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530节

咖啡是从越南进口,过去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把咖啡带到越南,经过半个世纪的种植和发展,越南咖啡物美价廉,价格甚至比中国国产的普通绿茶还便宜。所以在越南成为东共联的成员国以后,随着中越之间边境和商品往来的完全放开,越南咖啡就迅速涌入中国,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人的早餐习惯。

毕竟越南咖啡太便宜了,价格比牛奶、茶水、豆浆都便宜不少,对城市工人阶层来说又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再加上越南政府的大力宣传推动,中国人早餐桌上的咖啡就越来越多。

林淮唐用来喝咖啡的是一只搪瓷杯,晚清奥地利人将搪瓷制品传入中国,这种搪瓷以铁为胎和中国土产的铜胎掐丝珐琅不同,成本低廉得多,等到民国初年,日本的搪瓷工业逐步崛起,大量倾销中国市场,直到解放战争以后中国逐步在徐州、沈阳、青岛、广州等地投产了多家搪瓷工厂,年产量很快就超过了一万吨,不仅逐渐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而且还反过来可以出口国外。

林淮唐手里的搪瓷杯设计典雅,瓷面光洁细腻,显得高档优雅,在色彩和工业设计方面,中国已经和法国合作,在天津和上海成立了好几所专门钻研工业设计的艺术学院。法国同志的倾囊相授,就使中国很短时间内在工业设计领域内就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使用和外观上,中国国产的工业快消品和欧美产的高端产品已经没有多大差别。

对外情报处处长淳和报告说:“除德国公海舰队已经绕行开普敦,目前正朝着坦桑尼亚前进以外,另有一支属于奥匈帝国的海军舰队也通过了苏伊士运河进入了印度洋。土耳其海军暂时还没有明显的动向,也可能是对外情报处的调查能力不足,暂时没有发现土国海军的动向轨迹。”

红军总参谋长姚雨平有些忧心忡忡:“就连奥匈帝国都要掺一脚,那德国海军进入印度洋,一定是剑指英国在亚洲的海外殖民领,我们在南洋的革命输出随时可能受到德国公海舰队的威胁。”

陈更新与德国苏伊士总督冯施佩伯爵有些私交,他说道:“英德相争,未必不能有利于我。”

淳和则继续报告说:“德国公海舰队在喀麦隆补了一次煤后,还留下不少舰艇,不知其用意为何。”

林淮唐低头思索,沉吟道:“德国人如组建西非舰队,大概是连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也有所图谋。这不奇怪,假如德国人真要介入东南亚,那就是和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彻底撕破脸,双方大打出手之下,德国不想方设法抢夺刚果等地,把自己的西非殖民地和东非殖民地从地理上连接起来,那才奇怪。”

陈更新说:“要尽快通知北婆罗洲解放同盟,使南洋同志早做准备。”

姚雨平道:“还有马来亚……马来亚的游击队情况不比北婆同盟,他们力量弱小,处境更危险,万一德军进驻新加坡,马来亚的游击队就将十分危险。”

林淮唐揉了揉自己的眉心,叹道:“中央三番几次劝说南洋同志,让他们集中力量到婆罗洲活动,不要处处点火、分散实力,可就是劝不住。”

陈更新默然:“中央既然确立了不遥控指挥外国革命的方针,那对这些策略问题就只能采取说服方式,而不能采取命令方式,既然是说服,就要做好人家不听我们劝说的心理准备。”

淳和再补充说:“美国在菲律宾也加强了戒备,华盛顿方面已下令将将菲律宾陆军与驻菲美军合并,组建美国的远东军,倒是海军方面,美国海军暂时还没有增派舰艇到菲律宾来,难以判断他们的干涉决心究竟如何。”

婆罗洲其实相比菲律宾更深处南方,距离中国更为遥远。只是婆罗洲华人数量更多,且岛上本来就有英国殖民政府和荷兰殖民政府两个统治当局,在英荷势力范围的交界处,就给游击队留出了积极活跃的空间。

菲律宾则被美国牢牢控制,美国的国力虽受到长期经济萧条的打击,但也强于英国。

更何况英国在海外有那么多殖民地,力量不可能集中在婆罗洲岛,美国则只有菲律宾一处海外领地,双方重视程度的高低也不同。

所以中国对于南洋革命的政策,一直都坚持以婆罗洲革命为南洋革命的中心。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东征舰队

穿过苏伊士运河以后,在埃及红海的海滨城市就能看到一半海水一半沙漠的盛景,红海地区的气候炎热干燥,海水蒸发强烈,这使红海的海水含盐量大,水温高。这些条件,正适合蓝绿藻类在这里大量繁殖生长。其实,蓝绿藻类的颜色并非蓝绿色,而是红色。在海水中出现大量的红颜色藻类,海水自然就被映照成一片鲜红。

奥匈帝国的一支海军舰队自的里雅斯特港出发,穿行了亚得里亚海以后航向东方世界,这些来自奥地利和匈牙利的虔诚的天主教徒们,望着遥远古典时代摩西走出埃及时开辟的红色海洋,不禁心生强烈的宗教情怀,但对舰队司令海军上将霍尔蒂·米克洛什来说,这大片的殷红色,实在让他无法不想起如今正飘扬在埃菲尔铁塔、万里长城、西伯利亚雪原和泰晤士河畔的赤旗。

奥匈帝国海军的正式名称是“帝国与王家海军”,这里的帝国是指奥地利帝国,王国则指的是匈牙利王国,1867年奥地利和匈牙利组成两元君主国以后,国内就有奥地利帝国议会和匈牙利王国议会分别构成立法机构,并拥有不同的内阁。虽然外交、财政以及国防统一,但是两个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权力交叉往往导致摩擦和低效率。

比如海军的经费必须同时获得帝国议会以及王国议会两方面的通过。因此,其海军预算案常常由于原先没有海军的匈牙利王国议会的否决而遭到挫折。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后来有关国防预算案就从帝国王国双方独立出来,由中央政府统一负责。在这样的情况下,从1889年起,奥匈海军也由此成立,帝国与王家海军这个称呼也正式被使用。

奥匈帝国未设海军部,仅有一个隶属于帝国军务部的海军司而已。不过海军司长还是拥有比较大的独立性,他可以就海军的建设、管理以及指挥等诸多问题直接向皇帝报告,并且,与陆军相比海军反倒不至于卷入太多的政治对立,没有必要拘泥于更多的传统束缚。

相对思想比较陈腐的整个奥匈帝国军队中,中海军还具有相对较高的革新思惟,同时也有着比较积极的作战精神,在大战时期,奥匈海军对于意大利海军的战绩也还算不错,

舰队此时正从红海向南方航行,司令霍尔蒂是一名匈牙利人,大战期间奥匈海军最重大的海上胜利之一奥特朗特之战,就是霍尔蒂指挥的奥地利分舰队在奥特朗特以东海面攻击意大利的运输船队,一举摧毁1艘驱逐舰、14艘武装拖网渔船和2艘商船。等到协约国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实施追击时,奥地利舰队已经飘然返航。

霍尔蒂为人比较谨慎,他并不那么赞成帝国参与到德国人的“十字军东征”事业里来。奥匈帝国在大战中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虽然跟随德国获得了欧战胜利,可是国力严重衰退,不要说是去夺取意大利的战利品,就连继续维持这个多民族帝国都已经十分困难。

在这支进入印度洋的奥匈舰队里,有三分之一的海军士兵来自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五分之一士兵来自匈牙利,奥地利人和意大利人也各占十分之一,剩下的士兵则来自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与鲁塞尼亚等地。

这样杂多的民族构成,可想而知会给海军作战制造多少麻烦,还有人说,一个奥匈海军军官如果不会讲4种以上语言,便不能算称职。

在霍尔蒂看来,奥匈帝国战后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继续完成斐迪南大公未尽的事业,强化帝国内部的整合。然而帝国高层却沉迷于向外扩张,不仅在战后经济萧条中不断干涉意大利内战,而且还跟随德国脚步,想参与对英国海外殖民地的瓜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奥匈海军投下的本钱不可谓不多,霍尔蒂指挥的这支东征舰队就包括了奥匈帝国最强大的主力舰联合力量级无畏舰欧根亲王号。

奥匈舰队开出了遍生海藻的红海以后,即驶入了蔚蓝色的印度洋西海岸,在一片澄清的海水中,霍尔蒂很快就受到了“老盟友”德国人发来的无线电信号。德国公海舰队的一支分舰队早已驻扎在了坦桑尼亚,就等待着奥匈海军的到来。

在印度洋上,德国人的铁十字海军旗已在海风中成片飘扬,恢弘的舰体映在海水之上,显得如此雄伟。而在德国海军和奥匈海军环伺包围之下的桑给巴尔岛,这座印度洋上的丁香之岛现在就成了为强盗觊觎的绿宝石,毫无保护自己的办法。

驻扎在岛上的少量英国舰艇及陆军人员,一时间毫无办法,两艘英国海军的驱逐舰无力地朝天鸣炮,岛内的英国人则已经感到大势已去,殖民地当局的公务员们都在极度的震惊之中焚烧政府文件,当地总督则忙着向伦敦拍电报,向伦敦政府询问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吗?

岛上虽有炮台,可是那已经是十九世纪末桑给巴尔苏丹向德国采购的大炮,年代久远,根本发挥不了多大作用。驻扎在岛上的三千名英军士兵,手中也缺少可以威胁到同盟国海军的重火力武器,仅有的两艘英军驱逐舰在德国海军和奥匈海军的无畏舰面前,就像澡盆里的玩具一样可笑,曾几何时笑傲全球的英国皇家海军如今已经捉襟见肘,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强行闯入桑给巴尔的港口内。

接着,德国人向岛上发出了要求英国人立即解除一切武装投降的命令,总督没有做出回应,于是短短十几分钟以后同盟国海军的五艘军舰就开始开炮,它们首先瞄准了港内的一艘驱逐舰,仅仅两炮就击中驱逐舰,欧根亲王号无畏舰则开入港中,直接瞄准总督府开火。

当地英军毫无还击之力,只能单方面被炮击挨打,桑给巴尔岛上很快又燃起大火,德国东征舰队的司令赫尔穆特·冯·穆克同霍尔蒂笑道:“三十年前英国人花了38分钟灭亡了桑给巴尔苏丹国,我们今天要征服英国人也只用花30分钟。”

霍尔蒂担心的则是对桑给巴尔直接开火,到底会不会又引发一场新的世界大战?脆弱的奥匈帝国可承受不起又一场欧战的考验。

“别担心,我的朋友。”穆克将军看出了霍尔蒂的忧虑,他轻描淡写道:“陛下与帝国政府已向美国施压,阻止美国人对英国暴君政府的援助,这个时候…英国人肯定自顾不暇,说不定革命者现在已经打进伦敦,我们可以轻轻松松收获一个世界上最庞大的海外帝国。”

正如穆克将军所言,在同盟国海军舰队猛烈的炮火之下,不到三十分钟时间英国守军便陆续放弃抵抗,当地总督也派出代表联系德国人,向他们表示愿意放弃抵抗。

英国人在印度洋西海岸最重要的海军基地,就这样轻而易举被同盟国占领。

等穆克将军和霍尔蒂分别把消息传回柏林、维也纳的时候,如此轻松的胜利,果然大大刺激了中欧霸主的扩张野心。

在柏林,威廉二世狂喜雀跃,不过他在众多政府官员和陆海军将领面前,还是勉强保持住了自己矜持体面的风度。

威廉二世强行控制住自己那已经快要飞了起来的嘴角,微微一笑:“诸位,干杯!公海舰队已传来最好的捷报,万岁,敬胜利者的桂冠!海军的行动大获全胜,英国人没有进行任何抵抗,我们将以在英国革命中帮助英国政府保护其海外领地的名义,将英国的亚洲殖民地全部收入囊中。”

第二百一十八章 泰晤士河战役

首节 上一节 530/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