数没有同起义军建立联系的军队。

为了解决这几支部队,黄公略便主动向人民海军师的同志提出采取夜袭的办法。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志愿旅官兵都很擅长奇袭的战术,他们可以趁夜摸进,破坏守军的阵地,只是在剪开敌人核心阵地铁丝网的时候才被一伙澳大利亚人发觉。

奇袭随即转为强攻,人民海军师也很快跟进投入战斗,战斗持续了一夜,打到天明,澳大利亚和南非的殖民者们表现确实反动且顽强,他们在猝不及防间也死守阵地,不少澳大利亚士兵甚至还向围攻的革命军发起刺刀冲锋,依靠其高大的体格几乎一时将革命军击退。

澳大利亚人在充足的伙食和营养补充之下,各个长得人高马大,比起中国战士普遍高出大半个头,比起日本官兵,那就更不用说了,平均高出二十厘米也很寻常!

这些大块头排成一列刺刀冲锋,在黑夜里确实吓人,生猛的犹如野蛮人,较少和欧洲人作战的志愿战士很难不被吓住。这种时候反而是日本兵表现较好,他们中虽然没有多少人参加过那场发生在二十年前的日俄战争,但都拥有打败过俄国老毛子的胜利心理,所以对白种人并不畏惧。

相比之下,就算是战斗技能十分卓越的中国战士,大家也极少拥有和白种人交手的经验,不说是害怕或是缺乏信心,总之就是打心里有点没底。此前的战斗规模还比较小,没办法一下确立起战斗信心来,直到此时一夜搏杀,在同澳洲兵的白刃格斗里,大家也就逐渐发现白人士兵虽然人高马大,但同时也动作迟缓,不比东亚人的灵活迅捷,夜战格斗里并没有多大优势。

黑夜里有志愿旅官兵吹起尖锐的冲锋号,战士们的士气顿时就被鼓舞起来,黄公略又部署一个营往澳洲兵侧翼迂回,等接近后再用手榴弹爆破攻坚,马上就把战线给抢了回来。

这一整晚的战斗,国际志愿旅也付出了少数牺牲,但战斗算得上很顺利,整整两个步兵营的澳洲兵在援军赶来之前就被国际志愿旅和人民海军师歼灭。

这两次战斗迅速打痛了政府军,也在朴茨茅斯起义军在泰晤士河南方此后的一系列运动野战,带来了十分有利的战略态势。跟着,为了抢回被国际志愿旅占领的泰晤士河畔小镇,另一支加拿大机动集群向北出援,可是由于当地居民大多支持起义者,所以反而是处在内线的政府军在情报上感到困难。

国际志愿旅随即在当地老百姓的向导下,选定了当年英国内战时议会军曾取得过重大胜利的一处古战场进行伏击。加拿大机动集群毫无准备,又陷入国际志愿旅和人民海军师的围攻,很短时间内就有一个步兵营和一个圭亚那连遭到重创,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在炮火掩护之下向泰晤士河北岸撤退,另外一个驻扎在南岸的南非机动集群也跟着不战而退。

这样,从朴茨茅斯一带通向牛津的道路就被彻底打开,而国际志愿旅也在这很短时间内的三次高强度战斗中,表现出了丝毫不逊色于英国正规军的战斗力,令英国同志大大改变了其原来的想法,只要装备相同,亚洲战士的表现不仅是可圈可点,而且完全能够担负起最重要的战斗任务。

志愿旅表现十分英勇,经常能冒着政府军的猛烈炮火冲锋,而且作战也富有技巧性,不会采取正面强攻的战术,而总是以迂回穿插和夜袭、奇袭的战法击溃敌人,即便遇到政府军中表现比较顽强的部队,国际志愿旅也展现出了比大部分起义军部队更强的阵地战能力。

政府军方面为了掩护加拿大机动集群和南非机动集群的撤退,还不得不出动空军投弹,在猛烈的航空炸弹掩护之下才使这两支部队甩开了革命军的追击——不过这波出动的空军里面,果不其然,又有十几架飞机飞离了政府军的战斗队列,直接飞到了革命军的阵地附近起义。

政府军飞行员不乏出身贵族家庭的名门贵胄,可是经过欧战空军的大量死伤以后,战后英国空军里也出现了大量平民子弟,他们中的许多人只要获得机会,就会连带把飞机一起开到革命军的控制区去,这也是为什么伦敦当局握有巨大空军优势,却不敢冒然出动空军进行轰炸的原因。

在前线起义的空军飞行员,不要太多。

第二百一十九章 流浪大英计划

伦敦的局势,每况愈下。

下议院里不知所踪的议员越来越多,他们去了哪里呢?丘吉尔也不清楚,或许是跑去了革命军的控制区,也可能是出逃国外,不管是哪种出路,都说明这伙人对伦敦当局的信心已经降到谷底。

政府内部矛盾重重,张伯伦被架空以后,政府大权完全操于丘吉尔之手,他也开始毫无顾忌的推行所谓“铁血镇压”的政策。然而英国局势并没有因为政府的武力镇压而有所改善,内战之势只是愈演愈烈,政府军的许多士兵也由于反对血腥的镇压而频频哗变。

丘吉尔寄予厚望的海军和空军,情况也和陆军雷同,士兵不仅屡屡叛乱,而且还总能裹挟军舰和战斗机出逃,大英帝国几百年的基业眼看着就到了日暮西山、一塌糊涂的地步。

政府军里充斥着从非洲、印度和马来亚强征来的当地原住民,他们全部士气低落,虽然很少叛逃到革命军一方,但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战斗力成迷,还经常带头溃逃,多次导致政府军的战线崩盘。

到头来,反而是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南非调回来的自治领白人军队,还算比较可靠。

或许,张伯伦所说的迁都加拿大计划,真的就是大英帝国唯一的选择?

“阁下,美国政府宣布将暂停支付给我国的低息贷款……”

接连不断的坏消息让丘吉尔几乎睁不开眼睛,他深感痛苦且又愤恨:“又是那个天生残疾、小儿麻痹的威廉二世!德国人宁可让英国落入赤匪之手,也不肯帮帮帮他的王室亲戚吗?”

德国政府刚刚通过外交渠道,和美国进行了一次双边关税的贸易谈判,谈判的重点就在于以降低中欧同盟对美国商品的关税,换取美国政府停止对伦敦当局的一切援助。

消息传来,丘吉尔当然气得半死,威廉二世你一个专制国家的君主,犯得着为那帮赤匪跑前跑后的吗?就不怕赤匪哪一天把红旗插到柏林国会大厦去吗!

如今张伯伦已经休假,他长期不在白厅,丘吉尔并不在乎张伯伦的去向,在他看来张伯伦长期休假离开,正好给了自己一个把持政府的好机会,伦敦的一切事务都操决于丘吉尔之手,现在他却也要承担这些失败所带来的责任。

鲍尔温脸色极为难看,显然坏消息不止这一条。

“还有什么坏消息?”丘吉尔从口袋里抽出一条蓝色印花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接着就露出一副好像满不在乎的神情,“还能有什么坏消息呢?”

鲍尔温语速很慢,一字一顿道:“德国海军占领了桑给巴尔岛。”

“……”

丘吉尔顿时沉默,在他沉默了好几分钟以后,直到周围的官员、秘书们都以为丘吉尔已经对这一切坏消息都麻木的时候,大家才听到他咆哮起来,把桌上的文件、茶壶、水杯、点心盘砸得满地都是。

“威廉二世!威廉!德国凯撒就是个小儿麻痹症的疯子!”

发泄完怒火以后,丘吉尔才又勉强维持住冷静:“真的是德国海军吗?公海舰队?”

首节 上一节 531/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